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反思,學校的網課群能成功解散的原因是什麼?老師和家長難得的一次"配合成功"(解散網課群)雙方背後到底都在焦慮什麼?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近日看到一則頭條新聞,某中學的一個學生冒充學校的副校長,挑了一個新來的物理老師。告知其目前教育局嚴禁上網課,必須立即解散學校的網課群。同時還囑咐老師注意安撫學生和家長的情緒。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居然信以為真。真的把學校的網課群給解散了。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有意思的是,這則頭條新聞網友的評論。稱該同學要是生在亂世乃一方梟雄,何其大事不成?但是回家,估計早已被爸媽削成了熊。評論區一片叫好,紛紛揮手致意該同學是位人才。雖然網友的評論帶有戲謔和幽默。但是至少大多數人覺得一個玩笑被當真,一個巴掌拍不響,錯不全部在學生身上。這鍋學生不能全背。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新聞中也提到了由於疫情期間學生無法按時回校上課,只能在家,但是停課不停學。於是,各種由任課老師親自直播上陣的網課就騰空出世。當然,越是這樣越容易出問題,最後被相關部門緊急叫停。新聞中的同學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唬住"了老師。

反思,老師為什麼這麼容易相信"該解散網課群呢?"為什麼群裡那麼多家長沒有一個質疑或者反對的呢?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說明不僅是老師包括家長都有質疑過網課。加上信息傳播快速傳播,相關部門的通知想必也是知道的。無奈學校的教學任務又要執行,老師也是戰戰兢兢。突然被學生抓住了"小辮子"一下亂了分寸。才這麼容易相信,來不及思考匆匆忙忙解散了群。試想換做平日上課,即使演技再高超的學生冒充校長通知停課,老師會相信嗎?肯定不會!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那麼這場鬧劇的很大原因就出在網課上,到底網課該不該上呢?該怎麼上?脫離了學校和老師,對於孩子能否在家完成學習任務,老師沒底、家長焦慮,這才是根本原因。

1、 臨陣磨槍直播上陣的網課,讓老師和孩子面臨巨大的壓力

疫情期間有句話叫"老師都變成網紅做起了直播",學校適應了面對面教導孩子的上課方式。突然要求網上授課,其實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人會說,都是上課嘛,照著課本說就行,能有什麼難。正因為老師不是網紅,當講臺下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變成了攝像頭,黑板變成了屏幕,很多老師甚至說不出話來。對於學生而言之前有互動、有同學的教室,現在變成要獨自一人上課,孩子覺得好孤獨。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網課解決了教學任務,解決不了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率低的根本問題。加上僅僅幾天的時間就要開發好適當的網絡課程,學校、老師、學生都在面臨著挑戰。

很多學生甚至無法從心理上和條件上適應。有的學生家裡沒有電腦,有的二胎甚至孩子更多的家庭,上網課時手機、電腦都不夠用,沒有材料,無法打印,統統都是問題。所以,相關部門緊急叫停是有道理的,因為臨陣磨槍費時費力,對孩子的學習反而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2、 孩子自願為前提,選擇適合的網課才能激發對學習的興趣

現在說說第二種網課,由正規的教育機構出品的,符合目前教育的理念的網絡課產品。這類網課一直存在,只是由於疫情倡導"停課不停學"而顯得特別突出。對於這類網課大部分由學生家長負責購買。相對有選擇性,這些課程可以適當地為孩子挑選合適的。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前提是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父母可以問問孩子覺得自己學習上有哪方面需要加強。例如,孩子覺得閱讀和寫作水平不高,平常上課老師講得很枯燥,沒有興趣。那麼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選這方面的課程,如果孩子喜歡網課老師的授課風格。那麼學習的主動性就很強。而且這類網課為了吸引學生,授課老師是有專門的培訓,的風格也是相對輕鬆有趣。能讓孩子有不同的體驗,從而增加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水平。這類網課無疑對孩子是有益的。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其實家長真正焦慮的並不是要不要上網課,而是孩子沒有能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專注力。這才是家長真正關心的。除了父母要自覺、要做好榜樣以外,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1、 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過程中做到不打擾、不干涉

讓孩子獨立學習,家長一定要放手、放權、但不是放任。儘量在孩子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少干涉他們。把孩子當成成年人,把學習當成成年人世界的工作任務,讓孩子獨立完成。但絕對不是放任自由,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是在做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到,保持冷靜、不打擾,把重心放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的檢查、點評、糾正。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這是完成獨立很重要的過程。固定好時間,哪怕允許的條件下寬裕一些,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再"秋後算賬"效果會更好。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2、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主張,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去發展

在孩子讀小學前一定要讓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讓孩子多嘗試,激發對事物的興趣愛好。從長遠來看,這點是讓孩子學會自理和堅持學習很重要的推動力。短期內例如在假期中,細化到每一個學科,比如背誦詩詞,家長也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背。一人一句,或者家長背出前半句孩子接上後半句。背課文也是一樣,增加遊戲和輕鬆的學習氛圍很重要。不要硬性地勉強孩子,引導比要求更重要。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3、 適當地讓孩子吃一點"苦頭"讓孩子瞭解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家長有的要用適當的"冷漠"去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比如整理書包、準備第二天上課的課本和作業讓孩子自己動手。有時候孩子故意沒有完成的作業像背誦、抄寫這些老師不做硬性要求的作業。家長可以暫時保持沉默當做不知道。私下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在下課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的孩子背誦是不是有完成?抄寫寫完了嗎?簡單的詢問幾句。這裡注意一點要事先和老師溝通好下課後用平淡的語氣詢問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就會緊張,放學回家肯定主動補上。因為他知道老師在關注他,父母又"冷漠"不管,只能靠自己,漸漸地學習的主動性就培養起來了。

學生冒充校長解散了該校的網課群,誰的錯?網課到底該不該上?


孩子在假期中暴露的問題父母不用焦慮,尋找適當的方法去解決才是更重要的。這其中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給孩子自信和鼓勵,多做一些嘗試。這樣孩子才會逐漸培養獨立學習、思考、行動的能力。即使不在學校,孩子一樣能夠獲得學習上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