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曾国藩的幕府是“天下第一幕府”?

历史社


明清时期的幕府是任何衙门必不可少的非官僚行政组织,幕僚们帮助官老爷管理着地方的民生大计,虽无品秩,也不见编制,但能握有实权,行使长官之责任,一直十分兴盛,特别是晚清官僚制度的衰败,国家内忧外患,官僚们已无法面对新问题,需要各种种样的人才,于是晚清的幕府再次进入鼎盛,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陶澍幕府、曾国藩幕府、李鸿章幕府、袁世凯幕府,特别是曾国藩的幕府,虽不是规模最大的,但却是最成功的,堪称天下第一幕府。

彭玉麟,早年入曾国藩幕府,协助创办湘军水师,后为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人称雪帅。

曾国藩能把幕府发挥到极致,只要有才,就能为我所用,亲朋好友、门生子弟、慕名而来、他人推荐、亲自物色的,鼎盛时期多达400人,整个幕府分为秘书局、营务局、粮台与报销局、劝捐与饷盐局、厘金局、盐务局、军工制造局、科技机构局等,这些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治理一方,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国藩也鼓励幕僚敢于直谏,有的采纳,不采纳的也能受到启发,同时,曾国藩与幕僚们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想发财的,可大胆施展,毫不客气的说,仅1860-1864年这4年,曾国藩就报销了1600万两军费,幕僚们功不可没。

陈士杰,曾国藩心腹幕僚之一,官至山东巡抚。

还有想功成名就的,曾国藩都鼎力推荐,虽然幕僚不是官,但受曾国藩的保举,从幕府走上仕途的不计其数,有人统计,能做到5品以上官员达80多人,5品以下的更是不计其数,有人说,在曾帅幕府,红顶子、蓝顶子逸兴横飞,是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荐官幕府”,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丁日昌、郭嵩焘、刘蓉、罗泽南、李元度等。下面随例列举几位:幕僚里,有叫刘蓉的,也有叫李蓉的,刘蓉是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入曾幕府,官至陕西巡抚,李蓉官至湖南布政使,晚年办教育,编《剑州志》;郭嵩焘,入曾幕府主持募捐筹饷工作,后官至广东巡抚,任驻英法公使;丁日昌,入曾幕府,官至福州船政大臣,总督衔;彭玉麟,入曾幕府,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

吴汝纶,先后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僚,晚年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曾国藩幕僚,替其主持江南官书局的莫友芝,在扬州病逝时,曾国藩率官员下属数百人前往祭奠,场面轰动;湖北监利人,胡大任,进曾国藩幕府,主持厘金事务,后入仕,历任布政使、按察使;不止是李鸿章是曾国藩幕僚,他哥李瀚章、他弟李昭庆,都是其幕僚;浙江老儒钱应溥,头发花白当了一辈子私塾,写得一手好文章招入曾幕府,专门起草剿匪檄文,入仕后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梅启照,曾的随身幕僚,以严谨著称,曾生前最后一道遗疏,就是由梅启照书写,梅最后官至河道总督。


图文绘历史


大清是黄的,为您解答

曾国藩大家都知道是晚清名臣,近代洋务运动的发起人,19世纪中叶在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对抗和斗争中,他吸纳和发展了一支顶尖人才组建而成的幕僚团队,被称做“神州第一幕府”。单从这支幕僚队伍的构成就知道被冠以如此之高的评价,绝对是实至名归。

李鸿章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咸丰年间,李鸿章所率领的民兵部队在安徽被太平军打败,因为他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为同榜进士,李鸿章得以被曾国藩收留成为其幕僚。

咸丰十年,李秀成攻陷清军江南大营,曾国藩临危受命,接任两江总督之职挽救危局。在湘军大营驻扎地点的选择上,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人意见起了冲突。曾国藩想要进驻安徽祁门,此为四战之地,要冒一定风险,但能给太平军大本营施加更多的压力。但李鸿章却说,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是兵家之绝地,不能在此驻军。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鸿章的看法是正确的,湘军驻扎在祁门,一度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甚至还写好了遗书交代后事。最终祁门无法再守,曾国藩只能选择撤军回东流,李鸿章的学识和能力也受到了曾国藩的肯定。尤其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平定了太平军所占领的几个南方城市,为曾国藩攻占南京城扫清了障碍。



