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者临什么帖比较好?

书痴一个


我也是初学者,一点感受分享一下

刚开始写字还是写楷书,九成宫是古人很好的样板,练每个字时,对照一下,不满意的,要从基本笔画练,最后再组字

目前想学好字的途径很多,在头条中,你只要关注书法,会有很多优秀书法人士的作品欣赏和学习,特别是经过头条筛选的视频更是初学者难得的好教材,你想学什么样风格的字体,几乎都有,也可以购买网上视频教材,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既然有这么多的教材可提供,我认为初学者除了看古人经典字帖,还应该多看现代人的书法视频资料,就等于你跟无数个老师学习,当然先要学习一种字体,读百家字帖,看成功者的视频,必会进度很快,目前网上有很多视频教学班,找到你喜欢的,不要学杂,同样一个字,特别是行楷,由于笔顺的改变,写出来的字就美观了,这就需要多看视频,积累多了,量变引起质变了

初淺看法,不当之处,多批评指正,共同进步!!谢谢


森161315191


我是三品斋主李存章,书法爱好者与习练者。回答这个问题还算有话可说。

学书法先临帖,早以成为书法爱好者与习练者的普遍共识,不会有多少人持反面意见。至于为什么学书法要先临帖?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捷径!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可以这样提问,学书法有捷径可走吗?答曰:有,两个字临帖!

学写字,也当然可以不临帖,完全去独立自学,我想你从七岁开始,到八十岁你的字会叫人不忍睹。为啥两个同时上学,一块长大的人,字写得有天壤之别呢?不用说一个注重临帖,一个从不临帖。

比如我有一个堂叔,比我大一岁,比我早上一年学,结果比我还晚毕业两年,记得我们曾同班同学两年,只说写字,他几乎每天受批评,我几乎每天受表扬,老师每每批评他他写的字,则表扬我写的字。虽然那时没有字帖可临,但我知道模仿老师写字,把老师的字当帖临。我表叔至今写不成个字,真像老百姓形容差字说的那句形象比喻:这字写的像屎壳郎爬的一样。

至于临什么帖,这要看自己的喜好。相中谁的字就临谁的帖。

我临帖,楷书主功颜勤礼碑,行书主功圣教序。





李存章艺术园


作为书法爱好者,用自已练书法的心得和你交流,谈谈建议。作为初学书者,我认为选择帖方向关键,是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这你要认真思考,因为当代书家各有发言,理论颇多,不能确定谁最对或最合适你,但公认为从楷书入手最适合。选帖的内容可不拘,选学楷书的帖很多,四大名楷欧颜赵柳是首选范本,你可到书店找到,比较后喜欢谁的字就选谁,绝对没错。然后专心练习,争取早日入帖。 顺便说一下我的自学习字经历,我选柳体玄秘塔习字10年,后来练兰亭,那个不适只有我自已明白,三年不入流啊,心灰意冷,于是我摸索解决的方法,写赵体,颜体,没效,后来读到启功的著作《论书绝句100首》,从“透到刀痕看笔痕”明白,柳是碑帖,兰亭是墨帖,碑和帖的区别很大,于是我暂停柳,转写智永千字文,再次找书感觉。因此,我建议你也可选智永真草千文。


水石7616


这是两个问题,分别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先说第一个,为什么临帖很重要

1、任何人学写字,都逃不过临习,只是你是主动地临,还是被动地临。有人说,我从来没有临过。错了!没有临过怎么会写呢?照教科书、照老师黑板上的字,照别人的字迹、照广告牌上的字写,那都是临习,只是被动地,无意识地学而已。

2、学书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临帖。主动临就是批量地将优秀字帖上的字形导入你的脑海里,书写的时候刻意回想优秀字迹的模样,依葫芦画瓢地写下了就好了。


3、临帖要临最优秀的帖。向优秀的法帖取经,你才能吸收到充分的营养。那些本身不好的字帖,就会把人带歪了。

二、再说第二个,有哪些优秀的法帖可以推荐呢?

对于初学者,推荐楷书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学行书推荐

《集王羲之圣教序》;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学草书,推荐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至于理由不过多阐述,总之是前人探索出来的经验之一,当然不是唯一!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漫漫书法路,加我不孤独!


