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何臨死還要毒殺光緒?

瀟湘古今


因為她不是他親媽!

對於光緒帝的死,以前多數認為,根據太醫院的醫案,是正常病故,雖然一直以來有人認為是被謀害的。近來公佈的對光緒帝衣服、頭髮等檢測結果,他身體中砷的含量比現代人高兩千多倍,比同時代他的皇后隆裕也高出幾百倍。這個砷含量是足以要了他的命的。根據這個檢測,光緒是被毒殺的應該確定無疑。

那麼是誰下的手?有大概幾種說法,大太監李蓮英、袁世凱以及慈禧。雖然前兩個光緒的生死的確都關係到他們的榮辱,但光緒雖然是落難皇帝,外人想下手也沒那麼容易。如果光緒是被毒死的,那麼最想讓他死,還有能力下手的,一定是慈禧。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會想,好得也是母子一場,何必如此?但帝王們的心術,和我們一定非常非常不同。

首先,大恩即大仇。雖然光緒如果不當皇帝,也是一個王爺。但王爺和皇帝之間的一步,可不是誰都有資格跨過去的。把光緒扶上皇位,對於光緒以及醇親王一家來說,都是大恩。光緒以及醇親王一家何以為報?報不了就是大仇。

日常相處中的矛盾:慈禧一定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自己親兒子同治帝的閨房之事都得管,何況一個養子!還不是得事無鉅細全部在慈禧掌握之下。這種嚴重控制誰受得了?!摩擦肯定有。

對於最高權力:大權力有大誘惑,小權利有小誘惑,那皇權就是至高無上的誘惑。給誰前面掛一塊肥肉卻不給吃,誰都鬧心。何況是皇權。只要有名義上的皇權,就要活得實際的行政權力。歷史上一些被權臣或外戚掌控的皇帝,哪個不是為了奪回皇權而各種努力的。當然,有成功的,如唐高宗、康熙……;也不乏失敗的,如曹髦……,甚至是丟了性命。

光緒和慈禧兩個在實權上的角力,也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啊。 如果光緒活到了慈禧死後,他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了。那麼,這麼多年的新仇舊恨,他會不會和慈禧來個清算?!

更重要的是,所有慈禧對於身後事的佈局,也就不會以慈禧的意志為轉移,那得看光緒怎麼打算了。 所以,慈禧弄死光緒,這裡面有私人的恩怨,更有是對身後事的佈局與看法的不同吧。

哎,皇家雖然富貴,但當一富貴閒人比較好。皇帝這崗位也挺危險的。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慈禧對光緒十分的殘忍,她殺害他的寵妃珍妃,又將光緒囚禁在島上,讓他自生自滅。她們兩個沒有母子之情,只有彼此的怨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慈禧霸佔了妹妹的兒子,卻沒有善待光緒,只是利用。兩個意見不和,慈禧就大權獨攬,完全無視光緒的存在。兩個人由開始的面和心不和,到最後永不相見。光緒被慈禧折磨的鬥志全無。

如果慈禧死後,光緒恢復皇權,他會對慈禧展開一系列的報復,讓慈禧後事極其慘烈。看當年順治皇帝掌權後對多爾袞的報復就可知道。順治列了一堆多爾袞的罪狀,並開棺鞭屍,何其殘忍。慈禧也是怕死後不得安生,才決定將光緒毒死了事!有李蓮英在身邊鼓吹,光緒就好不了,他更是怕慈禧死後,光緒報復的!



錦繡影視


光緒帝死因可以有一百個,不毒死,可以吊死,摔死,悶死,餓死,撞死,勒死!總之他都要死!這個沒有懸念。

試想,如果慈禧先死了,光緒帝沒死,過兩個月再死,那會發生什麼呢?

