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口,只有1个小孩,靠谁养老?

樵至


您好!我是南京三妹!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很多,一个家庭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确实太难了,我希望等我们80后这一辈老人夫妻相依为命,相互作伴,等到最后留下那一位不能自理的时候,再让子女照顾,这样就减少儿女的压力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农民洗刷刷


朋友,我来说说也的想法吧💡

首先,我情况和你一样,农村户口,目前只有一女,4岁了,坦白说,我和孩子爸爸从未有一刻想过将来要靠我孩子来给我养老的问题,相反,我和她爸爸想得最多的却是,现在,我能给我的孩子提供哪些最好的条件,等她将来毕业嫁人,我和她爸爸能给她买房买车,因为只生一个,所以,我们两个一定要落实好自己的社保农办问题,因为不想把我们的养老负担在孩子身上,我们要趁年轻努力赚钱,将来不把压力给唯一的女儿。

其次,我和她爸爸一样的想法,我们都觉得只有给女儿带来幸福快乐,我和她爸爸努力奋斗赚钱,让她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我俩将来老了要靠他们养老。

总之,不管生几个,只要儿女长大后能孝顺,就可以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年轻时多赚点儿钱,养老社保方面有保障,这样多好,我觉得我把孩子带世上来也不是靠她给我养老用的😄相反,我带她来世上,就希望她将来幸福快乐。

这就是我的想法😄


强大的茄子


俗话说得好:“养儿为防老”,但在农村只有一个小孩的人家也不少。所以孩子多少直接延伸到一个农村人的养老问题上,同时关心此问题的都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

大外甥今年24周岁,九六年出生的,目前在部队当兵,家里除了他之外,再无别的兄弟姐妹。一次和他父亲聊天,说着说着就聊到以后的养老话题上,也是他那人脾气古怪,又不善于表达,父子俩关系一直不好,连儿子当兵也是孩子自己拿的注意。他说现在乘着自己还能干活多挣些钱,再给自己买上一份养老保险,等老了干不了农活了 ,那时自己除了个人购买的养老金外,还能领取农村养老保险,吃喝应该不愁。再说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农村也有了养老院,实在不行就住到养老院养老。从对话中隐约感觉到他所担心的是,怕将来以后给孩子添负担,而不是担心孩子不给他养老,也许这就是“爱”。

总结:都说养儿为防老,但现实中又依靠了多少呢?当大人的还不是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怕连累孩子,所以他们拼命挣钱,希望将来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


乡村陇原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90后,虽然现在很年轻,已经成年,有个一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妹妹,以前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妈就说,没闺女,没亲戚,后来,就给我添了一个妹妹!不管在是一个孩子,还是多个孩子,养老问题都是一个大问题!养老是需要成本的,更需要时间!话又说回来,父母把我们带到世上,养育成人!我们孩子为什么不能当父母老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平静,祥和的晚年呢?养老的基本条件就是,有一个养老的地方,和足够的经济基础!本身也要有经济来源,自己都吃不饱,怎么给父母理想的生活?当我们年轻的,可以给父母,孩子买一份养老保险,和疾病险!在殷实家庭在疾病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给自己买保险也是为以后养老做保障,为孩子减轻负担!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就是,百善孝为先!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才能为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谢谢大家!


杰妹儿的日记


都什么年代了,还指望着养儿防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养儿,已经与养老不搭界了。为什么呢?我们国家的传统可是养儿防老的哟,不错,历史上,我们确实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养老是靠儿孙的,但那是什么年代,什么社会环境,是子承父业,一家人几世同堂的年代。由于财产归全家所有,做为家庭财富主要创造者的老人,接受儿孙的照顾名正言顺,由于常年一起生活,感情的连续性也很好。现在,孩子一成家就与老人分居,有的甚至到了远离父母的外地工作、生活,到老了,就是儿女接你过去养老,你也未必能享受得了,生活习惯不同了,有代沟了,话语也不投机了。能动还是自己生活好,孩子少了麻烦,自己也少了麻烦。再说,小夫妻两头好几对老人,若都靠他们伺侯,孩子不用干别的了,专门伺候老人了,这会毁了他们一生的。


养中蜂栽苹果的黑哥


关于农村养老的问题,最近说的也比较多(在此我总结为8个方面),我们都知道城里的老年人,养老都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养老,靠什么呢?靠以下8点


1、儿女

都说养儿能防老,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儿女就应该起到赡养的责任,当然,这也是农村最常见的养老方式吧。

2、养老金

现在国家对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会有一个养老金补助,年龄越大,领的钱会多,虽然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但那也比没有要好的多。


3、种地

你没看错,现在农村60多岁种地的,还是不少的,有多种原因,比如在家闲不住,或者不种地又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再者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多少在家种地的,家里的地也不能闲着,反正种地一年也能有点收入,差不多够老两口生活的了。


4、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

这个是自愿的,也就是一次性交够15年的钱,然后60周岁以后每月可以领钱的那个,大家看的都比较多,现在也有好多朋友已经交了,最低100的那个档次,我们这边现在交的,大部分都是100的。


5、集体收益分配

分配土地等集体经济利益。如有些地方现在村里凡有户口的,不论大小,每人每年能分红,但如果户口迁出,就不能参加分红了。


6、征地补偿

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如北京郊区,补偿标准已经达到每亩地20万元。


7、集体养老合作制

男的45岁以上,女的40岁以上,政府出1/3,村里出1/3,自己出1/3。自己只要出很少的一部分养老保险,就可以每月拿到养老金。


8、大病保险和新农合

新农合是为了解决农村、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大病保险是专门针对农村患大病的农民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参与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不低于50%,还有政府的一定比率的补助


农村男子


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等等自古以来的名句都在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孝”字。

首先,我觉得农村户口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点在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年纪大了以后如何养老则成了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

其实国家早这种现象进行了提前预估,也做了相关部署!

