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忽必烈殺害後,他的妻女結局如何?

小帥小哥哥g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出自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詩句。文天祥的氣節,不但可以照汗青,而且還讓很多軟骨頭汗顏。文天祥,江西人,20歲時就高中狀元,在中國封建社會狀元是和皇帝一樣的稀罕人群,數量少之又少,一般來說高中狀元的人,都是就在中央任職的。

可在南宋奸臣當道的時代,文天祥沒有得到重用,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奸之人,把持朝政,文天祥多次被貶。1273年,37歲的文天祥稱病退休,他的眼裡容不下沙子,不想與奸臣同朝為官。南宋的腐敗無能,讓北方少數民族蒙古人虎視眈眈。

1275年,蒙古人兵分三路圍攻南宋都城臨安,此時長江中上游大部分地區已經失守,南宋皇帝趙㬎下詔,希望各地諸侯、能人到都城去救援他。平時不關心老百姓死活,有難時叫老百姓去救你,沒門!沒有什麼人響應皇帝的號召。不過文天祥倒是不計前嫌,雖說他被奸臣陷害,可他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始終認定南宋是自己的國家,南宋的皇帝是自己的君主。

於是文天祥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全賣了,招募了上萬人進京勤王,面對強大的蒙古軍隊,毫不畏懼。文天祥對於渙散的南宋人心,也是感到非常遺憾,國家處在危急存亡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麻木不仁,無動於衷。

文天祥抱定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成仁的決心。當時的南宋以病入膏肓,官場風氣奢靡,面對蒙古人的入侵,士氣低落,沒有任何抵抗能力。軍事重鎮襄陽失守後,南宋已無回天之力,不少人都放棄了抵抗投降。可文天祥決定以身報國,堅決抵抗蒙古軍隊。不要忘了,文天祥只是個文人,是個才華橫溢的狀元,自己並沒有武功,可他卻有常人無法相比的英雄豪氣,那些一味退縮投降的武將們,想到文天祥會不會覺得羞愧呢?

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中,不乏像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但不可否認的是,也不缺少漢奸。1278年12月,潮州人盜賊陳懿就做了漢奸,投靠蒙元將領張弘範,出賣了文天祥,他為元軍帶路,突襲退到潮陽海豐的文天祥,文天祥不幸被俘。

1279年,崖山海戰失敗後,丞相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南宋滅亡。文天祥被俘後,張弘範勸文天祥投降,文天祥斷然拒絕,文天祥被押到元大都後,忽必列想勸降文天祥,不少南宋降臣也來勸說文天祥,被他一頓臭罵。忽必烈一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文天祥被俘後,妻子和兩個女兒也被忽必烈俘獲,忽必烈把她們母女送到宮中為奴,百般凌辱她們母女。說實話,小時候看影視劇,看到日本人凌辱婦女兒童,我都覺得他們是一幫禽獸。蒙古人忽必烈用這樣的下三濫手段,讓我也覺得十分噁心。

忽必烈讓文天祥的女兒柳娘,給文天祥寫信,把她們母女的慘狀告訴文天祥,按說大丈夫是寧可流血,也不流淚的。可大丈夫文天祥看到信後,淚如雨下,肝腸寸斷。可以說很多人都受不了這樣的精神摧殘,以至於變節,但文天祥並沒有因此喪失氣節,堅決不同意為蒙元服務。文天祥的妻女最後被蒙古人折磨而死。

1283年1月9日,軟硬不吃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菜市口英勇就義。


史道驛站x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 兩個兒子一個早死,一個於戰亂中失散,到他被俘押送大都時,只剩兩個女兒柳娘、環娘。

(定娘、壽娘在戰亂中病死;監娘(四女)、奉娘(五女)則在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十五日同死在廣東五坡嶺戰敗亂軍之中。)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這柳娘、環娘兩個女兒被蒙元虜後送到大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柳娘作為元公主婢女隨嫁駙馬趙王,居現今甘肅敦煌;環娘隨另一公主下嫁岐王,居西寧州(今甘肅慶陽)。

