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於江西南昌。我國二十世紀傑出的中國畫家、篆刻家、美術史論家和美術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擅畫山水,中年創“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40年作 千里關河圖


傅抱石,


便是一位站在歷史交匯點上的大師。


他的作品綜合了文化氣象,


詩人情懷、天才特性和獨特的生命體驗與藝術表現,


以魏晉、漢唐風範和揮灑淋漓的磅礴氣勢撼動我們的心靈。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43年作 白嶽黃山兩逸民


他所總結的中國繪畫基本思想三大要素:


人品、學問、天才,


為我們理解其藝術找到了一個基點。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44年作 溪山幽遊圖


傅抱石是近代著名的國畫大師,


擅畫山水,


創“抱石皴”,


筆致放逸,


氣勢豪放,


尤擅泉瀑雨霧之景;


晚年多作大幅,


氣魄雄健,


具強烈時代感。


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1944年作 溪山行旅圖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傅抱石的山水源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


他的畫意蘊深邃,


章法新穎,


善用濃墨,


渲染等法,


把水、墨、彩融合一體,


達到翁鬱淋漓,


氣勢磅礴的效果。


1944年作 山水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從他的繪畫風格可以看出,


儘管這種畫法氣韻格調是古典的,


但筆法氣勢卻是新穎的,


而畫風個性也是獨特而自由的。


這種非同一般的面貌猶如春雷乍響,


震驚了整個畫壇。


1945年作 瀑泉雙流圖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傅抱石人物畫受顧愷之,


陳老蓮的影響較大,


形象多以古代文學名著為主,


用筆洗練,


注重氣韻,


以形求神,


線條凝練,


勾勒中強調速度、壓力和麵積三要素的變化,


不同於傳統的畫法,


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


顯示出獨特的個性。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53年作 蜀山圖


傅抱石出身貧寒,


少年時代曾為瓷器店學徒和補傘匠,


受清朝山水畫家石濤的風格啟蒙,


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在畫家傅抱石的身上,


你很難將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兩者簡單的分開。


一方面,


他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藝術主體性的信念,


刻苦鑽研書畫篆刻與美術史,


使傳統的文人畫在他筆下另有一番韻味。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56年作 山水


抱石為人豁達不羈,


尤好酒,


每每痛飲至興起,


揮毫潑墨。


所畫山水,


氣勢雄奇,


蒼茫迷離;


所畫人物,


俊逸絕倫,


格調高古。


1960年作 高山仰止圖


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


這是石濤的創作精神,


亦是以石濤為師的傅抱石先生的創作精神。


石濤言:


“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


傅抱石深得其髓,


作畫落墨沉著,


筆力潤健,


胸中丘壑,


瞭然於大小尺幅間,


別有一番為山川寫照的激越之情。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1962年作 山水


傅抱石學古而不泥古,


在其作品中,


既能見到元四家對他的影響,


特別是黃鶴山樵蒼蒼莽莽的山,


破筆的點,


以及石濤的水墨淋漓;亦能見到他對中國繪畫的變革與創新。


一代大師之美譽,


當之無愧!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其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


【逸士】逸:隱逸。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節行高逸之士,隱逸者。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赤壁賦圖


北宋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後赤壁賦


北宋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傅抱石:從“修傘鋪”裡走出的一代巨匠(附10幅撼動心靈精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