麓风轩


《书法初学入门,用自己的教训给6条建议:选楷书入门;慎临古帖;如是为了日常书写学习馆阁体是最佳选择》

临实用好帖最重要。阅读朋友的提问,推测这位书友打决练习书法,正处于选帖阶段。选帖是给书法选方向的阶段。如果为的是应对日常书写的话,“馆阁体”才是最初期最佳选择!

一、选帖是书法入门方向的选择,楷书入门已成大众经验之谈,楷门入门是首选;

其实每个书法淡学习者可能都会经历一个一过程。只是大家都明白后,可能少走一些弯路而矣。当然还可以针对每个环节做一些准备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里,不被人有意无意地误导就不错了。

图:书法学习者都会经历的过程图

楷书是最讲究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规范化的书体。实际国家规范汉字也是楷书体系,而且国家分布的楷书体系同样由大量书法专家、人体运动生理学家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书写方法。使用这些方法书写,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更容易写出实用效果。

二、欧楷最接近现代楷书,流行的田英章楷书研究了整套从“笔法”到“间架结构”至“偏旁部首”到“章法”教材,初学选现代字帖练习,入门之路事半功倍,至少少走弯路;

不建议使用古帖。尤其书法初学还先别临古帖!当下楷书流行大家书帖是实用的好选择!古帖细节呈现已不那么真实,也一不太真实的清晰。刻刀是硬物上字体,与软毛笔字体特点不一样。

图:现在留传下来的古帖实际上只是古人书法转刻后仿真品而矣,真迹早以不复存在

对于初学者想直接从中学习入门技能难度太大,因为你刚入门书法,不可能有那样的对古帖的复原经验。

三、毛笔书法不同于硬笔书法,注重笔法细节,无论那种楷书都会在最初教授笔法,毛笔书法注重笔法表现体现书法风格。

图:历史上著名的《灵飞经》小楷是现代硬笔书法主要古帖


但是古藉中直接讲笔法的少,大多是现代书法解释版本。而硬笔书法习书者临古帖中小楷帖,主要吸收古人小楷结体方法即可。

如果希望较快提高书写效率,而不是追求精致的工笔书法效果,那还是间或学习临写自然书写的“馆阁体”结构与笔法。

四、田英章楷书重新整理了欧楷书法技法,精简了笔法结构方法,基本实现了楷书书写方法的技术化、工艺化、大众化。

田英章楷书具有明显的现代特点:技术可复制化。以自身教学经验发现,这可以让初学者入门更明白更快捷。事实上,田英章楷书在国内外的流行也证明,这套思想的保险性与实用性。写好字毕竟是第一目标。

图:古本中大楷书的书帖由于中间多次变化多了一些什么,一看就知象拓片

五、关于学习日常书写技巧的直白建议:多临“馆阁体”;

田英章先生楷书与“馆阁体”在技法上有差别,但是差别并不大。比如为了追求书写效率,馆阁体不追求每个一笔画的“起笔”“折笔”“收笔”节点上的笔锋突现。最多在“收笔”环节顺笔而出即可!

图:馆阁体与田英章楷书的区别图,馆阁体带有很强的自然书写特点

附录1:《书法古帖的形成》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碑帖一般通过两工艺处理。第一种工艺是选把字直接写在石头或是木板上,然后工匠依照字迹来雕刻。从而形成现代留传下来的刻本书法。但是我们拿到的则是多是拓本。

第二种方法又怎样呢?先是书法家写好作品。然后按照作品笔迹用刀把轮廓拓印在石碑上,再进一步雕刻即可。类似双钩。现代人再从最后碑刻来拓印书帖。

六、学习田楷技法以实现现代规范字书法;学习馆阁体实现现代规范楷书效率书写;

但是对于初学者,你必须明白,书法体并不适应工作书写与考场考试,因为要不是工楷就是追求笔画险峻而极慢的书写效率;要不就是追求个性化艺术,失去书写的规范性难以识别!


