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是如何从民间最后当上皇帝的?

秦地青草


刘病已能保住命要感谢一个人廷尉监丙吉,刘病已能当上皇帝要靠三个人汉武帝刘彻,掖庭令张贺,大将军霍光。而首先说明的是刘病已生长在掖庭,所以不能算民间。

重归宗室

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乱爆发,尚在襁褓的刘病已被捕下狱。廷尉监丙吉认为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何况皇曾孙尚在襁褓,所以非常同情他。丙吉特意让两个忠厚的女囚去照顾刘病已,而且私下里常常会送些衣物和食物。后来巫蛊之乱被澄清,刘病已也被赦免了。对于如何安置他的问题,廷尉和掖庭都不知道该如何办。


丙吉首先把他送到了京兆府,但是京兆府不敢收,又送了回来。丙吉去找掖庭负责管理财务的官员,掖庭的人说按理说是该掖庭接收,但是皇帝没有下旨,谁敢接收。丙吉只好带回家里自己养着,后来汉武帝临死前总算还记得自己还有个曾孙。他下了一份遗诏,让刘病已养在掖庭,并且重归宗室:“后有昭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如果没有汉武帝让他重归宗室的昭书,无论霍光再有权势,也不可能立一个不在宗室的人为帝,所以汉武帝的昭书起了关键作用。


霍光拥立

在掖庭生活期间,刘病已并没有荒废,掖庭令张贺自己出钱供他读书学习。如果没有张贺的看顾,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最后也会成另一个汉废帝刘贺。最后一个当然是霍光了,上官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在废刘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霍光就是以太后的名义废除的刘贺。在废除刘贺的时候,情急之下刘贺引用孔子在《孝经》里面的话:“昔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霍光说道:“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细细看来,其实两个人都在狡辩。但是刘贺至少还引用经典狡辩,但是说到底还是权势大的说了算。


霍光在宗室之中再找合适的人选,当然会找没有权势的,还要好控制的。那自小生活在掖庭的刘病已就再合适不过了,刘病已也确实能忍。霍光的把女儿霍成君嫁给了刘病已,刘病已却立他的原配许平君为皇后。后来霍光的妻子不满女儿没有被立为皇后,毒杀了许平君,刘病已也没有追究,还立了霍成君为皇后。

所以总结起来,刘病已能当皇帝,首先是丙吉保住了他命。然后是汉武帝让他重归宗室,然后是张贺的悉心培养,最后是霍光的权势。当然最重要的是刘病已自己能隐忍。


渔耕樵读


汉宣帝刘询,小名病已,是西汉一位传奇皇帝。从他出生始,就连遭厄运,险些小命不保。出生于帝王之家,童年却是在监狱渡过,由少及长,流落民间。可是命运总是鬼使神差,谁能料想他居然最后成了皇帝,还是汉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下面,我就略说一下他的传奇经历。

第一,在监狱里度过童年

帝王之家并不意味着就拥有荣华富贵,皇子皇孙也可能有着悲惨的命运。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就是一例。在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中,刘据不仅自己命丧黄泉,而且还拖累了家人。刘据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他所有的妻妾,全部在巫蛊之祸之中被杀,只有孙子刘病已侥幸活下来了。

当时刘病已只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被关押在监狱中,如果没有人抚养是必死无疑的。担任廷尉监的邴吉对太子刘据惨遭灭门惨祸抱以同情的态度,便尽自己的能力来保护、抚养这个可怜的婴儿。

监狱的环境很恶劣,黑暗而潮湿,一个婴儿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非常困难。邴吉把刘病已安排比较干燥的牢房,找了两位乳母轮流喂奶。这样,刘病已在监狱中度过了生命的童年。

两年后,武帝刘彻生病,术士对武帝说:“这是因为长安城的监狱中有天子气,与皇宫的帝气相冲,导致龙体不安。”刘彻下了一道旨令,凡是京城各处收押的囚犯,不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顿时间,京城的监狱,血流成河,狱吏的屠刀上血迹斑斑。

内臣郭穰怀揣皇帝的诏令,深夜直奔向关押着刘病已的监狱:郡邸监。廷尉监邴吉为保住刘病已的小命,抗命不从,喊到:“皇帝的曾孙在此!他人无辜而死尚且不可,更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呢?”坚决不打开狱门。郭穰怒气冲冲返回皇宫,向武帝禀报。

汉武帝这才想起自己的曾孙关在监狱里呢,心中动了不忍之心,于是下令大赦天下。他采取大赦的方式,以委婉的方式把曾孙刘病已释放了。

然而,刘病已才只有三岁,无依无靠,释放出狱后要安置在哪里呢?

