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临死还要毒杀光绪?

潇湘古今


因为她不是他亲妈!

对于光绪帝的死,以前多数认为,根据太医院的医案,是正常病故,虽然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是被谋害的。近来公布的对光绪帝衣服、头发等检测结果,他身体中砷的含量比现代人高两千多倍,比同时代他的皇后隆裕也高出几百倍。这个砷含量是足以要了他的命的。根据这个检测,光绪是被毒杀的应该确定无疑。

那么是谁下的手?有大概几种说法,大太监李莲英、袁世凯以及慈禧。虽然前两个光绪的生死的确都关系到他们的荣辱,但光绪虽然是落难皇帝,外人想下手也没那么容易。如果光绪是被毒死的,那么最想让他死,还有能力下手的,一定是慈禧。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会想,好得也是母子一场,何必如此?但帝王们的心术,和我们一定非常非常不同。

首先,大恩即大仇。虽然光绪如果不当皇帝,也是一个王爷。但王爷和皇帝之间的一步,可不是谁都有资格跨过去的。把光绪扶上皇位,对于光绪以及醇亲王一家来说,都是大恩。光绪以及醇亲王一家何以为报?报不了就是大仇。

日常相处中的矛盾:慈禧一定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自己亲儿子同治帝的闺房之事都得管,何况一个养子!还不是得事无巨细全部在慈禧掌握之下。这种严重控制谁受得了?!摩擦肯定有。

对于最高权力:大权力有大诱惑,小权利有小诱惑,那皇权就是至高无上的诱惑。给谁前面挂一块肥肉却不给吃,谁都闹心。何况是皇权。只要有名义上的皇权,就要活得实际的行政权力。历史上一些被权臣或外戚掌控的皇帝,哪个不是为了夺回皇权而各种努力的。当然,有成功的,如唐高宗、康熙……;也不乏失败的,如曹髦……,甚至是丢了性命。

光绪和慈禧两个在实权上的角力,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啊。 如果光绪活到了慈禧死后,他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那么,这么多年的新仇旧恨,他会不会和慈禧来个清算?!

更重要的是,所有慈禧对于身后事的布局,也就不会以慈禧的意志为转移,那得看光绪怎么打算了。 所以,慈禧弄死光绪,这里面有私人的恩怨,更有是对身后事的布局与看法的不同吧。

哎,皇家虽然富贵,但当一富贵闲人比较好。皇帝这岗位也挺危险的。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慈禧对光绪十分的残忍,她杀害他的宠妃珍妃,又将光绪囚禁在岛上,让他自生自灭。她们两个没有母子之情,只有彼此的怨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慈禧霸占了妹妹的儿子,却没有善待光绪,只是利用。两个意见不和,慈禧就大权独揽,完全无视光绪的存在。两个人由开始的面和心不和,到最后永不相见。光绪被慈禧折磨的斗志全无。

如果慈禧死后,光绪恢复皇权,他会对慈禧展开一系列的报复,让慈禧后事极其惨烈。看当年顺治皇帝掌权后对多尔衮的报复就可知道。顺治列了一堆多尔衮的罪状,并开棺鞭尸,何其残忍。慈禧也是怕死后不得安生,才决定将光绪毒死了事!有李莲英在身边鼓吹,光绪就好不了,他更是怕慈禧死后,光绪报复的!



锦绣影视


光绪帝死因可以有一百个,不毒死,可以吊死,摔死,闷死,饿死,撞死,勒死!总之他都要死!这个没有悬念。

试想,如果慈禧先死了,光绪帝没死,过两个月再死,那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光绪复辟。皇权的传承就轮不到慈禧做主了。

第二,光绪帝重新掌权(他掌过权的,甲午战争就是他主持打的,可惜他打败了),那么翁同龢、康有为这些维新派骨干又会起用!而必然打击报复“后党”势力!比如袁世凯、荣禄这些人都会受到清算,这样不利于政局安定,会掀起一场内斗!