第一,光緒復辟。皇權的傳承就輪不到慈禧做主了。

第二,光緒帝重新掌權(他掌過權的,甲午戰爭就是他主持打的,可惜他打敗了),那麼翁同龢、康有為這些維新派骨幹又會起用!而必然打擊報復“後黨”勢力!比如袁世凱、榮祿這些人都會受到清算,這樣不利於政局安定,會掀起一場內鬥!

第三,光緒帝是扶不起的清阿斗,慈禧已經給過他兩次機會:(甲)甲午戰爭是光緒帝掌權下令打的!失敗。(乙)光緒帝一手掀起維新運動,搞到最後,因為守舊大臣的阻力,竟然聽信讒言收買袁世凱調兵逼宮,軟禁慈禧!

就憑這兩條,第一條全國人民知道實情都不會原諒這個阿斗皇帝!第二條,光緒帝確實做錯,他主持打甲午戰爭失敗,割地,賠鉅款,全世界都罵清政府無能!他早該滾下臺,找個地洞永遠不要出來!是慈禧還給他機會,繼續讓他做。而他又整出一樁維新變法,幹不成反要逼宮的醜事,慈禧是看透這個乾兒子了,所以很憤怒下令關押,幽禁,

如果慈禧死後,又給光緒帝掌權,又整出一樁禍國殃民的鬧劇,這是慈禧不願看到的。

第四,清朝走向衰亡,是甲午戰敗開始!而甲午戰敗這個責任,慈禧不能承擔!事實上,那時光緒帝已經親政,是他主戰,又被翁同龢等主戰派煽風點火慫恿,逼迫北洋水師開戰!在明知自己一方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這個清阿斗還堅持打打打!繼續打!他趁勢實現奪取海軍兵權心願:奪了李鴻章的指揮權!(翁同龢使勁慫恿光緒帝打打打,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架空李鴻章,奪取北洋水師兵權!史料記載著翁同龢是這麼建議的)

這麼一個比泰山還重的歷史責任,慈禧生前能扛住!但死後,她不想扛,他要光緒帝自己扛回去!

(事實上,慈禧死後被罵多少年了,她想撇開也不行!是近二十年清宮檔案解密公開,才還原歷史事實。電視劇《走向共和》播出後,很多人們才知道光緒帝是主張開戰的罪魁禍首)

第五,光緒帝無後已成定局,皇位繼承人也得找外面的,慈禧就自己找好

慈禧不傻,這個乾兒子做了三十多年皇帝,沒生育一男半女。那麼皇位繼承,還得從外面找人!與其這麼囉嗦,她就自己生前選定好了!

第六,給穆宗立嗣,找好嫡孫子接班

大清皇位是咸豐帝的,他死了,親生兒子同治帝接手。因為同治帝沒有兒子,把光緒帝抱進宮過繼給咸豐帝,繼位。

慈禧晚年最想得到什麼?孫子!如果光緒帝生了兒子,她就不想那麼多歪門邪道,但光緒帝沒有兒子。

這樣,做母親的怎能讓親生兒子斷後?所以慈禧臨終前要給同治帝找個繼承人,就選定溥儀了。

慈禧遺詔:溥儀是過繼給同治帝做兒子繼承皇位,他兼祭祀光緒帝。一句話,光緒帝是無後了,溥儀只負責祭祀,而他身份是同治帝的兒子,是慈禧的嫡孫子。

基於以上幾點,所以在慈禧死前,光緒帝就該先走一步了。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1908年11月14日,只有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中南海瀛臺逝世,被人發現時已經死亡多時,身邊無一親人及大臣在身邊。巧合的是,就在光緒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政敵、操縱晚清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死在了中南海儀鸞殿,終年七十四歲。這母子兩人的去世當時震驚中外,同時圍繞著光緒皇帝的起因也眾說紛紜,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光緒死於砒霜中毒,那麼光緒是不會自己服用砒霜的,這就說明光緒的死是蓄意謀殺,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慈禧。那麼為什麼慈禧在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要殺死光緒呢?

