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小小嬴政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虽然有很多的人都一直在争论,但是实际上项羽又不是傻子,他凭什么要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好处留给别人,而不留给自己?

所以,他最终在分封土地的时候,不仅没有给自己最差的那一个,反而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全天下最好的地盘。

当时,在秦末时期的农民起义军 ,除了反秦,还有个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复国,在这群人中,他们大多数都是之前六国时期的人,他们迫切的想要恢复之前被秦国所灭亡的六个国家,而这六个国家分别是:韩、赵、魏、燕、齐、楚。

而这种农民起义军,最先是由陈胜吴广所发起的,他们建立了“张楚政权”,开启了天下反秦的序幕。

虽然陈胜吴广所发起的反秦战争,最终却是以失败为告终,但是这影响并不大,因为在当时,还是有着一大批想要反秦的人,他们同样迫切的想要反秦恢复六国。而且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六国被灭之后,所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

在这一群人当中,就包括了项羽,项羽首先在巨鹿之战当中一举击败了秦军的主力,然后又率领天下残余的反秦义军进入秦国都城咸阳,导致了秦国灭亡,而做完这一切之后,项羽便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反秦义军的首领。

在灭掉秦国以后,项羽便开始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而思来想去之后,他便决定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为什么项羽不趁机自立一个国家呢?

他当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是自立一个国家的话,虽然会有人反对,但是也绝对挡不住项羽的强大兵马。到时候国家一旦成立,那么即便是刘邦,也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和项羽争天下。而在刘邦打败了项羽之后,建立汉朝,从此自己当上了皇帝,将天下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项羽之所以没这么做,主要还是跟他当时年纪还小,所以考虑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周全有关,他在灭了秦国之后,可是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灭掉秦国都是大家的功劳,所以便听从大家的意见,开始回到秦灭六国前的政治秩序,并没有想自立一个国家的想法。

而想要维持这样的政治秩序,就必须要分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项羽因为对秦朝有着深仇大恨,所以他非常痛恨秦朝的一切,包括政治制度,而他要是自立国号的话就不得不采取秦国的郡县制,而且他本人也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秦王,所以他便选择了分封土地。

而既然是分封土地的话,项羽自然不可能吝啬,专门留给自己一块最大的,然后最小的留给别人,因为他如果这么做的话,大家心里肯定都会不服气,甚至于会联起手来干掉项羽,而这些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联合起来也是非常的难对付。

所以,项羽也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留给了自己一个看起来不算太过分的领地,但是对于这件事,有不少人都因此而产生了误解,认为项羽是给自己分封了一个当时最差的土地。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项羽分封给自己的土地不仅不是当时最差的,而且还是在所有封地当中最好的一块土地,别的不说,就光他这个封地的实际面积,就是所有封地当中最大的,里面一共包括了有南阳郡、陈郡、砀郡、泗水郡、东郡、 薛郡、郯郡、 东阳郡、鄣郡、会稽郡的十个郡,是天下面积最大的封地。

不仅如此,由于项羽的封地大部分是原楚国势力范围,所以就会有大部分的老百姓的支持他,有了这些人的支持,项羽也会增添一股不小的实力。

而相比之下,刘邦的巴蜀之地才是最差的,因为巴蜀之地说白了,就是一个在秦朝时期专门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不仅地处偏远,

而且还不是政治、经济中心,看起来也非常大,但实际上里面的人很少,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原意待在那里。由此可见,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并没有把最差的土地留给了自己,而是留给了刘邦。

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有的话,那就请写在评论区内,我们一起相互探讨一下哦!


猫眼观史


项羽并不是把最差的地盘分给自己,其他更好的地方,项羽也想要,但是确实是不能要。

首先,项羽是以楚怀王的名义分封众诸侯的,他自己仅仅是一个楚国上将军。他统帅的四十万人,除了五万是楚人,其他都是各个诸侯的军队,他的实力和威望并不能使他随意的剥夺或分封天下诸侯的地盘。

其次,当时最好的地盘是关中,关中沃野千里,是强秦一统天下的坚实后盾。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人二十万人,使关中人人戴孝。项羽怎么敢把自己放在这种人人敌视的环境中,而且,他的嫡系部队都是楚人,如果让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生活中世代敌人的地盘,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第三,项羽并不是楚国的最高统帅,他之上还有楚怀王。如果项羽王关中,那他的基本盘楚地恐怕就全部归楚怀王所有了。到时候,楚怀王再令天下诸侯讨伐项羽,项羽怎么办?他手下的士兵说不定就都投降楚怀王了。

最后,项羽其实看到了关中的潜力,他分封了三个被秦人痛恨的降将为王,而且把刘邦分封到巴蜀,正是让他们四个人互相牵制,阻止或者延缓原秦国地盘的再现。

项羽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分封诸侯后,立刻回楚国打垮了楚怀王和支持楚怀王的势力,自己全取梁楚九郡。只是他没有料到,刘邦比他更快的打败了秦地三王,一统了秦国故地,出关与他争夺天下。


风雨的学习号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项羽的时代,还没有形成关中本位制度,而且项羽在关中也站不住脚。因此,与其说项羽分封给自己最差的土地,毋宁说,在项羽的认知里,把最忠诚的、最富庶的地方留给了自己。



一、一战之威的霸王

如果从现在的视角去看项羽的话,当然项羽能够封给自己最多最好的土地,甚至于占领所有地方最好了。但事实上,真的可以吗?

