电影《半个喜剧》为什么叫半个喜剧,有什么内涵?

喵小六


《半个喜剧》从头至尾都不是喜剧,更像是悲剧,几个小人物因为各自的目的而聚在一起,做一些利己的事情,却忘记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大爆发,恶人受到了道德惩罚。这不太符合麻花一贯的喜剧风格,却引人深思,不像《驴得水》、《夏洛特烦恼》这样从台词和情节都笑料不断的影片,而是轻描淡写地描绘矛盾,为了让观众更冷静思考问题。片中两对情侣,三个人的故事,只有莫默和孙同最终修成正果,而那个讨厌的北京富二代却毁了名誉和婚礼,所以是半个喜剧。






麻蛋小姐


这是一部很真实、代入感很强的作品。

1、莫默:生在天上的人,可以不说谎

莫默出现的时候,很多细节我都很喜欢:在上楼见郑多多之前涂口红;口红掉了,莫默没有捡起来就装包里,而是拧开看看有没有摔断;内衣随手搭在椅子上...这些细节都很棒,导演真的很有生活。

这里也交代了莫默是喜欢郑多多的——她走路都是蹦着走的。

而意识到被骗之后,她报警、拔刀、砸东西,做出了一系列歇斯底里的事情,最后却为了不让高璐伤心而选择了沉默。

她爱憎分明,耿直泼辣,但也纯良温柔。她说“我从来没说过谎”,“说谎就是埋雷”。

三观很正对吧,她想试试这样做是不是OK。但这里隐含着一个条件。她快三十岁了,她能一直这样刚正不阿,与她的家庭无关吗?

她自己家和父母家装潢都不俗;中学就能出国读书,家底殷实;再加上妈妈打电话说有人送了爸爸六月黄,说明莫爸也是做领导的。

多多说谎为了泡妞,而孙同说谎更多是为了生计。那么看看莫默,能够一生不说谎的人未必生在了天上,但一定没见过水坑里的样子吧。

2、孙同:攀附北京室友,还是娶北京姑娘

孙同妈说:你没有衣服吗?为什么穿多多的衣服?

而他去演出还是穿了多多的外套。

有人说“女人如衣服”——高璐和莫默,都是多多的衣服,多多想给他就给他,不想给就不许他碰。

在医院那场戏看得我挺压抑,我代入了孙同的视角,我发现我也选不出来。

莫默哭过之后可以留下大把现金给他修电脑,一口气买三副眼镜,翘班去音乐节,打电话怼行长...孙同不想吗?他是不能。莫默就算受了再大的委屈,回家也有爸爸妈妈接着她,而孙同的妈却是把老家房子都卖了,断了他后路。

眼镜店里换头的那一幕就说明了,骨子里他俩是一样的人。他是不想勇敢正直吗?他是不能。

他穿着黑西服坐在垃圾袋旁边,就像垃圾,没人在意。

可他,才是大多数人的样子。

莫默的家境,刚好也还不错。我不想恶意揣测什么,可如果莫默也是小地方来的北漂,孙同会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呢。

3、郑多多:锅里碗里一起吃

郑多多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但是他屡屡得手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这种渣男有着该死的魅力。

长得帅,家境好,对兄弟仗义,对女孩大方,巧舌如簧,反应机敏,霸道强势。

这个痞帅的渣男应该在中学阶段就俘获了莫默芳心,所以不是莫默蠢,在她的眼里,这应该是久别重逢之后的水到渠成罢了。

高璐漂亮,身材好,郑爸爸很满意这个儿媳妇,相比家境也不错,甚至为了怕多多吃醋连健身房都不去了。但郑多多就是改不了偷腥的毛病,我们总会说“他媳妇那么好怎么还出轨”,可这就是这种人骨子里的毛病,得不到的就最好——即便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婚或者换个伴侣。

可他仍然会屡屡得手。最后他跟着高璐跑步,死缠烂打,高璐真的会拒绝到底吗。

4、高璐: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你把她床掀了

高璐和孙同关系很好,三个人大概率也是同学。高璐与多多相识至少六年,论及婚嫁,即便多多的谎话很圆,孙同也竭力保护,但对于浪荡成性的男朋友,她会不会一点察觉都没有呢?

她不愿意承认罢了。

如莫默所说,她真的相信多多就不会叫莫默来。高璐叫来了莫默,就说明她知道多多出轨了。

可她不死心,在多多否认之后,她还是打给了孙同。

她不知道孙同和多多一个鼻孔出气吗?