第二,寄养于祖母史氏之家

邴吉煞费苦心。起初,他将刘病已与乳母胡组交给京兆尹(长安市长),京兆尹胆小怕事,不肯接纳,乳母胡组只好抱着刘病已又回到监狱中。

麻烦的事情接蹱而至。刘病已既不属于监狱关押的犯人,也不被皇家认可,吃的用的都是邴吉自己掏钱。长期呆在监狱中的刘病已身体孱弱,经常得病,好几次差点儿死去。邴吉让乳母细心呵护,并亲自调制医药,终于保住了他的小命。

因为监狱的条件很不好,不利于刘病已的身心健康,邴吉决定给他换一个生活环境,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外曾祖母贞君以及舅舅史恭尚在人世(刘病已祖母史良娣死于巫蛊之祸)。

邴吉把刘病已送到了史家,交给他们抚养,外曾祖母贞君年事已高,白发苍苍,见到自己的曾外孙时,想起死于非命的女儿,老泪纵横,悲痛不已,便亲自抚养刘病已。这样,刘病已才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

第三,恢复皇族身份

汉武帝去世后,昭帝刘弗陵继位。

汉昭帝想起了这位被人遗忘多时的皇室成员,了解到刘病已生活困苦,心中甚为怜惘,就派人将他接到宫中,由掖廷(宫女居住的地方)的宫女代为抚养,并且把刘病已重新列入皇族名簿册中,算是承认他的皇族身份了。

掖廷令张贺曾经是太子刘据的门客,巫蛊案发后,与太子案有关的人员一律被处死,张贺因弟弟张安世上书皇帝求情,最后得以不死,但被判宫刑,成了太监,掌管掖廷。因为刘病已是刘据的后人,同病相怜,张贺对他关心备至,拿出自己的钱,供刘病已读书。

刘病已长大后,聪明好学,受教于名师,学习《诗》《书》。他虽然恢复皇族身份,但与平民无异,所以经常出入市井,深受当时社会游侠思想的影响,为人有侠义。因为身处社会的底层,使他了解了许多其他皇族成员所无法了解的社会现实,了解到官吏在民间的为非作歹,对吏治的得失很有心得。

第四,迎娶许平君

张贺很喜欢刘病已,想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此时,张贺的弟弟张安世成为汉昭帝的重臣,他听说哥哥想嫁孙女给刘病已,很不高兴,认为刘病已只不过是废太子的后人,根本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张贺嫁孙女不成,便想了另一个办法。

他找到好友许广汉,在他面前说了刘病已的好话,劝他将女儿嫁给这位皇曾孙。许广汉的夫人得知此事后,大吵大闹,坚决不肯。当时刘病已虽然被重新承认其皇族身分,却没有任何皇族待遇,贫困潦倒,还经常要张贺支助呢。

不过,最后许广汉还是将女儿嫁给了刘病已。汉武帝的曾孙娶老婆时,居然出不起聘礼,还好张贺又帮了一把,不仅帮他出了聘礼,还一手操办了其婚礼。结婚后的刘病已,总算有了个依靠,这是他人生中一段清闲安逸的时光。

没有人会想得到这个出生后就失去父母、历尽苦辛、几度濒死的刘病已,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就连看好他的张贺,原本也仅猜测凭着其皇族身份,说不定可以封个关内侯(有爵位无封邑)。但是命运有时如此不可思议,不能不让人慨叹人生充满变数。

