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有什麼區別?

段子小聰


高雅與低俗並非人類藝術的自有屬性,而是一種人為界定。拋開歷史與文化背景,我們考察關於藝術的高雅與低俗的問題就不可能全面。

以音樂為例:孔子認為韶樂為雅樂,而鄭聲則是淫樂。再如,以前國內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內容多為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民族音樂,而沒有流行音樂或通俗音樂。而中國民族音樂中的民歌民謠,在這之前是典型的俗樂。當代歐洲國家卻早已將“通俗”或“流行”音樂納入音樂教育。歐洲古典音樂在一些人看起來高雅得不得了,但在歐洲則只是交響曲、協奏曲等樂種,或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等題材類型,它與流行音樂(或稱現代音樂)處於同一地位。

隨著各藝術類型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對藝術的雅與俗也多了兩個考察維度,那就是技術性判斷和專業話語權。技術性能否判斷雅俗?不能!超現實主義油畫可以畫“高雅”的題材,也可以畫不堪入目的題材。高中生如果模仿朱新建的“美人”畫,只怕就要被學校請家長了。至於專業話語權,——現在似乎沒有不被質疑的對象

此外,“社會力量”、“資本力量”對藝術雅俗的左右更是長期發揮著作用。鄧麗君的歌一度在內地屬於靡靡之音;當代畫家的作品可以拍出比古代巨匠更高的價格等等現象,都是註腳。至於那隻命名為泉水叮咚的小便器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惡搞,則是另一種力量的宣言。

左右藝術雅俗標準的外在“力量”太多、太強。對於平民大眾而言,到底什麼樣的藝術是雅,什麼樣的藝術為俗呢?——這取決於大家的三觀。除此之外,一切對藝術雅俗的定性都是扯淡!

這樣說雖然有些偏執,但明心見性,不落塵埃


徐榴堂


藝術這東西說簡單極為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無非就有關一些吃喝玩樂的事,充其量再多些“儀式感”,瞭解生活,也就瞭解藝術了;說藝術複雜也極為複雜,有關文化底蘊、萬物哲理,思想有深度、有文化素養的人才能懂,問題來了:你認為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有什麼區別?


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的區別

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講,高雅的才是藝術,低俗的不叫藝術,這話很容易理解,追根溯源,藝術是隨人類文明的誕生而誕生,換句話說,藝術是人類文明的象徵,試問一下,文明之下的事物,會是低俗的嗎?就連遠古時期的壁畫,也是記錄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社會環境,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體現,

至於什麼時候,藝術有高雅與低俗之分,就難以具體解釋清楚了,我們言歸正傳,高雅的藝術必定賞心悅目,好比一幅畫作的畫面乾淨整潔,色彩和諧統一,讓人容易分辨畫作中的內容,這是高雅藝術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畫作的風格獨特,創意新穎,有傳統的文化底蘊,那就是高雅了,



然而,低俗的藝術必定毫無章法,這章法的範圍很廣泛,就以繪畫藝術來說吧,構圖、線條、色彩、光影等等一系列都屬於章法,沒有章法的藝術作品,必定是連主題都沒有的,畫作中的色彩凌亂不堪,沒有生氣,就像“行屍走肉”,觀者無法分辨畫作的內容主題是什麼,


再簡單來說,低俗的藝術必定是完全脫離了生活,這樣的藝術作品在當代藝術中時常出現,看看書法藝術中那些“面目全非”的醜書、亂書,沒有人可以辨別寫的是什麼字,還有那些沒有深度、沒有描繪、沒有信念的“抽象畫”,前段時間南非的一頭豬也畫了一幅抽象畫,可想而知,沒有思想意識的豬,都可以畫畫,可見所謂的“抽象畫”有多麼的低俗。


詩夜城主


一直以為,藝術是沒有高雅低俗之分的,只要能稱之為藝術的,都是高雅的。無論文學、繪畫、音樂、舞蹈、影視、書法,等等,無論是民族樂還是西洋樂,是中國畫還是西洋畫,無論是視覺藝術,還是聽覺藝術,還是視聽混合藝術,等等。

真善美是所有藝術的本質特徵,這一本質特徵決定了藝術具備的高雅的品質特性。由於欣賞人群的不同,有人習慣地把那些相對深奧不易讀懂或“曲高和寡”或時為主流的藝術稱之為“高雅”的藝術,而把那些通俗易懂為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藝術或一時不能為人們接受或存有岐義的藝術稱之為“低俗”的藝術,其實不是這樣的。藝術從來就沒有高雅低俗之分,也從來沒有區分的標準。真正低俗的就不叫藝術了。

