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斬”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門方式,為什麼感覺不常見到球星在比賽中採用?

夢冰雪6536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不太清楚題主是如何得出“貼地斬”任意球是成功率最高的破門方式,如果是的話那就不會出現如此至少的使用率,畢竟在破門得分這種技能上還是簡單的好。

但是,確實要說能踢好一腳貼地斬的任意球並不簡單。

當然,很多球星都善於玩貼地斬,但是偏愛小羅,原因很簡單,他滿腦子都是關於足球的創意。

就像貼地斬任意球,難度很大。

首先獲得的任意球位置不能太遠,大多也就是動圖位置,大禁區旁邊,距離在18米之內最好,也就多出大禁區兩步左右。

因為貼地斬運用到的腳法大部分都是腳內側或者是腳弓部位的推射為主,因為只有這個位置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球不會打高,就算是發力也會將球儘量控制在貼著地面滾動。但是,推射難有較大的力量跟進,所以需要小腿瞬間的爆發力和腰腹力量的扭動來帶動球速。

想要保持距離、速度、力量、角度,球又不會踢高,真的不容易,要比內腳背的弧線抽射或者是正腳背的大力射門更難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任意球高手不願意用的射門方式,一旦超出20米射門距離,那就很難保證質量。

最後就是這種任意球需要人牆的大力“配合。”

因為如果人牆沒有移動或者是跳躍,那依然在大概率上是無法有貼地斬的效果,四個人的人牆就八條腿在擋著,想要從腿中間穿過的概率還是極低的,除非運氣爆棚。就像小羅的貼地斬,他在射門之前的眼神是如此的飄忽不定,在那刻他的大腦不停在轉動,沒人會知道他下一步會做出什麼選擇。

當然,也可以看看圖2蘇牙的射門方式,在人牆擋住近角的情況下,非常大膽的選擇了遠角,也就是門將的位置。這不僅需要梁靜茹的勇氣,更需要瞬間的小腿爆發力和精雕細刻的腳法來支撐。總之,貼地斬真的不想題主所問出的那樣,絕不會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門方式,所以能用的概率很低,能用好的球星更是少之又少。


思威特體育



說說國內球員的貼地斬吧。

2001年9月15日,瀋陽市五里河體育場,世界盃預選賽。中國隊主場對陣烏茲別克斯坦,獲得一個前場任意球,范志毅一腳勢大力沉的低平球,將場上比分改寫為2:0,鎖定勝局。范志毅對這個進球是這樣評價的:“這種球要又準又狠,因為人牆給你的空隙,只有那麼一點點。”

僅僅過了4個月,2002年1月,蘇格蘭聯賽盃鄧迪聯隊1:0擊敗法爾科克,范志毅距離球門28米遠主罰任意球,他採用了十強賽的方式,正腳背猛抽,射出的低平球快速有力,球穿過人牆直飛球門,守門員望球興嘆。很多球迷看了比賽視頻紛紛點評:守門員沒看十強賽進球集錦,否則小范進不了。對於這個進球,范志毅談了心得,“這個球和十強賽對烏茲那個進球一樣,就勢抽射,球貼地進死角。”



作為中國球員留洋的先行者,范志毅在水晶宮和鄧迪聯出場102次打進6球,儘管作為後衛,范志毅進球數據不是那麼顯眼,但是不可否認那一屆國家隊球員的基本功和能力是現在這些球員望塵莫及的。

2013年水晶宮隊重返英超,球隊主教練霍洛韋在談到保級時提到了范志毅,“如果還能找到一個范志毅,現在就讓他來。”悟空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看球多年,“貼地斬”式任意球的破門率確實非常高,但操作難度也非常大,更不可能成為常規武器。即便是像皮爾洛和小羅這樣的任意球大師,整個職業生涯也不過成功兩三次而已。

“貼地斬”任意球的主罰地點不能離球門太遠,角度不能太偏,以大禁區弧頂處最佳,主罰者踢出一記低平球,從跳起的人牆腳底穿過,直奔球門近端下角。對於防守任意球時站在遠角的守門員來說,這是理論上的死角,再加上球速太快、距離太近,根本來不及做出撲救動作。


