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20年開年就爆款基金頻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淡淡禪風


A股投資者投資具有跟風性質,也具有趨勢性做多和做空,20年新年伊始,股市經過短期下跌,就開啟了一輪科技股牛市,不是一般的牛,而是一種具有賺錢效應的短線瘋牛,投資者哪裡能夠受得了這種短期賺錢效應,因此紛紛拿出資金進入股市或者進入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新成立基金102只,發行份額達2009.15億份,其中爆款基金為數不少,2月18日,陳光明旗下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一天認購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申購基金猶如中新股,從基金看,主要是科技、創新。

基金髮行火爆,與流動性充沛有關,也與市場科技股大漲特漲有關,科技股大漲,帶來基金淨值大漲,基民賺的盤滿砵滿。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偏股型基金,推動基金不斷買進科技股,科技股不斷上漲,推動更多資金申購科技股基金,再度推動基金買進科技股,這就是一種循環。

芯片半導體是去年以來的超級牛股,看看單天的漲停如潮走勢,投資者能不眼紅嗎?

現在的走勢有點類似於15年科技股走勢,只要與芯片半導體、軟件信息沾邊,股價就漲不停,最終誰會買單,可能沒有人去思考?


杜坤維


2020年爆款基金頻現,有四大原因:

一、賺錢效應:

2019年,公募基金就表現出強大的賺錢效應,全年收益超過100%的基金比比皆是,比如廣發旗下就有三隻:廣發多元新興、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2019年的收益均超過100%。基金的賺錢效應,讓今日頭條都開了“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話題。

二、資金面寬鬆推升A股市場:

2020年的疫情如一隻黑天鵝,不期而至。為了減小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2月3日,央媽就開展了1.2萬億逆回購操作;2月4日,又開展了5000億逆回購操作。兩天放水1.7萬億。2月17日,央媽又開展了2000億MLF和10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這又是3000億。所以春節後的2萬億一放水,市場不差錢,A股市場更是被推升的節節高,創業板指已創下近4年新高。

三、個人投資者手中資金充裕:

在過去的兩年中,個人投資者經歷了P2P暴雷、私募跑路、新三板合夥基金清盤等一系列財富洗劫的故事後,投資標的清晰(投資A股市場)、受監管最嚴、信息披露最充分(天天可看淨值)的公募基金成了令人放心的投資品種,也是眾望所歸。

四、週期輪動顯示股票資產進入黃金期:

當下的經濟環境可類比到美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樣的經濟增長緩慢,一樣的通脹居高不下,可隨後卻開啟了美國80年代的股市繁榮期。中國經歷了前20年的房產黃金期後,現在也正走入權益資本的黃金期。


所以,週期輪迴和資金寬鬆都使得投資A股市場的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頻現,大量逐利的資金追捧公募基金,形成爆款,也就不足為奇了。


您的點贊和關注,將激勵我持續提供優質回答,謝謝。


海派祝英臺


春江水暖鴨先知,2020年在大家一致看好的背景下。基金銷售火爆,人心思漲。2015年到現在的整整4年半的熊市憋壞了投資者,2019年年初的預熱行情,就讓機構與投資者喊出了牛市來了。人心思漲可見一斑,不過大牛市的來臨不光需要期望,還需要更多的條件。

2020年開年基金銷售火爆我覺得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中國股市估值已經具有投資價值,這10年估值迴歸讓股指從指數上看沒有漲幅。這個背後更多是股市開始真正市場化以後,估值開始逐漸迴歸真實價值過程。現在新股發行已經不再受市場關注,再融資也沒有太多人關心。供給的衝擊只對部分行業或者股票價格產生衝擊,這也是市場開始成熟的標誌。

其次:金融去槓桿,經濟穩中有進的大背景下。市場資金開始出現寬餘,2017年至2018年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市場資金非常匱乏。證券市場投資不光需要估值,也需要有資金進入。金融市場的價格最終還是需要資金的推動,在資金逐漸寬餘以及北上資金的不斷進入,股市行情的走好有了基礎。

最後:人心思漲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一旦有風吹草動資金就洶湧進入。2月3日以來就非常明顯的顯示了資金流向,源源不斷的資金產生了逼空行情。基金公司又採取了限量的銷售策略,讓廣大投資者投資熱情被點燃。


