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书法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大智仙人神仙笔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普及程度不够,自从毛笔退出主流书写舞台,毛笔一日不如一日,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坚持着,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可见书法的萧条程度,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普及书法在学校的开展,但愿能慢慢好转。

2文化修养不够,历数中国古代书法家,没有几个粗人,都是满腹诗书的人,诗词信手拈来。反观当今,有几个能有半瓶墨,看看当今所谓的大书法家们拿走草稿看一眼写几个,可知和古代书法家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偏偏书法和文学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书法家职业化程度不够,中国目前全职的书法家人数太少,不能以书养书,自给自足。多数有自己的职业,练习书法只是业余时间,这样的书写时间和古代相比,时间太少,怎能把书法写好。如果有更多的职业书法家,更多的人来写书法,那也是书法的一大幸事。

4书法作品市场化程度不够,如能达到李白(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诗中的盛况,何愁书法不兴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复兴,人们除了物质的追求,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书法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残墨


我觉得当今中国书法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有四个方面:

1、书法职业化

我国著名学者,一代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说过:“中夏(中国)书家者流,必无仅善书而名家者也。”意思是中国书法史上没有仅仅靠擅长书法而成名成家的,必定有书外之功夫。如今中国书法界已经有一大批书法家以书法为职业,追名逐利,早就丢掉了古代文人的一些名节,变成一个又一个书法商人。

吴玉如先生

2、互联网催生书法怪胎

互联网时代,讲究猎奇,追求眼球经济,在这种风口下,催生了一大批以令人恶心的丑怪表演,以毛笔、墨汁为主要表演工具,肆意糟践中国书法,挑战公众审美底线。这样的怪胎越来越多,一段30秒的视频往往会有数百万的播放量,其对国粹书法的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3、缺少正确审美引导

目前中国书法协会发掘书法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国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展的结果常常严重有悖于民众审美标准,甚至与普通人眼中的正统书法大相径庭。虽说这并不意味着国展书法必定有问题,但长此以往,终让人不能理解,更难以接受。毕竟国展作品与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名作差距太大,甚至肆意妄为的人大有人在,这究竟是对这个书法的创新还是对中国书法的颠覆?

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4、少年儿童书法教育不足

由于钢笔、碳素笔、圆珠笔的普及,加之电脑手机的蔓延发展,毛笔字如今早已经成为个人爱好,可学可不学,全在自己个!我觉得中国书法在少年儿童阶段的教育严重不足,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中国书法目前正在遭遇的四个大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已经得到国家文化教育部门的重视,正在逐步普及少年儿童书法教育走进正规教育、义务教务课堂,这实在是民族之幸,中国书法之幸!

回答就到这儿,顺祝题主愉快!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大家品评指教,永书在此先行致谢!


永书101


当代书法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首先,审美品位出了问题,两极分化,缺乏共识。一部分人以古代碑帖为标准,力求上追唐宋,但基本上在原碑帖中打转;一部分人但求工整,以端正的馆阁体为美,不但单调,而且无趣;还有一部分以狂怪为美,力斥前两种是墨守陈规,故步自封,但自身已脱离书法大众,成了书法江湖的旁门左道。

其次,因为当代书法已没有实用功能的支撑,且在审美上难以达成共识,看起来欣欣向荣,实际上却正在逐渐沦为小众艺术。

再次,书法专业化,各种书法协会,看似很重视书法,其实各抱门户之见,其实质是在垄断书法的解释话语权,结果是理论方面众口一词,说起来头头是道,实践起来,相形见拙,更兼部分书法寡头弄权,排除异己,这大大破坏了当代书法生态的丰富性。






性命幽观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书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美的书法,什么是丑的书法,而不是人人会写书法。这是两个在百度里都能搜索到书法家,有真的是书家,有的只能算会写字。




苏说果语


书法发展遇到的问题与中医发展遇到的问题差不多一样,过于崇古,总认为现代人的书法不能超越“二王”,书法家(用毛笔写字者)之间大多相轻,几乎很难肯定既有成功者,因此,丑书盛行,很多被捧之很高的书法作品扭曲了大众审美,成了极少数人圈子里的曲高和寡,书展参观者寥寥,实用性越来越少。书法是脑力和手力的运动,起笔行走收笔也如同玩乐器般能使人愉悦,行笔挥墨常结合读诗阅词,适合休闲养生养性,如果书法还在以参展润格造势赚钱的话,没落是自然的,因为大众越来越不买账,何谈发展。




平凡气象人


书法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上书法爱好者浮躁了,很多书家没有理性地看待书法艺术。

