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浒传》潘金莲,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现状?

一棵小草儿


慈老湿以“潘金莲不是荡妇,施耐庵那句话是让观众认为她是个荡妇”和“她对武松的爱和武松对她的刺激”两点,得出潘金莲并非荡妇,而是外界的刺激使她产生了变态一般的报复心理和自我堕落。讲真的,看完之后我有一种我在看新版水浒传电视剧的感觉。那我就说说我对慈老湿得出结论的这两点的一些个人看法。1.潘金莲不是荡妇,施耐庵那句话是让观众认为她是个荡妇。这里慈老湿的论证是武大郎的话和潘金莲放的狠话,认为这能证明潘金莲在遇到西门庆之前没偷过汉子。但这两点实际上并不能证明什么。首先,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这事,武大郎是不知道的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道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本身不是件光彩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所以面对郓哥的暗示,武大郎立刻回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这是男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面对外人说你妻子出轨的正常反应,怎么能拿来作为潘金莲之前是否偷过汉子的论证呢?其次,潘金莲放句狠话并不能说明什么。那妇人听了这话,被武松说了这一篇,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胀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这话就是潘金莲被武松点了一句后因为恼火而耍泼时说的狠话,类似的狠话现在都有人说。至于什么拳头立人胳膊走马,她还说武松胡言乱语,问题是武松是真的胡言乱语吗?那之前是谁勾搭的武松?2.潘金莲爱上了武松?“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里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就这段文字,潘金莲那是爱武松吗?用今天网络上一句流行的话:呸,你那是喜欢吗?你那是馋他的身子,你下贱。

潘金莲这就是馋武松的身子,她看上的是武松的样貌和力气,又未曾婚娶,所以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可往深了说她还喜欢武松什么?她这跟武松可是第一次见面,仅仅因为武松样貌力气就爱上一个人,这样就说爱上了未免过于草率了吧?另外再看武松的态度,慈老湿说武松也是有意的,只是碍于伦理,这话没毛病……个屁。书里写的很清楚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人家一开始是觉得潘金莲是个好嫂子,所以买了点东西给嫂嫂做衣服。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以上的这些只是我对慈老湿的观点的一些个人看法。至于我对潘金莲的评价,我在前两个这样的问题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过多叙述了。

小贝剪辑


潘金莲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小丫鬟,长得肤白貌美,老员外想要霸占潘金莲,却遭到了反抗,并且将此事告诉了夫人,于是老员外怀恨在心,将她嫁给了当时身材矮小长相极丑的武大郎,而且分文未取!也就是说,其实潘金莲是被别人强制嫁给武大郎的!就像现在被人贩子拐卖的妇女儿童。其实潘金莲她的本性还是很好的,只是被外界影响了。故事的最开始她也是给我们一个比较文静的形象,发展到最后其实展现给我们的也是她柔弱的那一面。虽然她害死了武大郎,那时候她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她真的太傻了,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 通过《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反应出两点: 1 当时的女性地位是很低下的,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一个卑微女性,潘金莲自己也没有提出离婚的话语权!在外人的教唆之下,才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武大郎。 2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反应百姓无处申冤的疾苦。就比如武松发现事情的真相后,一开始也没想着自己杀人,而是拿着证据告上了衙门。而他后来之所以行凶杀人,完全是因为西门庆买通了知县,让他根本找不到说理的地方,所以才会一怒之下杀了人。





可乐看电影video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里面的故事曲折跌宕。潘金莲作为里面的女主角,是个可怜可恨的人物。

这里只谈水浒,潘金莲的身世确实可怜,好好地当个丫鬟,偏偏被张大户看上,不从张大户又被送给了三寸钉枯树皮的武大,此时的潘金莲说是贞洁烈女都不为过,不仅没有为张大户的财帛动心,反而还去和张大户的老婆告发张大户对自己的骚扰。但被迫嫁给武大,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惩罚了,潘金莲的不安分也就此开始。离开清河县,到达阳谷县后,日子过得还算平静。但武松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小家。