文天祥絕嗣了,他的弟弟文壁把自己的一個兒子文升過繼給了文天祥,這個文升後來投降元朝,在文天祥去世30年後,當上了集賢直學士,不久病死,被封為蜀郡侯。文升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孫子,曾為湖廣行省檢校官。



哦路阿卡麗


文天祥是一位貌比潘安玉樹臨風的帥哥,就連惜字如金的正史,都不惜筆墨地描寫他的外貌:“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小妾以及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後送到大都當妓女,元朝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14歲左右。文天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骨肉團聚就意味著變節投降。

1279年,元軍與南宋軍在廣東崖山進行最後的決戰前,元軍大將張弘範要求文天祥寫信勸說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投降,文天祥不肯,說道: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還叫人背叛他們的父母,這樣做可以嗎?)

他經過零丁洋時寫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軍反覆催促,文天祥默寫出這首詩表明自己的志向。

文天祥的結局

由於文天祥不肯投降,最後被斬殺於菜市口。文天祥被押解至刑場,由於在陰暗的牢房中被關押太久,他已經分不清方向,便問左右執事的人說:“哪邊是南方?”旁邊的人指了方位,文天祥便向著南方拜了又拜,並說“臣報國到這裡了!”


鼎鼎九公主


公元1276年,元軍直指臨安,南宋的謝太后抱著5歲的宋恭帝,領著皇親宗室向元朝投降。與此同時,不願投降的文天祥等擁立宋恭帝的弟弟為帝,在南方建立行朝,繼續抗元鬥爭達三年。公元1279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捕。抓住文天祥的敵將名叫張弘範,此人就是後來在崖山逼得陸秀夫揹負宋末帝跳海的人,他雖然抓住了文天祥,但也知道文天祥在南宋深得人心,因此以賓客的禮儀對待他。張弘範勸降未果,就將文天祥押送至大都。到大都後,元廷對文天祥的勸降仍未停止,元世祖許偌只要文天祥投降就給以丞相之位,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元廷又讓已經投降的宋恭帝前去勸降,文天祥對著南方拜下,仍不肯投降,宋恭帝只好回去。元世祖很欣賞文天祥的氣節,捨不得殺他,將其關押在柴市,這一關就是三年。三年後,有人以文天祥的的名義反元,元朝官員提議殺了文天祥,元世祖應允,不久被殺。

文天祥半生抗元,在戰亂中妻子兒女或死或失蹤,可謂家破人亡。及至臨安被破,皇室宗親俯首降元,文天祥依然不降,即使小皇帝親自勸降也無果而終。可知文天祥所效忠的並非只是趙姓王朝,而是國家民族及心中大義。

文天祥從容就義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一月九日,是南宋名相文天祥從容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已經被歷史銘記,被後人

公元1278年,元至正十四年,文天祥在廣東沿海被元朝將領張弘範俘虜,於次年送至京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對文天祥的事蹟早有耳聞,想要讓他投降,於是在宮中召見了這位南宋官員。當時,元朝宮廷禮儀是下跪,而南宋的禮儀則是作揖。文天祥見到忽必烈,只是按照南宋的禮儀作揖,卻不肯下跪,忽必烈也沒有強求。忽必烈讓文天祥投降,表示只要文天祥肯投降,原有的官職待遇可以維持不變。文天祥不願當元朝的臣子,於是被關進了大都柴市的一個衚衕裡。

在文天祥被關押期間,元政府多次派人勸降,文天祥都沒有答應。最後,忽必烈出於文天祥的號召力,還是決定殺掉他。文天祥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顯得從容不迫,神態沒有絲毫改變。這一天,關押文天祥的地方佈滿崗哨,老百姓聽說文丞相要被處斬了,紛紛奔向刑場。快到行刑的時候,監斬的元朝官吏問文天祥有何話說,並表示回答就可免於一死。文天祥沒有回答,向南方下拜後從容就義,終年四十有七。

