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期,苏联制定的“大雷雨”计划具体究竟是怎样的?

尤尼乌斯seven


“大雷雨”到苏德战争爆发时,最多算是一个正在起草的草案,远远谈不上计划。

确实目前网络上,包括一些刊物上都提到苏联有一个“大雷雨”计划,打算趁德国还在和英国交战时,主动向德国发起进攻,先发制人击败德国。由于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在苏联西部各军区确实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苏军,因此不少人都认为这个计划是真实的,而且苏联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但是在战争初期苏军的战备情况非常糟糕,前线各部队弹药不足,坦克也缺乏配件,完备率很低,这根本不是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即将发起进攻的样子。而更重要的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份原始档案可以证明这个计划的存在。

“大雷雨”计划最早出现于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所写的《二战秘密档案》中此外在格兰茨的《泥足巨人》一书中也提到了“大雷雨”计划。不过目前关于这个计划唯一的一份原始资料,仅仅是保存在苏军总参谋部作战处的保险柜里的一份正在起草的草案而已。

这份草案没有署名,根据笔迹判断,有可能是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所写。草案很简略,而且有很多涂改痕迹,显然还没有正式成文,仅仅是一个开头而已,更谈不上执行。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个“大雷雨”计划还在起草阶段,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草案只是为了吸引高层的注意,好让他们注意到西部各军区战备不足的困境,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只是诸多和平时期的应急预案之一。像美国就有很多类似的预案,比如进攻加拿大、进攻英国等等,这类预案和实战计划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苏联有抢在德国之前动手的“大雷雨”计划,而且当时苏军也不具备先发制人的可能,所以这个计划始终只是个传说。


不沉的经远


1989年德米特里·沃尔科戈诺夫根据从苏联军事档案馆发现的一份三页打印稿,在其出版的斯大林传记中提到所谓的“大雷雨”计划。1992年10月俄罗斯退役上校丹尼洛夫在奥地利《军史》杂志上刊发这份三页打印稿,由此“大雷雨”计划广为人知,进而争论不休。

1965年朱可夫与军事历史学家的谈话中提到了一项先发制人的计划,他回忆是在听到斯大林5月5日对军校毕业生讲话后,与铁木辛哥有了抢先进攻的想法,并在10天后拟定出了训令草案。由时任苏军总参谋部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执笔的15页《1941年5月15日致人民委员会主席,关于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报告》或许就是朱可夫所指。

它首先认为德国及其盟友能够调动240个师进攻苏联,目前德国已经在苏德边境集中了86个步兵师、13个装甲师和12个摩托化师,可能抢在苏军前完成部署并发动突然袭击。“为了预防这一点(并摧毁德军),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主动权交给德军统帅部,要先行展开部队,在德军仍在部署、还没设法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发动攻击。红军首要的战略目标是摧毁部署在德布林以南的德军主力……西南方面军沿克拉科夫和卡托维兹方向实施主要打击,目的是切断德国与其南方盟友(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的联系。西方面军左翼沿塞德利茨和德布林方向发动次要打击,目标是牵制华沙的德军集群并帮助西南方面军摧毁卢布林德军集群。对芬兰、东普鲁士、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要实施积极防御,要做好在有利条件下对罗马尼亚实施打击的准备。”

为执行这一计划,苏军将动用210个师包括44个坦克师、23个摩托化师、7个骑兵师和136个步兵师,并相应的对所有预备队集团军进行秘密动员。


历史扒粪机


“大雷雨计划”(外文名: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明确计划。保罗 卡雷尔 的《焦土》一书中宣称,1993年初,俄罗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完整的战争计划。该文件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

但是,“大雷雨计划”只是苏联参谋部预先构想并通过存档的若干战争计划中的一个,属于常备的作战方案,并不能认为有该计划的存在意味着苏联计划于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的签订前提下准备进攻德国。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表明苏联在1941年东线的溃败和采用“大雷雨计划”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