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为什么不实行农牧七三开?

手机用户50670255640


汉地皆可种粮,几亩地就可养活一个人,而如牧羊,牧马,则需要大量土地。在相当的土地上,无法得到和种粮一样的收成!


小楼听雨71514


现在让你个城里人去农村种田,你肯定不愿意了。

你空调房里上班,一年有个十几万,生活美滋滋,让你去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一万快钱不到,你去种田吗?

同样的,你在中原做农民,一年下来一家人温饱解决了,气候湿润温暖,适合居住。让你去零下几十度的地方去放羊,吃没吃的,穿没穿的,你去麽?

古代人不傻,知道哪里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中原不适合养马,只适合农耕,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南朝居士


这个想法看起来很好啊:适合农耕的农耕,北方草原适合游牧的就安排人去游牧。既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还占领了草原这片土地。

看起来很好,前景美妙,可是中几千年历史,难道没人发现吗?

不是没人发现,而是这种方法施行不易。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别

农耕文明,一般都是人口定居下来,一家人有几十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朝廷能收到税赋,能征到兵源。朝廷有兵、有钱了,为百姓提供公共秩序,抵挡外部侵略,保护百姓。这样,百姓与朝廷各得其所。

而游牧文明就与此完全不同了。

游牧,顾名思义,就要在草原上,根据水草的情况游动而放牧。这一片水草好,牧民赶着马牛羊过来,吃上一段时间,草没了,就赶着马牛羊去往下一篇水草好的地方。

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就带来与农耕区完全不同的问题。

一是人口增长缓慢,因为放牧的单位面积供养能力,远远低于农耕;游牧的地方条件艰苦,无法养育更多后代。

二是不具备收税条件。朝廷平均花十块钱的收税成本,不知道能不能收上来两块钱。

三是游牧区人的伦理文化与农耕区彻底不同。儒家那一套完全不适用了。

草原上为什么要实行收继婚制度?是他们太原始不懂伦理吗?不是。这依然是受草原艰苦的条件所限。一家人如果男主人离世,那女人和孩子将很难在草原上生存,部落又没有能力和财力派人照顾她们,或者供养她们。这种情况下,收继婚制度是在现实与伦理间的一种平衡与折中。

明白了草原游牧生活的逻辑,我们回头看看:古代中国中原政权为什么不实行农牧七三开。

对于游牧区,中原王朝派往游牧区生活的人,最终他们将完全采取游牧社会的一套活法,而不是中原的那套制度。采取游牧社会的活法,中原王朝对他们将无法管理、无法收税、生活伦理完全不同;那么,他们就彻底成了游牧社会的人了,与中原王朝就不再有关系了。

最后,他们将都会变成与草原游牧民族一模一样,不会有分别。中原王朝派往草原的人,最后都变成了资助游牧竞争对手的力量。

因此,古代中原王朝无法采用农牧七三开的方式。

中原王朝纯粹军事占领草原,也将无法持久

中国古代实现既有农耕区、又有游牧区的政权,像汉唐那样是依靠武力征服的。但是并不能持久,因为在草原长期驻军太不经济,像汉唐那样强大也无法长期支撑。

以下这组数字能说明问题。

学者葛剑雄先生根据秦朝有关史料和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有关记载推算,秦汉时期从关东向西北边境地区运送粮食,“如果民夫每天能走40公里,如果他的行程达到15天,即600公里,他正好将自己背的粮食全部耗尽;如果他走14天,就只能在目的地留下四升粮食,只能供应一个人吃二天,有效率为6.7%。那么,要维持一个士兵全年的粮食就得有180人次来保证。假定由专人负责,至少需要15个人。要供应北部边疆60万大军的生存,至少要动员900万人专门做运输工作。

这还仅仅是600公里左右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的,其成本更加高昂。

“一国两制”可以同时统治农耕区和游牧区

那么,中国古代政权是怎么解决农耕与游牧并存问题的呢?

这就需要统治者同时具备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者身份、深刻理解这两种文明。

第一个做到了长期稳定地同时统治草原与农耕区的就是大辽。

辽朝在汉地(幽云十六州)实行汉制,即儒家文明那一套,辽朝最高统治者面向汉地,以皇帝身份出现。而在长城以外的草原地区,则按照游牧社会规则进行治理,辽朝最高统治者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现。这就是辽朝的“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最终大辽依靠一国两制,第一次把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持续了200年以上。

辽朝的智慧被后来的元朝和清朝所继承并发扬,最终才有了清朝建立的庞大疆域。

结束语

在古代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地理条件的约束就是非常明显且具有刚性。降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游牧,还是农耕。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其治理逻辑又完全不同。这也是纯汉人王朝难以长久统治草原的根本原因。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东北这个地方走出来的少数民族都很厉害。因为东北兼具了农耕与游牧两种生活方式,从这走出来的强大少数民族,最终进入中原的话,他们一般都能兼顾农耕与游牧,比如北魏、大辽、清朝等。

农牧兼顾,说起来很简单,但古人做了很多努力才做到。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凌烟阁论史


很显然当时生产力底下,在有限的土地上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供应,如果在分出一部分地去从事牧业就会有人饿死,因为粮食转化为肉有有很大的能量消耗,看看以后的农耕民族供养不起一只强大的骑兵队伍,就可以看出当时窘迫的生产力现状了,不是不想是不能。


越磨砺越光芒


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规定一定要七三开,还是五六开。否则你就跟那个百姓饿死,他却说“民何不食肉粥“的皇帝一样。


太宗历史


古代汉人居住地区只适合耕种,不适合放牧。

因为,汉人居住地区人口密度大,只有耕种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知识百货君


因为推行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