2020年產生大行情的條件都已經具備,只需要等待一些不確定因素的消失行情就隨時會產生。2020年初基金申購的火爆背後,還是廣大投資者對未來看好的信息表現。2020年一定會是中國股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20年中國股市即將進入成年期,這個意義會非常大。


鄉下老白菜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3000點左右是比較適合的基金髮行時機,從歷史數據看,3000點買基金中長期大概率能賺錢。今年基金業績走好,“炒股不如買基金”越來越深入人心,是今年權益基金髮行規模暴漲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光環效應引發投資者追捧。這一趨勢有望延續,資金會逐漸集中於優秀管理人所發行的產品。


小小墨墨嘰


基金火爆,是一個趨勢,也是資本市場邁向成熟的必經階段。

首先,投資者為什麼選擇基金?

一方面,央行利率低,經濟不景氣導致投資品種不好選;另一方面,物價上漲,要求資產增值,增強投資意願。因此,為了保證貨幣不貶值,基金成相對“低風險,高收益”的大眾選擇。

其次,投資者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基金是低成本的資產管理工具。

投資樓市,資金門檻高;匯市、股市、商品市場,專業技能要求高。從西方發達資本,到A股“去散戶”化,說明低管理費的基金公司,可實現資產打理。舉個例子,17、18年翻倍的藍籌,19、20年科技高成長,個人投資者選不好公司,去選擇投資某個行業的基金,非難事。

然後,去年,基金收益頗豐,倒逼投資者選擇基金。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近一年,1141只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收益為正有1114只,佔比97.63%。其中,最高收益是廣發多元新興138.68%;2836只混合型開放式基金收益為正有2819只,佔比99.4%。其中,最高收益是中金瑞祥A274.46%。為了增值,避免投資能力缺乏的問題,試問,一勞永逸買基金的收益,誰不想有?


投研負責人泉老師


1,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央行是實施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市場上的資金充裕,從最近的國債逆回購收益率就可以看出來。但是疫情原因,給國內生產按下暫停鍵,很多企業無法復工,資金不能流入實體企業,那麼就在金融機構中流動,但是資金又不能放在賬上睡覺,所以投資的需求很強盛。

2,2019年12月份那一波指數的上漲,加入今年2月份這一波創業板指數強勢反彈,讓投資者看到了投資股市的收益,但是很多機構資金是不能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包括上市公司的資金,所以就選擇基金來進行理財。

3,任何一款爆款基金的前提是這隻基金是有業績支撐,基金之前做的很好,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基金經理知名度高。就拿昨天的爆款:睿遠均衡價值這隻基金來說,一天就超額募集完成,本來60億的額度,最後募集了1200億,配售比例只有5%。這隻基金是有基金行業內大名鼎鼎的陳光明所管理的睿遠發行的,去年3月份,睿遠旗下首隻公募基金一天獲得了710億的申購請求,配售比例一度創下歷史新低,曾引起市場很大關注。最新數據顯示,由傅鵬博等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最新累計收益已有33%,而首隻基金髮行時大盤指數為3200點,目前大盤指數在2900點左右。所以這隻基金的號召力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成為了爆款。



魔力K線圖


2020年開年以來,出現了爆款基金頻現的現象。前幾天睿遠基金募集遭到了上千億資金哄搶,更有出現單個客戶申購6個億的現象。其他基金也出現了各種搶購之風,造成爆款頻現,一日售罄的情況非常多。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比較多,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近期由於樓市價格出現鬆動,社會上預期房產投資的價值和機會沒有以前那麼大,不再像以前一樣有了錢有了收入就買進房產和商鋪出租。尤其是近期一些大房企由於疫情的衝擊後,主動選擇打折出售樓盤,更讓社會上的資金判斷樓市的調整週期已經開始,這種情況下,社會資金紛紛湧入股市,之前炒樓的資金也紛紛湧入股市當中。這些資金自己的投資能力不足,也就更多選擇買入基金來進行投資為主。

樓市過來的資金往往體量非常大,這也不難看到最近有很多客戶開戶資金有幾千萬上億之巨。類似像單個客戶購買申購超過6億的基金,這種情況也是習以為常。有這樣新增資金的流入和搶購,爆款基金頻現也是很正常了。

第二 從這些年的投資業績來看,基金的投資回報率比散戶自己做投資效果更好。去年2019年的牛市行情市場中,大部分散戶投資者盈利並不多,而基金的業績則有非常火爆,甚至出現十幾只基金年收益達到100%以上,顯示了機構的調研能力和團隊投資能力比散戶更為強大。

