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晏殊的经典词作《破陈子·燕子来时新社》?

影视蜃楼


谢谢你问题,我这里就奉上自己小小的见解,愿可以带来点解惑。

首先这个问题中有个小小的错别字,应该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对于古诗词的赏析一般还是从字面意思,到译文,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去理解诗人在写这首诗词的想表达的感情。

顺风顺水的诗人

晏殊大家一定不会感觉到陌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他的一首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其中那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伤感。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诗人一生中在仕途上没有像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报国无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然后科举考试后,就到朝廷做官,不断的升职,真的是顺风顺水的诗人。

这样诗人,会更多观察自然,不带自己太多的感情。

解读《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是词牌名,又名“十拍子”等。定格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

其中的《燕子来时新社》是这首词的题目。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景象就是燕子来,写的是燕子回归,是春天。

春社:古代指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大家就可以知道写清明时节景象,写的是什么景象呢?我们走进这首词。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白话文: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凋零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躺在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碰到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诗人在十四岁之前还是在乡村生活,对于这样景象应该不熟悉,写这首词时候,已经是诗人在朝廷做官很久,看到这样春日景象,心里未免还是很欢喜的,在碰到采桑的女子,妙龄的女子跟初春一样,充满生机,明媚活力。把我们带到那样时光里,感觉亲临其境。


这首诗词只是诗人看到春社时候,人们的生活,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给读者如沐春风的感觉,简简单单的写景,简简单单写生活,没有很复杂的感情寄托,我很喜欢这样的诗词,给我的生活带来短暂的春日,放空自己。


牛奶猫不喝牛奶


作为北宋初期词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以温润秀洁、清丽婉约词风而闻名于世的晏殊,被誉为“宰相词人”。晏殊的词,上承南唐五代之花间传统,去其浓艳而增其雅致;下开宋词之婉约先河,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这首《破陈子·燕子来时新社》,即为晏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不同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忧伤无奈,也不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惆怅,这首词充满了源自乡间泥土的清新芬芳之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首经典词作,首先要将涉及到的两个节日民俗,加以分析。

其一,“燕子来时新社”之春社

《说文》云,“社,地主也。” 春社,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除了祭祀土地,春社还成为民间的聚会节日,不乏一些鼓瑟吹箫、饮酒踏青的娱乐活动。平日劳作的女子,也会出来踏春游玩。

早在商、西周时期,春社为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在《周礼》中曾有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春社到了唐宋时期,到达鼎盛时期,并将节日固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其二,“元是今朝斗草赢”之斗草

斗草,作为民间游戏,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之一。《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而到了唐宋时期,起源于先秦以前的春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斗草也被加入到春社活动之中。

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武斗,即比赛双方通过拉扯各自采摘到的草来比较韧性强度判断输赢。而文斗,则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并且以采摘数量和对仗水平来比较输赢。在《红楼梦》中,香菱就曾以“夫妻穗”,来比对豆官的“姐妹花”。

晏殊的这首《破陈子》,即以春社为写作背景,描写了节日前后春光乍泄之美和东邻少女斗草之乐,洋溢着春天的明媚与青春的活力。具体来看:

首先,词的上阕寓情于景,以白描手法刻画出春色之明媚娇娆。

词的上阕,词人着重刻画旖旎春光里的自然景色。晏殊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语言,而是抓住春天里的特定节日与独有景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春光乍泄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燕来花落”之中,巧妙地将春社与清明两个民俗节日联系在一起,流露出一种时间流逝之感。既点明了春天的季节性,又蕴含希望与惜春的情绪。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春天特有的自然景物,勾勒在有声有色的春景图之中。池苔碧绿,黄鹂啼鸣,柳絮飘飞,到处流动着春光的明媚与娇娆之美。

