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為求純母乳寶寶被活活餓死

這位可憐的寶寶,出生後在醫生的倡導下一直「母乳餵養」,所以從出生開始,媽媽一直給寶寶餵母乳。

可是寶寶吃母乳的間隔時間竟然高達9個小時,媽媽諮詢醫生,醫生說這是正常的,並鼓勵媽媽多給寶寶吸,促進乳汁的分泌。

後來媽媽也是這樣做了,但是寶寶從出生到第二天,只排了兩次便,沒有一丁點尿。

到了出生的第三天,寶寶的體重已經下降了9.7%。

這個時候醫生告知,“可以出院了”。

然而,寶寶出院後不到12個小時就停止了心跳,最後經過15天的搶救,寶寶還是離開了。

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兒而死亡原因就是:身體嚴重脫水導致不可逆轉的腦損傷。

還有一位寶寶,每天要吃七八次母乳,卻整日一副蔫蔫的樣子。

去醫院檢查得知,媽媽母乳量嚴重不足,寶寶每天食不果腹,但家裡人仍然堅持要母乳餵養,不添加配方奶。

如今寶寶因攝入不足已嚴重營養不良,生長髮育低於同齡兒。

所以,強行母乳餵養真的有必要嗎?寶寶受害,誰來負責、誰能負責?

不餵母乳的媽媽都是“假娘”?

媽媽們總是被視為一個行走的「奶牛」。

產量不好奶的錯,寶寶太瘦太矮奶的錯,寶寶經常生病奶的錯,寶寶孩子大便乾燥、腹瀉也是奶的錯,什麼都是媽媽這頭「奶牛」來「背鍋」。

“你奶水怎麼那麼少?”

“寶寶是不是沒吃飽?”

“都是因為吃了你的奶,寶寶才這樣的!”

“才3個月就斷奶上班了,真狠的心!”

“什麼奶水不夠?我看是怕胖不吃吧,孩子營養重要還是身材重要?”

而當母乳餵養被推向神壇, 「母乳最好」「母乳是液體黃金」這些說法上線後,又有多少媽媽們受到道德綁架的折磨?

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不餵母乳、提前斷奶,都成了當媽的最大的不負責任。

不餵母乳就是假娘、不合格、狠心媽媽、千古罪人!不少媽媽產後因為這些壓力和指責,經常在焦慮中度日,甚至患上抑鬱。

那你們又是否知道,媽媽們放棄母乳的背後都經歷了什麼?

乳頭反覆被嘬破,寶寶每吸一口都是鑽心的疼;

乳房又硬又腫、長期脹痛,胸前就像掛著兩個承重的鉛球,連走路都要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還會乳腺堵塞,甚至感染髮炎,連燒幾天,那種經歷真的太煎熬;

半夜起身五六次給孩子餵奶、吸奶,嚴重睡眠不足,卻也只能咬著牙堅持;

而職場媽媽們還要面臨背奶溢奶的尷尬,當同事看到你衣服上經常溼漉漉一片,那時候真的想逃走...

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別人的人,試問這些你能扛過幾條?

母乳就是最好的?真不一定

母乳餵養確實有很多優點,但是母乳就是最好的嗎?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媽媽和寶寶都適合母乳餵養。

哪種媽媽不適合母乳餵養?

①患傳染性疾病

如結核病、肝炎傳染性強、重感冒的不宜給寶寶餵奶,以防通過母乳餵養傳染給孩子。

②患嚴重腎臟疾病

因為哺乳不僅加重臟器的負擔,還會導致母體缺乏足量蛋白質,加重自身病情。

③母體受有毒化學物質侵入

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停止哺乳,以免有害物質通過乳汁致嬰兒中毒。

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④患代謝疾病(甲亢、糖尿病)

如正接受反射性碘治療時,該停止餵奶,以免碘通過乳汁進入孩子體內,損害寶寶的甲狀腺的功能。

當媽媽患有糖尿病,並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該停止餵奶,以免藥物影響乳汁的成分。

⑤哺乳期間患嚴重乳腺炎

這時候媽媽的乳汁中很可能被混入大量的細菌,而且乳汁的質量和成分也會受到改變,堅持母乳餵養反而不利於孩子。

⑥處於其他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時

患有嚴重乳頭皸裂等乳腺疾病時,或者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時,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停止母乳餵養。

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哪種寶寶不適合母乳餵養?

①患乳糖不耐受綜合徵的寶寶

由於孩子體內缺乏乳糖酶,導致對母乳裡的乳糖不吸收,甚至出現嚴重的腹瀉情況,不利於嬰兒的生長髮育,因此不宜進行母乳餵養。

②母乳性黃疸

如果生理性黃疸持續不退或減退後情況再加重,應該及時停止母乳餵養後48小時,再觀察情況。

③患先天性疾病的嬰兒

如患苯丙酮尿症(PKU)的嬰兒,不能攝入母乳中含有的(苯丙氨酸的成分),以免干擾體內組織代謝,造成功能障礙,還是不吃為宜。

大白熊媽媽說

母乳是好,可不能過於偏執。

明明母乳量達不到寶寶的需求,還要繼續堅持母乳餵養,這是在害他。

生不生孩子是女人的權利,喂不餵母乳也是女人的自由,希望各位媽媽們可以量力而行。

為求純母乳,寶寶餓到脫水、營養不良、腦損傷!科學育兒聽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