历史证明,不是自己打下的地盘,就算勉强占有也是不长久的。

而在分封前的项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麾下的兵马看起来有40万,取得了天下的瞩目,但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地盘、军队和影响力,而项羽所能凭借的,最根本的不过是巨鹿之战的威望,地盘不过是江东根据地和一路西走所占领的狭长的走廊。

所以,项羽并不是想封在哪里就可以把自己封在哪里,六国贵族实际上只是名义上受他的威慑,奉他做联盟的老大,并没有服从他,整个天下,都在看他接下来怎么做。

因此,项羽只能选择分封。那么,是不是项羽想把自己封在哪里就可以呢?

并不是,首先刚刚说了六国残余贵族势力并没被消灭,因此他们的地盘是不能够直接一纸分封命令就可以夺过来的。



河南、山东、河北等膏腴之地,在六国贵族的手上,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关中、巴蜀、汉中、江东、还有楚国故地。而项羽手上还剩下一批不得不封的诸侯,因为这些人留在身边也不可能成为嫡系。

因此,怎么封就很关键了。项羽是不是真的那么傻,像他的谋士所说“沐猴而冠”呢?我们来看看项羽可以有哪些选择。

二、三秦之地

三秦关中之地项羽吃不下。为什么呢?

首先,项羽仇秦心理很严重。他是楚人,他爷爷抗秦而死,他的叔叔们从小就给他灌输仇秦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仇秦心理才支撑他们起兵并最终获得胜利。

等到项羽掌兵,他并没有改变这种心理,巨鹿之战后,坑杀20万秦军;进入关中后,杀秦王子婴;这些都还罢了,他进入秦始皇陵,大肆破坏,一把火将骊宫付之一炬,大火蔓延46天方灭,可以说,他把仇秦的心理表现在他的言语、行为等方方面面。



因此,秦人也不可能看不见。

从后来秦人对待他封的三王来看,秦人对他和对他封的王,都没什么好感。

那么,没有百姓基础,秦人又怎么会拥戴他作为秦地的王呢?真的靠他手上的几十万军队吗?显然不行。

而且,从他仇秦的心理来讲,就算住在秦地,怕是也不开心吧?

三、江东根本

那项羽的选择就剩下江东之地和楚国故地了。

项羽是楚人,但项氏家族的老巢应该在靠近寿春的安徽一带,是楚国江汉平原丢失后,才倚重项氏。

而江东及淮北之地却是他们叔侄经营了多年的根据地。当年项梁杀人,躲避于会稽,在会稽一带经营多年。起兵之后,又快速夺取了淮北之地,从此这一带长期成为他们叔侄的根据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当时,长江以北也是属于比较富庶的地方。

因此,在楚国故地和江东淮北之间进行选择,他无疑会选择江东淮北之地。



四、最佳方案

因此,项羽的最佳方案就出炉了。

将楚国故地封给功臣宿将,将巴蜀汉中封给功高的刘邦,将三秦之地封给三个秦朝降将,而剩下的关东之地和江东故地,全是自己的老巢。

这样做有这几个考量,关中故地险要富庶,但是秦的三位降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力量,现在在自己手上卑躬屈膝,并不敢翘尾巴,加上三分秦地,相互制约,也不敢闹出乱子。同时都是秦的降将,应该能够赢得秦人的好感,顺利的统治该地区。

最为忌惮的刘邦,封在最为封闭的巴蜀之地。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地方,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一般出不来。

所以,对于项羽来说,他已经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分封方案了。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子彧说


项羽与各路诸侯灭秦以后,分封领地!要说项羽分的差,这就要看是从那个角度来辨别了!可以说项羽分封诸侯的这件事情,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什么是这样说呢?小编娓娓道来!



一,从项羽角度来分析

从表面来看,项羽也是极为聪明!分封诸侯的领地,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占尽先机!首先从地盘大小来说,项羽势力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他的表面只有楚地一块,但是实际掌控面积,占据当时全国的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这个不细讲,有空可以查阅一下资料!其次,就是项羽所能控制的领地都是沃野千里,经济价值是最好最高的!其次立足点是消弱各诸侯国的实力!方便其掌握各个诸侯国!这里可能才是项羽失败的原因!题外话,项羽,史书评价说项羽这是为以后当皇帝做准备!或者就是高尚情操,大家已经灭秦,各自回家好生生活,谁不听话我修理谁!这无从考证!但绝对是他一大败笔!这为后代历代兵家打下了经验基础!



