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曾國藩的幕府是“天下第一幕府”?

歷史社


明清時期的幕府是任何衙門必不可少的非官僚行政組織,幕僚們幫助官老爺管理著地方的民生大計,雖無品秩,也不見編制,但能握有實權,行使長官之責任,一直十分興盛,特別是晚清官僚制度的衰敗,國家內憂外患,官僚們已無法面對新問題,需要各種種樣的人才,於是晚清的幕府再次進入鼎盛,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陶澍幕府、曾國藩幕府、李鴻章幕府、袁世凱幕府,特別是曾國藩的幕府,雖不是規模最大的,但卻是最成功的,堪稱天下第一幕府。

彭玉麟,早年入曾國藩幕府,協助創辦湘軍水師,後為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人稱雪帥。

曾國藩能把幕府發揮到極致,只要有才,就能為我所用,親朋好友、門生子弟、慕名而來、他人推薦、親自物色的,鼎盛時期多達400人,整個幕府分為秘書局、營務局、糧臺與報銷局、勸捐與餉鹽局、厘金局、鹽務局、軍工製造局、科技機構局等,這些人在鎮壓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治理一方,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曾國藩也鼓勵幕僚敢於直諫,有的採納,不採納的也能受到啟發,同時,曾國藩與幕僚們保持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想發財的,可大膽施展,毫不客氣的說,僅1860-1864年這4年,曾國藩就報銷了1600萬兩軍費,幕僚們功不可沒。

陳士傑,曾國藩心腹幕僚之一,官至山東巡撫。

還有想功成名就的,曾國藩都鼎力推薦,雖然幕僚不是官,但受曾國藩的保舉,從幕府走上仕途的不計其數,有人統計,能做到5品以上官員達80多人,5品以下的更是不計其數,有人說,在曾帥幕府,紅頂子、藍頂子逸興橫飛,是古代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薦官幕府”,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丁日昌、郭嵩燾、劉蓉、羅澤南、李元度等。下面隨例列舉幾位:幕僚裡,有叫劉蓉的,也有叫李蓉的,劉蓉是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入曾幕府,官至陝西巡撫,李蓉官至湖南布政使,晚年辦教育,編《劍州志》;郭嵩燾,入曾幕府主持募捐籌餉工作,後官至廣東巡撫,任駐英法公使;丁日昌,入曾幕府,官至福州船政大臣,總督銜;彭玉麟,入曾幕府,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

吳汝綸,先後為曾國藩、李鴻章幕僚,晚年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

曾國藩幕僚,替其主持江南官書局的莫友芝,在揚州病逝時,曾國藩率官員下屬數百人前往祭奠,場面轟動;湖北監利人,胡大任,進曾國藩幕府,主持厘金事務,後入仕,歷任布政使、按察使;不止是李鴻章是曾國藩幕僚,他哥李瀚章、他弟李昭慶,都是其幕僚;浙江老儒錢應溥,頭髮花白當了一輩子私塾,寫得一手好文章招入曾幕府,專門起草剿匪檄文,入仕後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梅啟照,曾的隨身幕僚,以嚴謹著稱,曾生前最後一道遺疏,就是由梅啟照書寫,梅最後官至河道總督。


圖文繪歷史


大清是黃的,為您解答

曾國藩大家都知道是晚清名臣,近代洋務運動的發起人,19世紀中葉在與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的對抗和鬥爭中,他吸納和發展了一支頂尖人才組建而成的幕僚團隊,被稱做“神州第一幕府”。單從這支幕僚隊伍的構成就知道被冠以如此之高的評價,絕對是實至名歸。

李鴻章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咸豐年間,李鴻章所率領的民兵部隊在安徽被太平軍打敗,因為他父親李文安和曾國藩為同榜進士,李鴻章得以被曾國藩收留成為其幕僚。

咸豐十年,李秀成攻陷清軍江南大營,曾國藩臨危受命,接任兩江總督之職挽救危局。在湘軍大營駐紮地點的選擇上,曾國藩和李鴻章兩人意見起了衝突。曾國藩想要進駐安徽祁門,此為四戰之地,要冒一定風險,但能給太平軍大本營施加更多的壓力。但李鴻章卻說,祁門地形如在釜底,是兵家之絕地,不能在此駐軍。後來的事實證明,李鴻章的看法是正確的,湘軍駐紮在祁門,一度被太平軍圍困,曾國藩甚至還寫好了遺書交代後事。最終祁門無法再守,曾國藩只能選擇撤軍回東流,李鴻章的學識和能力也受到了曾國藩的肯定。尤其李鴻章組建的淮軍,平定了太平軍所佔領的幾個南方城市,為曾國藩攻佔南京城掃清了障礙。