其次,词的下阙刻画人物,通过心理描写展现出斗草少女的灿烂灵动。

词的下阙,词人着重刻画东邻少女由内而外的青春之美。晏殊并没有特意描绘斗草的过程,而是通过斗草后少女的心理活动特写,展现出少女性格的天真烂漫之姿,活泼灵动之美。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采桑陌上喜相逢,简单的一个特写镜头,就将东邻女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风姿,巧妙地传达出来。那如春光的灿烂笑容,给人以明媚与娇柔之美,也为下文的心理特写埋下伏笔。“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少女“斗草赢”之后的活泼灵动性格刻画地微妙微肖。将昨日春宵梦好视为“今朝斗草赢”的征兆,可谓是可爱之极,俏皮之极。笑从双脸生,春风得意也。

此外,“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除了理解为东邻少女自问自答的心理独白,也可以解释为两个少女之间的一问一答。一方调侃“你是不是昨夜作了春宵美梦了”,另一方则说“才不是,那是为‘斗草赢’而高兴”。

最后,表达了词人对旖旎春光与青春生命的赞美,自然美与人物美形成和谐统一。

词人以细腻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春日游女戏乐图。明媚如春的,不只有斗草少女的笑语盈盈,还有她们身上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天真烂漫。晏殊在情景交融之间,呈现出自然美与人物美的和谐统一。

那种春光乍泄的温暖气息,那种沐浴在自然中的少女情态,只有内心热爱自然与生命的人才能描绘地如此淋漓尽致。这个年少成名而一生显达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无愧于“温润秀洁”的美誉。

总之,《破陈子·燕子来时新社》是晏殊“上承花间,下启婉约”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但是词中充满“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是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陌上采桑喜相逢,今朝春光斗草赢。晏殊以简单的笔触,描写出天真少女与明媚春光相融合的生命之光,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笑从双脸生”,只有那些经历过生命美好的人,才会明白这轻描淡写之后的一抹浓情,那是对青春的喜悦与生命的热爱。


此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之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王汉超昵称微尘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小酌一杯的李白同学


宋词《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诗人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反应出少女身上特有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气氛。全词以白描的手法,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

原词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

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霄春楼梦,原是今朝斗草

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的时候,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诉人们,清明节到了。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黄鹂的歌声索绕着树上的枝叶,只见那柳絮飞扬。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今天斗草能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1、破阵子: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2、新社: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以祈祷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3、碧苔:

碧绿色的苔草。

4、飞絮:

飘荡着的柳絮。

5、巧笑:

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6、逢迎:

相逢。

7、疑怪:

姹异,奇怪。这儿指“怪不得”的意思。

8、斗草:

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百斗草”。

9、双脸:

指脸颊。

鉴赏

归来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鸣,映衬着笑脸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

上阙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了春天之娇媚。

下阙写人物,撷取烂漫春色中一位年轻的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其幼稚心态来进行描写。“巧笑”如闻其声,如见其容;“逢迎”更观其色,又见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霄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和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的特写,综合换头“巧笑”,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主旨。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春天之魅力。尤其是上下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将春天的生命写的活灵活现。其中巧笑与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此外,也揭示了女子的心灵纯洁,给人一种美好的暇想。

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弟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一生写词一万余首,但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本词是其中之一。


中华文化传播人


若不用于教学,不必拘泥于词牌格律这些规范分析,可以注重景,情,境的分析。景色,是清明情节,梨花落,小雨飘散,众人祭祀活动。情,山村娇娘斗草欢,心情顺畅,小家轻质,俗情不落。境,田园山野之情,清新雅致,不浮夸,恬然怡人。也可以分析晏殊的背景和行文风格,宋朝名相,出身平门,才华与为人温润典雅平和。


痞小雅


请原谅我孤陋寡闻,“破陈子”这个词牌名实在没印象,不是是不是“破阵子”的笔误?


闲云一缕风


晏殊把春天里的动物燕子、黄鹂;植物花草,人物娱乐都放在春景中,都放在美丽的春天里趣味盎然,美妙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