只是孙同能给她安慰而已。她想活在假象里,她想穿着美美的婚纱嫁给她爱的男孩。

她一定想过,如果自己能被骗一辈子,就认了。只是始料未及,孙同戳破了这个梦境,她没办法再欺骗自己了。

这些人看着夸张,戏剧,可都真实的存在,甚至看电影的时候我都闪过了我认识的人的面孔。

它真的是半个喜剧。

另外半边,就是被现实掐住喉咙的无力感。

拍的不好吗。











努力奔跑的小马


如果要给《半个喜剧》选一张最贴合剧情且能反映电影内涵的海报,绝对是这张。

海报中主人公孙同想追求爱情、想做一次真正的自己,却被能给予他工作和北京户口的郑多多死死缠住,还被那个以爱为名进行亲情绑架的亲妈推着屈服于郑多多。而莫默身为全片中三观最正的人,吃力地想把孙同拉出所谓“这个世界就这样”的沼泽。但是太难了!她不仅要“打败”郑多多和孙同他妈,还要唤醒长久以来得过且过的孙同自己。而站在高处穿着婚纱的高璐,是全片中被保护得最好的一个人。她被郑多多瞒骗着,被孙同保护着,最后有莫默为她撕掉渣男虚伪的面纱,就像象牙塔里的公主,天真可爱。

海报里还有两行文字“看个笑话,别嫌事大”,和《驴得水》里“看个笑话,你可别哭”一脉传承,点出影片的精髓,侧面诠释出莫默在影片里说过的一句话“撒谎就是埋雷”。但是事情确是就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中,爆发了。

一张海报,点睛的文字、刻意的场景、人物的动作等等,像道具一样点缀在一张原本空白的纸上,引起观众无限遐想。在《半个喜剧》里,导演兼编剧周申和刘露也埋了各种小道具来表现一些细节场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戏的变化。道具具有象征作用,化身为支撑情节的符号,隐喻剧情后来的发展。

电影中这剧情关键的10个经典镜头

01 莫默的口红

电影一开场,莫默就出现在郑多多家楼下,满心以为她会跟郑多多有个美好的晚餐时光,于是就着旁边的玻璃门拿出了口红,美美地涂抹了几下。

在见可能存在暧昧的男人之前涂抹口红代表着什么?

张爱玲曾经说过“你们可以不施粉黛,可以素面朝天,但至少要涂口红,只要涂了口红,就能让整个人光鲜起来。”从莫默的角度来看,她对接下来可能要跟郑多多发展的关系是抱有期待的,因为她在现有的条件下,至少有一只口红,能让她光鲜美丽地去见一个男人。

可是默默刚涂完口红没多久,这支口红就掉地上了,这代表着莫默的美梦成空,郑多多把她的芳心打碎一地。

通过一只口红道具的设计,电影已经预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

02 莫默的文件包 孙同的照片

莫默涂完口红之后上到了郑多多的家里,却发现他屋里有一个女人。

她想走人,却被郑多多拦住。为了阻止莫默,郑多多还把她的黑色文件袋放在了高高的衣橱上,让莫默够不着。这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后来郑多多为了掩盖这是孙同房间的事实,他也把孙同房间里的照片都放上了衣橱上。

郑多多的这两个举动看起来都很正常,符合剧情的逻辑发展,但是导演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写镜头——孙同的照片和郑多多的文件包放在了一起。

从这里开始,虽然孙同本人还没有在影片中出现,他和莫默也没有见过面,但电影已经暗示莫默和孙同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关系。

03 郑多多的衣服

郑多多为了阻止莫默的离开,不仅把她的文件袋截胡了,还厚颜无耻地把放在孙同衣橱里的初中球服拿出来,证明“这就是我的房间。”

这个球服不只出现了一次,它还出现在后来高璐婚礼上郑多多和莫默中学时代合影的照片中。照片上的他和莫默就是穿着这样款式的球服一起合影的。这件球服作为一种时间的印证,证明着郑多多和莫默在中学时代的关系。