散戶個人投資者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年下來,發現還不如購買基金收益更高,這種情況下,今年開年後大家更多來購買基金也是理所當然。而且開年之後,很多基金的收益也確實很高:年初以來盈利超過30%的公募基金(剔除分級基金)多達57只。

而基金淨值的暴漲又導致基金銷售異常火爆,今年以來已有14只新基金結束募集,而本週(2月17日-21日)有超過17只基金啟動發行,包括睿遠、易方達、交銀、東方紅、華夏、博時等知名基金管理機構,這些基金的募集也是非常火爆。業績暴漲導致追捧的資金增多,基金有了更多資金再次進場追捧自己的重倉股,繼續讓基金淨值更加火爆。這樣的循環之下,就很容易讓爆款基金頻現。

綜上所述

爆款基金頻現不是偶然的,機構的投研能力和業績相比一般的散戶投資者來說相對更加專業,形成良性循環之後,很容易得到更多市場資金的認可。整體來說,主要是股市走牛股市投資的價值高了,爆款基金才會越來越多。祝大家在2020年也通過投資賺到更多的錢。


捕財社


2020年爆款基金頻現,而2020年的首隻基金更是賣超600億,這是上演了一幕公募牛,筆者認為也是有三個原因:一個是2019年公募基金業績太好;二是其他投資渠道低迷,資金轉場;三是疫情導致的流動性過剩。

1、2019年基金良好的業績形成了背書

在投資方面,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根據過往的信息做決策的,而根據未來的趨勢做判斷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但是資金是在前者手上。所以,引起了前者的注意,那麼資金就來了。

2019年前成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漲幅在47%以上,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漲幅在45%,而收益率在20%以上的基金佔比高達95%以上,收益率超過50%的更是高達36%,這種賺錢效應確實很牛,影響力也很大。

筆者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在開始“炫耀”去年的收益率了,一談論股票就就打開了他的基金,看著不同的基金,但是收益率都不錯。而這些人幾乎不直接買股票的。

2、其他投資渠道低迷

在2019年的基金收益率大漲的情況下,在賺錢效應的背書下,那麼對於場外的資金是很有誘惑力的,從2013年的利率市場化以來,居民就不再甘心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了,總是尋找各種各樣 的投資渠道,而那些年市場上各式各樣的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窮。

結果就是一地雞毛,不知道有參與過各種投資的人沒有有算過一筆細賬,這麼多年,賺的錢和虧的錢到底是誰多?這個目前是沒有權威數據能夠支撐,但是筆者身邊瞭解的情況是虧損的錢恐怕比賺的要多。但是樣本太小,不敢說是普遍現象,但是也說明了一個傾向。

過去2年互聯網金融捅的簍子不小,大大小小各種 跑路的,倒閉的,這些都是真金白銀,而互聯網金融傳銷也同樣在肆虐,而且玩的還是相對比一般人有錢一點的人。

這些花樣頻出的投資渠道最後都讓投資人傷透了心,這個時候碰上基金這麼好的收益率,那麼資金紛至沓來。

在中國掌握財富的大多是女性,財政大權一般都是女性掌握的,而女性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膽小,直接買股票是不敢的,但是大家對基金的印象通常都是風險要低一些,所以女性通常都是買 基金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更加容易被忽悠,因為感性,那些在互聯網金融裡面踩坑的也通常是女性居多。在渣男面前女性很容易淪陷,而 各式各樣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就好比是投資界的花樣渣男,讓女性投資者淪陷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這樣的老實男人(基金)來接盤了,而基金在2019年的出色收益率,就好比是事業小成,日子小康的老實人。

上面沒有對女性不尊重的意思,就是單純做一個比喻。

3、疫情造成的流動性過剩

這個看起來有點不好理解,疫情明明是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怎麼還會造成流動性過剩,這個筆者之前也不理解,但是最近股市的紅火,筆者算是理解了。

一則中國的GDP已經是百萬億級別了,就算短期損失2萬個億,也就是2個點的比例,對中國經濟整體的影響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二來就是中國的居民儲蓄高達74萬億,而負債其實也就是30萬億,這樣數十萬億的儲蓄,稍微拿點出來還是很客觀的。

