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38年10月,为统一加强冀鲁边党政军的领导,根据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命令,冀鲁边八路军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支队,也称八路军东纵,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3个支队: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第5支队,支队长曾国华,第6支队,支队长邢仁甫。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东纵司令员萧华,于191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萧华父母都是早期共产党员,1928年12月,正在兴国县立文兰阁中学读初中的萧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由于其文化水平高,又爱学习善于总结,很快便脱颖而出,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他已担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后来又担任二师政治委员。八路军成立时他被任命为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治委员。

萧华率部队在乐陵县城时,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萧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当时萧华年仅22岁,确实非常年轻,手下的许多干部都比他年轻,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在解放战争时期,萧华长期在东北,曾任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和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8月12日,萧华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于1911年出生,山东省曹县人,他从小爱好武术,并拜师习武,刀、枪、棒、三节棍,无所不精,一身武功出神入化。他参加革命后,由于英勇善战,常打头阵,长征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在安顺场,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大渡河。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解放战争中,他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役中,他奉命率部从孟良崮东侧秘密插入敌纵深,割裂了敌74师与其友邻83师的联系,完成了对敌74师的包围。1949年1月,孙任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4月病逝。

第5支队支队长曾国华,于1910年10月生于广东省五华县,1924年6月投奔粤军当兵。后随所在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随军开赴江西与红军作战。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被解放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分配在红一军团第11师31团2连当战士。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在1936年被任命为红五团团长。抗战爆发后,曾国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二营营长,解放战争中,他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和第十三兵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军长、空军第3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1978年1月3日病逝,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6支队支队长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旧县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是4名负责人中年龄最大的。其在当支队长期间打过不少硬仗,然而在1943年10月,邢仁甫因心生不满带着老婆和几个亲信经天津南下洛阳,投靠国民党中原战区司令蒋鼎文,被委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津浦北段策反专员”等职,1944年更是投靠日寇成为汉奸。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抗战胜利后他又投靠国民党,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化名罗镇的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邢仁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1950年9月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河北盐山县城东的万人公审大会上,邢仁甫被执行死刑,很快就被处决。

也就是八路军东纵4位军事负责人,年龄最小的萧华开国时被授衔上将,孙继先和曾国华开国时被授衔中将,而年龄最大的邢仁甫被处决。

八路军东纵4位负责人,开国时一名上将2名中将,还有一名被处决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