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很多人最初知道《燃情岁月》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配乐——几乎称得上是詹姆斯•霍纳的巅峰之作。配乐中所采用的中国洞箫,音色悠远又萧瑟,这也是我们对整部电影整体的印象。虽然这个故事大部分的情节都发生在空旷壮美的西部大草原,但在这样的外壳下,包裹着的其实是一个沉重的悲剧内核

高分剧情电影《燃情岁月》是上映后受观众们喜爱的众多电影之一,宿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等众多元素巧妙地编织于其中。崔斯汀的命运从小就传奇无比,就像旁白说的那样,他心里一直有一头熊。熊的形象,意味着力量、野性、靠近自然。最后他死于熊爪,也真正称得上是死得其所。

《燃情岁月》上映于1994年,尽管本片后面的故事有丝俗套,对于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死也处理地太过匆忙,但本片还是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它能让你与里面的人物一起感同身受,一起去吟唱那首荒芜,野性的燃情之歌。该片上映后便斩获了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以及好莱坞金秋球奖最佳电影(剧情类)、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在豆瓣也获得8.8的高分。

这部电影是平凡岁月和传奇人生的竞争战场:上校的二儿子崔斯汀在落叶时节诞生,那是一个可怕的冬天,他母亲生他时差点死掉,印地安老人把他包在熊皮内,整晚地抱着,等他长大了,他教他猎杀的乐趣,据说,当猎人从猎物的身体中取出心脏,握在手中,它们的灵魂就能得到释放。在童年的时候,他就以猎杀灰熊的方式来挑战勇气,那场与狗熊的搏杀中,他的血与熊的血溶在一起,从此,一种伟大征服欲左右着他的一切。到了最后,他也以同样的方式选择了结束。

在我看来,崔斯汀用尽一生诠释了宿命和自由是多么矛盾,他的传奇人生是导演用高超的拍摄手段所呈现的。

抛开电影内容的丰富完整,导演的高超技巧同样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我将从“创作手法、主题呈现、现实意义”三个多维度进行深度解读。

  • 创作手法:导演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呈现不同主角的人生历程,最终演绎一段传奇故事
  • 主题呈现:理想主义与自我回归的呈现,告诉观众们善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方法
  • 现实意义:基于电影《燃情岁月》主角从迷失到回归的心路旅程,谈谈我对现实生活的三点思考

01、创作手法:导演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呈现主角的人生历程,最终演绎一段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有三位男主角,分别是骑兵上校的三个儿子:大儿子艾尔弗莱德忠厚老实,二儿子崔斯汀狂放不羁,最小的儿子山莫温文尔雅。他们三人因为个性不同,人生的道路也不相同。

导演呈现了多线叙事的创作手法,将主角不同人生呈现于观众眼前,接下来我将解读导演运用的这种独特手法:

①导演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主角差距甚大的人生旅程互相交织

导演将多线叙事的创作手法融入主角们的生活:在电影开始,导演就以多线的剧情导入,上校归隐,三个孩子个性不同,因此人生道路不同。随着故事的展开,所有剧情的交织都立足于个性不同的基础上。

小儿子山莫在家中年纪最小,一直受到哥哥和父亲的宠爱,长大后被父亲送到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说一直生活在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环境中。

当时一战爆发,由于山莫长期浸淫在爱国主义的氛围中,学成归来他立刻请示父亲要远赴战场,却到了战场上撑不过半集,理想就和身体一起被无数子弹洞穿。当崔斯汀满眼泪水冲向弟弟时,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只剩一轮血色残阳,放佛是上天对年轻生命最悲悯也最无奈的一瞥。

导演由此埋下伏笔,体现的是理想主义的毁灭,毫无实战经验、空怀理想主义的年轻人,不过是战争的牺牲品罢了。

电影的整体基调充满宿命般传奇,比如崔斯汀在弟弟死于战场后,用刀挖出了弟弟心,之后崔斯汀又用印第安人式的复仇方法为弟弟复仇。导演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呈现崔斯汀为弟弟复仇的方式是野性的咆哮,也为后来他迷失自己、放逐自己留下铺垫。