通过曾国藩的推荐,李鸿章官途一路顺畅,先后出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亦以曾国藩的门生自居,在写给曾国藩的挽联中,上联便是“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彭玉麟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彭玉麟(1816年12月14日—1890年3月6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公元1850年,李沅发发动农民起义,彭玉麟随衡州协标营前往镇压,一举擒获李沅发,被授予蓝翎顶戴和训导的官职。然而彭玉麟却辞去官职离去。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耒阳城内原有的暴动组织,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再次活跃起来。彭玉麟赶到耒阳表示愿意协助耒阳县令抵抗起义军,知县当即全权让彭玉麟指挥战斗,彭玉麟广发钱财,组织人马,加紧训练,在起义军攻城当天,倾巢出动,他一马当先,挥舞大刀与敌军厮杀,气势勇猛,将起义军打得狼狈溃逃。后又带兵追赶,斩杀了起义军首领,暴动被镇压下来,彭玉麟也声名大振。朝廷欲授他官职,他却再次辞谢。



曾国藩对他大加赞赏,赞其以一介书生之躯,奋勇杀敌,杀退暴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曾国藩几次三番拜访请彭玉麟出山,并以国家民族大义为由进行劝说,如今天下大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呢?彭玉麟终被打动于1853年加入湘军,被提拔为水师营官。此后随湘军水师转战湖口、枞阳、九洑洲等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4年4月,在湘潭与太平军对决,湘军大获全胜。12月,在湖北田家镇再破太平军,得“巴图鲁”名号。此后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彭玉麟一直奋战一线,不避炮火,不惧死亡,“植立船头”,亲做表率。晚清水师的筹建,训练,和实战都有他鞠躬尽瘁的身影,他也为我国近代海师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郭嵩焘

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淮阴人,生于1818年,郭嵩焘的科举之路走得极为艰难,虽然在19岁(1837年)就考中举人,但之后连续4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铩羽而归。郭嵩焘不甘于当一名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幕僚,坚持参加会试,一条路走到黑,终于在29岁(1847年)时考中进士,当了一名“红翰林”。


可是他刚刚步入仕途,就传来父母相继过世的消息,按照清朝礼仪制度,官员父母去世后,必须辞官回到老家,为父母守制三年。郭嵩焘不得已暂时告别官场。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2年,清廷下令丁忧守制在家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曾国藩在郭嵩焘的数次劝告下才出山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湘军。曾国藩将郭嵩焘招到大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从这一点而言,郭嵩焘也算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

1856年底,郭嵩焘离开湖南,来到北京,在肃顺的推荐下,郭嵩焘入值南书房,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信任。

郭嵩焘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向来以清正廉洁自居。咸丰皇帝派人清查沿海税务,郭嵩焘来到山东,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堵住了税务漏洞,为朝廷增加了财政收入。

1876年冬天,郭嵩焘奉命率30余人出使英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外交使节,意义自然非同凡响。郭嵩焘抵达英国后,觐见了英国女王,呈递国书,正式成为大清王朝第一任驻英公使。

左宗棠

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受到了郭嵩焘等一众好友的极力劝说,决定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出山辅佐张亮基保卫长沙,并在长沙保卫战中一战成名。两年之后左宗棠又加入了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在当幕僚期间很多的事情要和总督曾国藩书信交流。因此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当中,曾国藩和左宗棠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而且作为已经是清朝重臣的曾国藩,非常的赏识左宗棠,所以就邀请左宗棠加入自己的幕僚部队。