文天祥就義後,家鄉的學堂將他的畫像和歐陽修像掛在一起,供學子們頂禮膜拜,而他那威武不屈、忠貞愛國的精神也得以流傳後世,至今流芳。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

眾所周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擊元朝的重要人物。那麼,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民族英雄指的是為本民族作出不凡貢獻的人,他們或以一項發明使本民族收益,或以一項特長為國爭光,如錢學森也是民族英雄

狹義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民族英雄,它指的是在反抗侵略和壓迫的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物,他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和寧折不彎的品格足以為民族之楷模。此定論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也不論成敗和身份,只要符合上述條件就算民族英雄。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種思潮的興起,不僅僅是文天祥,包括岳飛、衛青等歷史人物的定位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有人堅持傳統的說法,認定文天祥等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再將他們歸為民族英雄是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但是,後一種說法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應以歷史的眼光對待歷史人物,如果歷史人物的定位可以隨意改變,那麼歷史和任人打扮的孩子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文天祥在宋元之際臨危受命,興義師以勤王,他不畏強暴,寧折不彎,給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假設現代中國受到侵略和壓迫,文天祥這樣的人正是國家和民族需要的人。所以,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將來,文天祥都應是民族英雄.


淺淺的流年帶著微笑


抗元英雄文天祥畢生矢志抵禦外侮,九死一生,歷盡波折。他於1275年散盡家財,募集勤王軍隊,奔赴臨安。元軍逼近臨安時,文天祥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冒死出使元營,遭元丞相伯顏扣留。元軍行至鎮江,文天祥才尋機逃脫。後在江西一帶堅持抗元鬥爭,景炎三年底在五坡嶺兵敗被俘。文天祥被俘後,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被俘四年之後,終被忽必烈殺害於元都柴市口。


文天祥有一妻歐陽氏,兩妾顏氏和黃氏,這三位妻妾為文天祥生下二子六女,分別為長子文道生、次子文佛生:長女定娘、次女柳娘、三女環娘、四女監娘、五女奉娘和六女壽娘。文天祥為抵禦外侮,奉獻了自已的畢生。他的家人也跟隨著他在戰亂中顛沛流離,或死或囚,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景炎二年,文天祥率軍攻佔梅州。他的弟弟文璧帶領文天祥的家人趕赴梅州與文天祥相聚。當文璧一行抵達惠州時,文天祥的長女定娘和幼女壽娘因長途勞累,患病夭折。文天祥強忍喪女之痛,帶領隊伍翻山越嶺,開赴江西。

文天祥率部進入江西后,接連取得大捷,攻下了興國、贛州等多地。但隨著元軍的不斷增兵,文天祥的部隊只好向東南退卻。


景炎二年八月,元軍招討使李恆在廬陵方石嶺圍困文天祥。文天祥逃至永豐縣空坑時,他的妻妾歐陽氏、顏氏、黃氏及次子佛生、兩個女兒柳娘和環娘均被元軍俘獲,只有文天祥在士兵的護衛下逃脫。佛生後來僥倖逃脫,被人收養。

文天祥逃出空坑後,輾轉追尋行朝所在。景炎三年八月,文天祥軍中流行疫情,其母曾德慈於九月在船澳染病身亡。兩個月後,文天祥十三歲的長子文道生也因病夭折於惠州文璧處。由於長子夭折,次子被元軍俘獲不知所蹤,文天祥便將弟弟文璧的次子文升過繼給自己。

景炎三年底,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元將張弘範突襲被俘,他的四女監娘和五女奉娘也在這次戰亂中喪生。


文天祥被俘至元大都時,他的妻妾和兩個女兒柳娘和環娘也被擄至元大都。忽必烈為了勸降文天祥,曾令柳娘和環娘去獄中探望父親文天祥,企圖利用親情誘降文天祥。文天祥氣節堪比金堅,寧捨棄親情也絕不變節。

