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门槛有多高,为何仅2个国家具备?

宙愦4LTn3495


“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的关键在于“战略”二字。

因为如果仅仅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世界上许多有核国家都能具备。所谓“三位一体”,其实就是陆海空三个方向都拥有发射核武器的能力。

但是,如果加上“战略”二字就不一样了。所谓“战略”,其实是相对“战术”,一个是争一时之长短,一个则是“争一世之雌雄”;通俗点儿讲,战术是如何打赢一次战役,而战略则是如何打赢一场战争,甚至于打出国家之兴亡未来。

而放在核武器领域,就是能够在你的本土上放出“蘑菇云”,不管你离我有多远。所以战略核武器不仅要威力大,而且要射程远。

陆地上达成这一目标相对容易,只要有能够搭载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就行,即咱们常说的“洲际导弹”,射程要大于8000公里。目前五常都具备这个能力。比较著名的有咱们的东风41、美国的民兵三等等。

当初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之所以冒着开战的危险也要在古巴布置导弹,其就是因为他们的洲际导弹技术不成熟,无法对美国本土造成战略威胁。而美国的核导弹却可以部署在欧洲前线,对其造成威胁。

为了达成战略核威慑的一个平衡,苏联才在古巴布置导弹,进而引发了差点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而海基方面,除了需要洲际导弹以外,还需要发射平台,即战略核潜艇,又被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换句话说,就是具备发射弹道核导弹的核潜艇。

这个虽然有着一定的技术门槛,但五常也都具备,比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俄罗斯的北风之神核潜艇,法国的凯旋级战略核潜艇,英国的前卫级战略核潜艇,还有咱们的095。

目前真正存在着差距的是空基方面。

因为空基核武器的投放平台是轰炸机,而想要达到全球投放的战略目的,那必须是远程战略轰炸机。

轰炸机投放核武器不难,扔就完事儿了。但是“远程”可就难了。目前世界上拥有远程轰炸机的只有两个国家。即俄罗斯和美国。比如俄罗斯的白天鹅图-160,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

原本乌克兰也有白天鹅,不过后来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连蒙带骗下,一部分卖给了俄罗斯,一部分拆解销毁,与之一同销毁的还有继承自苏联的庞大核武库。

至于其他国家,那都没有。

首先五常之外有核国家那是铁定没有的,比如印度、以色列等等。而五常中的英法两国,同样也放弃了空中战略打击这样一个手段。比如英国,不仅没有远程轰炸机,连能够投放核武器的火神轰炸机,都放回机库养老了。

究其原因,第一个是远程轰炸机却是门槛高,无论是研发制造的技术门槛,还是维护保养的经济门槛,那都是非常烧钱的。比如美国的B-1和B-2两款轰炸机,研发制造加保养,每一款都已经花了三四百亿美元,这个数目已经快赶上英法一年的军费开支了。

再者远程轰炸机,不仅仅是研发一款飞机那么简单,其还要考虑到突防能力、反侦察能力以及攻击能力。这需要相应的简短电子对抗设备、防御武器,以及精确的打击武器、等等。

这些都得要钱要技术,不是一般国家承受得起的。

更重要的是,导弹尤其是远程导弹的出现,让远程轰炸机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他们看来,有这钱我还不如去把功夫花在导弹上,比如如何突防拦截,如何精确制导等等,省钱又省事儿,还不需要飞行员买保险。

英国人早在1957年国防部白皮书中明确表达过这种观点,结果导致其战略轰炸机项目下马,甚至于连整个军用航空业都受到影响。跌入寒冬。

当然了,不是说战略轰炸机真的就是鸡肋,那么咱们还那么幸苦的研制轰20干嘛?

前面说到导弹影响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但同时也带去了希望。远程轰炸机搭载空对地导弹,绝对是目前最无解的打击办法。首先,轰炸机可以在较为安全的空域发射导弹,而空对地导弹的强大突防能力,使得其成功率远高于弹道导弹。

如此一来,战略轰炸机其实可以算是一款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只不过其门槛太高,让人望而却步。

咱们中国和英法不同,咱们没有帮手,一切靠自己。所以像战略轰炸机这种杀手锏必须要有。目前我们的轰6K虽然顶着战略轰炸机的名头,让我们成为了除美俄以外第三个拥有“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国家。但是,轰6K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轰炸机,其最大航程只有6000到8000公里,而且载弹量相对较小。比较白天鹅和B-2,无论是航程还是载弹量,甚至于突防能力,那都是远远不及。

所以“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的道路,我们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白话历史君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真正具备“三位一体”的也就美、俄两国。“三位一体”是指具备陆基、海基和空基战略打击能力,所以军事能力中国只能排在世界第三。

中国只能说初步具备了"三位一体"打击能力,海基装备的是巨浪2型洲际导弹,正在研制的巨浪3,与陆基的东风5B、C/31A、B/41A等洲际弹道导弹,以及现在空军的装备主力轰-6K携带远程空地巡航导弹三者结合,才有了一定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但也只是初步,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目前,中国"三位一体"打击能力的短板主要就在空基领域,缺乏美俄动辄航程一万公里以上的战略轰炸机,B1B、B2A,B52H,以及俄罗斯的图160系列。1万公里是一项硬指标,轰炸机飞不到此航程,就称不上是战略轰炸机,在现代观点看来,航程比载弹量更重要。。

轰-6K,尽管曾经一度被国内网民誉为"战神",但实际上,所谓"战神"的称号,有人说应该留给即将横空出世的轰-20战略轰炸机,其实没必要,他更合适名字我都取好了:超级战神,觉得怎么样?