而馆阁体的书写技巧与硬笔书法书写习惯基本一致。中小学性学习书写技能,学习馆阁体尤其值得学习。学习的技能自然运用到日常书写中。

最后的说明:初学者学习现代人书帖,可以更多吸收巨大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从肩上起步!哈!而且还可以直接与日常书写的规划字在技巧上互相补充。如果你是是书法老师,你的学生也最喜欢这样的教法。


另外,我们的书写最终都要在纸上书写的多,所以直接学习由人写在纸上字帖肯定顺手得多!


创新炎黄



一丶临摹经典法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除此别无他法!

(一)丶古往今来无数书家的经验表明,学习书法必须要临帖,而且必须临摹古代的经典法帖。因为通过临摹古代的书法经典,能让习书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经典作品中的用笔原则(方法)丶结字规律丶章法布局等技巧,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书法之初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古人的好的经验与技巧为我们所用,减少摸索的时间丶避免或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丶什么是书法经典?所谓书法经典是指经过历史淘汰后得到历代书家丶学者丶公众认可与推崇并传承下来的优秀书法作品。这些经典法帖是前代书法家长期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与结晶,包括了前人几乎所有的书写法则丶用笔技巧丶结字规律丶章法规范等等,具有权威性与示范性。

二丶摹帖临帖的常用方式方法有哪些?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临摹碑帖。临摹碑帖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技巧训练并获取技巧丶二是领略风格。摹帖与临帖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古贤曾对摹帖与临帖有过准确的解释,大意是“摹易得形丶临可得意!”临帖的方式与方法也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很多人容易疏忽与混淆的问题!从而导致在评价与描述上出现混乱。

(一)丶摹帖及需要注继的问题。摹帖是训练笔法,同时结字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摹帖是将所临之帖置于临纸之下,然后在临纸上描画,通常的描红即是摹帖。前贤发明的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尤其是对于魏楷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摹写每一笔时一定要一次性完成,并把笔画一次性完全填满。如果不能一次性完成并填满笔画,训练就失去意义,训练效果就不好。这是摹帖的要领所在

(二)丶临帖的方式方法。方式与方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帖手段,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手段。它们都能达到相应的训练意图,但方式与方法则完全属于两个范畴。方式——属于技术范畴,具有操作和应用的临帖手段。方法——属于艺术范畴,注重法度和审美的临帖手段。

1丶临帖的方式。临帖的方式主要是指使用的技术手段。是根据临帖的意图丶思路丶目的丶程度等来灵活运用。

1)依数字临帖的方式(1)选临。选出有典型意义的丶有技术含量的丶有技巧难度的有特色味道的或自己需要与喜欢的字练习进行临习。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训练点,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某个技术环节。(在临帖训练中,选临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因为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免去重复和无意义的训练丶强化个别技巧和关键技巧的训练,利用较少的时间集中的训练和获取最核心的技巧!(2)节临。节临指的是节选原帖比较精彩的局部或具有某种特别技巧的一段文字临习。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训练局部环节的技巧与手法。(3)通临。通临指的是一字不少的通篇临习。目的是体会作品整体的章法丶样式丶节奏丶韵律和风格。

2)根据进度临帖的方式。有对临与背临两种。(1)对临:对照临习。将帖置架,眼察手拟,心摹手追。目的是准确参照原帖,以训练并获取技巧。在临习某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常使用此法,也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2)背临:不看原帖,凭记忆再现原帖。目的是检测自己对原帖的学习程度丶理解程度丶和掌握技巧的程度与水平。是临帖更高阶段的训练手段。

3)依字大小临帖的方式。有等临丶放临丶缩临三种放式。(1)等临:对等大小的临写,目的是训练并提高临写的精确度,可以更加入微地体察原帖的技巧与风格。(2)放临:就是放大临写,目的是增加手臂的挥运半径训练,以提高书写能力的准确性与变通能力。(3)缩临:缩小临写,目的是训练小字的书写能力,小楷学习往往采用此方式训练!

