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楷体比写行书要累,是这样吗?你怎么看?

王羲之大徒弟王卫宏


写楷书比写行书要累,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前几天我用楷书写了一遍滕王阁序,刚开始写手不熟练,7公分的字每小时写一百个字,感觉到累,过了两天手比较熟了,能写二百个字。当然不论写楷书行书,写时间長了感觉很累,比如写楷书一般都是座着写,行书一般都站着写,站着写字写时间長了也是很要力气的,体格不好写时间长了是不行的。我現在写得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六尺整张,师友定制五十张,请大家批评指正。。



草根老魏书法是最爱的


一般来说,楷书的书写速度与节奏比行书慢一些,同样写一篇文章,楷书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如果二者劳动强度相当,书写所付出的劳动量应大于行书。如果单就汉字信息书写的实用性工具性而言,行书书写的效率要大于楷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楷书更“累”说得过去。



楷书相对于行书与草书,线条短促,界限明晰,由此单独的笔画往往比行草更具独立性,因此书写过程更严谨而刻板,不像行书草书,在线条与结字的处理上,相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并不能说行书与草书书写比楷书更随便更随意,草书有字诀,亦有严谨的法度,而行书虽被称真书之小讹,但点画与结字也不是无所拘束随心所欲的。各具书体特点,便各具书写的特殊性。


实质上,无论是写楷书写行书,就体力与精力消耗上来说差别并不是很大,对娴熟的书者来说,更多的是付诸乐趣而非受累痛苦。当然,如果是长篇累牍夜以继日的写下去,因楷书书写的速度较慢,可能比行书更加劳力伤神一些。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写楷书可能也会被认为有更多的约束而更加耗费精力。

浅谈。插图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


抱庸詩書


其实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大家普遍都认为楷书要一笔一划,结构和笔画要一丝不苟当然累人,而行书则不然,书写起来比较随意,没有楷书的拘谨,法则也不多,写起来比较轻松点。

但是从专业艺术的方面来看,行书写起来完全不轻松,楷书不必要相同的字有多种变化,只要抓住这个字体的特点和规律就可以逐字练习,很快就能掌握一些特点,而行书则不然,一个字甚至会有十几种写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一个“之”字就有十几种变化,而且行书最忌的就是同一个字在一篇作品里雷同没有变化,所以说行书不是你单个字能练好的,这就需要对通篇的把握和熟练的技巧,以及用笔、笔法和章法布局,所以写行书很累,累在心,累在字外功,累在如何去悟,所以说有些人写字怎么也没灵气,就是他只认一个写法,写熟练了无论写什么东西都是这个写法,作品就谈不上什么灵魂,还自得其乐,最后沦为江湖体。

所以真正学书法有些时间了,就感觉行书其实很难写,也累人累心,这个阶段我深有体会,我看当今有一段时间大家追捧王铎我就写王铎,大家喜欢米芾了我又开始学米,有说苏轼的好我又写苏轼,写了一圈有人说还是得二王,我就又回到兰亭序了,写着写着非常累,不知道该写哪个了,一个作品创作起来能有好几家的样子,就像个大杂烩,这个也谈不上什么好的现象,所以说行书不光要选好风格,也要多读帖,也得加强字外功多看些书,增加自己的修养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如果不得法,写的越多错的越远,纠正起来就更难,有时我自己感觉找不到方向了就放下笔看看书,过一阵子在拿起字帖却有很多的新发现和进步,提笔就和以前不同,这些年我没多少时间写字,却经常翻翻字帖随手看看,感觉也有所悟,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学书法,也不要为了讨好一些书法展去写一些入展体,要取法上古,以平常心去写出书卷气的作品,一切从容,自然而成!




江上往来客


在普通意义上来讲,楷书的书写比行书更“累”一些。

一般表现在,同样多的内容,楷书书写速度上要慢、时间长一些。相比而言,行书的书写速度上快、省时。


字体特点:

楷书讲究的是整齐一律、多样统一、结构方正、笔画分明。楷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提倡,并确定为官方要求的汉字书写规范笔体,便于流通化、规范化。

行书讲究的是错落大小、调整轻重、左右挥洒、大小相间、疏密得体、浓淡分布。


我们了解一些两种书体各自的笔体属性与历史代表人物。

  • 楷书

楷书由汉隶演变至魏碑,有魏碑演变至唐楷。

在唐朝时期,楷书达到成熟与顶峰。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都在唐朝。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柳公权《玄秘塔碑》

  • 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王羲之《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

楷书,因要求横平竖直、字体端正而在书写时较费功夫,会让人觉得“累”一些。

行书,因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而产生艺术性,又因书写流畅,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仅为我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图片来自网络)


一笑万古春XD


写楷书比行草书累吗?纯属子虚乌有门外之见!