第三,光绪帝是扶不起的清阿斗,慈禧已经给过他两次机会:(甲)甲午战争是光绪帝掌权下令打的!失败。(乙)光绪帝一手掀起维新运动,搞到最后,因为守旧大臣的阻力,竟然听信谗言收买袁世凯调兵逼宫,软禁慈禧!

就凭这两条,第一条全国人民知道实情都不会原谅这个阿斗皇帝!第二条,光绪帝确实做错,他主持打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巨款,全世界都骂清政府无能!他早该滚下台,找个地洞永远不要出来!是慈禧还给他机会,继续让他做。而他又整出一桩维新变法,干不成反要逼宫的丑事,慈禧是看透这个干儿子了,所以很愤怒下令关押,幽禁,

如果慈禧死后,又给光绪帝掌权,又整出一桩祸国殃民的闹剧,这是慈禧不愿看到的。

第四,清朝走向衰亡,是甲午战败开始!而甲午战败这个责任,慈禧不能承担!事实上,那时光绪帝已经亲政,是他主战,又被翁同龢等主战派煽风点火怂恿,逼迫北洋水师开战!在明知自己一方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这个清阿斗还坚持打打打!继续打!他趁势实现夺取海军兵权心愿:夺了李鸿章的指挥权!(翁同龢使劲怂恿光绪帝打打打,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架空李鸿章,夺取北洋水师兵权!史料记载着翁同龢是这么建议的)

这么一个比泰山还重的历史责任,慈禧生前能扛住!但死后,她不想扛,他要光绪帝自己扛回去!

(事实上,慈禧死后被骂多少年了,她想撇开也不行!是近二十年清宫档案解密公开,才还原历史事实。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后,很多人们才知道光绪帝是主张开战的罪魁祸首)

第五,光绪帝无后已成定局,皇位继承人也得找外面的,慈禧就自己找好

慈禧不傻,这个干儿子做了三十多年皇帝,没生育一男半女。那么皇位继承,还得从外面找人!与其这么啰嗦,她就自己生前选定好了!

第六,给穆宗立嗣,找好嫡孙子接班

大清皇位是咸丰帝的,他死了,亲生儿子同治帝接手。因为同治帝没有儿子,把光绪帝抱进宫过继给咸丰帝,继位。

慈禧晚年最想得到什么?孙子!如果光绪帝生了儿子,她就不想那么多歪门邪道,但光绪帝没有儿子。

这样,做母亲的怎能让亲生儿子断后?所以慈禧临终前要给同治帝找个继承人,就选定溥仪了。

慈禧遗诏:溥仪是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继承皇位,他兼祭祀光绪帝。一句话,光绪帝是无后了,溥仪只负责祭祀,而他身份是同治帝的儿子,是慈禧的嫡孙子。

基于以上几点,所以在慈禧死前,光绪帝就该先走一步了。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大城公


 


1908年11月14日,只有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逝世,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时,身边无一亲人及大臣在身边。巧合的是,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政敌、操纵晚清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死在了中南海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这母子两人的去世当时震惊中外,同时围绕着光绪皇帝的起因也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光绪死于砒霜中毒,那么光绪是不会自己服用砒霜的,这就说明光绪的死是蓄意谋杀,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慈禧。那么为什么慈禧在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要杀死光绪呢?

首先,二人积怨已久,政见不合。光绪皇帝并非慈禧的亲儿子,而是自己小叔子载醇的儿子,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继位同治,就是看透了年幼的光绪易于操控,其父亲又毫无威胁。所以同治帝死后光绪继位只有四岁,慈禧垂帘听政,一切大权在握,这也导致光绪的童年是一个无爱的,苦涩的童年,他从内心就憎恨这个女人。亲政后他才发现这个女人的政治野心,所以他想抗争夺权,不想做个听话的傀儡,想要做个有所为的皇帝,这时的光绪思想不但没有按照慈禧的意愿发展甚至完全与慈禧背道而驰,甚至拥护戊戌变法意图夺回政权,这是慈禧所想不到的,然而变法的结果是自己身陷囹圄,这也让二人的仇恨更加不共戴天。