最後就是疫情導致大多數人不能外出,只能天天刷抖音,追《新世界》,然後一邊追一邊吐槽,說編劇太坑,這樣多的時間無聊的打發,而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少,購物的需求又無法釋放,也就是花錢的地方沒有了,這個時候投資股市,那麼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結合前面幾條,那麼就可以理解了,否則真的不容易理解,為什麼基金頻頻爆款,股市這麼火,創業板今年的漲幅都19%了。

一句話,時間太多,太閒了,也會導致人有投資的衝動。


壹號股權


基金爆款頻出主要有這麼幾方面原因:

  1. 各種雷潮後,大量資金閒置,沒有更好的去向,股市成為一個不錯的標的

  2. 19年開始,基金的收益亮眼,賺錢效應持續刺激市場

  3. 15年後不斷的投資者教育讓大量散戶選擇基金作為參與股市的主要通道

  4. 知名的基金比較少,少數有業績支撐的明星基金供小於求

理財市場暴雷潮後資金無處可去

從2015年開始,國內很多地區都發生過比較嚴重的暴雷潮,大量P2P公司倒閉。這些場外機構的出清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讓他們對於這類投資喪失了信心。

從P2P等領域撤出來的資金無處可去,很大一部分都選擇迴流銀行體系或者貨幣基金。這些短期進入的資金數量過於龐大,直接把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的利率都拉低了。

儘管暴雷讓投資者很受傷,但是等到傷痛平復後,他們依然有很強勁的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不同的是,經過幾輪風險教育後,他們對於投資工具的考慮更謹慎了。

19年開始,A股的基金表現非常亮眼,賺錢效應持續刺激理財市場

19年年初開始,持有基金的投資者都收穫了非常亮眼的收益。

整個2019年中,基金收益排名前5的基金收益全部超過了100%。按照天天基金網的數據,收益率超過36%的股票類基金佔比達到了一半。只要你在2019年買過基金,收益率就不會差。

這種賺錢效應一直延續到了今年,2020年1月之間,基金的表現也很突出,即使新冠疫情有所拖累,春節後的股市表現也讓很多人側目。

這種長期的賺錢效應不斷刺激著場外的投資者。

15年股災後,投資者對基金的認可度升高

在15年股災中,股票被攔腰斬的人同樣不計其數。對於散戶、韭菜的嘲諷持續堆砌互聯網,吐槽個人投資者不理智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這4年多,不管是證券、銀行還是網絡上的證券類自媒體都在持續宣傳“個人投資者應該買基金”,這種無孔不入的投資者教育確實讓一部分股民認識到,自己投資能力的侷限性,把資金交給更專業的機構打理會更好。

市場上的明星基金比較少,只要明星一發行基金,就會被哄搶

有了對基金的認可度,再加上近年持續的賺錢效應刺激,很多投資者希望通過股市實現自身資產保值升值的慾望是非常強烈的。

然而,與強烈的投資需求相對比的是,市場上的明星基金卻不多。本次成為爆款的陳光明的睿遠基金算一個,去年3月份募集的那期基金到現在也有36%的回報率。

明星基金髮新基金的機會不多,現在又新發一個,被爆搶的概率就會比較高。

多因素共同刺激了爆款基金的盛世

時勢造英雄,基金爆款能募集到1200億,而且中籤率低到6%,並不是偶然,是多方合力的結果。

相信只要宏觀大環境不發生變化,這種爆款基金還會在未來不定期地出現。



金融筆記


主動權益新基金髮行持續火爆,究其原因,第一,由於政策面加強對抗擊疫情的支持,A股市場除春節後首日出現大跌外,近兩週持續表現不俗,尤其是新能源車、5G、醫藥等行業明顯受到資金關注和追捧。

第二,憑藉深度、前瞻性研究和專業化資產配置,2019年公募基金表現出色,平均業績跑贏滬深300指數,基金賺錢效應凸顯,新基金受到普通投資者的追捧,尤其是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新發基金更受青睞。

第三,去年以來股市走強,推動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即便在疫情爆發後,投資者風險偏好也沒有降低。同時,銀行、券商等渠道也加強了對新基金的宣傳力度,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入市的熱情較高,對於一些科技領域的新基金追捧力度更強。

第四,節後40多家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總金額約26億元,部分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也出資申購旗下產品,這些專業機構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申購的行動,也激勵了普通投資者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