比如說,小提琴源自西洋樂器,在我們中間學習掌握的人並不是很多,其音色優美,音調悠揚,聽起來很高雅。二胡是我們的民間樂器,廣泛流行於城鄉民間,很多人都會拉二胡,其音色激揚,韻味十足,一樣的很高雅的。

西方的古典主義油畫造型精準,形象逼真,色彩豐富飽滿,看上去凝重典雅,雍容大氣。我們的國畫意境深遠,氣勢磅礴,同樣的優雅精妙。

印象主義油畫興起之初,為主流油畫所排斥,認為低俗,戲謔地稱之為“這哪裡是畫,只是一個印象罷了”,但後來印象主義油畫也成為高雅的主流油畫。

西方美聲唱法幾十年前人們聽到的很少,現在在我們這裡也成為“通俗”了,很多人都會唱《今夜無人睡眠》,但美聲唱法仍不失它的高雅。我們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流傳了多少年了,至今人們聽了仍覺得悽美動聽。在西方人聽來也是非常的高雅優美。


燈影書畫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高雅的藝術,低俗的藝術,有什麼區別?

比如繪畫藝術,高雅的繪畫藝術,低俗的繪畫藝術,有什麼區別?

其實每個人對高雅的藝術見解,審美品味不同,所以對藝術的高雅的看法也不相同。

比如對於西方美術史上的人體油畫,雕塑而言,由於每個人審美品味,藝術修養,藝術見解不同

所以有些人覺得西方美術史上的人體油畫,雕塑,給人一種高雅,聖潔,典雅的視覺感受

而有些人覺得西方美術史上的人體藝術,給人低俗,色情,傷風敗俗的視覺感受

藝術品,給人的感覺一般是高雅的

對於繪畫而言,低俗的畫作,比如行畫,商品畫,給人低俗,浮華,豔麗花哨的感覺,所以稱不上是藝術品

所以不存在什麼低俗的藝術品,低俗的商品畫,行畫,根本不能稱為藝術品

西方美術史上,個人拙見,高雅的繪畫流派,是佛羅倫薩畫派,新古典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威尼斯畫派,尼德蘭畫派是高雅的繪畫藝術

這些畫派的高雅在於,以宗教神話為題材,古希臘羅馬神話人物,神話中的場景為題材創作,然後經過畫家巧妙的藝術構思,藝術獨到的才華見解,再賦予畫面莊嚴,靜穆,神聖的構圖,賦予畫面古典,典雅,含蓄的色調,賦予畫面崇高,聖潔,典雅的格調。

但是個人拙見,這些古典油畫流派,其藝術格調太過理想化,完美化,神聖化,所以離真實的人間生活相去甚遠。

但是,離我們現實生活很貼近的油畫流派,是現實主義油畫流派

其代表畫家米勒,庫爾貝

畫家米勒喜畫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貧民老百姓的生活

但是,米勒畫筆下的農民,同樣展現了平凡世界中最平凡的美麗,最平凡的崇高和高貴。

中國美術史上,個人拙見,文人畫風格,相比院體宮廷畫,更顯得高雅

文人畫,淡雅的筆墨,空靈的山水,野逸的筆墨意趣,是文人高雅,淡泊的心境。

對於音樂而言,個人拙見,其古典音樂,相比現代流行音樂更為高雅。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藝術的高雅與低俗,之所以總是爭得不可開交,其實就是因為找不到評價的標準。高雅藝術似乎都是些老百姓看不太懂的,大眾化的藝術很容易被視為低俗,如此來界定高雅與低俗顯然缺乏說服力,這根本就沒有必要。

一般以為,所謂的高雅藝術,應該能夠表現嚴肅的藝術思維和美學高度;而大眾文化僅僅是為了娛樂而生,便被視為低俗。舉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就如代表主流相聲藝術的姜昆,始終對郭德綱的大眾相聲頗有微詞,甚至是不屑一顧。雖然姜昆他們的相聲也有著一定影響力,卻更多的集中在藝術界本身,而郭德綱的相聲受到歡迎卻都是來自大眾的導向。

顯然,兩種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和受眾是不同的主導,進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總有人覺得,能稱之為高雅藝術的玩意,必須比玩通俗藝術的需要更多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讀懂並享受其中的奧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想法也並非全無道理,就如郎朗的鋼琴和趙本山的二胡,顯然郎朗給人的感覺更“藝術”一些,在藝術道路上也難度更大些。

儘管如此,我還是更喜歡趙本山的通俗藝術,也並不覺得這種通俗藝術就是低俗。

無論是梵高的《向日葵》,還是齊白石的花鳥魚蟲,抑或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高雅也好,低俗也罷,其實都是很“流行”的作品。

就像是抽象藝術,老百姓是不太喜歡的,但是家裡也可以掛些抽象畫,無非就是起到裝飾效果罷了,與其它的裝飾畫並沒有太多區別。如此看來,高雅與通俗有時真的是很難界定的。

雖然對於流行藝術,民間藝術,高雅藝術,大眾藝術……不管怎樣定義,卻不能因為這樣的定義來決定藝術檔次的高低。

曾幾何時,莎士比亞的喜劇不過也是大眾喜歡的通俗藝術;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難登大雅之堂。可是現在誰還敢把它們排斥在高雅藝術之外?