二,从刘邦角度来看

从表面来看,刘邦分得三秦之地,经济,人口,战将,兵力,各个方面都不如项羽!在当时可谓是一头都不站!按照时局分析,也就坐吃山空,养老等死了!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还敢和项羽争天下!也可谓是压了身家性命,不成功则成仁的地步!题外话,韩信背水一战胜了!刘邦才是大的背水一战,最后也胜了!依靠的不是别的,正好就是地理和人和!地理是先机,而人和是后天形成!



1人和至关重要!

刘邦得三秦之地以后,我们都知道他约法三章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与民无争,建立了与社会大众的人和基础,其次就是韩信的横空出世!可以说韩信奠定了最后刘邦的胜利基础!但是这盘大棋是刘邦萧何张良等人所下!这个是刘邦过人之处!后天培养人和!并且成功了!如果说从概率学来讲,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当时对刘邦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时各个比他强劲有实力!本来实力就弱,能这么打出来确实是非常不易!



2,天赐重中之重的地理优势

前文小编提出过,说项羽分封,影响后世历代兵家!给他们打了基础,就在这里!对我国地理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中国东西走向的地理环境,北至燕山,往下到太行山,再往下走就是大别山!这几个地方以东可以说基本都是平原地区,而以西这可就基本都是山区!



我们这时来看看刘邦所在之地,那就是三秦之地!也是以前更早秦国的发祥地状况!三秦之地的关中平原,正好被六盘山,陕北黄土高原,秦岭所包围!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三面都是险地,想攻进来就绝非易事!因为你的大部队要是从三秦之地的除了东边的三个方向打过来!那么补给线很容易被切断不说,另外就是大军跋山涉水成本实在太大,不划算,风险太大!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诸葛亮的关中梦

我们知道三国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出祁山!目的就是直取长安,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三秦之地的地理优势!为什么,诸葛亮不东进灭吴以后再进兵中原,道理就在这里!因为东边都是平原地区比较多!虽然经济富庶,但是难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主力部队有限!我不跟你主力部队碰头!你守西边我打东边,声东击西,蚕食你!让你首尾不能兼顾!好吧!那你发动主力来攻三秦之地,那好我正好盼望你来,完后派一直偏师骚扰你后方大本营!打你的补给或者总部!这样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所以老是要攻取长安!



毛主席的英明与伟大

毛主席当时也是采用了这个原则!主要就是以围绕三秦来做!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可以看出,从瑞金这个地方开始,当时国民党对井冈山,瑞金等革命根据地可谓是围追堵截,就是因为没有战略纵深,而且飞机大炮都好运输,整天骚扰打击红军!但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黄土高坡,情况就没那么严重了!就是因为都是崇山峻岭的,辎重难以搬运,游击队打的国民党也是闻风而逃!这里也可以稍微讲一下,为啥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就是插在敌人后背上的一把尖刀!因为,后来革命根据地多都是在靠山而建!包括太行山,沂蒙山等,就是做到以逸待劳!我打你就打了,打不过我就进山化整为零和你打游击!虽然你兵多将广,钱多粮足!但是你就经不起折腾!平原地区,跟你会战时,就切你补给,口袋战,围为打援,打得国民党最后也是兵败如山倒!因为部队老打败仗,那就太丧失战斗力与士气了!



举了这两个例子,就是说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当然有人会说,三国邓艾奇袭江油灭蜀成功!或者说蒋介石也曾在西安安营扎寨!但是这个就要看决策者的能力和出发点了!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但要说他们明不明白,那就不好讲了!从古代兵家来看,凡是占据三秦之地从而出发的,不论成功与否,都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个大家可以查阅一下史料证据!



后记

项羽分封诸侯表面看占尽优势!但是给刘邦留得了一线生机!刘邦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资本!先站地理,后养人和,最后凭借两点优势,等到韩信为他创造了天时,从而问鼎中原,登基称帝!不可不说是一连串的因果所致!而项羽这一分封诸侯的举措,却又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历史没有如果!到是飞雨轻烟吹若尘,一壶小酒道古今!一起论道分享各抒己见,也是一种快乐!



谢谢观赏,请看下集!


九哥脱口秀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先要解决,项羽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他分封这块看似最差之地又到底为什么呢?

项羽为何要分封诸侯

在秦皇的暴政之下,“天下苦秦久矣”。终于,公元前209年,陈胜与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掀开了推翻秦王朝的大旗。从此以后,各地诸侯纷纷起兵抗秦。在各地诸侯中,项羽异军突起,虽然很多史书上说项羽有勇无谋,但在前期很多策略的执行上,项羽是非常聪明的。

比如为了笼络人心,团结各部诸侯,他们推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怀王,后又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名将章邯,从此确立了在各路诸侯中的核心地位。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秦朝灭亡。项羽确立霸权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排这些和他一起攻打秦朝的各地义军。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日‘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候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诸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候王。”

在当时的各路义军当中,最有实力的就是项羽和刘邦,项羽虽然号称40万军队,但都是各路诸侯联合在一起的,而刘邦的军队也有10万之众,所以项羽对于刘邦非常的重视。灭秦以后当时最为肥沃的土地就是原属秦的关中地区,号称沃野千里,可项羽本属楚国贵族,如果封到关中,不仅不能服众,而且他自己能否控制关中,还是个未知数。

