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一句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道尽宫中嫔妃的心酸、悲凄。在皇权之下,女性的命运完全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只有被动的去接受。


任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时,还是红颜老去,花落之际,总归有新旧更迭之时。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自从文绣的离婚案闹得世人皆知,溥仪顿觉颜面扫地,自然把一肚子恼火撒在婉容身上,认为如果不是当初她争宠吃醋,打压排挤文绣,也不会弄得如此光景。


一个老婆离婚,一个老婆被打入冷宫,此时的溥仪成了孤家寡人。


这时候溥仪的族人们,开始张罗给皇帝纳妃,选中了还在北京读中学的女生谭玉龄,出身贵族的她,不仅有思想还很漂亮。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初次见面,面庞清丽,身材纤细窈窕,声音婉转好听的谭玉龄捕获了溥仪那颗凉薄的心,他甚是欢喜,当即决定带谭玉龄回长春,娶她为妻。


两人结婚时,溥仪三十二岁,谭玉龄年方十七岁。按照祖制溥仪册封其为贵人,以后依据表现再逐阶晋级。谭贵人虽只是个花季少女,但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懂礼数,识大体,办事稳妥,深得溥仪的喜爱。


据说其相貌与婉容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她年纪轻,性情柔,又不像旧时女性那么守旧。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她的到来,犹如一池春水搅开后宫的一片死寂沉沉,她并不像婉容与文绣那般梳着清宫传统发髻,而是梳着标准的女学生发饰,一袭旗袍,勾勒出纤细的腰肢,在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间,透出一抹柔和的光影。


当下很多人认为女人的颜值是最大的资本,未免绝对了点,其实外貌只是一时的吸引,而内在的气质、性格、思想才是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


也许有人会说照片上的女子,清清淡淡毫无惊艳之色,不似传说中的那般美丽。这大概是我们当下人常吐槽皇家的眼光有问题的原因吧?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不妨想象一下,能进入皇家眼的贵族小姐有多少呢?要出身高贵,要知书达礼,要善解人意,要端庄大气,甚至要八字相合……所以说皇后、嫔妃的美貌只是相对于贵族小姐们之间比较而言的,并不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都参考进去的标准。


另一个原因,由于当时的摄影水平局限,无法还原其本来样貌,当然也不排除现代人与前人之间存在审美差距。


但每一帧老照片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在其中,只是人是立体的,照片是平面的,但每个人的可辨度却很高,各有各的特点。


至于溥仪是否真爱这位谭贵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件事窥见一斑。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1、久居深宫大院的谭玉龄,不能像寻常人家的女子同姐妹们时常往来交谈,心中未免时有孤寂,溥仪看在眼里,差人叫来侄媳妇,陪伴谭玉龄聊天解闷,从这一点看,溥仪对谭贵人的确是用了心的。


当然谭玉龄对溥仪也是用了心的,据说溥仪常因为在日本人那里受了气,回到宫中大发脾气,谭玉龄总是温柔相劝。


溥仪在谭贵人这里找到了精神慰籍,自然对她产生依恋之情。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倾听的需求,每个人也都有心灵被温暖的需求。两个人,彼此间谈得来,心灵互通,这点比外貌还重要,这大概是谭贵人深得溥仪喜欢的原因之一。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就这样,溥仪跟谭玉龄恩恩爱爱的生活了五年,直到谭玉龄病倒。


2、溥仪请了当时最好的中医为谭玉龄医治,但始终不见好转,溥仪便想到了西医,找到日本人。医院派出小野寺和吉冈安直两个日本医生为谭玉龄治疗。


但溥仪绝对没想到,谭玉龄只住了一天医院。第二天,溥仪就收到谭玉龄病亡的噩耗。称其手术失败,死在手术台上。


溥仪打心里不接受日本人给出的手术失败这一说辞,但无奈处于傀儡的位置,处处听命于日本人,也只得忍气吞声的接受。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种滋味一定很难受吧!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溥仪在回忆录里曾说:我一直对谭玉龄的死持怀疑态度。


那么谭玉龄的死是否跟日本人有关呢?众说纷纭,有人说谭玉龄对日本人飞扬跋扈的态度很是不满,惹恼了日本人;也有人说日本人想要在溥仪身边安插奸细,谭玉龄是块绊脚石,必须铲除,所以起了杀心。但这些说法也只是猜测而已,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谭玉龄的死跟谋杀有关。


3、谭玉龄的葬礼是按照“贵妃”级别举行的,极其隆重,溥仪专门请他的七叔载涛连夜从北京赶到长春主持葬礼。可见溥仪对谭玉龄的在乎程度。还有一点值得说明,葬礼后谭玉龄的灵柩一直没有下葬,而是停放在长春般若寺内。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4、溥仪消沉了一段时间,经常坐在谭贵人的房间里发呆,有时也会对着照片落泪,命令宫里的人,谁也不许动谭贵人的东西,房间保持原样。并将谭玉龄的照片随身携带,揣在胸前的口袋里,这里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可以看出溥仪是将谭玉龄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了。

照片背面溥仪亲手写下的八个字足以表明他的心迹:我最亲爱的玉龄。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直到伪满政府彻底垮台,溥仪的复辟梦成为炮灰,在逃亡途中命人将谭玉龄的遗体火化。


几经辗转,溥仪拿到了谭玉龄的骨灰,一直带在身边。

后来因为与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贤结婚,被其发现家中的骨灰罐,不得已送至过继子毓嵒那里保管,并将自己的头发、指甲一并放入骨灰坛中,叮嘱继子待他百年之后一定要把他与谭玉龄合葬。


直到1967年,溥仪去世,临终遗愿仍是想与谭玉龄合葬。

溥仪:心中所爱,却早早离他而去

生同衾,死同穴。大概是溥仪对谭玉龄最好的承诺与爱吧!


最终于2006年,爱新觉罗家族将谭玉龄的墓安置在皇家陵园溥仪墓的旁边。


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团聚了!


溥仪的一生跌宕起伏,当过皇帝,也做过囚犯,离过婚,爱过人,但心中所爱——谭玉龄,却早早离他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