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们是如何战胜非典的?今天,我们仍会用同样的方法取胜

2003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非典,也就是SARS病毒,整个国家人心惶惶,学校停课,工厂停产,企业放假,整个社会都笼罩着一片恐怖的氛围。而中国首例患“非典”的病人,叫黄杏初。

2002年12月5日,黄杏初生了场奇怪的病:发热、畏寒、全身无力,两天后开始发烧,吃药也不见好。又去医院挂了两天水,仍是没有效果。一周后病情愈发严重,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直到黄杏初身边的医护人员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大家才发觉他可能患上了传染病,黄杏初被紧急转往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抢救。一个月后,黄杏初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黄杏初康复了,但传染却并没有停止。2003年1月21日,广东省卫生厅派出专家组调查,专家组写出了长达五页的报告,称其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就这样,“非典”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2003年,我们是如何战胜非典的?今天,我们仍会用同样的方法取胜

黄杏初是为厨师,在深圳的饭店打工时,有时要杀掉果子狸,做成一道菜。所以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以为果子狸才是病毒的源头。其实非也。直到2013年,经过调查研究才得知果子狸因为吃蝙蝠,成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最早的病毒来源,来自蝙蝠。

2003年1月31日中午,广州中山二院来了一名患者,此人原在广州荔湾区做海鲜批发生意,当时病情严重,高烧咳嗽,呼吸困难,肺部X光片显示绝大部分肺野已经被病灶占据,周某只在广州中山二院呆了24小时,可接触过他的人,几乎全部被感染了,整个中山二院呼吸科都倒下了,几乎全军覆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担心会出现“超级传染者”。

中山二院和中山三院的医护人员后来回忆说:第一批医护人员倒下了,第二批医护人员为救治战友又倒下了,第三批人冲了上去,又有人倒下……因为天天有人倒下,最后共有93名医护人员病倒。在非典期间,受感染的病人里,有接近20%的人是医护人员,死亡人数中,医护人员占比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概念吗?上战场也不过如此。

2003年,我们是如何战胜非典的?今天,我们仍会用同样的方法取胜

正是有了这些毫不畏惧的白衣战士,通过强有力的隔离措施,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加上温度的升高,非典在2003年6月得到控制。白衣就是战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这些医护人员在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进行战斗,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了他们,我们还愁打不赢胜仗吗?

2003年,我们是如何战胜非典的?今天,我们仍会用同样的方法取胜

17年后,钟南山仍是一线的战士,只不过他的年龄,从67岁,变成了84岁。医护人员们也没有变,前面最危险的地方,他们也毫不犹豫冲了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