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葛优,中国贺岁档的开山人,自1997年的他和冯老炮的《甲方乙方》瞬间调动了全国人们的肾上腺激素,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搞。

葛式幽默也成了葛优的鲜明的标签,只要葛优一出手,就有了票房保证,为葛优博得了“贺岁片第一人”的美誉。

但近两年来,葛优作品不多,即使是出演的作品也是在消耗自己,比如去年的贺岁档《断片之险途寻宝,评分只有2.8分,刷出了贺岁档的新底线,成为2018年的年度烂片。

如今的葛优,难道真的只能活在表情包里吗?并不!

《两只老虎》虽然毁誉参半,但是我敢说你并没有看明白葛大爷的高级。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01,《两只老虎》:被生活阉割了的残缺美

电影《两只老虎》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张成功的男人决定去死,却意外被一个叫余凯旋的男人绑架。

“自杀”和“被绑架”本身就带有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

自杀不得,既然生还,那便不如去弥补遗憾。

张成功确实够成功,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凯旋却是个“败北”人物,被女友抛弃,没有工作,甚至绑架了有钱人,还被“呼来喝去”最后破了产。

但,他们两个都是被生活阉割掉的不完整的人。

张成功虽然事业成功,但是错过了初恋,弄丢了爱人,就连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战友,也因为他的吝啬而瞎了双眼,最亲密的战友成了陌生人;除了物质的丰富且冰冷,他别无长物。钱不是万能的,买不了过去悔恨的时光,也买不回来离开的人。

张成功,不过是被物质驱使的一具行尸走肉。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余凯旋没钱,没脑子,还干起了“打家劫舍”(绑架)的勾搭。

除了他们两个,女明星周原面对着导演的“潜规则”,初恋彩霞蜗居在小山村孤独终老,范志刚变成了盲人,再也看不到世间繁华……

每个人都被生活所困,犹如困兽,然而每个人又在奋力向上伸展,尽可能保全完整的自己。

就像《两只老虎》的歌曲所唱的那样,“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

生而为人,初生之时,四肢健全,天真烂漫;人到中年,生活所困,不得不做出取舍,有人放弃亲情,有人放弃友情,有人放弃爱情,甚至有人放弃生命。

最终,每个人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人。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02,“糖葫芦”式的格式+“多重性格”式的心理层级,各个击破生命的遗憾

“这种以小人物为中心, 犯罪行为为线索, 社会现象为背景、复现叙事结构、荒诞性为特征的‘黑色喜剧’正在成为一种流行形态, 并在观众群中形成对一种电影类型的期待观看。”

有影视研究者提出,当代黑色喜剧的常态。其实《两只老虎》十分切合这种说法。

《两只老虎》中电影,表层是这种架构,还加上了“糖葫芦”式的格式,和“多重性格”分身演示的心理层级。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主线的张成功被绑架串联出来,人生遗憾的几个故事——

周原代表的爱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亲密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情的刽子手,将自己最爱的人杀死。

彩霞代表着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当初张成功没有去部队,或许在那个山村会多一对恩爱的人间夫妻。

张志刚代表着友情: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成年人的友情,像奢侈品也像易碎品。如果当初张成功借钱给张志刚,事业上定然会多一个共进退的兄弟。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不能重新来过。

或许你会发现,张成功和余凯旋其实是一个人。

张成功和余凯旋都属虎,小时候都被人欺负过,女友都离开过自己……他们有太多的相似,而这些相似并非巧合,而是一个是实体,一个是幻影。

什么意思呢?余凯旋是张成功脑海中分离出来的多重人格。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几个灵魂”。

换句话说,余凯旋是张成功的“癔症”。

一般来说,多重人格的产生于心理阴影和心灵创伤有关。余凯旋的出现,是在张成功选择自杀的时候,又或者说,余凯旋的出现拯救了张成功。

这是人的求生的本能,精神不灭,灵魂不朽,在危难时刻,另一个自己把自己拯救了。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系电影,其实在西方很常见,比如:《致命ID》绝对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十个陌生人被困在旅馆里,然后一个接一个死去,幸存的人数不断减少,可凶手却愈发扑朔迷离。

而最终真相大白时,才发现,原来“旅馆”是病患的“大脑”。那些“陌生人”们,其实都是分裂出的多重人格而已。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因为存在遗憾,所以暮年的张成功,分裂出来一个余凯旋帮助自己去完成生命中最为遗憾的事情。

《两只老虎》看似是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反规则、反惯例、反类型的”;通过它的“不协调”性,呈现出了“一种由于结局与假设正好相反而产生对比效果”的喜剧性。

如果不细细品味,又有几个人能领会其中真意呢?

03,喜剧为表,实则为悲喜交集的人生

这是一个喜剧性已经成为文化底色的泛娱乐化、泛喜剧的时代。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焦虑不安:中年危机、丧偶式婚姻、知识焦虑……可,越是这样娱乐行业越发达,因为只有娱乐才能短暂性的粉饰人们内心的渴望。以电影为例, 在中国电影市场, 喜剧类的电影占了总量足有一半以上。

剧,已然成为我们的文化底色。

《两只老虎》毁誉参半:葛式幽默还能行得通吗?

19世纪俄罗斯思想家V.G.别林斯基 (V.G.Belinsky)对优秀的喜剧艺术作品,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喜剧的精神内核,是要做到“含泪的笑”,根本目的是再现社会现实、引发读者深思。

《两只老虎》,笑中有泪,在绝望中生还,这就是它的价值。

从审美上讲, 事件本无悲剧喜剧之分,关键是以何种主体精神去进行审美观照。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嗜好之研究》中借英国作家沃波尔霍勒斯的话说:“人生者, 自观之者言之, 则为喜剧, 自感之者而言之, 则又为一悲剧也。”

如果你看懂了,又怎么会说《两只老虎》是一出喜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