通過曾國藩的推薦,李鴻章官途一路順暢,先後出任江蘇巡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亦以曾國藩的門生自居,在寫給曾國藩的輓聯中,上聯便是“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彭玉麟

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彭玉麟(1816年12月14日—1890年3月6日),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生於安徽省安慶府。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

公元1850年,李沅發發動農民起義,彭玉麟隨衡州協標營前往鎮壓,一舉擒獲李沅發,被授予藍翎頂戴和訓導的官職。然而彭玉麟卻辭去官職離去。不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耒陽城內原有的暴動組織,受太平天國的影響,再次活躍起來。彭玉麟趕到耒陽表示願意協助耒陽縣令抵抗起義軍,知縣當即全權讓彭玉麟指揮戰鬥,彭玉麟廣發錢財,組織人馬,加緊訓練,在起義軍攻城當天,傾巢出動,他一馬當先,揮舞大刀與敵軍廝殺,氣勢勇猛,將起義軍打得狼狽潰逃。後又帶兵追趕,斬殺了起義軍首領,暴動被鎮壓下來,彭玉麟也聲名大振。朝廷欲授他官職,他卻再次辭謝。



曾國藩對他大加讚賞,贊其以一介書生之軀,奮勇殺敵,殺退暴徒,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曾國藩幾次三番拜訪請彭玉麟出山,並以國家民族大義為由進行勸說,如今天下大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個人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呢?彭玉麟終被打動於1853年加入湘軍,被提拔為水師營官。此後隨湘軍水師轉戰湖口、樅陽、九洑洲等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1854年4月,在湘潭與太平軍對決,湘軍大獲全勝。12月,在湖北田家鎮再破太平軍,得“巴圖魯”名號。此後直至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彭玉麟一直奮戰一線,不避炮火,不懼死亡,“植立船頭”,親做表率。晚清水師的籌建,訓練,和實戰都有他鞠躬盡瘁的身影,他也為我國近代海師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郭嵩燾

湘軍創建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

郭嵩燾,字筠仙,湖南淮陰人,生於1818年,郭嵩燾的科舉之路走得極為艱難,雖然在19歲(1837年)就考中舉人,但之後連續4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鎩羽而歸。郭嵩燾不甘於當一名遊離於體制之外的幕僚,堅持參加會試,一條路走到黑,終於在29歲(1847年)時考中進士,當了一名“紅翰林”。


可是他剛剛步入仕途,就傳來父母相繼過世的消息,按照清朝禮儀制度,官員父母去世後,必須辭官回到老家,為父母守制三年。郭嵩燾不得已暫時告別官場。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852年,清廷下令丁憂守制在家的曾國藩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曾國藩在郭嵩燾的數次勸告下才出山創建了大名鼎鼎的湘軍。曾國藩將郭嵩燾招到大營,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從這一點而言,郭嵩燾也算是湘軍的創建者之一。

1856年底,郭嵩燾離開湖南,來到北京,在肅順的推薦下,郭嵩燾入值南書房,得到了咸豐皇帝的信任。

郭嵩燾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向來以清正廉潔自居。咸豐皇帝派人清查沿海稅務,郭嵩燾來到山東,查處了一批貪官汙吏,堵住了稅務漏洞,為朝廷增加了財政收入。

1876年冬天,郭嵩燾奉命率30餘人出使英國。這是中國第一次派出外交使節,意義自然非同凡響。郭嵩燾抵達英國後,覲見了英國女王,呈遞國書,正式成為大清王朝第一任駐英公使。

左宗棠

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


1852年(咸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左宗棠受到了郭嵩燾等一眾好友的極力勸說,決定接受湖南巡撫張亮基的邀請,出山輔佐張亮基保衛長沙,並在長沙保衛戰中一戰成名。兩年之後左宗棠又加入了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在當幕僚期間很多的事情要和總督曾國藩書信交流。因此在這種不斷的交流當中,曾國藩和左宗棠產生了深厚的友誼。而且作為已經是清朝重臣的曾國藩,非常的賞識左宗棠,所以就邀請左宗棠加入自己的幕僚部隊。

在曾國藩的幕僚中,左宗棠得到曾國藩的大力提攜,開始了自己練兵,獨當一面的道路。左宗棠以一個幕僚的身份在曾國藩大營做事,但是,左宗棠對曾國藩是不服氣的,“才具稍欠開展”,這6個字的評價,奠定了左宗棠對曾國藩一生輕視的基礎。後來左宗棠又屢次在給好朋友胡林翼的信中惡評曾國藩,“鄉曲氣太重”“才亦太缺”“於兵事終鮮悟處”,幾乎將曾國藩說得一無是處。




