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是我们在见证孩子的成长还是孩子在见证我们的成长?

文昱文远


个人认为是相互见证,就像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那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肩并肩一起成长”,我们和孩子都是在相互影响见证。



01

有了孩子我们为什么变了


1.改变是因为责任

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们不再为鸡毛小事争吵;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们工作得更晚了;

为了给孩子更营养的早餐,我们不仅不在睡懒觉,更是成为了一名厨师;

为了给孩子健康的环境,我们戒掉了多年抽烟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我们开始看起了童书,看起了动画片;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责任心,我们既然生下了他,那么肯定会对他负责。


2.改变是因为想变

戒烟、早起、不斤斤计较、努力、负责等等这些代表着优秀自律的词汇,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不是吗?孩子的诞生只是一个诱因,所有的这一切源自我们有一颗变得更加优秀的心,如果我们不想变,别说是孩子,就是孩子的孩子也改变不了。社会上一大把“不负责”的父母大概也是源自于此。



02

孩子是希望,而不是迷惘


1.接纳孩子带来的改变

我们之所以产生了迷惘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想着“我可以改变,但不是因为孩子而变”,为了孩子改变就仿佛失去了自我,变得不够独立。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想,我们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亡,身份一直在变。我们经历了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丈夫/妻子,爸爸/妈妈,中年人,老年人、爷爷/奶奶等一系列变化,你不可能一直固定一个身份不变的,我们认为没变的其实都改变了。而有自己的孩子也是我们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有孩子的人生更加完美。所以接纳孩子的到来,不必迷惘。


2.从来没有独自成长,有的只是彼此相互成长

我们的成长过程都是受身边人的影响,孩子的到来正好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虽然因为孩子变得更累了,可是我们又变得更开心了,我们因为成长所忽视的东西,有孩子在帮我们找回。我们不必纠结谁教育了谁,我们只要知道彼此在变得更优秀就好了。因为孩子不也是组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吗?


最后,不迷惘、不瞎想,好好欣赏现在既优秀又幸福的自己吧。^_^


报告爸妈


奶爸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吧。

女儿三岁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我的陪伴可以说是很少。现在,后悔。

你会问,为什么?记得看过李玫瑾的一个育儿的培训,其中一段讲亲密关系的,她说儿童三岁之前一定要自己带,这个时期的亲密关系是你无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改变不了的,陪伴越少,你们的亲密越少,以后你对她的管教,控制力就越少,她需要你的安慰和陪伴就越少,你的失落感会很多,最重要的幼儿时期的教育的指导,她不会听。

以前不觉得,现在感同身受,女儿无论我给她买多少吃的,多少玩具,在伤心难过的时间她不会来找我,会去找妈妈,找姥姥。我陪她阅读,念诗,玩玩具,但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她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你,失落肯定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在她幼儿的这段时期里好好的为她进行指导和教育。

这是我的成长,也是我现在多陪伴她的动力,她的每一次成长的改变,也是对我最大的激励,我相信会变好的,也一定会更加亲密的。


红猪的墨镜


很荣幸回答您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是在见证孩子的成长,弥补自身的不足。

有些事情虽然自己经历过,当然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寥寥无几,比如,我们在看一场球赛,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支持我们所支持的球队或球员获胜,但如果没有解说员的解说,比赛的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

所以,孩子就好比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的解说员或放大镜,来查找自身不足。以此来促使我们,弥补自身以往的不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使我们祖国的未来一代更比一代强。有没有更多的家长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直爱59


我们在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影响我们心智的成熟。

在没有孩子之前,二人世界,悠哉游哉,想吃火锅了,即使开车一两个小时,也不会委屈自己馋虫。唰,又有新片上映了,是我的偶像拍的车,常常看完都已经半夜三更了,第二天盯着熊猫眼上班也无碍。为了谁做饭谁洗碗,也许两夫妻都在气头上,不依不饶 。婆媳关系也挺好的,毕竟交往没有太多。是的,这些都是在没有生孩子之前,一切都挺美好的。

生完孩子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婆媳关系紧张了,因为两代人的教养方式不一样,夫妻间也没有那么多浪漫了,自己也没那么多讲究了。所有的重心都在围绕着娃,宝宝中午吃的不多,是不是菜不好吃,变着花样也会给孩子做两个菜。好不容易看中了一款最新的电子设备,正准备付款呢,想着孩子的奶粉尿不湿也要买了,赶紧撤吧!出门逛街,进的店面最多的就是婴幼儿服饰,买个水果,最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喜欢吃啥,先给孩子买了。

是的,生完孩子后,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开始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开始为孩子考虑好一切,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觉得特别幸福,看着孩子小有成就,感觉自己遨游了太空一圈回来,倍感自豪。无声无息中午,孩子成了我们生活的重心。我们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影响着我们心智的成熟。



彤妈育儿路


是我们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还是孩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其实最完美的是彼此在不断丰盈自己的同时,和孩子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

傅雷和傅聪父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傅聪三岁到四岁之间,站在小凳子上,头刚好能伸到书桌时,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放送西洋乐曲,他都会安安静静地听着,不吵闹也不打瞌睡。傅雷凭借自己眼光和智慧看出了傅聪在音乐领域的才华,就决定用适合傅聪的教育方式去培养他。傅雷认为小学课程和钢琴学习在家会结合的更好,他就把他从小学撤回来。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能独立思考,他的艺术才有创造性,才能有艺术的灵性。他对傅聪的教学从来不是直接讲解,而是让他事前准备,只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指引他,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傅聪的思考能力和基本逻辑。

在培养傅聪成才的路上,傅雷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竭尽全力地给这颗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雨露。傅雷的才华和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在儿子音乐成长的艺术道路上,不时给予指点。通常用书信,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把自己人生感悟和理念事无巨细的和儿子分享。傅雷成功地引领傅聪的成长!

在培养傅聪成才的过程中,傅雷也从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他在书信中也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里得到的少。使他对人生多增了深刻的体验。在与孩子相处地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等等

我们看过《傅雷家书》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他教育儿子非常严格,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施蛰存曾说:他的家教如此之严,忘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


三千金妈妈


应该是我们在见证我们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吧!孩子毕竟还小,心智还不明了!!



奋斗中的阿登儿


当孩子小的时候 是大人在见证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需要父母去传授,去教育,去塑造,孩子将来的习惯和性格跟小时候父母有很大关系。但是当孩子长大以后,孩子在见证父母的成长。随着 父母自身阅历的增加,孩子能感受到 ,父母这些年一直在变化,在成长。


熊熊带你走进孩子内心


共同成长



追虹人


父母与子女,本就是要互相成就的。

做父母没有说明书,当孩子也没有预习,

互相试探,

互相揣摩,

互相埋怨,

互相憎恨,

互相算计,

互相体谅,

互相迁就,

互相包容,

互相鼓励,

互相支持,

互相学习,

互相回忆。


gargarizans


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日常生活的榜样!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一起创造的生活,那将是幸福的事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abbe53b91ef4e22a43214cd180089c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