凡事就怕对比,和武松一比,武大确实没法看了。莫说武大,寻常人物也比是不得武松的,所以潘金莲一见就喜欢上了,这大概是第一个,也是真正让潘金莲心动的人物了。她对于武松,应该可以说是“爱情”的。但她忘了自己已经是为人妇了,她爱上的人更是丈夫的亲弟弟。她和武松相处的时候不算短,对武松肯定也是了解的,这等事武松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但潘金莲却失了理性,典型的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潘金莲想跨越鸿沟的那一刻,遭到了武松的谩骂和拒绝,这里说句题外话,如果武松的处理方式能温和些,也许就能避免后面的悲剧了。这里不是为潘金莲洗地,也不是苛责武松,但如果有机会能救兄长的命,武松绝对会努力一试,这里武松冲动了。武松的这次坚决地拒绝,让潘金莲一切的幻想都破灭了,让她和武大一起无限的压抑彻底爆发了,看看眼前的武松,想想还未归家的武大,潘金莲彻底绝望了。到这里,如果说潘金莲喜欢上武松还可以理解的话,后边对西门庆的所作所为就完全是淫荡无耻了。

失去爱情陷入绝望的女人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还守着武大这等人物。虽然王婆自称这“潘驴邓小闲”一样少不得,并定下了种种计策,但其实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勾搭成奸并没有一波三折,潘金莲非常轻易地就答应了。首先西门庆是个俊品人物,而且会些拳脚,简直就是武松的完美替代品。如果说对武松是“爱情”,那对西门庆就是放弃自我的“欲望”。到此为止,潘金莲已经彻底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妻,变成了陷入绝望受欲望支配的荡妇,也许是对自身的放弃,也许还有对武松的报复。

最后一个阶段,杀夫。前面的通奸,只能表明潘金莲的道德底线没有了,杀夫这一行为,让她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恶人。这里再说句题外话,武松的拒绝,把潘金莲推向绝望,推向西门庆,而武大的行为,彻底断送了他的性命,如果他听从武松的话,等武松回来,绝不会是这样的结局。文中说过武大是“不会风流”,和西门庆这样深谙风流是极大的反差,也给了潘金莲一个极大的欲望发泄地,所谓“一发而不可收拾”,欲望战胜了理性,战胜了道德,谁都不能阻挡,武大就这样被杀害了。这其中当然有西门庆和王婆的怂恿,但主要还是潘金莲自己的决定,她已经是个恶人了。这恐怕也是对武松最大的报复了。

不得不赞叹一下《水浒传》的笔法,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步步把潘金莲这样一个可怜的丫鬟变成了杀夫的淫妇,潘金莲的死,张大户,武大,武松,王婆,西门庆都是凶手,少了哪一个也许结局就不是这样。我没有想洗白潘金莲,我想说明的,是她“恶”的由来,名著不是儿童动画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任何人的恶都是有来由的,但更重要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善恶的权利,潘金莲选择了恶,最终也得到了恶果。


一棵小草儿


一提起潘金莲,大家第一反应就会联想到水性杨花、红颜祸水、轻浮这些词语。以至于现在成了一个梗就是“大郎,起来把药喝了”哈哈。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状。其实潘金莲的悲剧也是当时古代妇女的一个缩影。

第一,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当时本来就是男尊女卑,而潘金莲当时面对的又是很强势的王婆婆,还有有钱有势的西门庆,有人说潘金莲是很淫荡的,但有没有人发现原本潘金莲是足不出户的,是被王婆婆和西门庆设下圈套一步步引诱的。当然潘金莲也可以反抗,去官府告他们,但那样换来的结果会怎样呢?斗得过西门庆吗,并且还会被人说闲话。所以说古代妇女地位是很低下的,很悲催的。

第二,古代婚姻的匹配度是很低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他是很勤奋的,很憨厚老实的,而潘金莲是很漂亮的,也很妩媚。那么潘金莲怎么会成为武大郎的媳妇呢,个人觉得当时武大郎就应该找一个相貌平平能吃苦的女子一起过日子,而潘金莲应该是嫁给大户人家。但在那时婚姻的匹配度就是这么低,幸福感也是很低的,个人觉得其实他们两个本不合适,武大郎只知道卖烧饼,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沟通,时间长了潘金莲难免会寂寞,所以这段婚姻是很失败的。古代女子也不像现在这样可以自由恋爱,三观合适等等,所以还反映了当时婚姻匹配度很低。