1864年,曾國藩、曾國荃統領的湘軍,一舉攻破洪秀全佔據了11年之久的天京(今南京),宣告了太平天國的覆滅。曾國藩在朝野的聲望,臻於頂峰,無人敢輕易冒犯。可左宗棠敢。針對曾國藩“幼天王已死於亂軍之中”的說法,左宗棠奏報朝廷,稱幼天王早已逃出天京。這種針鋒相對的說法,讓曾國藩恨之入骨。兩人徹底決裂,但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後人卻是關愛有加,也是一段千古佳話。

劉蓉

劉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號霞仙,是桐城派古文家。住茶園山儒階莊,家境殷實,熟讀經史,善於權術和應變之法,人送外號“小諸葛”。

道光十四年他曾與曾國藩同窗就讀於嶽麓書院,四年後資助曾國藩進京高中進士。咸豐元年劉蓉幫助羅澤南興辦團練三年,加入曾國藩幕僚團隊,在衡陽組建湘軍水師,圍剿太平軍。咸豐五年,劉蓉幫助羅澤南進攻武漢,升知縣加同知銜,其弟劉蕃被太平軍擊斃於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劉蓉送喪回鄉,和楊昌浚在婁底辦團練,與太平軍為敵,以知府加三品任用,不久,升四川布政使。駱秉章于軍事政治皆仰仗於劉蓉,劉蓉亦非常賣力。四川義軍李永和、雲南義軍藍朝鼎部,皆遭其鎮壓,傷亡數萬人。



同治元年,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由廣西、貴州入四川,駱秉章命劉蓉阻擋石達開於川南,劉蓉派重兵扼守大渡河。太平軍被困,糧盡援絕。石達開為太平軍官兵生命計,赴清營談判被擒,被劉蓉解往成都凌遲處死。

曾國藩認為劉蓉是一位有著巨大學術抱負與追求的學者,“博通經史,為文宏宕,有奇氣” ,他將安身立命之地寄於學術事業,將“求道”作為自己一生最大的奮鬥目標。其學術思想在晚清思想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著有《養晦堂詩文集》、《劉中丞奏議》、《思辯錄疑義》等刊行。

羅澤南

無澤南,無湘軍

羅澤南(1807年-1856年),字仲嶽,號羅山,一字培源,號悔泉, 又字子畏。 湖南省雙峰縣人。晚清湘軍將領、理學家、文學家。少年時代就懷有大志,喜歡研讀理學著作。

咸豐二年,太平軍深入湖南,羅澤南以一介書生開辦團練,帶領自己的一千多名弟子組成了一支隊伍。之所以要拉起隊伍,羅澤南是要把平生所學化為匡扶社稷的經世之功。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支隊伍,給曾國藩增添了建功立業的信心。曾國藩出山後,對羅澤南的賞識和提攜,使他成為曾國藩最堅定的助手和沙場先鋒。

在後來的歲月裡,羅澤南和曾國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一直跟隨在曾國藩的左右,和另一位猛將塔齊布一起成為了曾國藩的左膀右臂,是湘軍嫡系中的嫡系。

後來曾、羅兩家還結成了兒女親家,可見其關係非同一般。 咸豐五年,曾國藩出師江西,在九江和太平軍對峙數日,而太平軍又在猛攻武昌。此時羅澤南向曾國藩建議放棄九江,回師上游佔據武昌,打通江西與湖北之間的通道。 曾國藩接受了羅澤南的建議,但是他生怕羅澤南有什麼閃失,考慮再三,才派他率軍援助武昌,還把自己的好友劉蓉派去做他的助手。 遺憾的是,當武昌即將攻下之時,羅澤南在攻城之戰中額頭中彈,五天後因傷勢嚴重,不治而亡。 曾國藩得知羅澤南的死訊後,痛心疾首,寫下了“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的詩句。

我們常說”無湘不成軍”一語其實是“無湘鄉,不成軍”演變而來,而“湘鄉”二字也不是用來指曾湘鄉(國藩),而說的是以羅澤南為首組織起來的湘鄉團練。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在抗戰期間任教於蘭田國立師範(漣源),撰《近百年湖南學風》一書,“無澤南,無湘軍”。由此可見羅澤南在湘軍歷史上的地位。

羅澤南是湖南理學經世派的主要人物,一面反覆研讀“性理”,一面“究心水利、邊防、河患等書”。對“天文、輿地、律歷、兵法及鹽、河、漕諸務,無不探其原委”。羅澤南的詩是湖湘詩派的重要代表,其文是桐城派之嗣響湘鄉文派的典範之作,因之,稱他為文學家是當之無愧的。