成功要素之一:需要主罰者有極佳的腳法和極強的小腿爆發力。

“貼地斬”需要一記速度極快的低平球,不但角度要刁,而且必須貼著草皮飛行,途中可以彈跳,但絕不能是地滾球,否則速度太慢,無法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成功要素之二:必須精準把握人牆的起跳時間。

“貼地斬”需要從人牆腳下穿過,這種時機是以0.1秒為單位的,可以說是稍縱即逝,哪怕有絲毫偏差,便會功虧一簣,這需要主罰者有非常好的預判能力,甚至是靈感。


成功要素之三:主罰瞬間必須要有假動作。

千萬不要小看高水平職業球員的判斷力,守門員和排人牆選手完全有能力在你出腳的一瞬間便大致判斷出皮球的運行軌跡。

如果沒有假動作進行掩護,人牆可能根本不會起跳,對方甚至還會進行“臥草式”補防;而如果假動作過於逼真,又可能會導致出腳瞬間技術變形,踢不出高質量的“貼地斬”。

也就是說,“貼地斬”任意球必須集腳法、靈感、欺騙性等多方面因素於一身,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一旦踢出,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巔峰之作,所以很少有球員能夠成功完成。

現役球員中,“貼地斬”把握最大的還是梅西,在我印象中,他應該已經完成了4-5次“貼地斬”任意球破門,僅今年就有兩次,其足球天賦之高可見一斑。


三巴迷


貼地斬是任意球的一種,是發球球員使用足弓踢向足球的上部,同時向下有一個搓起的力,促使足球以一個小弧度飛起後大約五米左右落地向前滾動,從躍起的防守球員腳下滾至球門。由於該射門球速不是很快,但是隱蔽性強,貼地面滾動,守門員撲救難度大。現役球員在條件允許下,也有經常破門的案例。如梅西,C羅等。退役球員如羅納爾迪尼奧,睡皮,我國球員范志毅等。至於題主所說的不常見。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任意球位置。球場上任意球可能出現在任意位置,但是貼地斬的最合適位置在小禁區弧圈附近,最為合適,太偏或者太遠都是不理想的位置。太偏了射門角度變小,守門員活動範圍增大,撲救成功率增大。太遠了守門員提前預判的時間增大,進球易被撲出。所以保險起見,一般位置會選擇力量大,角度刁的電梯球,香蕉球等。

第二,觀賞性較差。貼地斬球速慢,力量弱。踢完有種野球的既視感。在職業球場的這個舞臺,不但要贏球,還要彰顯個性,提高觀賞性。發球時隨著防守球員的躍起,球卻從腳下劃過,有種偷襲的嫌疑,心理上進而有種勝之不武感覺。這也可能是有些球員不願意踢這種球的原因,當然在足球的規則下,對勝利的取得這也是允許的。

第三,對手的戰術佈置越來越多樣化。守門員的站立位置如果在中間,球門兩側地面防守面積增大,不利於地滾球射門。人牆針對地滾球的戰術佈置。就去防守球員突然倒地橫臥阻擋地滾球。把貼地斬發揮最好的無疑是巴薩的梅西,蘇牙,但在2818年10月25日歐冠小組賽對陣國米的比賽中,蘇牙故伎重演,在小禁區弧圈處獲得了一個位置極佳任意球,沒想到以防守見長的國米早有準備,佈雷佐維奇橫著一臥,輕鬆化解了蘇牙的射門對於防守較為穩固的球隊,一般會直接選擇繞過防守球員頭頂攻門。

綜上,隨著各支球隊防守的增強,戰術上的配合越來越緊密,對於貼地斬的防守也是五花八門。在一些比賽中只是相對於其他形式的射門確實少了,但是在合適位置合適的時機上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多的貼地斬。


西夏愛蹴鞠


首先,“貼地斬”是定位球主罰方式的一種,只是作為罰球選手的選擇之一。並不是“貼地斬”是成功率最高的,且不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四種:

1、罰球隊員要根據以往對手人牆規律去判斷,是不是適合“貼地斬”,如果對方人牆習慣性起跳,那可以嘗試,同時對方人牆有的球員不怕被球砸到,有的怕的是不會起跳的;