第三,有权有势能为所欲为。当时西门庆可以说是高高在上的官家公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光明正大的调戏别人家的媳妇,好色的西门庆可以如此膨胀,最后这丑陋的嘴脸还是遭到了报应。这样畸形的社会体制遭殃的必然是女性,导致了这样一起悲剧发生。所以潘金莲这一人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权人家的任性和霸道,为所欲为。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被采纳,谢谢~


雪顶咖啡屋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潘金莲本来只是富户家的一个使女(丫鬟、婢女),二十多岁的年纪,颇有几分姿色,金莲是她的小名,大名叫啥子作者没提。因为年轻漂亮,所以这个富户家的男主人就整天缠着她,估计没少骚扰。后来潘金莲受不了了,就告诉了主人婆。男主人很生气,于是倒贴钱,把她嫁给了县里的武大郎。

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不仅是因为武大郎矮丑猥琐,还因为武大郎很穷,父母早亡,还有个天天喝酒打架的弟弟。你想这样的家庭,一个刚20来岁的姑娘嫁过去,能省心吗?显然不能,男主人就是要以此报复潘金莲。

古代婢女的地位很低,被主人占有是很正常的事,能做小妾都是烧高香了。从这一点来说,潘金莲其实没有资格拒绝男主人,她之所以敢抵触,是因为男主人怕老婆。

由此反应出一个当时的社会问题——《男尊女卑》

,上面是我对于通过潘金莲得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吉李大比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个荡妇的形象,历来被人们贴上了淫荡、 谋杀亲夫、狠毒的标签,数百年来受着人们的唾骂与指责。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特别是马蓉出轨后王宝强的经纪人,很多网民都给马蓉冠以现代潘金莲的标签,潘金莲可谓是深入人心。从巜水浒传》中可以清楚得知,潘金莲出身低微,自幼命运凄惨,在大户人家当使丫环,是一个卑贱的奴隶。后来勇敢逃脱地主老爷魔掌,被迫嫁给武大郎,因不满婚姻,向往爱情,遇人不淑,误入岐途,谋杀亲夫,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足可以反映了当时封神社会是男权至上、女性地位低下,特别是社会底层女性备受压迫的社会现状。

现在人们看到对潘金莲的描述往往都会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她,对她的评价有失公允,缺乏理性。当然我在这里绝对不是肯定她的淫荡、狠毒,赞同他谋杀亲夫的做法,我只是从一个公平的角度,以理智的眼光看待潘金莲,觉得她敢爱敢恨、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都是没有错的,并且在封建男权重压下所表现出来女权主义是很值得钦佩的,也是值得现代人同情的。






尧山渔夫


作为一个女人,潘金莲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为几点,一是出身不幸,命不好。二是生活不幸,运不好。三是结局不幸,人生整个是个悲剧。说到底,是当时的社会制度使然。

其实从她本身来说,她的诉求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有一份自己渴望的爱情,得到最基本但稳定的生活,有爱她的人一起生活,能一起相互扶持,生儿育女,过最朴素的日子,这样就够了。

但是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在她身上都未能满足。出身,她不能选择,家庭太贫寒,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她母亲不得不将她卖给张大户做丫鬟。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这个没人要的丫头,竟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出得亭亭玉立,长得肤白貌美,这样并没有成为她的资本,反而成为她人生噩梦的开端。

所以说,一个人的外貌虽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加分的,但是放在潘金莲身上,那就是天大的麻烦。张大户人老心不老,不断纠缠骚扰,最后潘金莲不得不将情况告诉张大户的老婆,却因此给自己带来更大麻烦,那就是被张大户直接送给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

如果说在张大户家里的遭遇是一场阵痛,那么和武大郎在一起,就是一场生活的劫难。

因为对于潘金莲来说,她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其实就是爱情和婚姻,这也是绝大多数女人的渴望,当她嫁给武大郎之后,有人就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虽然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侮辱,但是确实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实在不般配。

对爱情和婚姻渴望的潘金莲希望有一个自己能够仰视的人,有一个宽广的肩膀可以依靠,有一个强大的体魄可以保护自己,给她温暖和安全感,但是武大郎只有三寸,还头脑简单,每天靠卖炊饼为生,长得还非常丑陋猥琐。