项羽分封的各诸侯是项羽精心设计的一个限制刘邦的布局。然而,项羽的这个局既没有压制住刘邦的发展,又使各路诸侯对此不满。

项羽忽略了关中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和战略价值;选择彭城作为都城并非一个明智的决策,因为作为四战之地的彭城并非天下的中心,不仅不利于防守,而且不能对刘邦的关中加以有效的控制;以章邯、司马欣与董翳于秦之旧地以钳制刘邦的关中,此种策略虽好,但忽视了秦人对三人的憎恨。一直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分封不当是导致项羽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笔者认为,项羽分封诸侯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首先,秦朝灭亡之时全国一统仅仅十几年,西周时期的分封思想深入人心,至少这点时间不足以让很多六国旧人忘却原本的制度,六国贵族的分封思想源于西周时期的“封建亲戚,以落屏周”的思想,但随着各诸侯国力量日益强大和周王室的逐渐衰落,各地诸侯王也开始不听周王号令了,到公元前256年秦王灭西周,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存在了,各地诸侯都企图以自己的力量雄霸天下,而项羽的分封思想则是西周时期分封思想的延伸。

其次,长期的在秦朝的暴政下的底层人民对于安定的生活环境非常渴望,哪怕这是历史的倒车。从春秋初年到战国末年,长期的动乱使得农民生活很不稳定,大量的劳动力被用于战争,而无法劳作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天地荒芜,人民生活困苦。而对于此种现状开始厌烦的老百姓们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来保证人民的安定生活,这也是促成秦王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一个客观原因。


但是,秦朝建国以来并没有给下层民众带来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反而是比战国末年更加残酷的环境,比如徭役繁重,秦始皇修长城、抗击匈奴、筑骊山墓都耗费了大量的民力,人民生活更加痛苦。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人们难免会再次怀念七雄割据时的生活。同时,当时的局势促使项羽不得不做出行分封的决定。因为项羽虽然有40万大军,组成的军队却极为驳杂。

当时的形势是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形式,分封只是认定客观事实而已。由此来看,作为楚国贵族的项羽不仅需要考虑六国旧部的利益,又要顺应下层民众的心声,更得对当时的局势作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最后才不得已作出分封的决定。

项羽带领诸侯浴血奋战,一往无前,而项羽在分封土地之时,为什么又给自己分到了所谓的最差之地呢?

最差之地并非最差

分封时项羽给自己定都于彭城,笔者认为项羽想以彭城控制楚地,在入关交通要道南北安插亲楚的诸侯,并在分封时刻意削弱他们,已达到控制“函谷关一荣阳”交通路线的目的,随后又肢解了秦国与齐国。这样重点防范关中与齐地,支配中原地区诸侯,掌握全局的战略设想便初步完成。

不得不说项羽此法个人认为极具战略思想,但需要有时间去逐步完善。彭城位于楚地九郡之中,最利于控制西楚当时的地盘,可以利用彭城便利的交通控制三川郡,进而掌控入关要道,可惜没有给予项羽充足的时间去处理。在项羽看来楚地九郡势必要亲自统治才放心,前文已经说过,如果定都关中,统治基础便不牢靠,毕竟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在楚地会有更多人支持。刘邦因为是平民出身,不受制于项羽贵族出身的条条框框,他通过一系列安抚措施迅速进入关中,深得关中的民心,而项羽缺少这个条件,定都彭城是其必然的选择。

项羽定都彭城,是出于对楚地的统治和对当时全局设想的考虑。他利用彭城以掌控三川郡,进而控制函谷、武关一带,使得入关道路畅通无阻。这样即使关中发生重大战事也能迅速抵达关中,进而控制局势。他分封瑕丘申阳为河南王,这样入关最为重要的荥阳一带便落入项羽的掌控之中,接着又不让韩王控制颍川郡。

《项羽本纪》这样记载:“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又杀之”。

项羽又将战略要地颖川郡占据了,塞王司马欣封地的渭南地,正好将入关要道的函谷关涵盖在内。司马欣对项氏家族有恩,也可以算作项羽集团中的人,因此项羽入关也就不会成为阻碍。项羽在刘邦占领关中之后,找到借口把韩王杀了,“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拒汉兵”,可惜这时郑昌根本不是刘邦集团的对手,很快溃败被杀。


从项羽对韩王的处置以及令郑昌为韩王的举措来看,这一交通线上的诸侯完全受他支配。他在刘邦之前其实已经掌控了当时入关最为要重的一条交通线路。同时项羽又将势力渗透到交通线以北,在河内安插了一个殷王司马昂与西魏王魏豹相辅。

陈平传记中记载,“项王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项羽控制了“函谷关-荥阳”这条主要交通线,后又在黄河以北安插了魏王、殷王等势力辅助,关中一有事,项羽可以与这些诸侯遥相呼应,从彭城立即入关,不日就可抵达关中,同时这些势力也是防备刘邦东进的防线。