其次,慈禧怕死后自己和亲族不得善终。慈禧能够执政几十年,身边亲信亲族多担任机关要位,这也是光绪帝变法失败被囚禁的重要原因,光绪在瀛台也是在等慈禧死,慈禧也摸清了光绪的心思,所以知道自己死后亲势必会遭到光绪报复,甚至可能死无全尸,所以她曾跟李莲英说她绝不能死在光绪前面!说明慈禧的顾虑非常大,故先下手为强,用砒霜毒杀光绪。


最后就是慈禧这人心狠手辣,杀人无数,无论是珍妃还是肃顺都是毫无留情,对于侄子光绪那更不用说了,更何况,慈禧也早已暗中培养自己亲族溥仪,用于接位,所以,光绪被杀并不意外。


小桥流水哗哗哗


自从戊戌变法后,保守专横的慈禧就和推行维新的光绪帝关系紧张起来了,再加上光绪密谋的告发,是彻底惹怒了慈禧,矛盾激度上升,慈禧发动政变,杀六君子,残害珍妃,慈禧在各种压力之下,欲废其帝不能,欲害其命不敢的情况下,为了独揽大权,排除干扰,幽禁光绪于瀛台。

而此时的光绪是有事请出,陪站摆样,有言禁说,有想禁发,实为空摆设。无事监禁,进住严管,无人知热,无人问暖,实为酸楚。相互间已成死敌对头,也相互间唯控自已先于他死。

未想到老谋深算的慈禧早已给光绪安排了毒药疗病,终于在慈禧死前一天,光绪也一命上天了。慈禧的目的就是要亲眼看见光绪先她而死,一解心头大患。

其实慈禧最怕光绪死在其后,因为她先死后,就是光绪出头之日,那仇敌万恨,一涌而出,要解光绪心头之恨,就有可能挖其墓,示其尸,鞭其体,列其罪,以雪光绪之冤,她奉行的政策制度,会一抹千里,既给后人留下阴影,也给自身形象带来不好印象。

所以慈禧在临死前还要加害光绪帝,必须让光绪先死于她,就是以上原因。

个人看法,供参考!谢谢!



基层农人


同治去世后,慈禧匆匆挤了两滴眼泪,就故伎重演,勉为其难的垂帘听政了,这就是她的第二次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对慈禧来说,就是一场掩人耳目的政治游戏,实际上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是女皇的女皇,而且即便是撤帘归政的时候,她也没真正放下手中的权力,幕后大佬仍是她。这不,老娘们儿兜了一圈,两年不到又回来了,从幕后重新走到了前台。


她亲自指定老七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皇储,目的不言而喻。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当时只有4岁,好控制的很,离亲政又还早着呢,加上载湉母亲是她的妹妹,两家可谓亲上加亲。

慈禧打着自己心里的小九九,别人谁看不出来,同治这十几年是怎么过的,满朝文武谁也不是瞎子。醇亲王就在当场呢,听到宣旨,人当时都蒙了,谁能想到这倒霉差事能落到自己头上,于是情绪失控的醇亲王顿时痛哭,在别人都还没回过神儿的时候,撞向旁边的柱子,人没死,只不过头破血流,当场昏迷,现场一时陷入混乱。

我们可怜的光绪皇帝载湉,大晚上还在被窝里睡觉呢,懿旨一下,太监们就把他从暖和的被窝里抱了出来,太监们就像人贩子一样,毫不理会孩子和王府众人的哭泣,抬脚就把新皇帝扛到宫里去了。光绪皇帝一生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那么光绪之死,是病死还是他杀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他入宫开始的生活说起。

首先,孤独的生活,缺乏关爱

4岁的载湉进宫当了皇帝,从此便与爹娘天各一方了。虽然父亲醇亲王可以经常进宫,但是两人再也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君臣关系,古代的礼制是非常古板严苛的,即便是亲生父子也不能例外。

在最需要母亲照顾关怀的年纪,母亲却不能在身边,光绪从小面对的只是身边侍者的应付和慈禧太后冰冷的面孔、咄咄逼人的目光、严厉的呵斥以及严厉的管束。

为了使光绪成为合格的傀儡,慈禧给予光绪的是疏于关心的日常生活和正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长期生活在这种孤独恐惧的环境下,光绪没有欢乐和自由,有的只是抑郁、孤僻,从而导致体质羸弱,极易生病,这直接影响了他长大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其次,自小独立生活,翁同龢亦师亦父