天天和这样的一个人住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怎么过下去,和期望相差太大,和理想相差太远,简直就是噩梦。武松的出现给潘金莲的生活带来了一束曙光。

但是,这并不是一根救命稻草,反而更像一瓶让人晕眩痛苦的药剂,潘金莲带着全部的渴望,结果却被武松果断拒绝,她心里那点刚刚燃起的野火也瞬间熄灭,一直到遇到西门庆之前。

可以说,潘金莲的命运注定要以悲剧收场,无论她长得多么漂亮,无论她自己怎么努力折腾,她始终改变不了的是她的出身,她的底层地位,她被人操控的命运。


作家崔喜军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女人是社会可以自由买卖,没有自主权利的工具。女性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随波逐流。

不管是做丫鬟还是做女主人,还是做二房三房,他们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潘金莲从小就因为贫穷,被卖做丫鬟,

后来又因为地位低,被员外轻薄,然后再次卖给武大郎。

一个漂亮机灵的小姑娘,无法保护自己,因为反抗强权,遭到报复。

之后,又被西门庆勾搭上,毒死自己老公武大郎。

西门庆虽然有钱有势有地位,但是并不是一心一意的对潘金莲。

所以导致她报复心很强,害死了瓶儿,并且进一步害死西门庆。

所以,就算聪明机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到破罐子破摔。


小五小六看影视


我是回忆小电影,我来解答这个问题啦

其实潘金莲这个角色,在原著中被施耐庵描写得活灵活现。她唯一的优点只是不贪财。

有些人以为《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如同《红楼梦》中的晴雯,实际上,潘金莲给晴雯提鞋都不配。真正要做类比的话,潘金莲应该是多姑娘和赵姨娘的综合体。

多姑娘是有夫之妇,有几分姿色,和贾琏以及府中多个男仆鬼混过,还对宝玉实施过性骚扰。赵姨娘则占了愚蠢泼妇这一条。

潘金莲第一眼就喜欢武松,但是喜欢也分不同的类型,潘金莲这种喜欢叫“馋他的身子”。而且从一开始,潘金莲就没打算克制自己的欲望。正常人总会犹豫一下:我已经有老公/老婆了,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但潘金莲不。

潘金莲根本就不想离开武大郎。武大郎既能给她赚吃穿用度的钱,又太懦弱管不了她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反而被她支使得团团转。前面也说了,潘金莲倒是不贪财,只是好男色,所以武大郎赚的钱对她来说够用就行了。


回忆小电影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个有罪的人。但她的罪在于她杀死了人,而并不是她个人品格上的堕落。她不应该承受数百年中国人一直的“淫妇”等道德意义上的唾骂。尤其当我们再深一步追究她为什么会杀人,怎么走上杀人之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潘金莲的生命,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一个巨大的悲剧。

潘金莲自幼为奴,后被“赏”或“卖”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为妻。这个婚姻根本没有丝毫感情可言。而在封建道德体系的束缚下,潘金莲别无选择,只好忍受。那已经是一个不幸。如果她终生没有遇见第二个男人,守在武大郎的炊屋里,枯萎凋零而终,全如中国世世代代无数平凡女性那样,那仍然是压抑人性的一个巨大悲剧。

如果因此中国人民就送给潘金莲一顶道德桂冠,装饰得再美丽,也掩饰不住其下面毁灭青春扼杀人性的罪恶。 可是生活终于没有让潘金莲沿着这个悲剧走下去,却转向了另一个悲剧。 潘金莲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毕竟年轻美貌,无论怎样压抑,她毕竟需要感情生活,需要性的慰藉。这一切,武大郎都不能给予她。这情况下,与武二郎的相见,便使潘金莲感情生活的意识觉醒了,而且如久枯干柴遇火,一发而不可收。但是在封建道德体系的罗网里,离婚不可能,要被视为大逆不道。她只好走许多不幸婚姻迫害下的妇女走过的道路:偷情。这是一个非人道社会压迫出来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一个罪恶道德体系压迫下产生的抢夺生活权力的变态抗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