2、如果罰球隊員一直用“貼地斬”這種方式,那人牆肯定知道,就不會起跳,留出空間;

3、而且“貼地斬”看似很容易,但對於腳法的把握難度更大。我通常知道的任意球現在基本歸為:A、弧線球(也有人稱為貝氏弧線,這個已有有機會我會說,貝氏弧線和普通弧線球的不同);B、重炮(以前德國隊的哈曼、巴拉克,還有早期的魔獸德羅巴,後期德羅巴練就小幅助跑的電梯球);C、電梯球(這個不用去解釋了,C羅、皮爾洛、瑞尼尼奧、本田圭佑都是其中佼佼者)。但這些都是基於腳不同部位對於球不同部位觸點的把控,發力擊球后,球在空中不同自轉方式同時影響周邊空氣動力運轉的過程決定球的飛行路線。這句話的描述中,強調的是球脫離地面,完全解除空氣;

4、“貼地斬”還要考慮和地面可能的接觸會不會影響球的運行軌跡。

如果一定要舉個例子的話,“貼地斬”運用最多的是裡瓦爾多。

下面是一段視頻,出自於《天下足球》,在那個巴薩羅那還稱不上夢之隊的時候。

全憑裡瓦爾多一人扛,視頻中的一些進球大都是“貼地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730031382c72e3c2c0f96eb51f852f5\

金牌苦力精


任意球常有,而“貼地斬”不常有,為什麼?

所謂“貼地斬”,就是主罰任意球的時候,踢出低平球,趁著對手人牆起跳的一瞬間,從人牆球隊的腳底與地面之間的縫隙鑽進球門。“貼地斬”任意球雖然也有一定的成功率,但並非常規主罰方式,因為這種主罰方式對於射程和罰球區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罰球區域的角度太小,還是更適合用弧線球繞過人牆。如果離球門太遠,也不如直接用落葉球從人牆頭頂墜入球門——“貼地斬”的使用,就是適合於弧頂一帶,離球門近,用“電梯球”或“香蕉球”踢法會因為足球缺乏足夠的下墜距離而直接出界,在這種情況下,用低平球射門更划算。

這樣說就明白了,“貼地斬”不是在任何區域都適合用出來(很少球員能像動圖的巴蒂那樣遠距離打貼地斬),而當今足壇各支足球隊,對於足球場上的空間爭奪很激烈,
不敢輕易在禁區附近犯規,導致一場比賽中,很難有球員會在適合“貼地斬”罰球區域的犯規!就算對手犯規了,罰球一方也得有人迅速上前搶到“拆人牆”的位置才行!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就算有人在禁區弧頂犯規,為了避免對手的“貼地斬”,一些球隊也會在人牆後面來個“雙保險”,當人牆起跳時,人牆後有球員會躺在地上,用“躺著也中槍”的方式,避免對手打出“貼地斬”!這也是“貼地斬”任意球進球數量不多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


綠茵守望者


首先,貼地斬之所以成功率高恰恰是因為它的意外性,正因為用的人少,所以成功率相對較高。其次,貼地斬的操作難度也很大,對罰球者的腳法和時機的要求非常高。貼地斬對球員的小腿爆發力要求非常高,球速貼地飛行的速度必須要非常快,同時罰球的時機也很重要,因為球需要在人牆起跳的時候穿過人牆。再者,貼地斬對罰球地點和人牆站位也有一定要求,罰球點不能離球門太遠,而且現在很多球隊也會在擺放人牆時在人牆後方增加防守球員以防範貼地斬。

綜上,貼地斬相較於傳統的弧線、電梯、重炮等罰球方式而言限制太多所以在職業賽場上才相對冷門。


談球妹


因為現在有針對這種方式的任意球,會讓球員背對著睡在地上。封住角度,就行不通了


朵顏三衛666


你錯了,“貼地斬”不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門方式,所以你不常見。任意球一般,大部分都是空中進的。如果貼地斬用的多了,還能騙到後衛和守門員嗎?很簡單。


飛揚飛


貼地斬主要是出其不意,所以不會經常出現,任意球得分大部分還是在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