皇帝或其他皇室子嗣一般要6岁上学,光绪虚岁6岁,实际4岁半就上学了。老师翁同龢觉得这个小皇帝很可怜,就把自己的一片怜爱全部倾注在光绪身上,光绪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从此就把翁同龢当成了唯一的依靠和心灵寄托。

光绪6年的时候,慈禧病了,本来就生活清冷的小孩子更是没人管了。小光绪需要自己铺床叠被,手都破了,需要自己倒水,手又被烫伤了,这把翁同龢心疼的要命,气的他大骂那些照顾皇帝的太监们。

光绪读书很努力,他不是为自己读书,也不是为天下读书,更不是为慈禧太后读书,他只是希望师父翁同龢高兴,希望翁师父一直留在身边。

光绪就是这样,在翁同龢的陪伴下,熬过艰难的童年时光,书房成了他最喜欢去,也是最眷恋的地方。

最后,珍妃之死使光绪彻底绝望,剩下的就是等死

光绪17岁的时候终于亲政了,慈禧为他选了几个满族女子做后妃,其中他独爱珍妃。

珍妃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宫里的繁文缛节皇后学好几遍都学不会,珍妃往往一看就会。后宫经常要练习写字,别人一支笔能写好就不错了,她左后同时开工,写的还非常漂亮。

慈禧本来非常喜欢珍妃,反而对皇后这个自家外甥女厌恶的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珍妃对新鲜事物渐渐的感兴趣起来,而且不拘礼法,引起了慈禧的不满。

因为珍妃爱漂亮,爱打扮,爱自拍,严重影响皇宫的正常秩序,为此,一个心腹太监被慈禧命人活活打死。

除此之外,她不爱巴结权贵,经常把皇后比下去,就连李莲英她都敢呲牙。这种性格在光绪皇帝眼里倒是别有一番风味,所以对珍妃那是爱不释手,但是老佛爷慈禧可是要疯了,于是好不容易抓住了珍妃的把柄,当众脱衣“杖责”,打的珍妃好几个月才康复。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慈禧要带着光绪逃往西安,走前见了珍妃,当时只有4人在场,慈禧、珍妃和两个准备把珍妃推入井中的太监。珍妃的尸体是后来慈禧从西安回来的时候,光绪命人捞起来安葬的。

珍妃死后,光绪的精神就彻底崩溃了,病情越来越严重,药石已经无用,哀莫大于心死,没多久,光绪全身出现多处感染,心肺也衰竭了,十月二十一日中午,这个苦命的皇帝与世长辞。


总结:

从结果看,慈禧并没有直接杀害光绪帝,她也没想着要杀光绪,因为她不喜欢光绪的话,完全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但光绪的死谁能说和她完全没有关系呢?我看关系反而不是一般的大,从4岁登基开始,光绪就注定了这一天,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慈禧太后。


历史天空下的蚂蚁


开门见山,原因如下:

1.1898年,戊戌变法的前期,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找新兵首领袁世凯,要求趁慈禧小站阅兵之机逮捕了她;袁世凯转身就向荣禄卖了谭嗣同,并连夜与荣禄一起进宫在慈禧面前添盐加醋,居心叵测的慈禧肯定以为“小站兵变”的主意出自光绪,慈禧明白这是鱼死网破的斗争!

2.从1885年的中法战争开始二人对外侵态度就处于对立状态,可见积怨己深;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心想奋发图强的光绪贬降慈禧的顽固派元老,已经伤筋动骨,而1898年慈禧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囚了光绪帝;矛盾已处于白热化。

3.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命前赐死了光绪心爱的珍妃,另已立大阿哥当皇储,有废掉光绪的打算(后来在外国列强干预下,暂缓)!可见二人已经形同水火了,你死我活了!