第五,天上掉下馅饼

昏君刘贺被霍光废除帝位后,谁将是下一任的皇帝呢?对此,霍光迟迟未决。两个原因:其一,放眼望去,在汉武帝的皇子、皇孙中,找不到哪个才能出众之人;其二,鉴于刘贺之教训,霍光心目中的皇帝人选,一定要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这时,邴吉上了一折奏书,提出建议:“武帝曾孙刘病已曾由掖庭、外祖母家收养,我以前在郡邸监狱时,曾见过他。当时他还年幼,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精通各种典籍,才华横溢,行为举止端庄,品性温和。请将军从大义出发,详加考察,并且用蓍龟占卜,看看是不是合适。”

除了邴吉之外,杜延年也在霍光、张安世面前大力举荐刘病已。刘病已有几点让朝臣非常满意:其一,他血统正宗,是汉武帝的嫡亲曾孙;其二,他出身平民,在朝廷没有丝毫的政治背景;其三,他是勤奋好学、品格良善的好青年。

霍光与张安世等人在慎重考虑后,同意了邴吉的建议,并由上官太后下诏,将刘病已推上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汉代著名的汉宣帝。


君山话史


汉朝前期有三股势力互相制衡,那就是皇帝的母族,皇帝的妻族和皇帝本族,其中前两族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央。由于皇族身份的特殊性(毕竟能获得皇位,对皇帝而言是一种威胁),其权利仅限于其封国,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其权利进一步得到削弱,所以皇帝母族和妻族在朝廷中举足轻重,他们是皇帝安插在朝中的眼线,是皇帝的棋子,而重臣霍光也是其中一份子。霍光是霍去病的异母兄弟,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的儿子,也就是说汉武帝是霍去病的姨夫,间接的成了霍光的姨夫,霍光是汉武帝妻族卫氏的外甥。卫氏族中,卫青和霍去病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征战匈奴,封狼居胥。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致使汉武帝对妻族宠爱转移到了霍光身上,霍光也因此节节攀升,成为了朝廷的肱骨之臣。霍光为人不骄不躁,谨小慎微,最终得以在汉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中独善其身,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之臣。




刘病已的祖父是戾太子刘据,何谓戾?从户下犬是为曲,也就是说刘据是受冤屈的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也就是说刘病已和霍光算得上拐弯抹角的亲戚。刘据和霍光是姨表兄弟,霍光是刘病已的表爷爷。汉武帝晚年宠爱钩弋夫人,一些小人便臆想刘彻有更换太子之意。刘据从小性情仁厚,早被一些小人不容,在赵国混不下去的小人江充便诬陷他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并在刘据的寝宫发现了诅咒用的桐木人偶。此时的武帝在甘泉离宫中养病,不能与太子通音信,刘据不能自证清白,为了避免重蹈扶苏的覆辙,情急之下矫诏发兵杀死江充及同党。汉武帝派出使者召见太子,使者不敢进城,便谎骗汉武帝说太子要杀自己,汉武帝随即派左丞相刘屈氂平定太子叛乱,最终刘据兵败出逃,在一户农家自缢身亡。刘据几乎被灭族,仅剩一孙子刘病已惨活下来,当时刘病已仍在襁褓之中,被当年刘据搭救过的小吏丙吉保护,使得刘据的血脉不被喜怒无常的刘彻赶尽杀绝。丙吉打听到刘病已的祖母史氏健在,便将其送至祖母家抚养。刘病已虽然身世坎坷,幸而有贵人相助,也顺顺利利长大成人。


原本皇位不会轮到刘病已头上,可汉武帝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也就是汉武帝和钩弋夫人所生的小儿子,20岁便驾鹤西去了。此时汉武帝的后代仅剩下两人符合皇帝继承的条件。汉武帝一生六子,除去老大戾太子和老六汉昭帝,还剩下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刺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刘闳因病早夭,也无子嗣。刘旦在刘据死后,以为按序会立为太子,遂上书请求拱卫长安,结果遭汉武帝严斥,失去了即位的可能,又因在汉昭帝时期反叛,其子孙也失去了即位的可能。刘胥所行不法太多,不受汉武帝待见,因此不被立为储君。刘髆最为冤屈,在刘据自杀后,左丞相暗中勾结将军李广利(刘髆的舅父),准备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刘髆也因此失宠,不过此事错不在他,因此他的儿子刘贺便有了机会和刘病已争夺皇位。