忽必烈對文天祥恩威並施也無法使文天祥易節。至元二十年初,文天祥被害。

文天祥被害後,他的妻女被送至元皇宮內成為奴婢。文天祥的夫人歐陽氏成為公主的婢女,後作為公主的陪嫁入駙馬高唐王王府。歐陽氏年老後,請求迴歸故里。後於1304年回到家鄉。


文天祥的妾室黃氏和顏氏在文天祥死後也被放逐到東宮為奴。

文天祥的次女環娘和三女環娘也成為公主的婢女,分別隨嫁給趙王和岐王。

文天祥的嗣子文升為歐陽氏養老送終,並官至集賢直學士。病逝後,被元追封為蜀郡侯。

而文天祥在空坑死裡逃生的次子文佛生也被文升尋到。但遺撼的是,不久十八歲的佛生便病死。

文天祥氣節堅貞,正氣浩然。他的家庭也在戰亂中妻離子散。文天祥堅持自己的信念,捨身取義,同時付出了自己的家庭,可歌可泣。


歲月是一條河流


文天祥從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達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殺,一共被囚禁了三年兩個月。這段期間,元朝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經受的考驗之嚴峻,其意志之堅定,也是歷代罕見的,從《正氣歌》的驚天地泣鬼神可以體現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小妾以及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後送到大都當妓女,元朝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14歲。文天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骨肉團聚就意味著變節投降。


墨染畫8105463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的名句,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在南宋滅亡的危機關頭組織軍隊進行抵抗,結果兵敗被俘,受盡敵人的威逼利誘始終堅持民族氣節,最後被元朝皇帝下令殺害。

文天祥以一個文人書生的身軀扛起了南宋的最後尊嚴,是難能可貴的。天下大亂,南宋江山大廈將傾,很多南宋的官員都投降了元朝,但是文天祥這個南宋的狀元宰相卻堅持抗戰,在全國形勢都不利的情況下,還繼續抗戰。這種精神是可貴的。

由於當時南宋的江山已經垮了,文天祥一木難支,在元軍的不斷追擊下,文天祥的部隊越來越弱,越來越往南方走,從浙江退到江西。

當時打仗,居無定所,文天祥只得帶著自己的妻妾和孩子。文天祥的妻子是歐陽氏,還有兩個兒子和六個女兒。長女定娘與幼女壽娘在全家前往梅州文天祥的臨時住所時病死在路上。四女監娘與五女奉娘在亂軍之中慘死。但是整個國家一片混亂,連宰相的內側人都不能保全生命,那普通百姓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當時元軍的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恆率兵在興國進攻文天祥,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突然攻至興國,於是撤退,向永豐的鄒洬靠近。沒想到鄒洬的軍隊已經潰敗,李恆窮追文天祥至方石嶺。鞏信奮力阻擊,直至戰死。文天祥到達空坑,部隊被打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全部被俘。

當時,趙時賞坐在轎子中,元軍訊問他是誰,趙時賞說:“我姓文”,援軍以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

這時候文天祥妻子和其他兒女就已經落入敵手,他收集殘兵後,帶著一個兒子和母親逃到了南嶺,結果由於瘟疫流行他的兒子和母親都死了。潮州盜賊陳懿、劉興反覆無常,文天祥將劉興抓住殺了,不想這個陳懿勾結張弘範,對文天祥發起突襲,當時文天祥正在準備吃飯,措手不及被俘。

被俘後張弘範勸降無效,於是向文天祥索要書信,文天祥就把千古名作《過零丁洋》給了他,後來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

忽必烈安排了豪華的住處迎接文天祥,企圖軟化他的鬥志,勸他投降,可是文天祥並不屈服,於是忽必烈讓文天祥被俘的兩個女兒柳娘與環娘給他寫信勸降,文天祥收到信後心如刀絞,回信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這真是讓人不忍卒讀,真是鐵石心腸的人看了都要掉眼淚。當時文天祥的處境真是太難了,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