因此她给了高璐重重一击,莫默不是孙同的女朋友吗?她和郑多多是中学时代的同学?为什么郑多多假装不认识她?细想之下,高璐就从这张照片里开始发现郑多多渣男的本质了。

除了这件球服,还有孙同借郑多多的那件红色棒球服。第一次在酒吧唱歌,孙同还穿着它。第二次在酒吧面对莫默唱歌,他就没有穿这件外套了。

仔细想想,可以理解为孙同在遇到莫默之后,逐渐地脱掉了郑多多给予他的人情累赘。

04 莫默的书包

除了文件包和衣服,最后彻底让莫默心甘情愿留下来的,是郑多多中学时代抢走的她的书包。这个书包,是莫默出国前被郑多多不问自取抢走的。

中学时代是纯洁的、是美好的,她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污染。在那个时候,莫默就知道郑多多喜欢她了。导演还特意拍摄了一段这个包被抢走的经过。

如今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个包,莫默忍不住心软了,她最后相信了郑多多。在这里,导演赋予了这个书包一种美好的愿景——一种纯粹的爱恋。

但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莫默后来发现,所谓的被郑多多珍藏的书包,不过是他废弃不用的物品,它后来甚至还被不知情的孙同剪烂了。这也是加剧莫默情绪崩溃的导火索,因为她知道,她彻彻底底地被郑多多骗了,她的中学男生,消失了。

05 孙同的歌

在莫默沉浸在被郑多多欺骗感情的悲伤之中,孙同接到前辈梁翘柏要歌的微信,孙同于是当着莫默的面,录起了歌。

“别难过我亲爱的姑娘,别让我的世界黯淡无光......”

只一小段,就让莫默泪流满面。孙同无意之中,安慰了莫默受伤的心。

这一次是无意,那么第二次孙同在酒吧唱起了这首歌,就是刻意而为之了。因为此时的他,看见了莫默美好的一面。他发现,这个姑娘是一座宝藏,照亮了他黯淡的人生。

这首歌,让莫默和孙同的在一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红娘般的存在。

06 孙同煮的面 莫默留下的纸条

看见莫默哭得那么惨,上气不接下气,孙同特意为她煮了一碗青菜鸡蛋面。莫默没有吃着,她走了,但她留下因为砸烂孙同电脑需要维修的钱,旁边还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修电脑”。

其实这两个举动非常细节微小,很多人可能没有把它们放在心上,但仔细想想,这两个小举动体现了莫默和孙同都是心地善良的人,都是温暖的人,都是是非分明的人。这样的两个人,最后能够走在一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后,导演还给这样的一个镜头,写着“修电脑”纸条的下面压着一叠钱,旁边放着一碗青菜鸡蛋面,让人倍感暖心。

07 莫默相亲对象的快板

在《半个喜剧》中,由常远扮演相亲男演绎的那场戏,可谓笑料十足,毕竟应该很少有人为了逗女方开心而带着快板去相亲的。

除了为了营造笑点,相亲男说了一句话“你喜欢玩乐器的男生”也是一个伏笔,预示着莫默和孙同的结合。因为孙同就是会弹吉他的男生,而且还对着莫默弹唱了一首歌曲。

08 孙同的新眼镜

因为相亲男对莫默出言不逊,孙同虽然不会打架,但还是为了她强行出头一次,结果被相亲男暴打一顿,自己的眼镜还被打坏了。作为赔偿和感谢,莫默带孙同去眼镜店配过一副新眼镜。

在眼镜店里,导演呈现了莫默和孙同一组有趣的对话,与对话相映衬的是一副搞笑的错位图。

导演利用镜子这一道具,呈现了莫默的头+孙同的身以及孙同的头+莫默的身的两幅画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上两人对话中微微的暧昧,等于直接告诉观众,这两个人接下来不在一起都天理难容了。

换了莫默给自己配的眼镜后,孙同情绪爆发时,有了更多对眼镜动作的细节处理。

而没有换眼镜之前,孙同跟妈妈以及郑多多的吵架,这些细节动作都是没有的。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莫默给他买的这幅眼镜,让他更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是非分明、善恶丑美,也让他更有勇气争取自己想要的。

这副眼镜,可以看做是孙同人生的一次新生,而这次新生,是莫默唤醒的。

09 郑多多的手机

在知道孙同跟莫默在一起之后,郑多多与孙同在楼梯间爆发了。他逼孙同在自己和莫默之间做选择,逼孙同打电话跟莫默说分手。在挣扎间,郑多多的手机从楼梯上摔下去了。他们的对话不欢而散。

手机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去,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但导演还是给了它一个镜头。手机的破裂,其实也预示着孙同和郑多多关系的破裂,他们的兄弟情再也不可挽回。

10 郑多多的瓶装水

在郑多多和高璐的婚礼上,郑多多扔给孙同一瓶水,这瓶水是他喝过的。本来兄弟之间相处不拘小节,你扔给我我喝了,但是孙同不喝了。他把那瓶水放下,重新开了一瓶新的。

孙同从小地方来北京发展,住在郑多多家里、穿郑多多的衣服、用郑多多不用的东西、上郑多多给他找的班、等郑多多给他办北京的户口......

