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上班后,忙于工作,很少再像上学时那么爱看电视了。现在,感觉生活越来越匆忙,更加不会去追剧了。

但最近,我却被《少年派》吸引了,剧中关于教育、成长、高考的话题是每个像我这样的妈妈无法躲避的话题。

剧中的林妙妙是一个至少在我看来很可人的女孩,她古灵精怪、性格直爽、不扭捏、不造作,这部电视剧也因为这个讨巧的女孩笑料百出。

记得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数学老师正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时,他腋下的衬衣因为天热的原因,被汗液浸湿了好大一片,林妙妙发现后,便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害怕起来,生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如此尴尬地面对学生。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汉字就跟腋窝有关系,但不是“腋”字,而是“亦”字。有人会问,“亦”与“腋”风马牛不相及,怎会拉上关系呢?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无论是甲骨文、金文抑或是小篆,它都保留了

“亦”字作为指事字的形态。所谓指事字,是指在造字的时候,在原本的象形文字上加上一些符号,用指事法造出的独体汉字。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许慎《说文解字•亦部》中说:“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这就是说“亦”是人的腋窝。它的字形以“大”为基础,像人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所以“亦”的本义是指人的腋下部位即我们的腋窝。

只是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亦”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了虚词,而不再有“腋窝”这一意义。于是,后来为了便于使用,人们便造了一个 “腋”字来表示人的“腋窝”。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说,“亦,人臂两垂。臂与身之间则谓之臂亦。臂与身有重叠之意。故引申为重累之词。”

《庄子•田子方》中说,一日颜渊询问孔子:“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颜回跟从孔子学习,虽说是孔子最为赞赏的学生,但在颜回本人看来,他总觉得自己无法企及老师高深的道德。《论语•子罕》中颜回就曾这样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与《田子方》中所说的“老师慢走,我也慢步,老师急走,我也急走,老师快跑,我也快跑;但是老师一溜边飞奔,那我只好眼巴巴地远远落在后面了。”是一样的。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亦步亦趋”的出处,此处的“亦”便是“也”的意思。

“亦”除了“也”之外,还有一个引申义——“只是”“不过”。

《战国策·魏策》有一个故事叫《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说秦王派使者告诉安陵君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听后委婉地拒绝了他,这可惹怒了秦王,安陵君不得已便派唐雎出使秦国。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唐雎出使秦国后,觐见秦王,可秦王却依仗着秦国的强大,想用强权迫使唐雎就范。秦王不曾料想,唐雎却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他慷慨陈词,不肯妥协。

秦王为此勃然大怒,叱问唐雎可曾想过后果。唐雎则反问道:“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满不在乎地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在秦王看来,老百姓是不足为道的。他们发起怒来,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此处的“亦”便是“只不过”的意思。

唐雎听秦王如此轻慢,便厉声道:“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当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慧星遮盖了月亮;当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当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他们三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现在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一旦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就要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

秦王被唐雎这样一说,吓得脸色大变,再也不敢狂妄了。

文字的故事 |“亦”:这个汉字竟跟腋窝有关系

-END-

作者 |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