忽必烈原打算放了文天祥,有人反對,說放了他會引起新的叛亂,而且當時有人準備出兵營救文天祥,在這樣複雜的形勢面前,又無法招降文天祥,於是忽必烈下令處死他。四十七歲的文天祥以身殉國。

文天祥死後,妻子歐陽氏作為公主的女婢被一同陪嫁到高唐王府,次女柳娘作為公主婢女陪嫁到敦煌趙王府,三女環娘被陪嫁到慶陽的歧王府。其他的情況史書沒有記載,淪為婢女的她們的命運可想而知。


小小嬴政


文天祥的兄弟就在忽必烈手下當官,當時元朝已經接受了儒家思想,對忠君之人非常看重,蒙古人自己也看中這個,你說是啥下場哪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嗨,大家好,我是@丁川優品君,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文天祥,江西吉安人氏。生於公元1236年,在20歲時科舉中狀元。但在奸臣賈似道把持的南宋朝廷中,根本得不到重用,反而被多次貶斥。公元1273年,三十七歲時從南宋朝廷退休。後又被啟用,1275年,長江上游已經失守,蒙元軍隊兵分三路合圍南宋都城臨安,朝廷下詔令要各地進京勤王。文天祥毀家興兵,召集四方豪傑之士達萬人,進京救援臨安。有朋友勸他,言國事已經不可為,率烏合之眾與蒙元大軍對抗無疑是驅羊與猛虎相鬥,此舉與事無補。但文天祥卻說,國家培養臣民三百年,現正處存亡危急之時,沒有一人一騎去護國,將是天下最遺憾之事。此行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若人人都如此,則國家就仍然會有希望。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覺得南宋朝廷長期偏安於一隅,武備不興,在軍事重鎮襄陽失守後,基本上處於全線潰敗狀態。扭轉戰局基本上已無可能,可文天祥抱定必死之決心,矢志不渝,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堅決抵抗到底,雖然一路兵敗卻從不放棄。1278年12月,潮州盜賊陳懿暗中勾結蒙元將領張弘範,元軍在其引導下突襲潮陽。此時已經退至潮陽海豐的文天祥,觸不及防很快就兵敗被俘。崖山海戰後,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南宋滅亡。張弘範勸說文天祥降元為蒙古效力,遭到文天祥嚴辭拒絕。張弘範知道不能勸其改變,只得派人把文天祥押送至元大都。忽必列極為欣賞文天祥的忠義,找來眾多南宋降臣勸說其投降,都被文天祥拒絕。親自出面勸說,也無法改變其初衷,怒而將他投入監獄。

又將文天祥的妻子及二個女兒抓住,送至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受盡蒙古人的欺凌,生不如死。還讓他的女兒柳娘,給文天祥寫信,將其悽慘之境況寫下來給文天祥看。他不願意因為妻子和女兒而喪失為人、為臣之氣節,雖然知道妻女的境遇悽慘,而感到痛割肝腸。但國破家亡大丈夫於義當死,此乃命也,管不得。所以,只求速死。文天祥臨刑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就義於元大都之柴市口。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個人認為文天祥慷慨就義,雖死猶生!他用生命詮釋巍巍中華之浩然正氣,用他的詩句來描述更為恰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華民族只有心中有此理念,就能使得華夏文明之火種代代相傳,綿延不絕。壯哉!文天祥一代英傑,忠義美名可萬古流芳!