驚龍軒因為,高雅也好,低俗也罷,既然找不到明確的界定標準,還是不要盲目的厚此薄彼為妙。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的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的分水嶺就在於是不是正能量,能不能警世育人,傳遞功德,弘揚正氣。

高雅藝術,有時間和空間的保障。時間越久,味道越濃,藝術凝聚的魅力就會無限,觀者就會受到感染,心痴神飛。

比如書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在膾炙人口的美文後面,是一幅意境深遠的自然風景,山林俊秀,激流溪水,和眾多名流士大夫,吟詩作對,談笑風生,琴瑟和鳴,人生既不快哉。

書聖的字亦如虎臥鳳閣,千年來無人能及。筆墨翰飛,變化多端,給人一種震撼神魄的力量。這就是高雅藝術的藝術功績,千年不變,綿綿不絕,,,。當然還有繪畫,雕塑,舞蹈,等等,領域中藝術必須突破高雅,才能久存。

話說回來,低俗藝術,其實不是藝術,為引起人們的注意,就冠子美名其曰,“藝術”。她存在必是目的性太強,權錢下一個產物,存在也合理,比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她帶人們的是感官,刺激和片刻的歡愉,或者是毫無欣賞能力的東西,

比如江湖書法,和人體書法,網絡飛傳。把幾千年華夏文明,以及老祖宗辛苦建立的代表國人面孔的藝術遭踏殆盡。好在國家,網絡傳媒正能量的及時把控,民族復興不遠了,,,

總之,你我應是高雅藝術的守護著,尊重著。好好的給我門的後代一片陽光,一個青天,不枉一個文化的傳播著使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晴天繪畫




辨別藝術的高雅和低俗,首先要釐清高雅和低俗,這一對詞的涵義。



藝術的源泉是生活、是人生、是大自然。這些原本是沒有高與低之分的,莊子在《齊物論》裡對這一點有許多的論述,但出於人的本能、不同感受、不同意識,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萬物都會有所評判,有所界定。


有的時候這種評判和界定是非常主觀的,甚至是不合理的,譬如,甲研究生畢業,乙高中生畢業,我們就會說,甲的學歷比乙的學歷高,正因為這個學歷的“高”字的評判,就使我們本能地做出一個非常主觀的界定:甲比乙的文化水平高。


只要我們用腳後跟想想,這個結論是不符合邏輯的!同樣不符合邏輯的評判和界定多不勝數,但現實就是這樣,自己、他人、世界萬物不自覺的都被主觀好惡所歸類。


正是有了這種高與低的價值判斷,影響了我們對藝術的價值判斷,譬如說同樣一個畫家,畫了一棵草,又畫了一朵花,在我們的藝術價值判斷中,花的美學價值要高於草的美學價值,所以花的這幅畫受到的歡迎程度,一定高於草的那幅畫受到的歡迎程度。


作為人來說,我們總是自然地認為精神生活高於物質生活。譬如一幅畫上,一位家庭主婦在做飯;而另一幅畫的是她在賞花,我們會認為哪一幅畫更有藝術價值呢?顯然是後者。


同樣,我們自然地認為難以實現的理想高於唾手可得的願望。譬如畫一群運動員在為奧運金牌奮力奔跑,而另一張畫的是一家人在大掃除,你覺得哪幅畫更有藝術價值呢?

再說俗與雅,其實最早這兩個字也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他們分別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趣味和另外一部分人的趣味,就好比有人喜歡吃甜的、香的,有人喜歡吃酸的、臭的,這都無可厚非。

但正因為有些人的香甜趣味讓人聯想到鮮花和蜜蜂,生活悄悄就扯上了精神和文化;而另一些人的酸臭趣味讓人聯想到的是腐敗的垃圾,生活關聯的還是生活,造成了這兩群人之間的單向精神嚮往和文化嚮往,從而,不自覺地將本來沒有高低之分的俗和雅,分出了高雅和低俗。


既然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被分出了高雅和低俗,分別反映這兩種生活的藝術,自然也就被分出了高雅和低俗。就好像兩幅畫,一幅是鮮花和蜜蜂,一幅是垃圾堆。


題主的第2個問題,高雅藝術和低俗藝術各有什麼特徵?