在曾国藩的幕僚中,左宗棠得到曾国藩的大力提携,开始了自己练兵,独当一面的道路。左宗棠以一个幕僚的身份在曾国藩大营做事,但是,左宗棠对曾国藩是不服气的,“才具稍欠开展”,这6个字的评价,奠定了左宗棠对曾国藩一生轻视的基础。后来左宗棠又屡次在给好朋友胡林翼的信中恶评曾国藩,“乡曲气太重”“才亦太缺”“于兵事终鲜悟处”,几乎将曾国藩说得一无是处。




1864年,曾国藩、曾国荃统领的湘军,一举攻破洪秀全占据了11年之久的天京(今南京),宣告了太平天国的覆灭。曾国藩在朝野的声望,臻于顶峰,无人敢轻易冒犯。可左宗棠敢。针对曾国藩“幼天王已死于乱军之中”的说法,左宗棠奏报朝廷,称幼天王早已逃出天京。这种针锋相对的说法,让曾国藩恨之入骨。两人彻底决裂,但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人却是关爱有加,也是一段千古佳话。

刘蓉

刘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号霞仙,是桐城派古文家。住茶园山儒阶庄,家境殷实,熟读经史,善于权术和应变之法,人送外号“小诸葛”。

道光十四年他曾与曾国藩同窗就读于岳麓书院,四年后资助曾国藩进京高中进士。咸丰元年刘蓉帮助罗泽南兴办团练三年,加入曾国藩幕僚团队,在衡阳组建湘军水师,围剿太平军。咸丰五年,刘蓉帮助罗泽南进攻武汉,升知县加同知衔,其弟刘蕃被太平军击毙于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刘蓉送丧回乡,和杨昌浚在娄底办团练,与太平军为敌,以知府加三品任用,不久,升四川布政使。骆秉章于军事政治皆仰仗于刘蓉,刘蓉亦非常卖力。四川义军李永和、云南义军蓝朝鼎部,皆遭其镇压,伤亡数万人。



同治元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由广西、贵州入四川,骆秉章命刘蓉阻挡石达开于川南,刘蓉派重兵扼守大渡河。太平军被困,粮尽援绝。石达开为太平军官兵生命计,赴清营谈判被擒,被刘蓉解往成都凌迟处死。

曾国藩认为刘蓉是一位有着巨大学术抱负与追求的学者,“博通经史,为文宏宕,有奇气” ,他将安身立命之地寄于学术事业,将“求道”作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奋斗目标。其学术思想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著有《养晦堂诗文集》、《刘中丞奏议》、《思辩录疑义》等刊行。

罗泽南

无泽南,无湘军

罗泽南(1807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 又字子畏。 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少年时代就怀有大志,喜欢研读理学著作。

咸丰二年,太平军深入湖南,罗泽南以一介书生开办团练,带领自己的一千多名弟子组成了一支队伍。之所以要拉起队伍,罗泽南是要把平生所学化为匡扶社稷的经世之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支队伍,给曾国藩增添了建功立业的信心。曾国藩出山后,对罗泽南的赏识和提携,使他成为曾国藩最坚定的助手和沙场先锋。

在后来的岁月里,罗泽南和曾国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一直跟随在曾国藩的左右,和另一位猛将塔齐布一起成为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是湘军嫡系中的嫡系。

后来曾、罗两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咸丰五年,曾国藩出师江西,在九江和太平军对峙数日,而太平军又在猛攻武昌。此时罗泽南向曾国藩建议放弃九江,回师上游占据武昌,打通江西与湖北之间的通道。 曾国藩接受了罗泽南的建议,但是他生怕罗泽南有什么闪失,考虑再三,才派他率军援助武昌,还把自己的好友刘蓉派去做他的助手。 遗憾的是,当武昌即将攻下之时,罗泽南在攻城之战中额头中弹,五天后因伤势严重,不治而亡。 曾国藩得知罗泽南的死讯后,痛心疾首,写下了“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的诗句。

我们常说”无湘不成军”一语其实是“无湘乡,不成军”演变而来,而“湘乡”二字也不是用来指曾湘乡(国藩),而说的是以罗泽南为首组织起来的湘乡团练。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抗战期间任教于兰田国立师范(涟源),撰《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无泽南,无湘军”。由此可见罗泽南在湘军历史上的地位。