楷书为走,行书如跑,草书如飞…你可以走路两个小时,跑马拉松也可以俩小时,但你能像(博尔特)那样飞行两小时吗????谬论不攻自破。书分五体,楷书只是一种基础性书体而已,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秘密可言),却被一些门外之汉以讹传讹故弄玄虚迷惑世人,真是可笑至极………楷书写不好基本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就是学书之人不是可教之材,自己没有特别的兴趣,还有生理机能的短板。其二就是,学书之人缺乏耐心,性格轻浮气燥,不能专心致志朝三暮四。最后就是没有真功夫,心手互制技硬术糙……


画断黄河西来水


楷法无欺!你写差一点,就是没文化的人也能看出来,更何况我们。

行草书写长点、写短点,写大点、写小点,写轻点、写重点都没问题,侧锋用多了、偏锋用多了,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楷书就不行!

楷书书写时必须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你说写楷书累不累?[大笑][大笑][大笑]


天空蔚蓝43


相较而言,我也觉得写楷书要比写行书费神,累些。正如常说的那个比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不说站军姿,就是平时站的时间久了,也会感觉疲乏,想要走几步。

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也叫真书、正楷,有楷模的意思。书写时要求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点点俱到。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在字体中作为楷模,就好像现在的那些模特,浓妆淡抹,环肥燕瘦,煞是好看。所以书写时速度特别缓慢,以追求其点画结构达到楷模之目的,故相应的会比较费神,显得有些累。

行书,为了使楷书更方便的书写而形成的一种字体。它参用了一些草书的笔的笔势,既不像草书那般奔放曲折,难于辨认,又不像楷书那样工整费力。形体省简,笔画流畅,书写时行云流水,怡然自得,省时省力,实用性与艺术性都比较强,故自晋以来,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字体。

写楷书确实是不如写行书那般能够随心意的,感觉累的时候就歇歇调节下吧,放松放松身心,会更有益于书法水平的提高与创作。


2不2二哥


写楷书确实要比写行书累一些。写行书可在章法内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舒发情感写作品。但写楷书要慢一些,要求正正规规一笔一划去写。楷书写大字也可站起来写,但写中楷和小楷就得坐下来写,要求坐姿正确,抓笔有劲才能写好,特别是写小楷就要求更严了,各类书法写好都不容易。但楷书写好更不易。所以现在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不愿写楷书,原因是太费劲,耐不住性子。直奔行草,一是不太费大力气;二是进步快,效果也还来得快。











张忠学8


一定程度上讲,写楷体比写行书要累是正确的。注:本人书法并不内行,但也爱好。

首先,先从最基本的耗时讲。写楷书必然每一笔画都宁气静神,字体构架与布局都严谨方正。毫无疑问,大篇幅的写下来,耗时不小,对体力是一个考验。但想到书法,或者不用说到书法,练习小楷也不正是为了沉淀自己,敛拢思绪吗?

其次,真正写行书,必然是在楷书基本功够扎实之后才能运用自如的。其中蕴含的洒脱是超乎主观意识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成就感体验感美学感多重刺激的本能反应。赵孟頫的书法演变大概与此相关。诚然,形成一幅行书书法作品自然还需要花费心思去设计规划构思。否则,没有基础只图快速写的行书估计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行书了。

最后,写楷书耗时身累,但静心。写行书快意洒脱,必养心。





秋阳lsl


我是书法爱好者,我主要写小楷和篆书。关于写楷体比写行书要累我有不同看法,实际上楷书与行书的笔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写行书的动作和写楷书的动作是一样的,区别只是行书将连带(牵丝)写在了纸上,(笔没有离开纸);而楷书将连带(牵丝)写在了空中,(笔离开纸了)。所有动作一个不少,所以不存在写楷书比写行书累的问题。附我写的小楷,请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