想起以往这些,孙同不喝郑多多给的水,就存在某些意味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铺垫,孙同决定绝地反击,他想做自己了,他再也不想依附郑多多了。

果然在最后,他和莫默把郑多多的婚礼毁了。

以上这10个前后相继出现的道具,既随着电影的剧情出现在合理的时间、地点,同时也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

有人说:如果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道具就是在为梦境的实现创造一个舞台。

《半个喜剧》在道具的使用上,显然是用心的。这些道具浑然天成溶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动作。它们出现在镜头中,具有强烈的暗示意味,给观众留下遐想空间。

当道具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某种意义,其所蕴含的话语性和隐喻性甚至超过了语言,达到于无声处爆发,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梦梦小视界


看完《半个喜剧》之后,才明白再没有比《半个喜剧》更贴切的片名了,生活的本质是残缺的,一味追求完美,渴求出人头地的孙桐最终从这残缺中读懂了生活的美。

样完美之物,正因为如此人生百态,我们于残缺之中读懂了生活。看完以后觉得再没有比《半个喜剧》更贴切的片名了。

孙桐出生贫寒,与光芒万丈的富二代郑多多比起来无疑就像一株小草,他要接受郑多多的恩惠,住所、工作、户口,基于这种自卑心理,只要是多多想要的他都会自动退让,对高璐暗恋多年最后放弃就是最好的说明。但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和影片中的孙桐一样被生活的浪潮推着前行,习惯了被动选择,习惯了舒适圈,亦习惯了隐忍、掩藏、沉默......莫默是一位大龄剩女,不愿将就的爱情理想主义者,所以天真,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里,这份天真却显得有些可悲,稍不留意却发现已坠入情感陷阱。这也是两人的初遇,莫默这个耿直girl就这样阴差阳错的闯入孙桐生命中,让这株草内心的真我猛然觉醒。在爱情面前孙桐的男人本质得到了唤醒,他放下了所有的顾忌,勇敢地追求了莫默。男性荷尔蒙得以释放的孙桐变得阳刚、果敢、幽默,与影片开始时文弱、优柔寡断、内敛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由于郑多多的威胁和母亲的逼迫使得此时孙桐面临一次痛苦抉择:一面是爱情,一面是追寻了多年的北京梦。也许孙桐可以继续听妈妈的话,做一只郑多多的狗,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他更加看清了郑多多的本来面目,与此同时,孙同也更加确定了对莫默的感情,这是他深深爱着的人,世界上亦只有一个莫默。他终于清楚什么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了。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最后的婚礼上,他搞砸了郑多多的婚宴,也搞砸了自己的事业蓝图,但是他与莫默重归于好,那一刻的他笑得如此灿烂。这株草终于离开了那棵大树,失去荫庇以后,阳光不再温存,雨水不再和润,但在风吹雨打或曝晒干旱之中,草才能成为真正的草。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生苦短,人总要有一次为自己而活。

《半个喜剧》多的其实是悲剧,喜得就是最后孙桐终于找回了自我,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





MZ视界


先回答问题,为什么叫半个喜剧?缺失的那半是什么?那一半可能是半个悲剧,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听我娓娓道来

《半个喜剧》宣传是凭借着《驴得水》的原班人马火起来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驴得水》是将任素汐从小剧场带到大荧幕的得力之作,是少有带给我惊艳印象深刻的黑色幽默讽刺电影。

而《半个喜剧》在剧作上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可能导演习惯于舞台剧的表现加之电影技法不够纯熟,最后孙同与郑多多的决裂仿佛一瞬之间,过于生硬。

《半个喜剧》告诉我们什么?