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上谷丁公子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蹟眾所周知,他在受命於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於史書。那麼,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說,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搜狗截圖16年12月08日1621_87.jpg

  宋元兩軍交戰圖(網絡圖)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

  眾所周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擊元朝的重要人物。那麼,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民族英雄指的是為本民族作出不凡貢獻的人,他們或以一項發明使本民族收益,或以一項特長為國爭光,如錢學森也是民族英雄。

搜狗截圖16年12月08日1621_86.jpg

  文天祥官服像(網絡圖)

  狹義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民族英雄,它指的是在反抗侵略和壓迫的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物,他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和寧折不彎的品格足以為民族之楷模。此定論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也不論成敗和身份,只要符合上述條件就算民族英雄。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種思潮的興起,不僅僅是文天祥,包括岳飛、衛青等歷史人物的定位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有人堅持傳統的說法,認定文天祥等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再將他們歸為民族英雄是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但是,後一種說法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應以歷史的眼光對待歷史人物,如果歷史人物的定位可以隨意改變,那麼歷史和任人打扮的孩子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文天祥在宋元之際臨危受命,興義師以勤王,他不畏強暴,寧折不彎,給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假設現代中國受到侵略和壓迫,文天祥這樣的人正是國家和民族需要的人。所以,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將來,文天祥都應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三人是宋末的傑出人物,其中以文天祥知名度最高,在宋元風雲之際,文天祥的英雄事蹟鼓舞了很多人,其品格與精神流傳至今仍然可貴。

搜狗截圖16年12月08日1621_85.jpg

  文天祥拒絕降元(網絡圖)

  文天祥與南宋寶佑年間考取狀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書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時即崇拜忠義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義的諡號就枉為男子漢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後,不願與賈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汙,因此受到排擠。不過,文天祥並未心灰意冷,在國家用人之際,他又回到了朝中。

  當時的南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北方的元朝大軍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領義軍轉戰東南,攻守之間異常艱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謝太后帶著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營,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顏扣留。文天祥與近侍杜滸等十多人連夜奔走,才僥倖逃出,繼續組織抗元鬥爭。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賣,落入元朝大將張弘範之手。

  文天祥不願做俘虜,在北押解去見張弘範的路上吞了龍腦自殺,但沒有成功。文天祥見到張弘範,不願給敵將行禮。張弘範就讓他寫信給另一位南宋大臣張世傑,勸其歸順。文天祥雖知張世傑不會投降,但也不願寫信,只作詩一首交差,這便是著名的《過零丁洋》。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詩充分表現出了文天祥捨身取義的決心,張弘範見勸降無望,將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於元朝的威逼利誘無動於衷,最後被害於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敵,多次身犯險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範,連元人編修的《宋史》也贊曰:誰說科舉不能出偉丈夫呢?

  文天祥的愛國詩句

  說起文天祥的愛國詩句,估計沒有人不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充分地表現出文天祥的堅貞氣節,是文天祥的愛國詩句中的代表。

搜狗截圖16年12月08日1620_84.jpg

  文天祥(網絡圖)

  1279年,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在過零丁洋時寫下膾炙人口的詩歌《過零丁洋》,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將詩人當時心中的孤苦與悲憤表達得淋漓盡致,結尾處一句則是詩人捨身報國,視死如歸精神的寫照。文天祥的另一著名詩句出自《正氣歌》,這首詩作於文天祥羈押大都期間。詩的開頭兩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是文天祥一身正氣的寫照,此詩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讀來彷彿胸中有萬千浩氣,教人肅然起敬。

  除《正氣歌》以外,文天祥《揚子江》中的詩句也堪稱文天祥忠貞愛國的名句。“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詩的後兩句將詩人自己比喻磁針,“不指南方不肯休”,而南方是南宋故地所在,表達了作者心懷故國,一心抱過的愛國情懷。

  文天祥是南宋的科舉狀元,其文學素養自不必說,而詩人的詩歌往往是其內心世界的寫照。文天祥半生抗元,在軍中保守顛沛流離之苦,其詩歌也自然常有身世飄零飄零之感慨。難能可貴的是,文天祥的詩句並不侷限於傷春悲秋、顧影自憐,而是時刻心繫家國,因此才留下了一篇篇流傳甚廣的愛國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