这样下来,项羽无疑是地域最大,实力最强的诸侯王。从项羽分封来看,将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肢解了,将秦国地域并汉中一分为四,将关中分封给秦国三个降将,将汉中封给了刘邦;将齐国一分为三:齐国、济北国、胶东国。这一举动明为分封灭秦的功臣,实际是削弱齐国与秦国,其处置齐国的方法与汉文帝推行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有相似之处。

项羽分封表面上基本恢复了战国末年的格局,兴亡继绝,实则不同。首先齐国和秦国已经肢解,其次,封魏豹为西魏王,将河内郡分给了殷王,将梁地据为己有。这时的魏国疆域只有上党郡和河东郡两郡之地。赵国的疆域将代国之地割出去了,算上韩国献出上党郡的话,赵国疆域也极为有限。韩国责被项羽完全废除,完全受楚国控制。

项羽分封之后整体战略布局实际上已经完成,中原腹地这些诸侯王既是亲楚的又都被削弱了,防范了关中与三齐地区,也掌控了全局。

其他如燕王、代王、辽东王等在边地不足为忧。临江王、九江王则是项羽派系的势力,项羽将他们势力尽量安排在周围以起到拱卫作用。将临江江王封在南郡,洞庭郡,苍梧郡这一地带,使刘邦的势力,无法从南阳出兵江、汉,趁机攻打项羽南境之地。项羽最初是没有向临江王征兵的,可见临江王的职责便是牵制刘邦在南阳一带的势力,阻挡刘邦势力南进。

项羽为分封布局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是顺应历史大势,并没有后退。不仅如此,他调整了灭秦时各地势力割据的混乱局面,使混乱的秩序得以调整,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结束语

总体来看,项羽分封诸侯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战略做出的不得已调整,而且有利于当时的形势,但给予项羽的时间太少了,如果时间充裕,刘邦未必能够夺得天下。而项羽所分之地,也并不是最差之地,应该算的上是为控制天下,争夺霸业所做出的妥协吧。


春秋乱舞


项羽分给自已的土地可不是最差的,反而是当时天下最好的。

秦末时期的农民起义军 ,除了反秦,还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复国,恢复原来被秦国灭亡的东方六国:韩、赵、魏、燕、齐、楚。

事实上在反秦的过程中,东方六国纷纷复辟,陈胜吴广首先起度,建立“张楚政权”,开启了天下反秦的序幕。

原魏国宁陵君魏咎被陈胜部下拥立为魏王,魏国复国;

田儋以自己是齐王后裔,在齐地自立为齐王,齐国复国;

陈胜部将武臣平定赵地后,自立为赵王,赵国复国;

项梁和项羽在会稽郡起兵,随后不久,拥立楚国后裔熊心为楚怀王,楚国复国;

张良在项梁的帮助下,立原韩国后裔横阳君韩成为韩王,韩国复国;

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向北攻取燕地,然后效仿武臣,在当地民众支持下,自立为燕王,燕国复国。



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后,率领天下反秦义军进入秦国都城咸阳,秦国灭亡。项羽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分封十八路诸侯:

1、原六国复辟已成即成事实,反秦的义军基本上全是原来六国的民众及贵族,那个时候大家的一致愿意是回到秦灭六国前的政治秩序,包括项羽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要分封。

2、反秦义军众多,根本不止原来的六国,如果不分封其它的诸侯,那这些人肯定不会罢休,为了暂时稳定人心,所以要分封。

3、项羽是对秦朝有着深仇大恨的人,他比较痛恨秦朝的一切,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在当时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是郡县制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所以要分封。



4、当时的项羽虽然是反秦义军的首领,是最强的诸侯,但其它的诸侯并不是项羽的嫡系部队,表面上臣服项羽,内心并不服从,如果不分封,其它诸侯联合起来对抗项羽,项羽未必有胜算,因此项羽决定先分封再图天下,所以要分封。

既然要分封,那就得分土地,项羽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把自已封在西楚,首先你得了解一下项羽的封地是哪里?

项羽的封地在当时算是最大的,包括南阳郡、陈郡、砀郡、泗水郡、东郡、 薛郡、郯郡、 东阳郡、鄣郡、会稽郡共十个郡,是天下面积最大的封地, 西到今天的河南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东到今天的浙江、上海、江苏沿海,北至山东的济宁到临沂一点,南到浙江的温州一带。

这个封地可以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地盘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原因:



1、本来是关中到洛阳一带是当时天下的中心,也是最富庶的地方,但关中之地虽富饶,被项羽一把火烧了,项羽又纵容手下抢掠,关中沦为一片废墟;

2、刘邦的巴蜀之地,虽有秦国修建水利灌溉工程,是粮食产区,同时巴蜀之地也是秦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地处偏远,又不是政治、经济中心,看着大,没有人愿意待在那;