4.由于中外反对声日益高涨,实际掌权的慈禧不能直接干掉光绪,而自己垂垂老矣,行将入木!很明显殡天后有中外势力的扶持,光绪定能重掌朝政,自己被掘墓鞭尸的可能性极大,到时,自己会入土难安、死不瞑目!


5.慈禧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朝庭重要位置都安插了自己家族的亲人与亲信,一旦光绪东山再起,这些喽啰一定会遭到清算,成为自己的殉葬品,所以,自私自利的慈禧杀光绪势在必行!


希望星晨58298869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死的蹊跷的不止一位,顺治皇帝的死因扑朔迷离,康熙皇帝的死因众说纷纭,雍正皇帝的死因各有说辞,而光绪皇帝的死因更是被言之凿凿的指向了慈禧太后的毒杀。慈禧光绪这对清朝历史上关系最为复杂的“母子”,因为权力的分配,终其一生没有互相原谅,自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既被慈禧太后以“养病”为由软禁在了瀛台孤岛之上,最终,这位难展报复的悲情皇帝在这个绝望的小岛上,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满怀愧疚地去见了大清的列祖列宗。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一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但是无论哪种理由,都倾向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只不过至于是谁下的毒手,一直以来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人们有理由将慈禧太后列为最大的嫌疑人,那么为何行将就木的慈禧太后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刻选择毒杀光绪皇帝呢?这还要从两个人的关系说:



大清历史上关系最为特殊的一对母子

清朝的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都非常简单,通常情况下,皇太后与皇帝无非是两种关系,要么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例如乾隆朝的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要么皇太后便是皇帝的嫡母,例如康熙朝的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但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与之其他的太后皇帝之间的关系相比,就显得非常复杂了。因为光绪皇帝并非皇子出身,只因同治皇帝无子而终,醇亲王子出身的光绪皇帝才以“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成为了大清历史上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非皇子出身的皇帝,光绪皇帝因为被过继给了咸丰皇帝为嗣子,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慈禧太后是光绪的法统上的母亲,实际上则是伯母,而又因为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就是醇亲王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亲妹妹,所以,从这边论起,慈禧太后则又是光绪皇帝的姨娘。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种看似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才让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时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的将4岁的光绪立为新皇帝。但是在权力面前,再亲密的关系都显得尤为苍白,慈禧与光绪的亲密血缘并未让其二人成为母慈子孝的典范,反而成为了日后反目的根源。



戊戌年光绪企图软禁慈禧让其伤透心

公元1898年,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决定施行变法,以挽救日渐衰微、摇摇欲坠的帝国,当这位刚刚亲政不久的皇帝将这个想法战战兢兢的告诉已经撤帘归政的“母后”慈禧时,没想到这位素来以保守、僵化著称的皇太后竟然满口答应了,慈禧不仅答应了光绪皇帝的变法要求,甚至对于这场前途迷茫的变法还表现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但是她也给光绪皇帝画下了一条底线,那就是无论如何变法,祖宗的制度不能变,满洲的利益必须维护。慈禧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清是满洲人的大清,制度是祖宗们定下的制度。慈禧太后的态度让光绪皇帝大为意外,也使其深受感动,光绪皇帝没想到这位权欲熏心的“亲爸爸”会让自己放手去干。因此,这位天真的皇帝决定放开手去搏一把。




