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我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但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不是第五大道,不是香榭麗舍大街,不是迪斯尼樂園。

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啟發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是需要冰鎬和安全繩才能攀登的崗什卡雪山,是人類可以徒步登頂的最高峰乞力馬紮羅,是站在那裡1秒環遊世界、望向哪裡都是南的北極點。

還有,還有,那個被英雄故事填滿的南極。

我去過兩次南極。2012年,和2017年。


今天的南極,是很多遊客心中的天堂。

但是100年前,南極,還是人們心中最可怕的地獄。

南極,是這個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這裡測到過自然界最冷的溫度:零下89.5度。

南極是這個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

你看上去滿地冰雪,但是南極的降水比撒哈拉沙漠還少,空氣乾燥,被稱為白色荒漠。

南極,也是這個世界上風最大的地方。

12級颱風是33米/秒。南極有時的風速可以達到100米每秒。

一位日本科學家走出營地餵狗,大風把他吹走,他的屍體最後在4-5公里之外的地方找到。

你聽說過北極光,你可能還見過北極光。

但是你見過,或者你甚至聽說過南極光嗎?

南極光和北極光一樣,只有冬天才能見到。

但是北極的冬天可以住人,而南極的冬天,寒冷、危險到連大部分科學家都要撤出。

所以,這個世界上見過南極光的人,少到你大概率沒機會認識。

但是,我今天不是來給你講南極地理的。

我今天是來給你講,

在南極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三個人:阿蒙森,斯科特,和沙克爾頓。

他們在南極遭遇的危機,可不是買不到口罩,可不是遠程辦公,可不是政府為什麼不補貼,房東為什麼不減租,不是我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怎麼辦?

他們遭遇的危機,是:我死在這裡怎麼辦?

今天,我給你講講這三個人的故事。這三個一直給我激勵和啟發的人的故事。

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給你同樣的激勵和啟發。




1

斯科特


人類到底是被什麼力量在驅動前行?

有人說是懶惰。

是懶惰的天性,促使人們不斷髮明讓人可以讓自己什麼都不做,但可以擁有一切的科技。

我不同意。你要多勤奮,才能發明出讓自己懶惰的科技啊。

驅動人類前行的,是人性中永遠無法被滿足的、永遠躁動的“求知慾”。

求知慾,驅動了探索,甚至探險。

1910年,英國海軍軍官斯科特,帶領他的“特拉諾瓦號”,帶著他巨大的求知慾,開始了出征南極點的探險。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1910年的南極點,是整個人類歷史上,從未被踏足過的地理座標。

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希望給斯科特的第一任務,是“科學探索”;而他心中的第一任務,是“生命探險”,是成為第一個踏足南極點的人類。

這種心態,像極了很多一路狂奔的創業公司。

不過斯科特的探險,並不順利。

他在從新西蘭到南極的路上,被冰封了20多天。

這樣導致他抵達南極大陸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延遲,減少了準備衝刺南極點的準備時間。

抵達南極大陸後,斯科特讓他的隊員,連續3個星期,每天工作17小時,加緊在冰天雪地裡搭建基地。

隊員們精疲力盡。

斯科特帶去了矮種馬和當時非常先進的雪地摩托,在南極運送物資,往去往南極點的路上設置補給站。

但是因為沒有經過極限測試,雪地摩托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無法正常工作,最終被棄用。

而矮種馬因為會出汗,汗液被凍成冰,差不多一半的矮種馬最後死去。

最後,斯科特在南緯79°27′的地方,離原計劃(南緯80°)差距67公里的地方,設置了一個最主要的補給站,放置了1噸的物資。

這個補給站,被命名為“一噸站”。

做好準備後,1911年11月1日(南極的夏天),斯科特的30人探險隊從營地出發,正式衝刺南極點。

這一路,非常艱險。

斯科特用了火箭發射的策略。

30人走到一段,選擇20人繼續前行;再走一段,選擇10人前行;再走一段,選擇最後的5人衝刺南極點。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斯科特團隊衝刺南極點的5人團隊)

斯科特的5人小組,歷經千辛萬苦,在1912年1月18日,終於抵達南極點。

但是,他們居然在南極點發現了一座帳篷!帳篷上插著一面挪威國旗!進帳篷一看,裡面居然還有一封寫給斯科特的信!

這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寫給斯科特的。

因為充分的準備,阿蒙森比斯科特早了一個月抵達南極點,並留下了這封信。

阿蒙森希望斯科特把這封信帶回,交給挪威國王。

斯科特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夢想完全破滅了。

他在日記中寫道:

歷盡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無窮的痛苦須惱——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所有夢想都消逝了,上帝啊,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地方!