首先,二人積怨已久,政見不合。光緒皇帝並非慈禧的親兒子,而是自己小叔子載醇的兒子,慈禧之所以選擇光緒繼位同治,就是看透了年幼的光緒易於操控,其父親又毫無威脅。所以同治帝死後光緒繼位只有四歲,慈禧垂簾聽政,一切大權在握,這也導致光緒的童年是一個無愛的,苦澀的童年,他從內心就憎恨這個女人。親政後他才發現這個女人的政治野心,所以他想抗爭奪權,不想做個聽話的傀儡,想要做個有所為的皇帝,這時的光緒思想不但沒有按照慈禧的意願發展甚至完全與慈禧背道而馳,甚至擁護戊戌變法意圖奪回政權,這是慈禧所想不到的,然而變法的結果是自己身陷囹圄,這也讓二人的仇恨更加不共戴天。

其次,慈禧怕死後自己和親族不得善終。慈禧能夠執政幾十年,身邊親信親族多擔任機關要位,這也是光緒帝變法失敗被囚禁的重要原因,光緒在瀛臺也是在等慈禧死,慈禧也摸清了光緒的心思,所以知道自己死後親勢必會遭到光緒報復,甚至可能死無全屍,所以她曾跟李蓮英說她絕不能死在光緒前面!說明慈禧的顧慮非常大,故先下手為強,用砒霜毒殺光緒。


最後就是慈禧這人心狠手辣,殺人無數,無論是珍妃還是肅順都是毫無留情,對於侄子光緒那更不用說了,更何況,慈禧也早已暗中培養自己親族溥儀,用於接位,所以,光緒被殺並不意外。


小橋流水嘩嘩譁


自從戊戌變法後,保守專橫的慈禧就和推行維新的光緒帝關係緊張起來了,再加上光緒密謀的告發,是徹底惹怒了慈禧,矛盾激度上升,慈禧發動政變,殺六君子,殘害珍妃,慈禧在各種壓力之下,欲廢其帝不能,欲害其命不敢的情況下,為了獨攬大權,排除干擾,幽禁光緒於瀛臺。

而此時的光緒是有事請出,陪站擺樣,有言禁說,有想禁發,實為空擺設。無事監禁,進住嚴管,無人知熱,無人問暖,實為酸楚。相互間已成死敵對頭,也相互間唯控自已先於他死。

未想到老謀深算的慈禧早已給光緒安排了毒藥療病,終於在慈禧死前一天,光緒也一命上天了。慈禧的目的就是要親眼看見光緒先她而死,一解心頭大患。

其實慈禧最怕光緒死在其後,因為她先死後,就是光緒出頭之日,那仇敵萬恨,一湧而出,要解光緒心頭之恨,就有可能挖其墓,示其屍,鞭其體,列其罪,以雪光緒之冤,她奉行的政策制度,會一抹千里,既給後人留下陰影,也給自身形象帶來不好印象。

所以慈禧在臨死前還要加害光緒帝,必須讓光緒先死於她,就是以上原因。

個人看法,供參考!謝謝!



基層農人


同治去世後,慈禧匆匆擠了兩滴眼淚,就故伎重演,勉為其難的垂簾聽政了,這就是她的第二次垂簾聽政。

垂簾聽政對慈禧來說,就是一場掩人耳目的政治遊戲,實際上她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不是女皇的女皇,而且即便是撤簾歸政的時候,她也沒真正放下手中的權力,幕後大佬仍是她。這不,老孃們兒兜了一圈,兩年不到又回來了,從幕後重新走到了前臺。


她親自指定老七醇親王的兒子載湉為皇儲,目的不言而喻。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當時只有4歲,好控制的很,離親政又還早著呢,加上載湉母親是她的妹妹,兩家可謂親上加親。

