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死亡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只有“经历”过死亡,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不是碌碌无为,不是玩物丧志,更不是自甘堕落。生,就要像夏花般灿烂;当死亡来临时,莫要恐惧,坦然接受,便像秋叶之静美,便足以。

只有接近死亡,才能看清生命,死亡不是停止呼吸,是从未真正活着。一个人对死亡的看法,会影响他对生命的态度,就好像旅行的人只有弄清要去的地方,才能更好规划自己的行程。如果一个人看不见死亡,就会对人生感到迷茫,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人们对死亡越了解,对生命的看法就越积极,因为死亡常常能使人窥见生命的底蕴和本质。那些接近过死亡的人,大多会对生活产生真挚的热爱。曾经听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在死亡的过程中脑海里最后浮现出的那个人便是你的真爱。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对死亡的逃避,会导致人生更加消极,因为生与死是手牵着手的,人否定了死,就等于否定了生;人越是害怕死亡,就越是恐惧人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敢、也不愿意、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死亡,死亡始终是人们心中最大的禁忌。

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是最大的生命之痛,直面死亡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当一个人接近死亡时,更容易理解放下的意义,因为人的本能是过于执著,执著于情感、执著于金钱、执著于权力、执著于安全。人之所以对死亡感到恐惧,正是因为这些种种的执念和人生的遗憾。只有当人放下对这些东西的执著时,才能毫无顾忌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并从容地面对死亡。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不管怎么说,死亡都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死亡的艺术也是生命的艺术。正是由于对死亡的无知,那些即将死去的人,才会如此恐惧和孤独。人们总是对死亡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死亡痛苦吗?其实死亡本身并无什么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对死亡的畏惧。死亡所代表的痛苦、悲哀和恐惧都不是死后的状态,而是人们对它灾难化的想象,死亡过程给旁观者造成的痛苦,远远超过了临终者的痛苦。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旅行的终点便注定是死亡。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会经历诸多的生离死别,也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更会留下可能伴随一生的遗憾,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终将离去,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混吃等死,而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做一副浓墨重彩的画。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认为所谓生,是指人生、生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做许多事,而正是这些事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但不同人的心中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只要一个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只有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了,当某天死亡来临之时,我们会很从容地对她说:“你终于来了,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