1、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的养老补助

办理独生子女证书后,如果父母交有养老保险金,国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国标准的基础上,上浮养老补助金,上浮部分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无论是全国标准的养老补助,还是地方上浮部分的养老补助,都实行城乡统一。

2、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办养老院

鼓励社会对于接纳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的社会办普通养老院,以接纳的老年的独生子女父母数量为依据,适当减免税费。

3、吸纳有效措施,全国推广

无论国内哪个地方有解决问题的成果,都可全国鼓励推广。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国家民生问题了。可见国家的重视!

我是乐壹,一名年轻的农业创业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乐壹先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农村户口,只有一个小孩,靠谁养。提出我个人阐述如下:

一、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都是新农村,新风貌,虽然二胎放开了,但是国家还是坚持优生优育,提高整体的综合性制度,来推动发展人口的均衡化,也是补充国家老龄化,并注入新的血液循环政策。

二、现在农村户口,每人都交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而且独生子女,还能办理独生子保育保教费用,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现在注重的不是几个孩子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孩子今后的发展,孩子如何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也是应该考虑的,更是要反思的,这也是立即行动的事情。

四、有句话不是这么阐述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都已孩子为心中,孩子的成长教育,更是排在首位,重中之重。人活一生,又有多少人,为自己而活呢。

五、国家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总方针,不说过吗,要做到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住有所居,所以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吗。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谢谢。











鲁西北波波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农村的老人也是逐渐增多。我们的父母也逐渐年老,他们都要面临养老问题。甚至于我们自己在数十年后也要面临养老问题。

在农村从总体上看,靠子女养老的观念任然是老人们的主要思想。有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只生育了一个小孩,到了自己年老的时候,子女的赡养父母老人的压力就很大。作为只有一个孩子的农村人,我们应该怎么养老呢?

农村人养老,一般可以选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这3个方法。

家庭养老模式:一般来说农村人满60岁了也不至于丧失劳动力,因此在农村更多的是看老人自己养自己。就我们老家那边的情况来说,每家都有自留地,随便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者养一些家禽,而且现在国家还给农民土地补助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有养老金领取。在没病没灾的情况下,日常生活还是足够的。

社会养老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去养老院,这一种类型属于比较少的。在农村几乎没有什么人年老之后去养老院,都喜欢在自己家。因为养老院很多地方要花钱,比起自己养老花费要高很多,农村老人都节省习惯了,不愿意去花那个钱。

互助养老模式:这个方法集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互助养老模式通过“抱团取暖”的形式,老人们可以在生活互相帮助,空闲时间还可以一起娱乐。这样既丰富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同时有减轻的子女的后顾之忧。





西川小志


你好,我是老汤,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养儿防老,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但如今农村老人依靠子女养老的经济社会基础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来得如此快。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老人孤独留守农村;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数个子女照顾老人的情况已不多见,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农村老人将越来越多,预计到202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其中70%是农民。

  生活在广大农村的老人们和正在老去的农民们,正切身感受着养老变化。他们都会想一个问题:一个子女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养老到底靠谁?”子女是不是还靠得住?如果靠不住又该怎么办?自己的积蓄能不能坚持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即使经济上没问题,谁来照顾自己?

  农民养老还要从最现实的钱的问题说起。首先,经济不宽裕,甚至贫穷依然是相当数量农村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农民养老首先要靠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得好,农民收入高。对于年轻农民来说,他们就有更大的能力为家中老人付出,也能为自己将来养老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不存在退休问题,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能得到一份维持生活的收入。对于村集体来说,给予农民养老的补助就能多一些。其次,农民养老要靠来自政府的帮扶。全力为农村老人提供帮扶,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拷问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第三,农民养老要靠不断成熟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要积极发挥新农保的基础保障作用。尽管当前农民从新农保得到的收益还不高,可毕竟是一笔稳定的可持续的现金收入。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新农保的保障能力应该也必然会逐步提高。

  如今,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庭养老特别是子女养老仍是农村切实可行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继续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子女赡养父母的观念,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需要加强法律保障,依法严厉惩处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通过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巩固和强化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地位和作用,让农村老人既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又能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当然,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流动的加速,完全依靠居家养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适应农村经济水平的养老机构是一条正在实践的好路子。在一些农村,养老机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老年农民们在那里过上了稳定的晚年生活。但是,很多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养老机构。有些人是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认为孤寡老人才进养老机构,去了没面子;有些人是觉得在家自理生活花费更少,不愿意增加子女负担;有些人是不习惯跟一群不太熟悉的老人过集体生活,觉得没有在家自由。

  不论是何种理由,对于不愿进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发展互助式居家养老,也是可行的方式。例如,以村组为单位,把老人组织起来互相照顾,生活环境还是熟人社会,老人更能适应。这种养老方式要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上多下功夫。例如,可以统一供应更科学更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较为方便稳定的医疗服务等等。

  老有所养,是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民养老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全社会用心、用力、用情,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一定能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