3、项羽的封地横跨东西,纵横南北,是当时天下的中心地带,到达哪一个地方都比较近,交通便利,同时又是当时的经济及人口中心,黄河与长江都在其境内,经济算发达的了。同时也方便控制各路诸侯。

4、项羽的封地大部分是原楚国势力范围,并且项羽是在会稽起兵的,有百姓的支持基础。另外项羽是江苏宿迁人,封地也包括了他的家乡,项羽可以衣锦还乡。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元前206年1月,项羽率领诸侯军进入咸阳,杀人放火,将嬴秦苦心经营的数百年的咸阳城毁于一旦,种种行为,除了报仇之外,很显然,项羽压根就不想将他的新王国定都在关中。

他对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没有丝毫感情,同样,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对他也没有任何感情,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刻骨仇恨。

项羽心心念念,就是诛灭暴秦后,回到彭城,刀枪入库,与虞姬马放南山,幸福终老。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项羽才将关中荼毒一清,这样秦人日后即便要报仇,也有心无力了。

然而,项羽不可能杀尽秦人,只要秦人还未死绝,他们终是要报仇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虽三户,难道就不能亡楚?以暴制暴,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佳策,可惜,项羽几乎至死都没能想通这个貌似浅显之极的道理。

然而,项羽手下有一个叫韩生的谋士,偏要自作聪明,来劝项羽定都关中,他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当然不会接受这个意见,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将士们好不容易发达了,得给人看到,特别是老家人看到,否则发达了也没啥意思。

注意,这句话的主语应是楚军将士,而不是项羽自己。项羽早已名震天下,他何必担心家乡无人知晓。

然而,项羽此言虽顺从了众意,但在政治上是极其短视的,要按这思路我们今天的首都就不在北京而在瑞金了。

韩生见自己的奇谋妙策项羽偏不采纳,心中非常失望,于是私下跟人嘲笑项羽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看来这个韩生应当不是楚国人,而且很有些地域歧视的观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很快传到了项羽耳中。

项羽暴怒。竟敢说我是猴子,你见过这么帅的猴子吗?我看你才是猴子,你全家都是没进化好的猴子,还敢侮辱我伟大的大楚民族,其心不轨,其言当诛,罪不容恕,寡人要代表全体楚人惩罚你。

于是,项羽派人把那韩生抓起来,以宣扬反动言论为由,扔进鼎镬之中,烹了。

面对项羽这种人,说话要小心,他们吃软不吃硬。刘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笑到了最后;韩生不明白,所以他被煮成了一锅肉汤。

历史说:没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创造我,而是我创造了他们,任何妄图移动我表针的人都是无益的,因为他既不能将时间加速,也不能使时间倒退。

项羽说:我——不——相——信!

所以,他非要分封诸侯,回老家当王。这是属于他的时代,他想咋地就咋地。


千古名将英雄梦


问题问的就不太对。

第一是项羽分封给刘邦的那块巴蜀之地,放到现在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川蜀大地上有美食有美景,还有能把刘邦看花了眼睛的四川美女,能被分配到这种地方来上班刘邦还求之不得呢。但事实上,楚汉战争时期的巴蜀之地并算不上是块富饶之地,当年秦朝把主要财力物力投资在了关中平原,并没有大力开发巴蜀,加上巴蜀之地崇山峻岭地势险要,道路交通也不太便利,曾经这里多是秦朝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在当时来看,去巴蜀地区上任称不上捡了个大便宜。


其实项羽这一招是比较损的,不只是把刘邦赶到了个荒凉之地,还间接的瓦解了刘家军的军心。众所周知,项羽和刘邦同为楚国人(确切地说是苏北人)让刘邦背井离乡去支援西部,就算刘邦不介意,但是他的将士们会作何感想呢?刘邦的部队经常被别人说是杂牌军,首先不考虑军队战斗力,光刘家军的人马就十分杂乱,有丰沛嫡系的老革命军,也有南阳归降的几万人马,还有项羽赠送的几万老弱病残。让这十几万人到巴蜀荒凉之地去搞建设,想必这里面肯定有不少人会思乡会动摇,甚至是当逃兵,使得刘家军的军心凝聚力下降。

再说一下项羽为什么会选择彭城作为西楚都城。

项羽对秦王朝的恨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国仇家恨泯灭了他大一统的格局,只想报仇雪恨,然后荣归故里耍威风。所以楚军在进入秦地之后,根本也就没有打算长期驻扎在此,只是为了报复秦国,不断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能拿走的金银珠宝拿走,富丽堂皇的宫殿拿不走就破坏掉,反正就是不留给秦人,秦都咸阳被烧杀抢掠大肆破坏后,也没有当做都城的潜质了,而且这里的秦人也对楚人十分记恨,留下还有什么意思呢,干脆就回老家吧。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四战之地的彭城怎么样?