罗泽南是湖南理学经世派的主要人物,一面反复研读“性理”,一面“究心水利、边防、河患等书”。对“天文、舆地、律历、兵法及盐、河、漕诸务,无不探其原委”。罗泽南的诗是湖湘诗派的重要代表,其文是桐城派之嗣响湘乡文派的典范之作,因之,称他为文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罗泽南也有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近代以来,湖南书生带兵的典范,有一代儒将的盛名,有“湘军之母”的美称。

李元度

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县爽口乡沙塅村(今平江县三市镇沙段村)人。李元度18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但在接下来的会试中,却屡试不第,后以举人身份选拔为湖南黔阳县教谕。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的湘军,充当幕僚。


当时曾国藩受清政府之命在家乡湖南操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湘军前途未卜,曾国藩身边人才匮乏。李元度的到来,令曾国藩十分欣喜,待之如兄弟,事事推心置腹。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元度是曾国藩辉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没有李元度,不仅曾国藩的命运会面目全非,甚至连大清王朝的历史也得改写。是李元度两次救了曾国藩的命,才使得曾国藩化“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最终功成名就。


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太平军围困长沙,曾国藩亲率湘军水师偷袭太平军扼守的靖港,却中了太平军的埋伏。湘军战船损失折半,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所幸李元度事先安排水性好、力气大的曾国藩幕僚章寿麟藏匿于战船后舱,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强行将曾国藩从水中捞起,背回长沙。事后,李元度多方开导曾国藩,劝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久,湘军果然取得了湘潭大捷,曾国藩也恢复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其后,湘军一路追击太平军,先后攻下了岳州、武昌、汉阳。

咸丰五年(1855年)初,湘军与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天国西征军,在江西九江鄱阳湖口展开大战。曾国藩想利用湘军水师的优势攻克湖口,却被太平军诱入鄱阳湖。待湘军水师轻便战船攻入湖内之后,太平军用沉船将湖口的航道堵塞,导致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留在外江的都是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百余轻舟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毁湘军大量船只,连曾国藩的座船都被太平军夺走。眼看湘军水师损失殆尽,曾国藩情急之下又一次投水自杀,幸被李元度等幕僚死死拽住,才保住一命。

作为湖南著名的才子,李元度著作等身。湖南大型文献典籍丛书“湖湘文库”中,收入了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天岳山馆诗存》、《南岳志》等著作。

丁日昌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在考中秀才之后,屡次考试不中,但惠潮嘉道李璋煜见到他文章后,称赞他为“不世之才”,1854年,太平军攻打潮州城,丁日昌献计退敌,以军功被任命为琼州府学训导。后出任卢陵知县后,因太平军攻陷,遂被免职,成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出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员教习技术。 



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 丁日昌的一生,他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强兵御侮。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可谓是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应该说在那个时代,他的许多见解是精辟的,他的许多主张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对中国国防近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结 语

曾经在绍兴旅游被导游问道知不知道绍兴特产有哪些,说了很多却独忘记了绍兴师爷,幕僚,作为官员身边的专业顾问,在官场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在湘军及淮军的幕府中出了十位督抚级大官,而淮军将领升至督抚的才四人而已。“神州第一幕府”的称号当之无愧!


大清是黄的


曾国藩厉害吗?厉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号称半个圣人的人,在湖南的近现代史上是仅次于毛主席的湖南第二人,曾国藩完成了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但是曾国藩个人能力真的有这么强吗?当然没有,曾国藩自己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多次战败,最后逼得他想自杀。那为何曾国藩能建立三不朽拟?因为一方面曾国藩自己内心的强大,自杀事件之后开悟了,领悟了很多;另一方面更是曾国藩有强大的幕府。

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说,曾氏幕府,集天下俊彦之士达83人。后来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者有李鸿章、李翰章、郭嵩焘、左宗棠、刘蓉、唐训方、彭玉麟、钱应溥、黎庶昌、何璟、倪文蔚、李宗羲等10余人,还有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李善兰等。