随着变法的日渐深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逐渐触怒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们因为自身利益的受损,纷纷跑到慈禧太后近前痛斥康有为等人变法乱国,而慈禧太后并未当众表态,毕竟此时慈禧已经卷帘归政,表面上不好再公开干预朝政。但是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一些激进的做法也有耳闻,表面上不露声色的老太太实际上一直心中有数。后来光绪皇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的掣肘,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位皇太后的权力威胁,决定派袁世凯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太后,但是不想被委以重任的袁世凯却倒戈向了慈禧太后,将计划和盘托出。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异常震怒,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太太风风火火的从颐和园赶回了紫禁城,见到光绪皇帝开口便吗:“汝为何谋我?!痴儿,无我安能有你?!”老太太一边骂一边哭,而光绪皇帝只能浑身发抖的跪在慈禧太后的御座前。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说慈禧于光绪在之前的关系属于面和心不和的话,那么经此一事,“母子”二人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的做法恼怒的同时也伤透了心,她想不通,自己四岁抱进宫来一直当做亲儿子养的光绪皇帝为何对自己动了杀念,这是继同治皇帝之后,慈禧太后二度饱尝了一个失败母亲的心情。也正是在这时候,让慈禧太后开始对光绪皇帝心生憎恶,两年之后的辛丑年,慈禧太后甚至一度打算将软禁额光绪皇帝废黜,另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新皇帝,但是此举因为国内外的联合反对而胎死腹中。但是此时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劣了,母子二人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临终前的怒吼:“我绝不能死在他前头”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刚刚过完73岁生日的慈禧太后忽然身患腹泻之症状,以至于连服鸦片都无法止住,从刚开始的一日数次到几日后的一日是数次,这位一直以来身体康健的老太太的病情竟然让宫中的太医们束手无策,到了光绪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初时,慈禧太后已经病得非常重了,而此时慈禧身边的心腹也开始变得异常慌乱,他们最担心慈禧太后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新出来掌权,而这对于他们这些慈禧的死党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他们在慈禧太后耳边不断散布谣言,声称光绪皇帝听闻慈禧病重,因此每日喜形于色,在瀛台开心的吟诗作画,甚至还翻出了自己好久不穿的龙袍,大有君临天下重新掌权的态势。行将就木的慈禧太后再听了身边亲信们添油加醋的描述后,原本无力的眼神里露出了坚毅的目光,她恶狠狠的吐出了一句:“我绝不能死在他前头!”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暴崩于瀛台涵元殿,二十多小时后,强自支撑的慈禧太后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日之内,手握大清王朝最高权柄的母子二人相继离世,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纷纷议论,两宫同时归天给这个末日王朝抹上了更为浓重的一缕哀戚。

慈禧在临终前选择了毒死光绪,她害怕光绪皇帝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握权力,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布局彻底打乱砸碎,压抑了多年的光绪也一定会在慈禧太后百年之后展开激烈的报复行为,这将是九泉之下的慈禧太后不愿看到的事情,活着的时候紧紧握有权力,即便是死了,也不愿意丢了曾经握住的权力。权力这两个字,让当年温婉谦和的叶赫那拉杏贞一步步变成了今天刚毅坚强的慈禧太后,让她为之疯狂了大半生的权力,最终在其临终前再次让其疯狂了一把。



历史课课代表


在说慈禧为何要在临死前毒杀光绪前,我们有必要说下,慈禧和光绪的关系?

慈禧是咸丰帝的女人,两个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因为风流成性,据说得了那方面的病,没法治愈就挂了。

此刻要命的是慈禧的丈夫和儿子都去世了,所以,她也就没有孩子了。

这对于慈禧来说,是比较苦逼的一件事呀。这大清的江山,以后要交给谁呢?

慈禧因为死了丈夫,又不能再嫁,所以肯定是不会生孩子了。但是,她又不想把江山托付给外人。

就是在这时候,她把自己亲妹妹的儿子,给接到了宫里。她妹妹的儿子,就是光绪皇帝。然后慈禧就认了光绪为干儿子。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选择垂帘听政的,她之所以找个人来当皇帝,目的就是想控制他,自己独揽大权。慈禧让光绪当皇帝的时候,光绪仅仅只有四岁。

所以,这也就是说,慈禧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掌控朝政。

渐渐的光绪长大了,懂事了,这时候他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本来天下的主人,应该是光绪,可是慈禧一直骑在光绪的头上,光绪掌不了权。所以很郁闷。

再加上晚清时局比较动荡,很多人找到光绪,想让光绪变法。

光绪就联系上了变法的头目康有为,谭嗣同等人。

可是,他们面临的情况,仍然是说了不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开始策划把慈禧给干掉。

当时,他们选择干掉慈禧的地点就是颐和园,他们想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然后把慈禧秘密地干掉。

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了。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慈禧,慈禧彻底的怒了。

慈禧把谭嗣同等人给抓了起来,连审都没审,就在菜市口给杀了头,这就是英勇就义的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比较幸运,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

光绪帝从此就被慈禧给软禁了起来。

慈禧为什么不审理谭嗣同等人?