(二)临帖的方法。临帖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艺术手段,根据自己的艺术追求丶意图丶思路丶目的丶程度等来灵活运用。主要有“形临丶意临丶创临”三种。

1)形临:就是以形为主要目的的临帖方法。形临的要旨是:尽量临出原帖的笔形丶字形和章法样式,力求精确与准确。孙过庭《书谱》有云:“察之者尚精丶拟之者贵似。”形临的关键就是求“形似”!只有临得准确,才能体会和正确获取原帖技巧丶把握风格特征。形临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备”!学习书法要十分重视形临的训练,形临是临帖的主要训练手段。

2)意临:意临指的是临出原帖的“大意”,也就是临出愿帖的“大概”,临的结果和原帖有似与不似之分。如果尽似那就是形临而非意临,如果尽不似,那就不是意临,甚至都不是临的范畴了。凡是“临”就必须有“似”的成分,否则就是孙过庭所贬斥的那种“任笔成体,聚墨成形”了。意临方法通常有“强调技巧范畴”与“强调风格范畴”两种。

3)创临:创临是指临帖时掺以创作意识和手段。创临与意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改变原帖的问题。意临改变稍大丶创临改变较大,但都有“似”的含量或成分,创临是师古而不泥古的同时,有更强烈的创作意识参与。

三丶临摹经典范本

(一)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赵孟頫《三门记》(二)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孟頫《洛神赋》(三)隶书:《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四)草书: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灵飞经》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自敘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蜀素帖》赵孟頫《道德经》王铎作品等等。我是钓鱼岛上垂钓客,是书法业余爱好者与草书书体习研者,欢迎关注钓鱼岛上垂钓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丶批评指正!









落月湾中垂钓客


感谢!首先是不是喜欢毛笔字,然后是选择一本喜欢的字贴!比如是篆书或者楷书,我是喜欢草书一直临孙过庭书谱和颜真卿楷书!然后临各种字体!所以喜欢毛笔字字体才是一直临贴三年!十年或者二十年更长时间!应该是享受临习书法过程,坚持不懈长年累月练习一般情况坚持不下来!所以还是把毛笔字看看就好,不要想着成为书法家就好!











我是林果果


既然说的是针对零基础初学者,不可否认临帖是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一个训练步骤,或者说是一个科目,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初学者,掌握科学训练方法,这个是关键。比如,在正式进入临帖之前,必须依据范本特点,先练好常规笔法,然后,接着练熟笔画,再了解一下临帖的具体操作方式都有哪些,每一种技术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乃至哪个步骤应该使用什么笔和练习纸比较适合,写多大字体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姿势、执笔法…… 如果,这些书法原理和常识,事先没有弄懂,只顾埋头临帖,结果只有一个: 误入歧途、事与愿违,悔之晚矣。

所以说,如果承认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套路,是质量效果保障措施的话,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临帖,而是基本功技法训练!


△图为我的习作

长期以来,在书法教学、自学活动中,绝大多数人,都把临帖说成是入门之首,其实,这非常错误的!是极不讲求科学的,是违背技术与艺术发自然展规律的,诸如多写多练,每天必须要用掉多少纸……其实,这种野蛮做法和疲劳战术,实质上是在制造废品,徒劳无益。

凡是练过多年书法,自以为写的不错的,尤其是获过次奖项的,从事书法写字教学的人,有谁可曾仔细想过? 当拿起毛笔写字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已经垮入了什么样的门槛,接下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程序?到底作错了什么没有?自己的教训都有哪些?如何让别人引以为戒?然而,据我了解,一些破称之谓书法大师的,恐怕也从来没有自省过,不然,怎么会把他们的歪理邪说编成教材、制成视频呢?纯属误导消费。


△图为我的习作


我认为,学习书法,如同出门旅行选择交通线路一样,如果一不留神上错了车,后果可想而知。试想,工具材料、执笔法、运笔法、临摹法、笔画、结字法……这些前期基本功训练过程,必须掌握和熟练的项目,全都给省略了,或者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心急火燎去临帖,怎么能写得像、写得好? 岂不是痴心妄想,自讨苦吃。


△图为我的习作

因此说,临帖,绝对不是起步入门! 临帖只是长期精研书法、逐渐熟练技艺必须经历的过程。相当于公交车的经由站,不是始发站。许多人之所以走错路、走弯路,误入歧途,陷进困境,费尽周折,最终事与愿违,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全认真的按照书法训练操作规程办。