影片给孙同安排了喜剧的收尾:莫默在孙同破釜沉舟后,回到他身边。两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成就了“半个喜剧”。

尽管这“半个喜剧”放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有“奢望”的意味,但周申和刘露导演想要通过影片传达一种信仰:如果你一直一直不妥协,终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人。

说点题外话,最开始认识任素汐是在《驴得水》,后来《无名之辈》《我和我的祖国》,到现在《半个喜剧》,不得不感叹任素汐的可塑性非常强,她的出现打破了观众对女演员的统一定式,希望不要被喜剧格局框架住,能够塑造更多有生命的角色❤️





小陈淘电影


《半个喜剧》为什么是“半个”?

小编刚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整体剧情而言,它不是像沈腾《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那样的爆笑式喜剧,电影从头到尾让人觉得好玩的剧情有,让人爆笑的剧情几乎没有。

既然不好笑,这部电影为什么又敢称为“喜剧”呢?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越回想越好玩,越琢磨越好玩。

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刻画了现实中很多“真实”的人性,郑多多、孙同、高璐、莫默等,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设,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电影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们不敢展示那些“丑陋”,当一部电影把那些“丑陋”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这就是人间喜剧。

为什么是“半个”?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因为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无论从台词还是段子而言,喜剧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说是“半个”。

搞笑的不是段子、不是台词,而是我们的人生

孙同、孙同母亲、孙同的单位领导

孙同是一个内心善良、讲义气却内心懦弱不勇敢的人,无论是他生活环境的原因,还是他所受的教育的原因,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大批量的存在,所占比例相当多,没错吧?我们生活中存在太多孙同这样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跟自己有关系也会去衡量各方面的利益和压力,不敢讲真话,不敢说真话,不敢对自己喜欢的人表白。

孙同母亲一直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是有好工作、能够拿到户口,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一切都好,然而她却始终不能站在儿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她只是考虑她认为“好”的因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是不是也有很多呢?

男主角孙同因为工作的压力、生存的压力、事业的压力、名誉的压力、母亲的压力、婚姻的压力以及内心的压力,他需要去权衡去做抉择,这也让他的内心不敢说真话,不敢说实话。

孙同的单位领导就更是个典型了,在各个大单位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领导,当然这也是“名利”下的人性罢了,溜须拍马到极致,看着很好笑,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领导,你又能做什么呢?

郑多多、高璐

郑多多这种渣男生活中也存在,依靠自己优越的财力和背景,或者依靠自己外表的帅气,到处欺骗各种女生,满嘴的谎言,满嘴的甜言蜜语,自私自利的去欺骗朋友父母以及单纯的女生,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他的性格有缺陷,对待朋友口无遮拦,说话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非常的自私自利,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比如说著名歌唱家李某江的儿子李某一,生活中现实的例子就更多了。

高璐就是一个单纯的漂亮女生,喜欢各种甜言蜜语,可能她内心也希望嫁给一个有实力有背景的男人,她无法辨别哪些是真话哪些是谎言,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生也太多了。

莫默

任素汐又用自己实力派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剧中人物,莫默的含义就是“莫沉默”,莫默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也让她形成了自己非常鲜明的性格,她自己必须事事都要说真话,不说真话不舒服,不说真话很难受。

在现实生活中说真话很容易得罪人,说真话很容易让对方不舒服,有些话往往会选择非常委婉地表达,莫默无论面对家人朋友同事还是爱人,只说真话,表达非常直截了当,当然她的礼节礼貌一点问题都没有。

电影开头与郑多多一夜情的美女

这名美女在郑多多高璐的婚礼上也出现了,两人在婚礼上合影拍照时,郑多多还偷偷地捏了一下这个美女的屁股。这种女生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

为什么是“半个喜剧”?因为好笑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自己”。





抑制旋转的螺旋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完了《半个喜剧》。

作为周申、刘露导演继《驴得水》之后的又一部作品,我还是抱有极大期待的。毕竟,当年《驴得水》带给我印象太过于惊艳和深刻。让我意识到中国喜剧人还是能够拿出可以比肩西方世界的饱含黑色幽默、荒诞、反讽的喜剧作品来,不像如今横行大小荧幕的那些低俗尴尬。

但是,俗话说得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啊不,是“期待越大,失望往往也会越大”。看完《半个喜剧》之后,我多少有一些失望。

