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中國近代史上,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他們為我國的發展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比較知名的科學家有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李政道等,還有物理學家王竹溪、彭桓武、錢三強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師。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葉企孫

今天我們要特別說一位大師,他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12歲考上清華大學,成為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宗師。一生致力於教育,終生未娶,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在“兩彈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十多人師承於他。他被人們稱為“大師的大師”。

他就是葉企孫,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是偉大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更是悲慘的一生。葉企孫於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出生在上海,葉家是書香門第,父親從小對他嚴格教育,為他以後的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葉企孫在父親的影響下,不僅學習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等,還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西方先進的知識也開闊了他的眼界。1911年,12歲的葉企孫考入清華大學。1918年,葉企孫成功考取了公費留美的名額,他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葉企孫留美時的導師是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里奇曼。

1920年,葉企孫進入哈佛大學深造,當時他才22歲。進入哈佛大學的葉企孫與導師W.Duane和H.hpalmer共同精確地測定了普朗克常數,此後被物理學界沿用了16年之久。他還開創了高壓磁化的正確方法,是世界物理學界在物質磁性方面重要的研究。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部分師生在禮堂

1923年,葉企孫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哈佛大學給出豐厚的待遇請他留校任教,面對比國內豐厚的待遇,學有所成了葉企孫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選擇了回國,報效自己的祖國。葉企孫回國後,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任教,他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並擔任首屆物理系主任。

在他的帶領下,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日新月異,不斷創造新奇蹟。他為我國早期的物理學界培養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像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等,力學家錢偉長等,都是在中國建設初期貢獻巨大的科學家。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葉企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學生錢偉長曾這樣評價老師,“他視學生為子女,一生未娶,他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是以身作則,影響了大批科學家”。他的一生是偉大的,是讓人敬佩的。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葉企孫主動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積極投身於抗日洪流中。1948年,葉企孫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在的科學院院士)。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葉企孫(中)與抗日戰士合影

然而,這麼一位偉大的人,他的晚年卻十分悲慘。在1967年那個特殊的時期,是他人生中最陰暗的時期,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他遭受到了來自於他的學生的傷害。後來又被子虛烏有的理由關押了起來,他完全失去了自由,這對他的打擊是沉重的。

1972年,他恢復自由後,由於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使他一蹶不振,也沒有辦法再繼續正常工作。從此,生活上沒有了保障,晚年只能淪落成乞丐,在街頭巷尾以乞討為生。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因病去世,一代巨星就此隕落,享年79歲。

他12歲考上清華,22歲到哈佛深造,培養了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

老人的去世讓我們感到非常惋惜,老人晚年悲慘的生活更讓我們的心裡感到陣陣刺痛。90年代,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老師,他的79名院士學生以及來自海內外學者們,總共127人聯名在清華大學第三教室門廳內為葉企孫建立銅像來紀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