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線上活躍用戶超1000萬,B2B商家數超53萬

高鑫零售:線上活躍用戶超1000萬,B2B商家數超53萬


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今天發佈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高鑫零售營收同比增長0.5%,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1%,毛利率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淨利同比增長14.4%。


不過,相比高鑫零售的2019年整體市場表現,市場似乎更關注2020年一季度所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於高鑫零售的經營影響。


因為市場已對高鑫零售的賣場回暖形成預期,受益大潤發與歐尚的整合所帶來的成本下降、毛利提升,以及線上到家等的成熟,市場普遍認同高鑫零售在食品、數字化業務等層面的轉型成果。


但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則增加了不確定性。


高鑫零售在這份年報中,也對新冠疫情做了一些解答,高鑫零售稱,截至公告之日(2月20日),高鑫的運營並未受到疫情的實質性影響。但其也認為,現階段對2020年做定論為時尚早。


下面,《商業觀察家》將高鑫零售2019年年報內容整理如下:


營收


2019年,高鑫零售總銷售營收(賣場銷售產生的現金)為人民幣1,018.68億元,同比增幅為0.5%。其中,銷售貨品的收入為人民幣912.79億元,同比下降4.5%。


下降原因為,家電部門自2018年8月起,業務模式從自營轉為由蘇寧代銷。自此,家電產品銷售收入為佣金收入,而非總銷售營收。


同店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同店銷售(按排除家電的貨品銷售計算)為-1.01%。高鑫零售預計,隨著大潤發與歐尚的整合完成,2020年,同店業績會重回正軌。以排除家電的貨品銷售計算,大潤發品牌門店的同店銷售增長為正數。


商店街租金收入


2019年,高鑫零售租金收入為人民幣40.78億元,同比增長7.1%。增長主要來自於新店可出租面積增加,及因租戶組合管理改善所致。


門店


2019年,新開7家綜合性大賣場門店,全部為大潤發品牌門店。三家位於華東,兩家位於華中,兩家位於華南。


關閉5家虧損門店,一家位於華東,一家位於華北,兩家位於華中,一家位於華南。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門店總數為486家。70%自營,29.7%為自有物業。16.5%位於二線城市,46.3%位於三線城市,21.6%位於四線城市。


通過簽訂租約或收購地塊的方式,高鑫零售取得了43個地點開設綜合性大賣場,其中37家在建。


毛利


2019年,高鑫零售毛利額為257.31億元,同比增長2.4%。毛利率(按總銷售營收計算)為25.3%,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高鑫零售稱,大潤發、歐尚雙品牌的供應鏈整合對毛利率產生正面影響。


營業利潤


2019年,高鑫零售營業利潤48.90億元,同比增長4.1%。主要由毛利率上升所致。


2019年,高鑫零售淨利28.34億元,同比增長14.4%


線上B2C(1小時達到家+半日達等)


2019年,高鑫零售O2O業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90%。


B2C目前的用戶數突破3300萬,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店日均單量及客單價持續穩定向上攀升。


B2B


2019年,B2B營收同比增長約50%,商家用戶超過53萬,活躍商家用戶接近24萬,客單價超過1000元。用戶主體為批發零售及企事業單位,同時也服務餐飲食堂及娛樂客戶。


高鑫零售預計2020年,B2B業務營收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大賣場


2019年,高鑫零售改造升級了10家大賣場門店,其中,上海五家、蘇州一家、濟南一家、瀋陽一家、武漢一家及廣州一家。改造門店同店增長有明顯改善,尤其是生鮮品類的同店增長,平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2020年,高鑫零售預計會升級改造50家大賣場門店。


高鑫零售稱,重構大賣場,主要就是功能重構、品類重構、心智重構。不僅是購物環境更加生氣勃勃,陳列方式更加專業,改造還專注於商品入選和組合的差異化。成為生鮮、食品領域的專家,構建提供物有所值的專業時尚產品的新零售大賣場。


貓超共享庫存


2019年9月底,所有高鑫門店已上線「共享庫存」一小時配送到家服務。


2019年10月起,陸續有178家門店已上線貓超半日達服務,提供約2萬支單品,以快消和日百雜貨為主,未來,則希望半日達服務逐步延展至生鮮品類。


由於貓超半日達服務半徑較大,高鑫零售計劃選擇共280家門店來提供半日達服務,預計2020年5月底前全部上線。


新冠疫情


高鑫零售認為新冠疫情對中國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但截至本公告之日(2月20日),高鑫的運營並未受到疫情的實質性影響。然而,由於配合政府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一些大賣場的商店街租戶,有一部分被要求暫停營業。目前,則有一些租戶已被允許重新開業。


高鑫零售認為,現階段對2020年定論為時尚早。高鑫希望2020年是其的線上業務收穫年。


高鑫零售稱,以店鋪為基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到家),在發展一年後已增長強勁,並未食品部門的銷售增長做出貢獻,而非食品部門則持續面臨來自不同渠道極為激烈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