因为丢不起这人呀,你想想自己的儿子,要干掉老娘。这种事要是落实了,那得丢多大的脸呀。

就这样慈禧对光绪帝是恨死了,只好把他当做傀儡一样,给囚禁起来了。

到了慈禧晚年,感觉自己不行的时候,她就立了三岁的溥仪,当了皇帝。当然在溥仪当皇帝之前,她就把光绪帝给杀了。

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

那么慈禧都要死了,为何非要杀死光绪帝呢?

就是两个人的恩怨太深了,可以说光绪帝做了这么多年的傀儡,对慈禧简直是恨死了。若是光绪当了皇帝,慈禧虽说死了。但是,光绪帝要怎么处理她呢?

当然最主要的是光绪不听话,两个人政见不和。所以,慈禧是不会留下光绪的,正如光绪要在颐和园发动政变杀死她一样。两个人除了仇恨为,没有别的。

要我说慈禧肯定在囚禁光绪的时候,就想到了,在自己死前,要干掉光绪的。

光绪活着的时候被慈禧控制,死了还是和慈禧一起去黄泉路,真的是太悲催了。


史学达人


同治死后,光绪凭什么能够继承帝位,很大程度上源自慈禧继续“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当然,慈禧也曾想要为帝国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但帝后之间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戊戌政变后,慈禧就想制造借口,另立新君。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十(1898年9月25),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侯旨,其现在外省着,即日驰送来京,物稍延缓。”并每日编造脉案、处方,传示各衙门并送交东交民巷各国使馆。人们纷纷传说,光绪的皇位即将被别人取代。

英、法等国使臣同至总理衙门推荐法国医生给光绪看病,一再请求,都遭到拒绝。但是,英、法使臣态度坚决。慈禧迫不得已,派奕劻、载漪和军机大臣监同看脉。光绪本来没有什么大病,一旦真想大败,废立的理由也就不能成立了。慈禧也曾以废立之事电商各省督抚。两江总督刘坤一在给总理衙门的信中说:“经权之说须慎,中外之口宜防。”明确表达了他反对废立的态度。

最后,慈禧采纳了荣禄的建议,以光绪“痼疾在身,艰于诞育”为理由,于广西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000年1月24日),立端郡王载漪之子为大阿哥。

可见,戊戌政变之后,帝后之间已经恩断情绝,若不是迫于列强和中外臣工的反对,慈禧可能已经废掉光绪再杀了他了。

慈禧谋害光绪,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为大清政权的平稳过度。戊戌政变使支持光绪的政治势力受到了致命打击,八国联军入京又使得支持慈禧的政治势力备受摧残。而背叛光绪,以维新志士的鲜血染红顶子的袁世凯却在政坛崛起,即使光绪复出,也很难收拾残局。

为了使大清的政权能平稳过渡,就必须使光绪死去,以便在他撒手人寰之前将政权交到她选定的继承人的手中。

如果让光绪复出,这其实对当时的正局势不利的,光绪被幽禁十多年,早已经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他本身于朝堂之上,再没有忠于自己的力量,又如何执政?本来大清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风雨飘摇,别说光绪,就是慈禧在庚子事变后,政治上的威望也已经降至冰点,南方各省几近等同于独立,慈禧根本指挥不动,在中央,其权力所能延伸的范围也大不如前,只是依靠着前面几十年的宿望在压制着蠢蠢欲动的各方。

继承人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让幽禁十几年的光绪上台,其实跟明朝崇祯上台的结局也差不多,两人虽然经历不同,但大致上都属于那种不怎么深谙政治斗争,平衡各方势力的人。

那慈禧为什么选择小朋友溥仪呢?这主要是因为溥仪他爹是载沣,载沣是清王朝末期满洲皇族里面最有能力,也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有过丰富的政治经验,同时他也属于慈禧势力的中坚派,并不会在上位之后推翻慈禧,把慈禧顶在耻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