慈禧打著自己心裡的小九九,別人誰看不出來,同治這十幾年是怎麼過的,滿朝文武誰也不是瞎子。醇親王就在當場呢,聽到宣旨,人當時都蒙了,誰能想到這倒黴差事能落到自己頭上,於是情緒失控的醇親王頓時痛哭,在別人都還沒回過神兒的時候,撞向旁邊的柱子,人沒死,只不過頭破血流,當場昏迷,現場一時陷入混亂。

我們可憐的光緒皇帝載湉,大晚上還在被窩裡睡覺呢,懿旨一下,太監們就把他從暖和的被窩裡抱了出來,太監們就像人販子一樣,毫不理會孩子和王府眾人的哭泣,抬腳就把新皇帝扛到宮裡去了。光緒皇帝一生的悲劇也由此開始。


那麼光緒之死,是病死還是他殺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他入宮開始的生活說起。

首先,孤獨的生活,缺乏關愛

4歲的載湉進宮當了皇帝,從此便與爹孃天各一方了。雖然父親醇親王可以經常進宮,但是兩人再也不是父子關係,而是君臣關係,古代的禮制是非常古板嚴苛的,即便是親生父子也不能例外。

在最需要母親照顧關懷的年紀,母親卻不能在身邊,光緒從小面對的只是身邊侍者的應付和慈禧太后冰冷的面孔、咄咄逼人的目光、嚴厲的呵斥以及嚴厲的管束。

為了使光緒成為合格的傀儡,慈禧給予光緒的是疏於關心的日常生活和正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長期生活在這種孤獨恐懼的環境下,光緒沒有歡樂和自由,有的只是抑鬱、孤僻,從而導致體質羸弱,極易生病,這直接影響了他長大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

其次,自小獨立生活,翁同龢亦師亦父

皇帝或其他皇室子嗣一般要6歲上學,光緒虛歲6歲,實際4歲半就上學了。老師翁同龢覺得這個小皇帝很可憐,就把自己的一片憐愛全部傾注在光緒身上,光緒也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了久違的父愛,從此就把翁同龢當成了唯一的依靠和心靈寄託。

光緒6年的時候,慈禧病了,本來就生活清冷的小孩子更是沒人管了。小光緒需要自己鋪床疊被,手都破了,需要自己倒水,手又被燙傷了,這把翁同龢心疼的要命,氣的他大罵那些照顧皇帝的太監們。

光緒讀書很努力,他不是為自己讀書,也不是為天下讀書,更不是為慈禧太后讀書,他只是希望師父翁同龢高興,希望翁師父一直留在身邊。

光緒就是這樣,在翁同龢的陪伴下,熬過艱難的童年時光,書房成了他最喜歡去,也是最眷戀的地方。

最後,珍妃之死使光緒徹底絕望,剩下的就是等死

光緒17歲的時候終於親政了,慈禧為他選了幾個滿族女子做后妃,其中他獨愛珍妃。

珍妃性格開朗,聰明伶俐,宮裡的繁文縟節皇后學好幾遍都學不會,珍妃往往一看就會。後宮經常要練習寫字,別人一支筆能寫好就不錯了,她左後同時開工,寫的還非常漂亮。

慈禧本來非常喜歡珍妃,反而對皇后這個自家外甥女厭惡的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珍妃對新鮮事物漸漸的感興趣起來,而且不拘禮法,引起了慈禧的不滿。

因為珍妃愛漂亮,愛打扮,愛自拍,嚴重影響皇宮的正常秩序,為此,一個心腹太監被慈禧命人活活打死。

除此之外,她不愛巴結權貴,經常把皇后比下去,就連李蓮英她都敢呲牙。這種性格在光緒皇帝眼裡倒是別有一番風味,所以對珍妃那是愛不釋手,但是老佛爺慈禧可是要瘋了,於是好不容易抓住了珍妃的把柄,當眾脫衣“杖責”,打的珍妃好幾個月才康復。

