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翁,從不捐款濟貧,他認為應興辦實業,讓窮人就業,才是真扶貧,他說得對嗎?

浪花一朵廣雪水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如同這位富翁的觀點一樣,與其捐款濟貧,不如去興辦實業,讓這些人能有工作,這樣他們就有了生活的經濟來源,而且是長久的來源!如果他們肯自己努力,又有一定的運氣,很有可能就此脫貧致富,豈不是更好!

還有另外一句古話叫做坐吃山空,就算你有金山銀山,如果你不付出勞動,早晚有把家當吃空的那一天,因為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或者只出不進,財富就會慢慢地減少,時間長了,最後就只能是傾家蕩產了!

只能說這樣的富翁很聰明!也許是因為他知道財富不是靠別人救濟或者施捨能夠累積的,而是靠自己的付出與勞動才能夠獲得的,這也正是他能成為富翁的原因!社會上那麼多需要幫助救濟的人,就算富翁再有錢,平均下來又能給每個人多少錢呢?更何況有些人可能就此偃旗息鼓斷了勞動工作的念頭,只等別人或政府給予的救濟,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對社會毫無價值的寄生蟲,我想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當然我覺得這樣是有一定前提的,就是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得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否則就算你興辦工廠,他們也無法去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所以我覺得要區別對待!對待那些沒有勞動能力而生活又十分困難的人還是需要給予一定的經濟救助,至少能保障他們的生存,而那些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的,則可以通過僱傭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當然這是理論上,現實操作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年歲大的可能沒人願意僱傭,身體殘疾的沒人願意僱傭等等,這就需要政府,個人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協作,為這樣的人尋找生活的出路。


品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


講個大家都聽過的故事,有個男人天天給一個乞丐一些錢,某天突然不給了,乞丐想不通就去找那個人問,那人說他要結婚了,沒有多餘的錢給他了,乞丐聽了更生氣,說你怎麼能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呢?這個故事能充分闡釋富商的行為是對的,另一個最近發生在雲南的一名女扶貧幹部“罵”貧困戶的事火🔥了,“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國家退耕還林還給補貼,老了有養老保險、病了有醫療保險、日子過不下去了還有低保,蓋房子了給你們補助,你們想一想,還有什麼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中蹺著腳等來的。你看看那些開車、住洋房的人家,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不都靠自己雙手。”女幹部說的句句在理,直指人心。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給予,只會使人散失鬥志使人越來越變得惰性。心態和觀念沒改變過來,捐助的錢物總有用完的時候,到時還會坐吃山空又變得一貧如洗甚至會更嚴重,但如果通過其他途徑,讓其自身改變,靠人不如靠己,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而旁人提供平臺和機會給他們,這才是真正的脫貧致富。


川海魚


非常贊同這個富翁的見地,一個正常國家,地區,要讓全體公民富裕起來的唯一渠道就是要把自己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做活,做好,讓民眾充分就業,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到更多的錢,企業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就業人員的多寡,也決定了就業人員的收入多寡。

良性循環的構架,直接決定了企業與員工之間良性與惡性的關係,一旦大多數企業走向倒閉,那麼員工被裁的幾率也就大幅上升,從而步入惡性循環,沒有了就業,就沒有了收入,國家稅收也將影響深重,銀行貸款也將成為爛賬,社會結構必將走向不穩定結構,而正向內生性良性循環正是通過企業存活,銀行貸款收放盤活,民眾收入增加,國家稅收穩定所取得的。

至於扶貧,其實更多的是應該通過國家稅收進行二次分配,稅收從哪裡來?當然是如前所述,如果我們的扶貧僅僅是依靠財政扶助的方式,那麼一旦離開了財政扶貧款,大多數人必將是重返貧困。而財政保障來自於哪裡?不也正是企業興旺,稅收穩定得來的嗎?

總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更不能空中樓閣,中國有句俗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梁毅


每亇人想法不同,都有支配自己經濟的權力和自由,不可強求一致,不都是不同的方式在回報社會。就業不介決,大多數青年失業總不能啃老,創業又沒徑驗怎麼生存?


用戶9712019312044


這個富人做的對!

貧困,究其原因主要是無就業,自己的勞動變不了錢,自己本來擁有的資源就很少,不能向富人一樣,利用擁有的資源去投資而獲取利潤,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換取工資,滿足自己生活所需,免強達到脫貧標準。

一個富人,如果不投資辦企業,他擁有的財富完全夠幾代人坐著消費,而人們的消費消耗品主要是農產品,而農產品一家子又能消耗多少,很少吧?對麼?

一個富人假如投資辦企業,舉個簡單例子,投資1000萬辦個服裝廠。

首先得辦證照,公共管理就有了就業!

徵用土地,財政就有了收入!

新建廠房,建築工程行業就有了就業!

購買設備,機械加工製造企業就有了就業!

用電,電力企業就有了就業!

購買原材料,紡織行業就有了就業!

組織生產,自己企業就有了就業!

不管是什麼就業,都要用工人,工人勞動,拿了工資後,工人也要消費,消費最低級的產品,農產品就有了消路,農民就有收入,在各個行業生產的同時又改變了農民身份,變成工人,領取工資,也有了收入!只要有收入,就不存在貧困!

所以我認為,富人做的對!

我們國家在振興農村,就是要大力扶持民營企業,他是解決農民就業的主力軍,我們就是要積極幫助他,早日落地,早日生產,早日引領農村致富奔小康!


想象力69321523


長遠看這樣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排斥眼前之善,有能力就做一下,和長遠的善並不矛盾。更多的時候,這種說法只是一種藉口,難以想象對眼前可以做到的救助不屑一顧的人,會是個善良的人,只不過是用這種藉口袖手旁觀吧!說穿了就是一個又當又立的人!


桃小福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救急還是救窮的問題。救急就直接捐助幫助窮人,但是過後大部分還是窮人。見效快後遺症多。甚至會滋生一部分我窮我有理,不幹活坐在家裡等救濟的渣。辦實業促就業是救窮,見效相對慢效果好。能幫助大部分的窮人自食其力走出貧困。當然坐在家裡等救濟的那種蛀蟲不提也罷。救急為輔救窮為主善莫大焉,可是誰都不是聖人。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其它指手劃腳的人都應該給抽大嘴巴。


金30895348


捐是情分不是良心發現,不捐是本分不是泯滅良心。企業家有企業的難處,原因多多。換句話說你每月拿4-5000元以上的工資你能捐多少?捐上個2000---10000你會嗎?當然不太會,因為你有你一大堆事要用錢,本身自己都不夠花,可你比貧困山區的和無勞動能力的人要好太多了。有些企業家也是和你一樣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別看他風風光光紅紅火火,實際上資金賬簿上也是捉襟見肘,難有富餘,可能還欠著貸款每月到期付賬。至於藝人明星的收入跟企業收入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收入所需要的成本和企業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企業的利潤是非常低的,通常是靠大批量的生產銷售才能得以實現,這還不包括不可預測的資金損耗流失。所以,每個人捐不捐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困難。


海派牛爺


對的!誰也不欠誰的!沒有義務和權力去樣一些閒人!公司也不養閒人!世界不是因為閒人而進步!是因為那些孜孜不倦,努力奮進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人而進步的!


薩爾唯奇宇


聽其言觀其行,能踐行自己的理念也可以。怕的是說一套做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