羅澤南也有十分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是近代以來,湖南書生帶兵的典範,有一代儒將的盛名,有“湘軍之母”的美稱。

李元度

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縣爽口鄉沙塅村(今平江縣三市鎮沙段村)人。李元度18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子,但在接下來的會試中,卻屢試不第,後以舉人身份選拔為湖南黔陽縣教諭。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李元度投筆從戎,加入曾國藩的湘軍,充當幕僚。


當時曾國藩受清政府之命在家鄉湖南操辦團練,以抵禦太平天國運動。由於湘軍前途未卜,曾國藩身邊人才匱乏。李元度的到來,令曾國藩十分欣喜,待之如兄弟,事事推心置腹。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元度是曾國藩輝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沒有李元度,不僅曾國藩的命運會面目全非,甚至連大清王朝的歷史也得改寫。是李元度兩次救了曾國藩的命,才使得曾國藩化“屢戰屢敗”為“屢敗屢戰”,最終功成名就。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太平軍圍困長沙,曾國藩親率湘軍水師偷襲太平軍扼守的靖港,卻中了太平軍的埋伏。湘軍戰船損失折半,曾國藩憤而投水自盡。所幸李元度事先安排水性好、力氣大的曾國藩幕僚章壽麟藏匿於戰船後艙,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強行將曾國藩從水中撈起,揹回長沙。事後,李元度多方開導曾國藩,勸其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久,湘軍果然取得了湘潭大捷,曾國藩也恢復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其後,湘軍一路追擊太平軍,先後攻下了嶽州、武昌、漢陽。

咸豐五年(1855年)初,湘軍與石達開率領的太平天國西征軍,在江西九江鄱陽湖口展開大戰。曾國藩想利用湘軍水師的優勢攻克湖口,卻被太平軍誘入鄱陽湖。待湘軍水師輕便戰船攻入湖內之後,太平軍用沉船將湖口的航道堵塞,導致湘軍水師被分割成外江和內湖兩處。留在外江的都是笨重戰船,運棹不靈,難以獨立作戰。當晚,石達開派百餘輕舟衝入湘軍水師大營,焚燬湘軍大量船隻,連曾國藩的座船都被太平軍奪走。眼看湘軍水師損失殆盡,曾國藩情急之下又一次投水自殺,幸被李元度等幕僚死死拽住,才保住一命。

作為湖南著名的才子,李元度著作等身。湖南大型文獻典籍叢書“湖湘文庫”中,收入了李元度的《國朝先正事略》、《天嶽山館文鈔》、《天嶽山館詩存》、《南嶽志》等著作。

丁日昌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號持靜。在考中秀才之後,屢次考試不中,但惠潮嘉道李璋煜見到他文章後,稱讚他為“不世之才”,1854年,太平軍攻打潮州城,丁日昌獻計退敵,以軍功被任命為瓊州府學訓導。後出任盧陵知縣後,因太平軍攻陷,遂被免職,成為曾國藩幕僚,幫助籌辦水師。在出任福州船政期間提出創建北洋、東洋、南洋三支水師,分區設防的主張;還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國人員教習技術。 



他在政務之餘,悉心讀書,尤酷愛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書家之一,輯有《持靜齋書目》。 丁日昌的一生,他所考慮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強兵禦侮。他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可謂是孜孜不倦,嘔心瀝血,死而後已。應該說在那個時代,他的許多見解是精闢的,他的許多主張是具有開拓性的,他的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對中國國防近代化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結 語

曾經在紹興旅遊被導遊問道知不知道紹興特產有哪些,說了很多卻獨忘記了紹興師爺,幕僚,作為官員身邊的專業顧問,在官場中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晚清在湘軍及淮軍的幕府中出了十位督撫級大官,而淮軍將領升至督撫的才四人而已。“神州第一幕府”的稱號當之無愧!