1900年,八國聯軍進了北京,慈禧要帶著光緒逃往西安,走前見了珍妃,當時只有4人在場,慈禧、珍妃和兩個準備把珍妃推入井中的太監。珍妃的屍體是後來慈禧從西安回來的時候,光緒命人撈起來安葬的。

珍妃死後,光緒的精神就徹底崩潰了,病情越來越嚴重,藥石已經無用,哀莫大於心死,沒多久,光緒全身出現多處感染,心肺也衰竭了,十月二十一日中午,這個苦命的皇帝與世長辭。


總結:

從結果看,慈禧並沒有直接殺害光緒帝,她也沒想著要殺光緒,因為她不喜歡光緒的話,完全可以廢掉他另立新君。但光緒的死誰能說和她完全沒有關係呢?我看關係反而不是一般的大,從4歲登基開始,光緒就註定了這一天,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慈禧太后。


歷史天空下的螞蟻


開門見山,原因如下:

1.1898年,戊戌變法的前期,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找新兵首領袁世凱,要求趁慈禧小站閱兵之機逮捕了她;袁世凱轉身就向榮祿賣了譚嗣同,並連夜與榮祿一起進宮在慈禧面前添鹽加醋,居心叵測的慈禧肯定以為“小站兵變”的主意出自光緒,慈禧明白這是魚死網破的鬥爭!

2.從1885年的中法戰爭開始二人對外侵態度就處於對立狀態,可見積怨己深;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一心想奮發圖強的光緒貶降慈禧的頑固派元老,已經傷筋動骨,而1898年慈禧殺害了“戊戌六君子”,囚了光緒帝;矛盾已處於白熱化。

3.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逃命前賜死了光緒心愛的珍妃,另已立大阿哥當皇儲,有廢掉光緒的打算(後來在外國列強幹預下,暫緩)!可見二人已經形同水火了,你死我活了!


4.由於中外反對聲日益高漲,實際掌權的慈禧不能直接幹掉光緒,而自己垂垂老矣,行將入木!很明顯殯天后有中外勢力的扶持,光緒定能重掌朝政,自己被掘墓鞭屍的可能性極大,到時,自己會入土難安、死不瞑目!


5.慈禧實際掌權近半個世紀,朝庭重要位置都安插了自己家族的親人與親信,一旦光緒東山再起,這些嘍囉一定會遭到清算,成為自己的殉葬品,所以,自私自利的慈禧殺光緒勢在必行!


希望星晨58298869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死的蹊蹺的不止一位,順治皇帝的死因撲朔迷離,康熙皇帝的死因眾說紛紜,雍正皇帝的死因各有說辭,而光緒皇帝的死因更是被言之鑿鑿的指向了慈禧太后的毒殺。慈禧光緒這對清朝歷史上關係最為複雜的“母子”,因為權力的分配,終其一生沒有互相原諒,自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既被慈禧太后以“養病”為由軟禁在了瀛臺孤島之上,最終,這位難展報復的悲情皇帝在這個絕望的小島上,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滿懷愧疚地去見了大清的列祖列宗。

關於光緒皇帝的死,一百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哪種理由,都傾向光緒皇帝是被毒死的,只不過至於是誰下的毒手,一直以來沒能找到確鑿的證據。不過人們有理由將慈禧太后列為最大的嫌疑人,那麼為何行將就木的慈禧太后在人生中的最後一刻選擇毒殺光緒皇帝呢?這還要從兩個人的關係說:



大清歷史上關係最為特殊的一對母子

清朝的皇帝和太后之間的關係總體來說都非常簡單,通常情況下,皇太后與皇帝無非是兩種關係,要麼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例如乾隆朝的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要麼皇太后便是皇帝的嫡母,例如康熙朝的仁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關係與之其他的太后皇帝之間的關係相比,就顯得非常複雜了。因為光緒皇帝並非皇子出身,只因同治皇帝無子而終,醇親王子出身的光緒皇帝才以“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製成為了大清歷史上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非皇子出身的皇帝,光緒皇帝因為被過繼給了咸豐皇帝為嗣子,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慈禧太后是光緒的法統上的母親,實際上則是伯母,而又因為光緒皇帝的親生母親,也就是醇親王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孃家親妹妹,所以,從這邊論起,慈禧太后則又是光緒皇帝的姨娘。實際上也正是由於這種看似非常親密的血緣關係,才讓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時不顧群臣反對,力排眾議的將4歲的光緒立為新皇帝。但是在權力面前,再親密的關係都顯得尤為蒼白,慈禧與光緒的親密血緣並未讓其二人成為母慈子孝的典範,反而成為了日後反目的根源。



戊戌年光緒企圖軟禁慈禧讓其傷透心

公元1898年,不願做亡國之君的光緒皇帝決定施行變法,以挽救日漸衰微、搖搖欲墜的帝國,當這位剛剛親政不久的皇帝將這個想法戰戰兢兢的告訴已經撤簾歸政的“母后”慈禧時,沒想到這位素來以保守、僵化著稱的皇太后竟然滿口答應了,慈禧不僅答應了光緒皇帝的變法要求,甚至對於這場前途迷茫的變法還表現出了積極的支持態度,但是她也給光緒皇帝畫下了一條底線,那就是無論如何變法,祖宗的制度不能變,滿洲的利益必須維護。慈禧的這個要求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畢竟,大清是滿洲人的大清,制度是祖宗們定下的制度。慈禧太后的態度讓光緒皇帝大為意外,也使其深受感動,光緒皇帝沒想到這位權慾薰心的“親爸爸”會讓自己放手去幹。因此,這位天真的皇帝決定放開手去搏一把。




隨著變法的日漸深入,光緒皇帝為首的改革派逐漸觸怒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那些守舊派的大臣們因為自身利益的受損,紛紛跑到慈禧太后近前痛斥康有為等人變法亂國,而慈禧太后並未當眾表態,畢竟此時慈禧已經卷簾歸政,表面上不好再公開干預朝政。但是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一些激進的做法也有耳聞,表面上不露聲色的老太太實際上一直心中有數。後來光緒皇帝為了擺脫慈禧太后的掣肘,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位皇太后的權力威脅,決定派袁世凱包圍頤和園,軟禁慈禧太后,但是不想被委以重任的袁世凱卻倒戈向了慈禧太后,將計劃和盤托出。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後異常震怒,這位歷經三朝的老太太風風火火的從頤和園趕回了紫禁城,見到光緒皇帝開口便嗎:“汝為何謀我?!痴兒,無我安能有你?!”老太太一邊罵一邊哭,而光緒皇帝只能渾身發抖的跪在慈禧太后的御座前。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說慈禧於光緒在之前的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的話,那麼經此一事,“母子”二人算是徹底撕破臉了,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的做法惱怒的同時也傷透了心,她想不通,自己四歲抱進宮來一直當做親兒子養的光緒皇帝為何對自己動了殺念,這是繼同治皇帝之後,慈禧太后二度飽嘗了一個失敗母親的心情。也正是在這時候,讓慈禧太后開始對光緒皇帝心生憎惡,兩年之後的辛丑年,慈禧太后甚至一度打算將軟禁額光緒皇帝廢黜,另立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新皇帝,但是此舉因為國內外的聯合反對而胎死腹中。但是此時的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已經非常惡劣了,母子二人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臨終前的怒吼:“我絕不能死在他前頭”