巧了,我就是彭城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这里从地形上来看确实是个四战之地的平原地带,位于中国南北过渡的地带,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项羽立彭城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先秦典籍《世本》的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可见这块地方在四五千年之前就是帝王之都,此后一直作为区域的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楚国的重要大城市和军事重镇,这里人口稠密,粮产丰沛,商业发达,更为重要的是,这片楚地才是项羽真正的家。

傲视群雄的项羽难道不知道定都彭城的战略风险吗?很显然知道,换个角度说,一旦有警他也没想过防守。自负的西楚霸王只会勇往直前,这也为后来的垓下悲哀埋下了伏笔。


纳兰谈史


其实说项羽“分封诸侯”,这个说法并不尽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项羽承认了各地诸侯的合法性。


项羽灭秦之后,的确分封了十八家诸侯,分别是:

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可是这些诸侯里,除了刘邦的巴蜀地盘和三秦关中的地盘等少数几块地是项羽封给这几个王的,大部分的地盘都是人家诸侯王自己本来就占有的地盘,你项羽只不过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那么项羽为什么要搞分封制呢?

分封制在当时是大势所趋

我们今天的人们,都认为全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天下必须政出一门,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是在项羽那个时代,大家完全不是这么想的,大家的看法恰恰相反。当时的天下人都认为——秦朝灭亡,就灭在了统一上!

试想,如果现在出现某个超级强力的政权,把中美俄英法全部统一了,搞一个地球联邦,大家会怎么看?

如果这个政权十几年就完蛋了,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政权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地球根本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

秦末汉初的人就是这么想的。

有道是:“赫赫强秦,两代而亡”,秦始皇以亘古未有的功业和强权,统一了天下,居然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亡国了,捎带手还连秦国自己的地盘都没保住。大家的看法都是——叫你胡搞乱搞,非要搞统一,看看,把自己搞死了吧?

秦末大乱之后,六国故地的旧贵族们纷纷起兵,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大家都认为,分封制诸侯制是天下大势,天下已经分裂了三千年,秦始皇的十几年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不仅项羽阵营,连刘邦阵营也是这么想的。韩信之所以在楚汉战争中一直要求刘邦给他封“假王”,后来又封“齐王”,就是想要刘邦在打赢之后给自己分一块大地盘,好留给子孙世世代代当诸侯王。

刘邦建国之后,也不得不分封了不少异姓王,后来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异姓王一个个剿灭掉。中国历史上真正完全的废除分封制,还是唐朝开始的。

项羽也根本无法统一天下

项羽跟后世的开国之君不同,项羽不是“首领”,而是“盟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东汉末年,酸枣联盟灭了董卓,进了洛阳。袁绍说既然我们已经灭了董卓,那么以后皇帝由我袁某人来做,十八路诸侯会答应吗?

各路诸侯的联盟,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袁绍和项羽,都是联盟中最能打的一个,所以大家叫你一声大哥。但是如果说你要当皇帝成为我们的主人,那你可真是心里没了点B数。

项羽的威名,是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以后确立起来的。

巨鹿之战,秦将章邯围攻赵国,各路诸侯的援军作壁上观,只有项羽敢跟章邯玩命,诸侯们看着秦军和项羽厮杀,吓的两腿打颤(股栗)。项羽击败章邯,再次召见诸侯,各路诸侯吓的直接跪了: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巨鹿之战确定了项羽的霸权,大家从此之后认为,项羽的确是最能打的(事实也如此),于是让他当了带头大哥,一起反秦。

可是项羽和他们始终只有同盟关系,没有主从关系。和讨董联盟一样,各路诸侯名义上是臣服于义帝的,就像酸枣联军也臣服于汉献帝。大家只不过是让项羽当个盟主,指挥权并不在项羽手里。



这也是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根本原因。司马迁写的是“沛公军十万,在霸上,项羽军四十万,在新丰鸿门”,但其实刘邦的军队的确是刘邦的军队,而项羽的军队则大部分不是项羽的军队。项羽是带着四十万联军来找刘邦问罪,其实直属于他的不过六七万人而已。如果项羽真的找刘邦拼命,拼死了刘邦,自己能不能继续当这个盟主,也很难说了。

所以,项羽对于各路诸侯,不能吞并,只能承认,分封给了他们合法的名义。他们拿什么来交换呢?承认项羽的霸王地位——

【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资治通鉴》

项羽说,怀王就是个搭车的,基本属于躺赢,凭什么他当咱们的老大?灭秦是我和各位一起努力(这点很重要)才灭掉的。现在秦朝灭了,咱们也该各回各家了,至于怀王,给他块地(湖南郴州,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他当个王,咱们各自回家过日子吧!大家都说:吼!

于是项羽就确立了分封人的地位,大家也乐意混个合法身份。而项羽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美国,是世界警察的地位,负责当时各种“国际事务”的调停于仲裁。事实上各路诸侯撤军以后,项羽马上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国际事务仲裁事业中去了。

为什么选择定都在彭城?

项羽给自己留的地方,真的很差吗?