大清是黃的


曾國藩厲害嗎?厲害,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號稱半個聖人的人,在湖南的近現代史上是僅次於毛主席的湖南第二人,曾國藩完成了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但是曾國藩個人能力真的有這麼強嗎?當然沒有,曾國藩自己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多次戰敗,最後逼得他想自殺。那為何曾國藩能建立三不朽擬?因為一方面曾國藩自己內心的強大,自殺事件之後開悟了,領悟了很多;另一方面更是曾國藩有強大的幕府。

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說,曾氏幕府,集天下俊彥之士達83人。後來官至總督、巡撫、尚書、侍郎者有李鴻章、李翰章、郭嵩燾、左宗棠、劉蓉、唐訓方、彭玉麟、錢應溥、黎庶昌、何璟、倪文蔚、李宗羲等10餘人,還有科學技術專家如徐壽、李善蘭等。

要知道一般建國的幕府也不過十幾人而已,唐朝的李世民幕府人員算是比較多了,也不過二十多人;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國過程中主要人員也不過十幾個。所以曾國藩擁有這樣的團隊作為幕府,可以稱為“天下第一幕府”。

曾國藩的幕府中,幕僚與幕主關係比較自由,他們不是隸屬關係,幕僚去留自主,幕主採納意見則留,否則就去而他就。後來左宗棠、李鴻章都單獨發展就是先在曾國藩幕府一段時間,而後負責一方面失誤獨立出來的。

曾國藩以書生將兵,異軍突起,最後能打敗天平天國,可見其幕府的力量。


帝國烽火


作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成功的歷史人物之一,在治國、齊家、平天下各方面幾乎都有所成,是一個極為傑出的輔弼之臣。其實,功成名就的背後,除了曾國藩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離不開一個陣容龐大的智囊團,這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幕府”的曾氏幕府。

自太平天國起義開始,曾國藩為創建幕府,就在國內廣羅人才。“廣收、慎用、勤教、嚴繩”這是曾國藩的八字用人之道。凡是有才略之人,無論出身尊卑,個性強弱,他都會不拘一格,納才為用,悉心調教。他曾說:“衡人亦不可眼界過高。人才靠獎勵而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成大器;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慢慢地就會墜為朽庸。”為了能夠人盡其才,曾國藩還專門請來鄧輔綸和陳士傑為他鑑別人才,在這方面可謂用心良苦。

為了網盡天下英才,其蒐羅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在當時可謂空前。他通過多渠道和一系列關係的結交,發掘了很多人才的潛力,如在至親好友中,提攜了劉蓉、郭嵩燾、歐陽兆熊、馮卓懷、莫友芝、胡大任、史致諤、王德固、李沛蒼等人,又通過親朋子弟關係,培養起李瀚章、李鴻章、李昭慶、羅萱、莫祥芝、劉世墀、湯壽銘等後起之秀。還有他的一些門生故吏,如龐際雲、陳士傑、洪汝奎、李榕、梅啟照、錢應溥、王家璧等,也被他一併招入幕府,作為人才資源儲備。此外他自己還不遺餘力,親自物色招攬了朱孫詒、李宗羲、王必達、吳大廷、程鴻詔、蕭世本等一批有才華的幕僚。

容閔在《西學東漸記》中說:“當時各處軍官,聚於曾文正大營中者,不下兩百人……總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補之官員、懷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學、天文、機器等專門家,無不畢集,幾於舉全國人才之精華,彙集於此。”

在這些培養出來的幕僚中,有百人左右屬於曾國藩幕府的核心成員,充斥了曾國藩的幕府班底,包括後來做到巡撫、總督的有李鴻章、左宗棠、郭松燾、沈葆禎、丁日昌、唐訓方、劉蓉、陳士傑等30餘人;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學術方面有所建樹的曾紀澤、薛福成、曾國荃、江忠源、羅澤南、容閎、李善蘭、吳汝綸、華衡芳等人。

也正是他收羅培養出來的這些國之棟樑,為感謝提攜之恩,常常為曾國藩出謀劃策、籌辦糧餉、辦理文案、處理軍機、興辦軍工等事務竭盡所能,效犬馬之勞。在清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些幕府人才更是力挽狂瀾,將大清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並開創了短暫的“中興”局面,由此可見曾國藩幕府的強大勢能,這也是其不同於一般幕府的成功之處。其備受仰慕的“天下第一幕府”盛名,可謂實至名歸。






大國頻道


想必曾國藩大家都很耳熟能詳吧,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站在歷史的大舞臺上來講,他是一個深知民主大意的人,知道該怎樣挽救清朝,挽救舊中國。 同時他也是一個知人識人的明士,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的李鴻章為曾國藩唯一正傳弟子,而左宗棠則為曾府的幕僚同時也是曾國藩的好朋友,由此可見曾國藩識人能力之高超,晚清中心四大名士其中有兩個都是曾國藩的幕僚或弟子。那為什麼說曾國藩的幕府是“天下第一幕府”呢?個人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曾國藩是在當時為數不多善待名仕的人,加之曾國藩本人勤奮努力,所以天下名仕都愛投奔他,慢慢的曾國藩的幕府就變成了“天下第一幕府”。

請多多關注小謠喔,帶你看遍簡單的歷史。




小謠講歷史


歷史留名的能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