学书的朋犮不会否认书法给人展显的魅力。书法呈现在人们面前具有各种美感。我们应理性地去看问题,欣赏不同书体的美。借鉴学习,提高书法水平。从古到今的书法大家不尽其数,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自认可的长处,少一点指责,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理念也是有偏差,审美观也略有不同,可能你以这个角度看问题,他却以另一角度看问题,所得的结论就不一样。

书法应是包容多种书体存在。好的书法自然会被世人所传承,而不经典旳书法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随时间流失而消失。

学习书法,应沉得往寂寞,耐下心来,临古写今,少些功利,主攻一体,兼习诸家,终会有出成绩旳日子。





山野大伯


缺少创新!都是临帖的真、草、隶、篆、行………写的大多是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枯燥乏味儿………

观罢碑林感触深 书法千古日日新

上下五千伏羲始 玉版隽字史先论

仓颉造字源西北 六书定字是基根

书锲甲骨演钟鼎 小篆一统变隶今

汗简急就魏碑出 楷行章草育狂人

代代都有人才出 吾辈怎能步后尘

今人摹古古摹谁 因循守旧不可遵

为人就应善开拓 求索更应效祖勤

艰难坎坷都要走 坚信自己也是神

会通古今苦研变 笔笔画画讲道寻

方圆曲折论刚柔 粗细虚实辩证深

应从有法思无法 更向删繁求简真

书法章法看什么 书道一句阴阳魂

~~柏青诗书🙏🙏🙏











师柏逍遥867678


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我觉得都讲得很好,讲到点子上。虽然确定存在这些问题,但我还是认为,书法这门艺术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各走各的路,也可以结伴同行,但一定不能同走一条路!万条路则活,一条路则死!

既有提问,答案还是要说的。对不对已不重要,况且也是重复别人的:

普及不够!!!

因为写字的实用功能没有了,书法也就成了部分人的事了。所以如何普及最为重要!虽然国家也很重视书法这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从小学生就开始有写字的要求,但实际地说,大多人都还是不重视这问题。最有说服力的因素是:历朝历代能真正成为书法家的人毕竟很少很少!所以只要不是特别爱好者都不会花大量时间去练字。这是时代所必然。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至于丑书呀,喷书呀,射书呀,乱书呀,鼻书呀,疯书呀,书法协会呀,他们改变不了啥,就象一滴水,改变不了大海!

争鸣比无声要好!

多样性比纯粹好!





祖金林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写自己的书法才是书法,否则就是字匠!

不能否认写出自己的书法才是书法的发展方向,也是书法最高端的追求。可是,一味地追求自我,也意味着浮躁与空虚,而这个浮躁与空虚就是过度追求写自己书法的恶果!

这自己的书法一定要建立在书法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而这个基本功也确实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人说是楷书,我认为不是,因为楷书也是书法体系的一种独立的书体,说它是基本功似乎也正确,但确实牵强!

我认为书法的基本功是笔法,笔法掌握了,你就具备了自由些任何书体书法的能力,你也知道了如何去写任何的书体,不必去苛求什么出处,讲出处就是依附古人,没有古人的参考就不知道如何去写书法!试问,一个不知道书法如何写,不能自助定义如何写的人,能成为书法家吗?而真正知道如何写的人又有几人呢?


一笑貫长天


书法,一般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谓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拆分解读,即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本身是一种艺术,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每个人写的字都叫艺术。

其次,表现指的是书法需要载体具象化,这里的载体就是汉字,所以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看到这里有人就说了,韩国和日本也有书法啊。这话没错,但是要知道的是韩国和日本一开始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所谓的韩语和日语的表现形式都是从汉语演变过来的。

最后说的是形式。所谓的形式就是你用何种工具来具象化,所以就有了硬笔和毛笔,当然你也可以用手。

书法之所以称之为书法,是要讲究笔法、结构和章法的,字体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化出宋体、楷体等,笔法这些也逐渐有了颜体、柳体等。

不过要特别说明的是,颜体和柳体能够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的使用。在古代,毛笔是主流的书写工具,科举应试需要毛笔写字,上流社会也以收藏字画和结交书法达人为荣。可以说,整个大环境都是书法的天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书写工具逐渐多样化,供我们选择的余地也多了,而且为了加快书写速度,毛笔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钢笔。钢笔的书写也是要讲究一定功力的。但是,随着更加耐用和持久的圆珠笔、中性笔的出现,钢笔也淘汰了。书写工具的变革,书写速度的不断提高,书法的水平缺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手机电脑等工具的出现更是对书法的猛烈冲击。时至今日,有的人因为电脑打字使用时间过长,拿起笔都会出现忘字的现象。

如今的书法已经成了一种业余爱好。从主流到业余,从手写到机打,科技是进步了,但书法这种国粹却是举步维艰。如果仔细想的话,读书阶段我们的字越写越好,工作以后越写越差。

没有书写环境,书法怎么才能发展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