项羽给自己留的地盘,包括楚国东部的江东故地,吴越故地,以及魏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还把当时居于天下腹心的南阳留给了自己。

至于把自己分封在这里的原因,项羽说的也很明白: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后世的人总是用这句话笑话项羽,说他心胸不行。可是项羽这句话,其实也是很无奈的。

项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暴君的形象,坑杀二十万秦兵,杀秦王子婴,焚烧阿房宫,项羽基本把秦国故地的仇恨值拉满了,关中地区的百姓对于项羽恨不得食肉寝皮,把自己分封在关中是肯定不行的。

燕赵之地,都有六国旧贵族各自统一。而且当时如张耳等的燕赵军阀,实力也很强劲,项羽想要把自己封到那里,免不得又是一通火拼。

长江以南,在当年基本属于荒蛮之地,项羽都封给了自己的旧将,基本属于纳入了势力范围。

算来算去,只有自己的楚国故地,百姓支持,人口富庶,再占据一块中原的交通要道,很适合自己啊!

后来的人说项羽分封的不好,主要觉得是彭城(在今天徐州一带)太过暴露,四面八方的敌人都能来打他。应该把自己分封在长安、南京一样有屏障的地方。

可是大家要注意,那不是别人,那是项羽啊!

在项羽的一生中,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以外,基本是只有他打人,没有人打他。他手下的骑兵横扫了大半个中国,谁敢打他?

刘邦趁着项羽去镇压齐国的时候,五十六万大军突袭彭城,被项羽回军的三万人打的落花流水,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这种战斗力,分封在彭城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要说失误,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刘邦分封在巴蜀之地。其实当时的巴蜀之地已经被秦朝治理的十分富庶了。可是在项羽眼里,四川还是兽走鸟飞的样子。如果把刘邦也像义帝一样分封在湖南郴州,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事儿了。

所以说,学习啊!学好地理多重要啊!


小约翰


在地缘这一块没有绝对的好坏,除了和地理位置有关系,还和国家所面临的战略态势以及战略方向有关。

对于项羽来说,自他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开始,他和秦人的仇恨就更深了一层,虽然各路诸侯在起义过程中手里都沾满秦人鲜血,但是一次性阬杀二十万秦军降卒还是过于骇人听闻了。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从历史对项羽的记载来看,项羽并不是我们好多人脑海里的耿直傻汉子,他应该知道关中的重要性,但是让人费解的是,项羽的表现显示,他压根就没有据关中为己有的打算,进入咸阳后,项羽带领诸侯联军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处死了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城,带着宝物,美女东去了。



只能说,项羽是被楚人对秦人的仇恨蒙蔽了双眼,同时他的祖父项燕包括很多項式族人也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死于秦人之手,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他太想报仇了,以至于他忘了,或者他自负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没有关中他一样可以宰割天下。

有人劝说他要立足关中,他说:“富贵不回老家,就像晚上穿着漂亮衣服,过年回家坐火车不开自己的玛莎拉蒂一样,还有啥意思。”成就了衣锦还乡的典故。其实对于项羽的回答,小编感觉由于项羽当时意气风发,他的话开玩笑,调侃的成分比较大,楚霸王不至于如此无脑。只是当时项羽二十万秦国降卒杀了,咸阳城烧杀抢掠完了,仇恨太深了,即使他想定都关中,秦国人肯定也不干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除了关中,还有一块地地利最好,就是齐地,但是齐地当时在一堆姓田的手里,当时大家都是盟友,即使喜欢也不能明抢,但是在分封中,项羽也担心关中和齐地不稳,因此他肢解了这两个板块,把秦地一分为三,封给三个降将,这三个人出卖了二十万秦人兄弟,早就为秦人所恨,在秦地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还可以抵挡封在汉中的汉王,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诸田中此时名声最大,能力最强的田荣不封。


项羽则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首先说,当时项羽所占的梁楚九郡都是肥沃的土地,彭城也是天下名城,只是彭城作为国都,四周过于平坦,容易遭到攻击,但是作为刚刚灭亡秦国,号称天下霸主的项羽怎么会想到有人敢主动攻击他,同时彭城作为前出基地征讨天下是很方便的,刚建立的西楚国,在霸王的带领下,以天下霸主的姿态,随时准备讨伐天下敢于造反的诸侯。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小编认为项羽第一个要打击,要吞并的就是齐国,聪明如项羽他不会看不出田荣不会屈居人下,只要田荣造反他就有吞并齐地的理由。



果然田荣造反了,为了吞并齐地,他甚至暂时默许了刘邦对关中的侵略,但是作为天下霸主的项羽,也许先前是瞧不起齐国人的,他想以武力和杀戮恫吓齐人屈服,结果齐国人展现了他们顽强的战斗力,本想速战速决的楚霸王,陷在齐地的战斗里久久不能脱身,对于齐地,他是吞不下,吐不出,更要命的是,刘邦在这段时间成功占领了关中,此时,天下形势完全逆转,拥有巴蜀,汉中,关中的刘邦,成了第二个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太爷,就是有名的芈月的儿子),假以时日,宰割天下的必定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因此,小编认为太史公在项羽本纪结尾,对项羽的评价颇为中肯: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说简单点就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到最后输了,还在说:“不是我用兵不行,是天不助我。”可知道,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