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暂养的河蟹出现过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如何来止损?

河蟹养殖每年到了捕蟹、卖蟹的时候,如果价格不理想,很多养殖户会选择将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今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河蟹集中养殖地区还有少量暂养的河蟹滞销。立春之后气温渐暖,暂养在网箱的河蟹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以及气温的不断升高,会出现伤残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现象。

疫情当下,暂养的河蟹出现过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如何来止损?

那么暂养河蟹为什么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

1、生理性死亡:

河蟹性腺成熟后,需要进入海江交界处的咸淡水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体内渗透压过高而亡。河蟹养殖多为雌雄混养,随着气温升高,达到一定温度阀值性腺成熟的蟹会交配,交配后大多数便会死亡。

解决措施: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蟹剔出;池内尚未起捕的蟹,在水温回升到10℃前尽早起捕,利用网箱将雌雄蟹分开暂养。

2、河蟹质量差、暂养密度高:

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或肢体不全的蟹。一是易造成暂养过程中河蟹互相残杀,致使规格小的蟹死亡率高;二是易造成河蟹疾病传染,暂养的蟹因发病死亡。

解决措施: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定期消毒杀菌;一般冬季暂养时每个网箱暂养量在75-100kg。但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河蟹活动量增加,为减少相互残杀需及时分箱,稀疏网箱内密度,具体每箱暂养量根据暂养池塘水质情况决定。


疫情当下,暂养的河蟹出现过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如何来止损?


3、生态环境差:

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水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会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消耗体力过多,时间一长,死亡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解决措施:加强水质管理,保持稳定的水位,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注新水或换水。增加水体钙质,每天捞除池中残饵、腐烂的水草、死蟹等,保持池塘清洁卫生,减少河蟹因理化指标大幅度变化产生应激而发病、死亡。

4、投饵量不足:

随着水温升高,河蟹的摄食量会增加,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

解决措施:合理控制投喂量,成熟度过好的河蟹不适宜长期暂养。暂养的蟹如偏肥,暂养期间不宜投喂。如肥度中等偏瘦的蟹,可适当投喂。饵料种类最好为螺蛳,因螺蛳目前不易获取,可采用玉米投喂。建议玉米投喂选择好天气投喂,每3-5日投喂1次,投喂量不超过河蟹重量的1%,控制在2日之内吃完。

疫情当下,暂养的河蟹出现过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如何来止损?

最后建议河蟹暂养户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管护工作。加强巡塘,及时打捞网箱内残肢、死蟹、残饵等,勤观察,多维护,尽可能降低河蟹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