关于初学者选择什么范本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是仅仅出于兴趣爱好,没有长期打算计划以后练什么帖,喜欢哪个就练哪个,从哪种字体入手都可以。



按惯例,多数人主张先练唐楷,尤其提倡先学欧体,而且是大楷字,我个人觉得不太合适,为什么这样说呢? 打个比方吧,假如你想学声乐,比较喜欢美声唱法,可是,你的先天条件只能唱流行歌曲,岂不是张冠李戴、顾此失彼? 这个例子说明,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个人的兴趣点和接受信息能力,往往不成正比,喜欢不一定属于你,书法也讲缘分,比如《九成宫》,有多少追梦人? 成功得手的屈指可数。所以,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必要仔细考虑在先。



具体哪些帖适合初学者,我想换个角度讲一下,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敢肯定的说,欧体、柳体不适合初始阶段入门首选。 另外,所谓大楷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它是当代书法家长们为了追求展厅效果,故意拟造成的一种大字书法,尚处于探索试验中,技法训练方法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既然说书法必须尚古,取法需乎上,那为什么不练原帖原大? 谁能说清楚?

有很多人主张先练大楷,然后再练小楷书法、硬笔书法……这纯粹是违背科学的歪理邪说! 明明知道大楷字是比较难练的,却非得坚持练,只能说精神可嘉,实际是自讨苦吃。

以我的经验,初学者从毛笔小楷起步为宜,它与硬笔字写法一样的,只是笔不同罢了。况且,无论是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前期临摹训练都使用铅笔或中性笔。如图:

赵孟頫、文征文的字帖应该多读、多练,例如《读书乐》、《长春道院》、《崇福寺》等。尤其是他们的小楷字帖。那是真正的手写体……如图:




简单的说,如果仅仅想练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帖,不一定非得临古帖。

倘若想走书法正宗的路子,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扎实的书法基础,最好从魏碑里找适合自己心仪帖的作为切入点。

魏碑是楷书的发源地,也是一个世外桃源,可以用碑山帖海来形容。一帖一貌,妙趣横生,仪态天然,艺术元素应有尽有。如图:





总之,初学者,选择什么方向与目标很重要。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以及临帖方法,皆依照规定程序进行,只要是按照正规的套路练习,哪些帖是重点,需要多练,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


△图为我的习作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初学书法者应临唐代的楷书字帖。初唐殴阳询的 《九成宫》可临;中唐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麻姑仙坛记》亦可临;晚唐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也可以临。

上图为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局部。

为什么要给题主推荐唐代人的楷书呢?因为唐楷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法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人尚法"。

“尚法”,就是普崇、重视法度,并严格地按照“法”的要求行事。“法”:即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艺术规范。还有就是特指书法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模式。

上图为唐人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局部。

“尚法”的结果,使唐楷自身建立起严谨的艺术规范。从这个角度讲,唐楷是真正意义上的“楷书”——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创作,永远是垂范后世的“法书”。所以,我为题主推荐唐楷《九成宫》、《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玄秘塔碑》。

上图为唐人柳公权的楷书。

如果题主对今人的书法感兴趣,可临卢中南和田英章 、田蕴章的楷书。不过,我是一向不主张初学书法者学习当代人的字的。

上图为田英章临欧阳询 《九成宫》局部。

上图为卢中南的“欧楷”书法作品(局部)。

学楷书,用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优质兼毫毛笔。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书法与书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范畴。书写是清晰准确为要,书写的内容不能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误读。书法是利用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的艺术创作。不是有些人讲的书法是书写的法度,如果这样只有临模,那就只有魏夫人,没有后来的王羲之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单存是別国没有。他可利用的只有线条,正是这些长短、粗细、弯直的线条给人以温柔、粗旷、险峻、律动的不同造型的美感。

中国书法的书体大类上有篆、隶、行、草、楷。每一大类又分很多个体。所以学习书法要首先确定一种自己喜欢的书体,然后找范本临写,临写的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结体与布局。然后才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貌,这是因为你写的内容不可能与前人完全相同,内容不同结体与布局也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