《半个喜剧》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此处有剧透,爱看不看)。男一孙同(吴昱翰饰)是一个单亲家庭出身的“北漂”,从小到大吃了不少苦,现在即将硕士毕业,想要留在北京难度很大,工作户口住房都需要解决。男二郑多多(刘迅饰)是北京富家子弟,父亲是一个大型企业副总,和孙同大学七年“要好”得就要搞基了,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凭借着郑的关系,孙同也进入了郑父亲的单位实习,转正迁户口就是一句话的事。本来也相安无事,但是郑多多偏偏是一个花花公子,即将结婚却还和多个女人纠缠不清。有一天郑多多的所谓“初恋”莫默(任素汐饰)突然出现在他们所住的房子中,于是孙同的爱情和苦难随之而至。

这部电影从完成度上来说,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电影,起承转合都还比较到位。但是在电影的质量上说,却很难让人满意。这并不是说导演不下功夫,事实上如果将电影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来分别打分的的话,应该前期9分,中期6分,后期4分。因此,电影的问题就很明显了,那就是头重脚轻。

导演也算是非常具有匠心的将整个故事的戏剧矛盾全部在电影的前三十分钟来展开,郑多多的渣(没有其他字可形容),莫默的真实率性,孙同夹在两者之间委曲求全。看似孙同为了珍惜与郑多多的友情而处处为他掩饰,实则是有太多的“把柄”掌握在多多手上,不能不从。郑多多是主犯,孙同就是从犯,所以《半个喜剧》的题目应该改成《两个渣男》。

渣男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在电影中段孙同喜欢上莫默的这一转变实在太快(可见还是渣),反而不如莫默接受孙同来得苦痛挣扎。同时,最后整个电影的结尾,孙同良心发现与郑多多决裂也太过生硬,就好像一个结打不开,直接上剪刀一样简单粗暴。

感觉两位导演还是不太习惯电影拍摄。舞台剧和电影是两个相互关联但是又不太一样的艺术形式。舞台剧简单说来说一种全景艺术,融合了歌舞动作对白灯光舞美等表现形式,基本上来说给观众的是一种整体感受。而电影则不同,画面就是观众的眼


小剧看看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叫半个喜剧是因为它是用喜剧的方式去表现了一个悲剧的现实社会!首先我们每个人如果作为孙同一定会选择去帮助郑多多,因为没办法我们生为一个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不就为了户口与房子,不就为了出人头地,不就为了现实的财富吗?而且他母亲为了他连房子都卖了,你说是你你应该怎么选择?我看的时候我也认为我会选择爱情,但我发现我错了,如果选择爱情可能会失去即将拥有的一切,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母亲的期待,为了自己十年寒窗,为了物质生活也会让你选择放弃莫默,去帮郑多多,毕竟现实社会有郑多多这样帮助你的人也不多!在社会呆久了,你会发现打败爱情的永远不是爱情本身而且现实!



吹牛不打草稿哥


因为《半个喜剧》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面的喜剧片,而是一个通过讲述三个不同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来阐述社会上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候的不用态度和做法。

《半个喜剧》是电影《驴得水》的原班人马继续打造的一部电影,也是开心麻花剧组翻拍了一部没有了沈腾之后的第一部电影,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值还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为有演员任素汐参与。大家对于任素汐这个演员的演技是非常认可的,主要源于她最开始在《驴得水》里面角色的演绎非常的符合电影所有表现出来的情感。《半个喜剧》这部电影是由开心麻花演绎的,大家对于开心麻花的印象就是喜剧。

但是《半个喜剧》这部电影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现实生活上面的一些真实的写照,更多的演绎出来的是社会上面的年轻人对于生活压力的一种应对措施和态度,以及年轻人面对社会黑暗面时的一味的接受和保守底线的拒绝。再加上里面的演员更多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喜剧的元素,所以说这部电影连半个喜剧都并不能够算上。

正是因为整部电影的一个情感的演绎以及展现出来的状态和喜剧并没有实质上面的联系,所以说大家对于《半个喜剧》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连半个喜剧都不够,和它的电影的名字有着一些矛盾的地方存在,可能也是和大家最开始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大嘴影视学


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刻画了现实中很多“真实”的人性,郑多多、孙同、高璐、莫默等,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设,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电影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们不敢展示那些“丑陋”,当一部电影把那些“丑陋”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这就是人间喜剧,因为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无论从台词还是段子而言,喜剧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说是“半个”。为什么是“半个喜剧”?因为好笑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