斯科特帶著巨大的失望,開始往回走。

但是因為缺乏準備,他們的食物越來越少,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頓熱餐。

一個月後,一位隊員死去。幾天後,另一位隊員無法前行。

他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負擔,自行走出營地,走入風雪。

餘下的三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也只能看著他擁抱死亡。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最後,前行離“一噸站”還有17公里的地方,他們已經沒有食物、沒有燃料,無法離開帳篷。

斯科特在這裡寫下了最後一段日記:

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妻子手中。

然後,他把妻子兩字劃去,改成了:遺孀。最後,斯科特5人團隊,全軍覆沒,死在了從南極點返程的路上,離“一噸站”只有17公里的地方。

如果當時的“一噸站”沒有偏差67公里,可能就不會有這個悲劇。

大本營團隊找到斯科特屍體的時候,他的身邊還有用於科研的岩石標本和各種資料。

這些資料為後來南極地質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斯科特,永遠消失在了南極。




2

阿蒙森


斯科特的創業公司“特拉諾瓦號”,用極端的危機中悲情死去的方式,活成了一個傳奇。

那麼,那個在南極點給斯科特留下一封信的阿蒙森呢?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1910年,挪威的探險家阿蒙森的“前進號”,出征北極點。

走到中途時,他突然宣佈,此行的真正目標,是南極點。

為什麼?

北極點是阿蒙森從小的夢想,但是被美國探險家捷足先登。他決定改變“前進號”這家創業公司的願景和方向為南極點。

阿蒙森的創業,是有備而來。

在出徵之前,他在北極圈內愛斯基摩人的駐地,生活了很久,探尋在極地的生存方法。

他發現,矮種馬,不是最佳的運輸工具,狗才是。

為什麼?

養過狗的同學都知道,狗的身上是沒有汗腺的,狗通過伸出舌頭來散熱。

所以,在極地的時候,不會被汗水把自己凍死。狗拉雪橇,是南極最佳的運輸工具。

僅僅是這一個洞察,就足以救斯科特的命。

愛斯基摩狗一天跑28公里很輕鬆,所以阿蒙森抵達南極大陸後,用3架雪橇,5個人,和18條狗,很輕鬆地在南緯80°、81°、82°設了三個補給站,放置了3噸物資。

足足是斯科特的三倍。

做好準備後,1911年10月19日(南極的夏天,比斯科特早了13天),阿蒙森的5人探險隊(斯科特是30人)從營地出發,正式衝刺南極點。

他們帶了50條狗,和4架雪橇。

這一路,阿蒙森和團隊堅持日行30公里。

為什麼?

如果天氣好的時候,就多走,容易得意忘形,過多消耗體能;如果天氣差的時候就少走,也會偏離日程打擊團隊士氣。

所以,阿蒙森像機器一樣控制自己,每天不多不少,30公里。

11月2日,他們就來到了預設好的南緯82°的補給站。

阿蒙森把補給站的物資裝載到雪橇上,然後在前往南極的路上,在83°,84°,和一塊沒有被冰雪覆蓋的紅褐色裸露的岩石上,設立了3個新的補給站。

這就是強準備。前方的風險完全未知,不報任何僥倖心理,步步為營。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抵達南極點。阿蒙森如願以償,成為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類。阿蒙森在這裡,寫下了給斯科特的那封信。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團隊5人,從南極點安全返回營地。而1月25日返回營地這件事情,阿蒙森3年前(1909年),就已經寫在自己家書房的一張便條上。

驚人的計劃性。

你怎麼看阿蒙森和他的“前進號”創業公司的成功?運氣嗎?

阿蒙森自己是這麼說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探險的準備如何。

你必須要預見可能出現的困難,遇到了該如何處理或者如何避免。

成功等待那些井井有條的人——人們管這個叫做好運氣。

對於那些不能預見困難並做出及時應對的人來說,失敗是難以避免的——人們稱這個為壞運氣。


危機之所以是危機,是因為它是未知的,而且常常會突然降臨。

你叫它黑天鵝,你叫它灰犀牛,你叫它小概率事件,你叫它什麼,都無法避免遭遇危機。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強準備。

能從危機中救自己,不是政府,不是銀行,不是房東。

唯一能救你自己的,就是自己。

1957年,美國在南極點設立了科考站。

為了紀念這兩位首先抵達南極點的英雄,美國把科考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3

沙克爾頓


人類抵達南極點3年後,也就是1914年,另一位英國探險家,率領他的創業公司“堅韌號”的27位創業者,打算抵達南極大陸後,完成首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創舉。

這位探險家,就是:沙克爾頓。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些人好無聊啊。

在溫暖的家裡,和家人在一起不好嗎?為什麼總是用生命去冒險,用生命去證明什麼呢?