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剛剛過完73歲生日的慈禧太后忽然身患腹瀉之症狀,以至於連服鴉片都無法止住,從剛開始的一日數次到幾日後的一日是數次,這位一直以來身體康健的老太太的病情竟然讓宮中的太醫們束手無策,到了光緒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初時,慈禧太后已經病得非常重了,而此時慈禧身邊的心腹也開始變得異常慌亂,他們最擔心慈禧太后死後,光緒皇帝會重新出來掌權,而這對於他們這些慈禧的死黨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因此他們在慈禧太后耳邊不斷散佈謠言,聲稱光緒皇帝聽聞慈禧病重,因此每日喜形於色,在瀛臺開心的吟詩作畫,甚至還翻出了自己好久不穿的龍袍,大有君臨天下重新掌權的態勢。行將就木的慈禧太后再聽了身邊親信們添油加醋的描述後,原本無力的眼神裡露出了堅毅的目光,她惡狠狠的吐出了一句:“我絕不能死在他前頭!”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暴崩於瀛臺涵元殿,二十多小時後,強自支撐的慈禧太后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一日之內,手握大清王朝最高權柄的母子二人相繼離世,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紛紛議論,兩宮同時歸天給這個末日王朝抹上了更為濃重的一縷哀慼。

慈禧在臨終前選擇了毒死光緒,她害怕光緒皇帝在自己死後重新掌握權力,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權力佈局徹底打亂砸碎,壓抑了多年的光緒也一定會在慈禧太后百年之後展開激烈的報復行為,這將是九泉之下的慈禧太后不願看到的事情,活著的時候緊緊握有權力,即便是死了,也不願意丟了曾經握住的權力。權力這兩個字,讓當年溫婉謙和的葉赫那拉杏貞一步步變成了今天剛毅堅強的慈禧太后,讓她為之瘋狂了大半生的權力,最終在其臨終前再次讓其瘋狂了一把。



歷史課課代表


在說慈禧為何要在臨死前毒殺光緒前,我們有必要說下,慈禧和光緒的關係?

慈禧是咸豐帝的女人,兩個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因為風流成性,據說得了那方面的病,沒法治癒就掛了。

此刻要命的是慈禧的丈夫和兒子都去世了,所以,她也就沒有孩子了。

這對於慈禧來說,是比較苦逼的一件事呀。這大清的江山,以後要交給誰呢?

慈禧因為死了丈夫,又不能再嫁,所以肯定是不會生孩子了。但是,她又不想把江山託付給外人。

就是在這時候,她把自己親妹妹的兒子,給接到了宮裡。她妹妹的兒子,就是光緒皇帝。然後慈禧就認了光緒為乾兒子。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選擇垂簾聽政的,她之所以找個人來當皇帝,目的就是想控制他,自己獨攬大權。慈禧讓光緒當皇帝的時候,光緒僅僅只有四歲。

所以,這也就是說,慈禧可以有大把的時間掌控朝政。

漸漸的光緒長大了,懂事了,這時候他和慈禧之間的矛盾,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本來天下的主人,應該是光緒,可是慈禧一直騎在光緒的頭上,光緒掌不了權。所以很鬱悶。

再加上晚清時局比較動盪,很多人找到光緒,想讓光緒變法。

光緒就聯繫上了變法的頭目康有為,譚嗣同等人。

可是,他們面臨的情況,仍然是說了不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有為、譚嗣同等人,開始策劃把慈禧給幹掉。

當時,他們選擇幹掉慈禧的地點就是頤和園,他們想讓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然後把慈禧秘密地幹掉。

可是,袁世凱臨陣倒戈了。他把這個計劃告訴了慈禧,慈禧徹底的怒了。

慈禧把譚嗣同等人給抓了起來,連審都沒審,就在菜市口給殺了頭,這就是英勇就義的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比較幸運,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

光緒帝從此就被慈禧給軟禁了起來。

慈禧為什麼不審理譚嗣同等人?

因為丟不起這人呀,你想想自己的兒子,要幹掉老孃。這種事要是落實了,那得丟多大的臉呀。

就這樣慈禧對光緒帝是恨死了,只好把他當做傀儡一樣,給囚禁起來了。

到了慈禧晚年,感覺自己不行的時候,她就立了三歲的溥儀,當了皇帝。當然在溥儀當皇帝之前,她就把光緒帝給殺了。

光緒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

那麼慈禧都要死了,為何非要殺死光緒帝呢?

