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五四運動,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有怎樣的態度?

qzuser229406508


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儒家文化也代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從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到漢武帝由丞相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變成了禁錮勞動人民思想的枷鎖。而“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的思想!五四運動可以說是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武當田信清


五四文化是一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探索創造性實踐,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為中國革命的道路作出了理論鋪墊。使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在帝國主義踐踏下襬脫了蹂躪侵略,推翻了剝削制度,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識為是進步的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具有時代的前矚性。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齊心協力,凝聚民心,激發熱情,建設祖國的一種精神所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和樂共生,幸福生活的追求。謝謝!


夢中晴雨


五四運動的主題是民主與科學。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德先生和賽先生。

其直接誘因是一戰後國聯重新瓜分勢力範圍,中國作為戰勝國依然丟了山東青島。遂有火燒趙家樓的過激之舉。

如今回頭看,不論是火燒還是文化界打倒孔家店,都是過猶不及的。雖說是反映了那一代知識分子追求變革急於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狀況的一種探索,但走得太猛。

對於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應該還是要批判地繼承。這才是當代四個自信的表現。要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就絕不能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

好在隨著孔子學院在很多國家先後創辦,傳統國學有了復興的勢頭。這也恰好反映出國人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筆架城私語


真覺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話並沒有錯,只不過自從程朱理學誕生以來,儒家思想變得封閉禁錮,越來越成為統治者賴以維持統治的手段,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到了清朝完全就成了滿人統治者禁錮漢人知識分子思想的工具,所以國人變得麻木不仁,沒有社會責任感,五四運動就像一縷春風吹走了統治者強加到中國知識分子頭上的思想枷鎖,重新召喚回原有的那種敢於革新,富於創造,勇於進取的精神。


閃電侯爵


一,傳統是割不斷的,不要動不動就“決裂”! (比如,委屈了漢字。)

二,學辯證一點,做事不要太決絕,留一點點餘地。

三,矯枉固難免過正,投鼠則必須忌器。

四,“為尊者隱”,“兒不嫌母醜”,多少還有幾分道理。處事不宜太無情。

五,堅持原則性,不忘靈活性。做大事,須有權有變。

(六,知易行難,勇於糾偏。)


雅音博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不是虛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近期來在YouTube上大火的李子柒,不正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優秀。當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看中國大片,吃著中華美食,學習著漢語,讓西方世界理解我們的理念,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上下而求索!諸君,這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啊!



夜月星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發展的眼光認識傳統;以純淨的思想修養品質;以謙卑的態度敬畏自然;以科學的態度踐行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