是啊。那你為什麼要創業嗎?一定有些東西點燃了你。

點燃你的東西不同,但火光,是一樣的。

但是很不幸,1915年1月,在行進的過程中,浮冰把堅韌號團團圍住。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今天中國的雪龍號,可以破1.1米厚的冰,也曾經被困在浮冰裡。

後來被美國的破冰船營救。那艘船也只能破1.8米厚的冰。

那你可想,1914年,100年前,沙克爾頓的船面對浮冰的包圍。

然後,冬天逐漸到來,浮冰越來越厚,它們都能聽到浮冰不斷把船體扭曲、拉斷桅杆的聲音,卻毫無辦法。

毫無辦法,那怎麼辦?

沙克爾頓帶領27名船員,從船上搬到了浮冰上。等待夏天再次來臨,浮冰融化。

這一等,就等了10個月!

你在家隔離了多久?10天?20天?沙克爾頓在浮冰上,隔離了10個月!

10個月後,浮冰融化。大家本來以為可以重新出發了。

但是因為浮冰帶來的扭曲,堅韌號的桅杆倒塌了,主船沉入海底。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你可以想象當時這家創業公司所有員工的心態,與其說他們有必勝的信心,10個月後,不如說他們有的是必死的勇氣。

對不起,鑑於現在的情況,你們還要繼續隔離。

他們在浮冰上,又住了5個月!

怎麼辦?怎麼辦?

怪船長這個白痴,為什麼把我們帶來這裡?怪自己運氣不好,怎麼居然會被困在浮冰裡?怪政府怎麼到現在,都沒有實施營救計劃?

怪誰都沒用。這時候只有一個問題重要,那就是:怎麼辦?

這家創業公司的小夥伴們的心態,不是“我死在這裡怎麼辦?”,變為了“我怎麼辦才能不死在這裡?”

沙克爾頓決定,和27位船員一起,登上3艘救生艇,開始在冰海上尋找生還的機會。

7天后,他們飄到了一座只有30米x15米大小的“島”上。這座島叫做“大象島”。

島雖然小,但他們至少站在了地面上。

然後呢?在這裡等一樣是坐以待斃。

沙克爾頓決定,和另外5名船員,登上最大的一艘救生艇,出去尋找救援。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對離開的人,也對留下的人。

離開的人,可能是去送死。而剩下的人,不知道離開的人真的會回來救他們,還是找了個體面的藉口,拋棄了他們,做了一次戰略性裁員。

沙克爾頓,和這5位船員,在冰海中,甚至用雙手划水,一直划行了16天,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前進了800英里(1300多公里,相當於從上海劃到了北京,還多),終於來到了南喬治亞島。

然後呢?在這裡等一樣是坐以待斃。

沙克爾頓,又和其中2名船員一起,用了3天3夜,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不眠不休翻越冰川,最終在一座捕鯨站,看到了人類。

幾天後,他們回到了大象島,救出了全部27名船員。

被“隔離”700多天,將近2年後,沙克爾頓的創業公司和他所有的員工,都活了下來。




最後的話


我是在2011年第一次讀到阿蒙森、斯科特,和沙克爾頓的故事。

讀完,就深受感動。

我幾乎是立刻,在網上買了一張去南極的船票。

2012年1月18日,也就是斯科特抵達南極點整整100年後,我在南極,與各國的後人,為他做了哀悼儀式。

疫情之下,你最希望誰來救你?

阿蒙森,斯科特,還是沙克爾頓?

1953年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這樣評價:

如果為了旅途的速度和效率我給阿蒙森;

為了探索科學我給斯科特;

但是當你失去所有的希望,跪下來祈禱可以有沙克爾頓。


也許這個問題的正確問法,不是你最希望誰來救你。

這個問題的正確問法,也許應該是:你最希望成為誰?

逆境,危機,甚至災難,是展現、鍛鍊領導力的最佳時刻。

你的領導力,在哪裡?

要不然,成為為了科學探索而獻身的斯科特;

要不然,成為周密計劃大獲成功的阿蒙森;

要不然,成為遭遇困境全身而退的沙克爾頓。

抱怨,是最沒有用的事情。

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然後,你選擇,成為他們其中的哪一位。

祝願,你能帶領你的公司,早日走出困境,抵達你心中的南極點。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