霍光首先选择了昌邑王刘贺继位,毕竟他比刘病已高一辈。但刘贺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培植亲信,准备重组朝廷,这就触动了霍光等朝廷元老的利益,霍光便罢黜刘贺,改封海昏侯。史书记载刘贺登基27天,做了1127件坏事,因此被罢黜,实际上在新老权利更替时利益分配的不均导致刘贺时代草草落幕,刘贺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于是霍光的目光锁定在了唯一的人选刘病已身上,刘病已是汉武帝的血脉,也是卫氏的血脉,天下本来就应属于戾太子,物归原主理所应当,加上刘病已并没有雄厚的靠山,撼动不了霍光的利益。经过深思熟虑,霍光决定让刘病已继位,从此这两人的命运便紧密相连起来。


里尔1204


刘病已能够从一个平民成为皇帝,是离不开权臣霍光的帮助的,而刘病已也和霍光没少斗争。

时代背景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重孙,汉武帝晚年因为一时头脑发昏任由手下的奸臣江充发动了巫蛊之祸,太子为了自保发动兵变,然而最后却失败自杀,虽然后来汉武帝明白了事情真伪,但大错已经铸成,汉武帝只能从自己其他的儿子中选择继承者,汉武帝临死前选择了年龄最小的刘弗陵,并处死了钩弋夫人,又设立了以霍光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

传位坎坷

刘弗陵就是汉昭帝,他虽然聪慧但无奈短命,没几年就撒手人寰,此时霍光经过汉昭帝时期的斗争,自身的权势已经十分稳固,但他没有自己当皇帝,而是从当时的刘氏宗亲中选择了昌邑王刘贺,结果没过多少天,刘贺就被霍光联合自己的外孙女儿(当时的皇太后)给废了,还给安上了一个昏君的名头,但近年的考古情况却对此让人有些疑惑,因为刘贺的墓中所陪葬的都是一些经典,几乎没有无关物品,可见刘贺生前是喜爱读书的。

刘贺被废后,霍光需要重新立一个皇帝,这时候刘病已突然出现在霍光的眼中,刘病已因为成长于底层,知晓底层的疾苦,在民间有一定的声望,再加上霍光身边的近臣向霍光推荐,霍光选择支持刘病已登基称帝。

霍光的权心

古代人们称赞一个大臣辅政常常说他有“霍伊之功”,指的就是霍光、伊尹辅助国君治国的功劳,然而霍光却不仅是一个辅助国君的贤臣,也是一个挟制皇帝的权臣。其实古代在皇权交接时被委以重任辅助新皇的大臣下场往往都不好,这是因为辅政大臣掌管权利常常对新皇产生制约,这无论是有意无意,实施上形成了两者的对立。

霍光虽然忠于汉室,但并不忠心于哪个具体的皇帝,汉武帝临终任命霍光,可能就是看重霍光对汉室的忠心。但霍光在汉昭帝死后,废了刘贺,他的妻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杀了刘病已的发妻,霍光也曾经试探的要还政于刘病已,但被刘病已拒绝了。

刘贺想要和霍光争夺实权,但被霍光先下手为强给废了,刘病已自身出身底层,在朝堂上毫无根基,相对于其他刘氏宗室更好控制,这恐怕也是霍光选择让刘病已即位的一个原因。在霍光妻子杀了刘病已的发妻后,霍光并没有上书请罪,只是给刘病已说明情况,还签发免于对凶手的刑罚,可见霍光权势。

刘病已虽然是皇室中人,但因为祖父早逝,自己孤身一人并没有什么权势,可是福兮祸所依,霍光正是看中这一点才辅助刘病已即位,而即位后的刘病已也仍然要时时小心提防,避免重蹈刘贺的覆辙,并直到霍光去世几年后才发作,一举铲除了霍氏的势力,真正成为一个实权君主。

刘病已因为巫蛊之祸流落民间,也因为流落民间而被掌握大权的霍光选中立为傀儡皇帝,所幸刘病已能屈能伸,最终等到了霍光去世,才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


天天故史汇


汉宣帝刘病己,后改名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25年。他是汉武帝刘彻曾孙,原太子刘据之孙,皇孙刘进之子 。这么多的头衔,可惜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