在这个过程,理想、现实、愤怒、复仇其实都是导演以山莫的死为契机,呈现背后的是理想主义的天真幼稚和山莫忽视父亲经历战争、深刻理解战争的历史经验,借此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让观众们感受故事的悲剧内核。

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②反叛与挑战传统的背后,一切都是基于时代背景的精彩诠释

导演并未真正说明这是一部“血统纯正”的西部片,但整部影片下来,导演是利用美国西部片式的厚重凝滞暗示崔斯汀的传奇人生,呈现故事其实是基于时代背景的精彩诠释。

第一、影片开头崔斯汀的父亲威廉上校因为不满美国政府的军事行动——为了土地,对土地上落后原住民的印第安部落实施屠杀。因此,崔斯汀的父亲深刻的认识到了政客的贪婪与残忍,他拒绝了这项不人道的命令,他还帮助印第安部落迁徙。

随着故事的发展,威廉上校这种心态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正如导演所可以安排,威廉上校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西部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社会快速进步的同时,一切法律、道德都没有跟上社会进步。于是法律相对未完全推广的地方,类似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侠道”式的牛仔精神便站了出来。导演呈现崔斯汀的父亲威廉上校的早年经历,都出于一种快意恩仇式的美国西部牛仔式的伦理,与江湖道义中。

第二、崔斯汀作为上校的二儿子,他与其它兄弟个性差距甚大,但他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牛仔”式的西部冒险精神。在电影中,一次家庭活动中,崔斯汀发现了一刀的老朋友,一匹未被驯服的野马。之后他抓出了匹野马,带回圈准备驯服。

崔斯汀的行为在阐述那个时代背景,后来的故事中,他为了冒着生命危险驯服了野马,令他自豪无比。

父子二人反叛与挑战传统的背后,表达的其实是时代背景的精彩演绎,导演独特的叙事风格侧面的烘托了崔斯汀的将来,或者说在那个极具冒险与热血的年代中,对将来崔斯汀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意义。

在我看来,导演正是利用这种时代性,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不仅给以观众们新鲜感,更能思考人生百态的意义。《燃情岁月》注重独特的创作手法,电影的多线叙事使得剧情更加完整,有信息量。

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02、主题呈现:理想主义与自我回归的呈现,告诉观众们善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方法

整部影片围绕崔斯汀的人生经历展开,将他的内心世界观淋漓尽致的呈现。导演利用人物在电影中的矛盾,将两大主题清晰表达。

在我看来,电影所呈现的主题范围其实很大,但导演用多线叙事的方式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既不显得矛盾,又饱含深意:

①现实主义总会打败盲目的理想主义

山莫的死亡过程的情节支线是这部电影的悲情内核之一,即导演对人生哲理做出的一定思考。那么山姆是如何死亡的呢?电影其实早已解答。

山莫是威廉上校的小儿子,他在家中年纪最小,一直受到哥哥们和父亲的宠爱。长大后被父亲送到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说一直生活在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环境中。并且由于长期浸淫在爱国主义的氛围中,让他缺少社会经验,一度忽略了战争的残酷与冰冷。

学成归来他立刻请示父亲要远赴战场。家庭聚会中,他阅读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报纸,由于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他对德国的推进越来越愤怒与急躁。于是他不顾父亲反对投入了战争,去保卫与他没有多少情感的英格兰。

这样山莫,天真勇敢,现实中他眼里战争是如此的简单;当然,他的轻视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山莫的结局很悲惨,在一次个人主动请缨的冒险侦察后,他牺牲了。机枪吐着火舌洞穿了他年轻的身体。当崔斯汀满眼泪水冲向弟弟时,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只剩一轮血色残阳,放佛是上天对年轻生命最悲悯也最无奈的一瞥。

在我看来,山莫的情节支线预示着现实总会打败盲目的理想主义,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这两种矛盾,那么个人的成长也难以到来。因此,导演将隐藏的理想主义短板潜移默化植入观众们内心,呈现该片的主题之眼。

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②“自我回归”:从迷失到回归,试着学会放下

崔斯汀的“自我回归”一直是影片中重要的情节,仔细看你就会发现:

