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寫在前面:本文將針對1957年版《控方證人》,探討反轉電影的故事創作方法。雖然還是會盡力避免關鍵劇透,但考慮到有關分析會有結局導向,所以建議大家先進行觀影,再返回閱讀。這是一部可以猜到兇手,卻絕對猜不到結局的經典電影,屬於影迷必看系列,豆瓣9.6分名不虛傳。

另外可能涉及部分劇透的還有臺劇《想見你》,2010年《禁閉島》,敬請留意。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控方證人》被譽為是反轉電影的鼻祖。

在結局的不到10分鐘時間裡,劇情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三重反轉,外加Wilfrid爵士和護士之間的調侃性反轉。

電影是怎麼製造反轉的?

按事件的時間先後順序,整理出整條故事線,一切便能清晰明瞭。

①英國士兵Leonard與德國女人Christine相識

②Leonard與Christine結婚

③Leonard與French太太相識,想讓French投資自己的打蛋器

④命案發生

⑤命案之後,Leonard回到家中

⑥Leonard被警方起訴,Leonard請求Wilfrid爵士幫助辯護

⑦開庭審理

⑧宣判及結局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如果按普通的敘事,把故事從頭到尾,原原本本地講一遍,那電影不會出現反轉。

所以說,是敘事製造了反轉。

在設想好的故事線中,創作者需要把部分信息隱藏,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角色的講述或閃回,再把隱藏的信息拋出,令到故事擁有全新的樣子,給觀眾創造驚喜。

如何隱藏呢?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這需要考慮到視點(視角)的運用。

無論是不是反轉電影,故事的創作者都需要決定讓觀眾知道多少。觀眾絕對不能是絕對的“全知者”,第一是因為故事需要有懸念,其次是方便觀眾能融入到故事裡頭。

絕大多數時候,觀眾都會站在主人公的視角來欣賞故事,這能方便觀眾認同並移情於主人公,關心主人公的命運。

也就是說,寫故事就要先找到一個視點。這個視點可以是單一不變的,例如《小丑》,鏡頭從頭到尾緊緊跟隨著亞瑟,於是觀眾容易同情這個可憐的角色。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而為了讓觀眾更全方位的瞭解劇情發展,視點往往是要變化的,特別是講述宏大故事。例如《復仇者聯盟》系列,就是視角不停切換的第三人稱視點。

不管採取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視點,完整的故事線,都是有部分是隱藏的。

想要製造反轉,視點的選擇,故事的留白,就要很講究了。

所謂反轉,就是劇情本身是往A方向走,但新的信息點拋出後,卻轉頭往B方向走。

《禁閉島》選用第一人稱視點,從Ted的視角看,這是一個警察偵察精神病院失蹤案的故事。但當最後院方的視角打開,新的信息點出現,電影又變成了一個救治精神病人的故事。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臺劇《想見你》選用第三人稱視點,從黃雨萱的視角開始講述,是一個失去男友,平淡無奇的愛情故事。但陳韻如的視角正式打開,故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可見,不同的視點選擇都能夠製造反轉。關鍵的地方是,前期視點所給出的信息,能夠拼湊出一個流暢的故事。新視點打開,新的信息又能和舊信息結合,再製造出“另一個故事”。

就好比整個故事是一個大拼圖,把大拼圖的其中一部分拿出來,要能湊成一副相對完整的小拼圖,讓觀眾以為這就是全部,等後面見到完整的大拼圖,才能驚喜萬分。

《控方證人》正是把整個“大拼圖”的一小部分拿了出來,拼湊成了一副“新拼圖”。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從前文整理出的整條故事線可以看出,這本質上這是英國士兵Leonard與德國女人Christine之間愛恨糾葛的故事,但電影先取出來的,是兩塊小拼圖。

分別是:

⑥Leonard被警方起訴,Leonard請求Wilfrid爵士幫助辯護

⑦開庭審理

加上劇本選擇從大律師Wilfrid爵士的視角出發,電影就變成了一個律師重出江湖,替嫌疑犯辯護的律政故事,而非Leonard和Christine的愛情故事。

為了隱藏關於Leonard和Christine的信息,整部電影的視點幾乎只跟著Wilfrid爵士。

其他人的視角,都是通過口述呈現,其中真實發生的部分給出了閃回片段。

觀眾通過Wilfrid爵士的視角,當事人的講述,又可以拼湊出關於Leonard的“新拼圖”。

也就是①到⑤的部分。

①英國士兵Leonard與德國女人Christine相識

②Leonard與Christine結婚

③Leonard與French太太相識,想讓French投資自己的打蛋器

④命案發生

⑤命案之後,Leonard回到家中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看起來Leonard的“新拼圖”是流暢完整的,但其實完整的“大拼圖”還有拼圖沒有拼湊進去。

隱藏的拼圖分別是:

⑴Christine遇見Leonard前的真實過去

⑵Christine和Leonard的婚姻生活狀況

⑶Leonard的婚外生活狀況

⑷命案過程

⑸命案後Leonard和Christine的處理方式

⑹命案後Christine的個人行動

只有特定的角色視角才能看到這些“隱藏的拼圖”。

Christine看到的是⑴,⑵,⑸,⑹;

Leonard看到的是⑵,⑶,⑷,⑸;

其他角色都看不到“隱藏的拼圖”,只能看到Leonard的“新拼圖”和開頭的兩塊小拼圖。

警方視角,看到的是⑤;

管家Janet MacKenzie視角,看到的是④命案發生前後(但不是⑷的過程)。

Wilfrid爵士(觀眾)視角,通過Leonard的講述,看到①,②,③。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控方證人》其中一個精妙的地方是,僅僅依靠臺詞的方式,就把隱藏的部分呈現了出來。

而且每一次拿出“隱藏的拼圖”,就能製造一次反轉。

結局Christine先拿出了她手上的部分,故事就成了妻子智救丈夫。

然後Leonard拿出了他手上的部分,故事又變成了丈夫利用妻子脫罪。

最後是Wilfrid爵士的最後一塊拼圖,故事以一起新的血腥命案收場。

⑶,⑷,⑸,⑹這四塊“隱藏的拼圖”是人性中負面的部分——人為了一己私慾,律法,婚姻都可以成為一種掩蓋犯罪工具。

選擇把這部分留到最後,製造反轉的同時,把主題思想狠狠地砸在了觀眾的腦袋上,故事的震撼程度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知道了《控方證人》製造反轉的方法,對於其他反轉電影,想要洞察先機,享有提前猜到答案的觀影樂趣,就簡單多了。

第一,確認電影的視點,哪些角色的視角是展示的,哪些角色的視角是隱藏的。

第二,在心中構思“大拼圖”。不要急於把編劇提供的拼圖拼完整,思考哪個部分可能存在“隱藏的拼圖”。

第三,不要從編劇提供的視點去思考,要從隱藏的視點去思考。想想其他角色的目標和動機,或許就能提前找到“隱藏的拼圖”。

如何製造反轉故事?來解剖《控方證人》就知道了

《想見你》來說。

首先是確認視點,前半部分,黃雨萱的視點是展示的,李子維的視點是隱藏的。

第二,在心中構思“大拼圖”。如果急著去拼黃雨萱視角里的拼圖,那就容易誤認為這是“單人穿越劇”。

第三,不要從編劇提供的視點去思考。試著從李子維的角度思考,那就很有可能可以提早猜到了這是一部“雙穿劇”。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當一個甘於被編劇戲耍的“傻子”,享受被反轉劇情“打臉”的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