就是兩個人的恩怨太深了,可以說光緒帝做了這麼多年的傀儡,對慈禧簡直是恨死了。若是光緒當了皇帝,慈禧雖說死了。但是,光緒帝要怎麼處理她呢?

當然最主要的是光緒不聽話,兩個人政見不和。所以,慈禧是不會留下光緒的,正如光緒要在頤和園發動政變殺死她一樣。兩個人除了仇恨為,沒有別的。

要我說慈禧肯定在囚禁光緒的時候,就想到了,在自己死前,要幹掉光緒的。

光緒活著的時候被慈禧控制,死了還是和慈禧一起去黃泉路,真的是太悲催了。


史學達人


同治死後,光緒憑什麼能夠繼承帝位,很大程度上源自慈禧繼續“垂簾聽政”的政治野心,當然,慈禧也曾想要為帝國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帝,但帝后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戊戌政變後,慈禧就想製造藉口,另立新君。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十(1898年9月25),慈禧以光緒的名義發佈上諭:“朕躬自四月以來,屢有不適。調治日久,尚無大效。京外如有精通醫理之人,即著內外臣工切實保薦侯旨,其現在外省著,即日馳送來京,物稍延緩。”並每日編造脈案、處方,傳示各衙門並送交東交民巷各國使館。人們紛紛傳說,光緒的皇位即將被別人取代。

英、法等國使臣同至總理衙門推薦法國醫生給光緒看病,一再請求,都遭到拒絕。但是,英、法使臣態度堅決。慈禧迫不得已,派奕劻、載漪和軍機大臣監同看脈。光緒本來沒有什麼大病,一旦真想大敗,廢立的理由也就不能成立了。慈禧也曾以廢立之事電商各省督撫。兩江總督劉坤一在給總理衙門的信中說:“經權之說須慎,中外之口宜防。”明確表達了他反對廢立的態度。

最後,慈禧採納了榮祿的建議,以光緒“痼疾在身,艱於誕育”為理由,於廣西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000年1月24日),立端郡王載漪之子為大阿哥。

可見,戊戌政變之後,帝后之間已經恩斷情絕,若不是迫於列強和中外臣工的反對,慈禧可能已經廢掉光緒再殺了他了。

慈禧謀害光緒,並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為大清政權的平穩過度。戊戌政變使支持光緒的政治勢力受到了致命打擊,八國聯軍入京又使得支持慈禧的政治勢力備受摧殘。而背叛光緒,以維新志士的鮮血染紅頂子的袁世凱卻在政壇崛起,即使光緒復出,也很難收拾殘局。

為了使大清的政權能平穩過渡,就必須使光緒死去,以便在他撒手人寰之前將政權交到她選定的繼承人的手中。

如果讓光緒復出,這其實對當時的正局勢不利的,光緒被幽禁十多年,早已經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他本身於朝堂之上,再沒有忠於自己的力量,又如何執政?本來大清國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風雨飄搖,別說光緒,就是慈禧在庚子事變後,政治上的威望也已經降至冰點,南方各省幾近等同於獨立,慈禧根本指揮不動,在中央,其權力所能延伸的範圍也大不如前,只是依靠著前面幾十年的宿望在壓制著蠢蠢欲動的各方。

繼承人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讓幽禁十幾年的光緒上臺,其實跟明朝崇禎上臺的結局也差不多,兩人雖然經歷不同,但大致上都屬於那種不怎麼深諳政治鬥爭,平衡各方勢力的人。

那慈禧為什麼選擇小朋友溥儀呢?這主要是因為溥儀他爹是載灃,載灃是清王朝末期滿洲皇族裡面最有能力,也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有過豐富的政治經驗,同時他也屬於慈禧勢力的中堅派,並不會在上位之後推翻慈禧,把慈禧頂在恥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