  • 因为弟弟的死,让崔斯汀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照顾弟弟的责任,他经常感到内疚,自然而然会迷失自己
  • 哥哥的误解,自己无法辩白,而苏珊的移情别恋又加深了兄弟间矛盾
  • 崔斯汀和苏珊在一次放牧的过程中,看见被铁丝网缠住的小牛犊,他想起了那个死去的弟弟
  • 崔斯汀放逐了自己,在苏珊以自己有孩子(家庭)来挽留,但他几乎没有迟疑的翻身上马,尘土飞扬中抛下流涕泗流的爱人。

电影剧情呈现的自我回归显得别样具体。而在这种自我回归之下,其实是一桩又一桩悲剧。

崔斯汀本来只是个野性自由的人,由于经历的巨大冲击和人为的对待,才让他走上了自我放逐之路。在我看到崔斯汀因为解救那头被钢丝网缠住的小牛,而莫名烦躁时,我就深深的理解他到底是没有放下,时间尽管过去很久,他不是一直背负着前行吗?

崔斯汀的经历固然很令人嗟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应该学会逐渐的遗忘和放下。在我看来,导演设置如此剧情,其实是放大影片中的“自我回归”,引导观众们要善待自己,积极面对过往的不幸经历。

这种经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不少人觉得自己永远走不过那道坎,却从来不想过走出去,比如一边在角落里自怜自艾,自己却又不勇敢跨出去;明明有很多可以更好对待自己的方式,却总也做不好选择。电影的故事没有呈现选择的对错,却越发引人内省。

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03、现实意义:基于电影《燃情岁月》主角们的理想主义与自我回归的故事,谈谈我对现实生活的三点思考

①人总会有理想,与现实结合才是对待理想的良好方式

山莫到死都不明白:原来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单纯,多么浅薄无知,竟然认为父亲的历史经验是昨日之旧。直到机枪洞穿了山莫的身体,观众们才发现,毫无实战经验、空怀理想主义的年轻人,不过是战争的牺牲品罢了。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擢发难数,甚至我们也总是带有着希望。一边顶着生活的压力,一边希望将来任何可能的好转,一边讨厌现实的残酷,却又不得不怀有理想。

人如果能有理想,是好事也是坏事,但是忽略了现实的一面,那么也未免显得太幼稚,太天真。如果我们能有机的结合好理想与现实差异,重视起历史经验,那么生活中平衡好两者的矛盾也不是不可能的。

②每个人总有过去,学会放下才是接受自己的做好方式

崔斯汀放逐了自己很久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执着,甚至认为自己会把山莫的死背负一生。直到电影后面,崔斯汀终于成立的家庭并且把自己的小儿子命名为山莫,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放下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过去都有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我们总是对生活存在着不满与期许。一边背负着过去负重前行,一边对美好的未来怀有着期许,一边讨厌过去的自己,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

人生的缺憾一直都有,无法逃避,但总是背负着过去,人生也未免显得太痛苦,太执着。如果将目光放在当下,看到当下真实的自己,抱着希望的眼光迎向未来。

从创作风格、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解读电影《燃情岁月》的艺术魅力

凡俗可贵,学会接受真实又带有缺点的自己

苏珊深爱着崔斯汀,却始终没有与他成立家庭,嫁给了他的哥哥,难忘旧情后,红颜薄命。而导致悲惨结局的便是崔斯汀追求自由的野性与执着,电影不乏出现许多温情时刻,却都被崔斯汀亲手葬送将来。

平庸、平淡、凡俗我们人生中难免要面对这样真实的自己,我相信,只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拥抱未来。所以,请不要和崔斯汀一样,把幸福的生活亲手葬送、毁灭,直到蓦然回首的那一刻,便再无挽回的余地。

总结:

《燃情岁月》不仅是一部剧情片,也是一部带有人生哲理思考的剧情片。它给观众们的启迪绝不仅是表面所呈现出来的故事,深藏在背后的意义才是真正该挖掘的。

这部既深远又传奇的影片,除了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去,它更让我们反思,我们是负重前行,还是拥抱未来。这也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做好选择,认真回答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