要知道一般建国的幕府也不过十几人而已,唐朝的李世民幕府人员算是比较多了,也不过二十多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国过程中主要人员也不过十几个。所以曾国藩拥有这样的团队作为幕府,可以称为“天下第一幕府”。

曾国藩的幕府中,幕僚与幕主关系比较自由,他们不是隶属关系,幕僚去留自主,幕主采纳意见则留,否则就去而他就。后来左宗棠、李鸿章都单独发展就是先在曾国藩幕府一段时间,而后负责一方面失误独立出来的。

曾国藩以书生将兵,异军突起,最后能打败天平天国,可见其幕府的力量。


帝国烽火


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在治国、齐家、平天下各方面几乎都有所成,是一个极为杰出的辅弼之臣。其实,功成名就的背后,除了曾国藩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一个阵容庞大的智囊团,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幕府”的曾氏幕府。

自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曾国藩为创建幕府,就在国内广罗人才。“广收、慎用、勤教、严绳”这是曾国藩的八字用人之道。凡是有才略之人,无论出身尊卑,个性强弱,他都会不拘一格,纳才为用,悉心调教。他曾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为了能够人尽其才,曾国藩还专门请来邓辅纶和陈士杰为他鉴别人才,在这方面可谓用心良苦。

为了网尽天下英才,其搜罗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当时可谓空前。他通过多渠道和一系列关系的结交,发掘了很多人才的潜力,如在至亲好友中,提携了刘蓉、郭嵩焘、欧阳兆熊、冯卓怀、莫友芝、胡大任、史致谔、王德固、李沛苍等人,又通过亲朋子弟关系,培养起李瀚章、李鸿章、李昭庆、罗萱、莫祥芝、刘世墀、汤寿铭等后起之秀。还有他的一些门生故吏,如庞际云、陈士杰、洪汝奎、李榕、梅启照、钱应溥、王家璧等,也被他一并招入幕府,作为人才资源储备。此外他自己还不遗余力,亲自物色招揽了朱孙诒、李宗羲、王必达、吴大廷、程鸿诏、萧世本等一批有才华的幕僚。

容闵在《西学东渐记》中说:“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大营中者,不下两百人……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

在这些培养出来的幕僚中,有百人左右属于曾国藩幕府的核心成员,充斥了曾国藩的幕府班底,包括后来做到巡抚、总督的有李鸿章、左宗棠、郭松焘、沈葆祯、丁日昌、唐训方、刘蓉、陈士杰等30余人;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学术方面有所建树的曾纪泽、薛福成、曾国荃、江忠源、罗泽南、容闳、李善兰、吴汝纶、华衡芳等人。

也正是他收罗培养出来的这些国之栋梁,为感谢提携之恩,常常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办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机、兴办军工等事务竭尽所能,效犬马之劳。在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些幕府人才更是力挽狂澜,将大清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并开创了短暂的“中兴”局面,由此可见曾国藩幕府的强大势能,这也是其不同于一般幕府的成功之处。其备受仰慕的“天下第一幕府”盛名,可谓实至名归。






大国频道


想必曾国藩大家都很耳熟能详吧,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站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来讲,他是一个深知民主大意的人,知道该怎样挽救清朝,挽救旧中国。 同时他也是一个知人识人的明士,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李鸿章为曾国藩唯一正传弟子,而左宗棠则为曾府的幕僚同时也是曾国藩的好朋友,由此可见曾国藩识人能力之高超,晚清中心四大名士其中有两个都是曾国藩的幕僚或弟子。那为什么说曾国藩的幕府是“天下第一幕府”呢?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曾国藩是在当时为数不多善待名仕的人,加之曾国藩本人勤奋努力,所以天下名仕都爱投奔他,慢慢的曾国藩的幕府就变成了“天下第一幕府”。

请多多关注小谣喔,带你看遍简单的历史。




小谣讲历史


历史留名的能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