高雅藝術讚美或弘揚的是人類的精神、文化世界,包含純真的情感、高尚的道德、贏得的榮譽、成功的喜悅、偉大的理想等等諸多元素;而低俗藝術展示或調侃的是人的日常生活的瑣碎或負面,以及激發人的負面情緒,諸如自私、狹隘、陰鬱、困惑、恐懼、膽怯、嗔怒、憂怨、悲傷、焦慮、無聊等等。


這些歸納或許能揭示高雅藝術和低俗藝術的不同特徵吧?



以上淺顯分析純屬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或指正!


聞道深般若


如何辯別藝術的高雅與低俗?我認為:首先是真正的藝術作品,就它本身而言,是沒有低俗之嫌的。

而藝術的欣賞,則是有層次的。它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道德、思想、修養、感情、環境、甚至年代及意識形態等等。

高雅與低俗的特徵:高雅的作品:即表現人與大自然的高尚、完美。它體現的是對大眾利益的全無私慾的奉獻與服務。給人以純潔、光明、積極、奮進和美的享受。

它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和時間的驗證的!

而低俗的作品則是:裝模作樣,空虛無實,矯情造作,令人作嘔,甚至充滿色情、邪惡、醜形及誘惑等。

它是為極少數人或利己主義者受用或享樂的。


藍天無垠666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之間也許只是一念之間。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認可一個觀點:那就是藝術本身並不分高雅和低俗,不分貴賤和貧瘠。但是藝術又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欣賞和理解的。一個藝術到底屬於高雅藝術還是低俗藝術,也許跟欣賞他的人的欣賞水平有關。


但一定有人會否定我的觀點。認為藝術本身確實存在高雅和低俗之分。比如說齊白石、徐悲鴻先生的畫作,那便是高雅之作,神來之筆。而近些年有一些所謂的畫家、書法家在公眾場所用針管、用潑墨題寫書法時出奇搞怪。毫無書法功底和繪畫功底憑藉著另類而博人眼球。那麼我想說這根本不屬於藝術的範疇。也就是說如果將這些人的作品也納入其中,那麼這根本不是在討論藝術的高雅和低俗之分,而是在討論什麼是藝術的問題。

中國古代有著十大名曲。想必許多人對它們都有所瞭解。其中《陽春白雪》便是一首十分高雅的音樂。而關於《陽春白雪》還有一個經典的典故:

楚國大夫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經和楚王有過一段對答,就是關於《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討論。在楚國《陽春白雪》是一首上層社會的高雅音樂,能夠聽的懂的人十分少!而下里巴人則是一首婦孺皆知且通俗易懂的音樂。

有人因此就覺得《陽春白雪》是高雅藝術,而《下里巴人》則是低俗藝術。其實不然,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及民間歌謠皆為經典之作,經受了時間和歲月的考驗,經受了觀眾和海內外學者的考驗!他們都是高雅藝術。



其實藝術來源於生活,只要那些從生活中總結而來形成的藝術都能夠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都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那麼這樣的藝術都可以稱之為高雅的藝術。但如果一個藝術作品脫離了現實生活,空洞無物而應付了事!那麼這就可以稱之為低俗的藝術。

生活處處充滿藝術,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優雅的浪費時間!


珞珈山的貓


我們對藝術有一種長久以來的“誤讀”——把低俗和高雅對立起來。其實,是混淆了“通俗”和“低俗”這兩個文化概念。準確的區分是“俗”對“雅”,“低俗”對“高尚”。


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歌德的《浮士德》歌劇,是一部分小眾鍾情的藝術形式,是陽春白雪文人雅士的雅文化。


陳佩斯的《吃麵》,侯寶林的《關公大戰秦瓊》,趙大叔的《賣柺》,郭德綱的《反三俗》,還有二人轉這些地方戲,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下里巴人的俗文化。


俗文化和雅文化就像豬肉燉粉條和紅煨魚翅的區別,不分高低,只是喜好不同。


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巴赫,就說趙大叔的二人轉是低俗。並且,喜歡巴赫的人,一樣可以喜歡二人轉。這種區分的確屬於藝術範疇。


藝術有一條隱隱的“金線”,達到這條線以上就是藝術,沒有低俗高雅之分。


相反,“低俗”和“高尚”不是藝術範疇,而是道德範疇的區分。


那低俗是什麼?低俗的表現是不良文化,暴力,色情甚至引導犯罪,這些才是低俗。低俗壓根兒不是藝術,比如一些網絡小說,網絡視頻。


從古至今,人類始終在倡導高尚,反對低俗。但在藝術上,只有通俗藝術和高雅藝術之分,都好,都有頂級的藝術家,喜歡任何一種藝術,都值得讚美。


總之,我們要提倡高尚文化,反對低俗文化。但是,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區分與此無關。愛雅文化的人可以自去享用你的雅文化,可你不要說別人喜歡俗文化就是低俗。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