轰-20战载弹20吨或者以上,有一万公里以上航程,轰-20才真正配得上"超级战神"的称号,因此。网上关于轰-20轰炸机的消息出来以后,就很少有轰-6K是"战神"的说法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轰-20战略轰炸机服役,弥补空基打击的短板以后,中国也将具备"三位一体"打击能力。轰-20离正式服役,应该是不远了,首飞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儿,装备不超过10年,2030年肯定服役了,因此非常值得期待,你也期待吗?

而闹着脱欧的英国,以及美丽浪漫的法兰西,都已不具备"三位一体"打击能力,既没有战略轰炸机,也没有陆基远程乃至洲际弹道导弹,唯有不多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具备海基洲际打击能力,其实也是因为海基最安全。

因此,英国和法国两国,只能说具备“一位打击”能力,另外陆基和空基核打击能力,早就自己废掉了。因为他们有成本原因,安全原因,更主要的是本土面积太小了,本土放核武器,如果出了问题,他们本国也受不了。尽管英法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为这是当年定的,打出来的地位。

好像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三哥们,似乎用不了多久,英法两国的战略打击能力,或许就会被南亚大国印度所赶超,印度还是非常有雄心壮志,因为他们想有声有色。尤其在核潜艇和远程弹道导弹领域,非常有发展前景,作为新兴大国,印度军工发展可期。有的网友不同意,但还是允许印度去想的,实在不行偷偷的想啊!



大志远思想空间


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最简单通俗的说,要有陆基发射平台,海基上要有可以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空中要有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三者缺一都不能算是拥有完全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

现在世界上的拥核国家有九个,但是英国和法国只有海基核打击力量,早已放弃了陆基,英国在上世纪还有火神战略轰炸机,但是后来英国把核武库交给美国管,自己只保留了海基的战略核潜艇,法国则从未拥有远程战略轰炸机,法国空基的核武器都是由幻影4000和幻影2000N来携带的;我国陆基海基完备,但是空中只能勉强达标,轰6系列最先进的轰6K也只能勉强达到第二岛链,算不上远程战略轰炸机。

从地面,到空中和水下,都有战略核打击力量存在,号称“三位一体”,过去中俄美英法,现在只剩下两家——美俄,其原因何在,英法不缺技术无需求,中国有需求而没技术,现在能玩又有需求者,只有美俄。远程轰炸机,是烧银子的事业,造不容易,用亦不易,更何况,飞机,导弹和潜艇只是载体,有了强大的核武器,才能真正健全“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美俄的核弹头,每家都坐拥7000多个,中英法加在一起,不及两家一个零头,核弹头,都是真金白银而打造,没有强大的国力,搞不成的。必须指出的是,霸权国家核技术犹在急剧发展,核弹头实现了小型化,进一步降低了核武装使用的门槛,装在战斗机就能投送。

远程轰炸机是综合国力的产物,有技术有钱才可得之。美苏过去并肩而立,前苏联发展的图-160轰炸机,至今成为现役最大者,现在俄罗斯不乏技术支撑,但缺乏建设的资金,多年发展一款隐身远轰PAK-DA,至今没有明确消息。B-2自1998年问世至今,已过去了21年光阴。强者更强,美国正在打造一款新型远轰B-21,装备的时间节点当在2025年前后,届时,PAK-DA能否装备,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国力滞后严重制约着俄罗斯发展。反观于美,坐拥20万亿美元GDP,在所有装备均要领先他国一代到两代,尤其轰炸机发展,一路绝尘。B-2的造价每架至少24亿美金,就是示人泼天富贵的美国,也只生产了21架。造价越来越昂贵,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其飞翼体气动,近年大国才得以突破;其隐身值目前最高,只有0.001平米以下,远轰不是说造便能造的。

俄罗斯100多架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275吨的轰炸机图-160重新投产,其杰出的工程制造能力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积几十年建设成就,将一款中程轰炸机轰-6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使用的是俄制D-30发动机,可见轰炸机非容易。在运-20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打造过这么大的大飞机;在歼-20之前,我们没有造过这么先进的战斗机。突破了是大飞机结构和隐身技术,一个崭新的20时代才终得来到我们面前,再向前一步就不难。

所谓“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就是能通过空射、潜射、导弹发射核武器,再加上“战略”两个字标准就不一样了,战略指的意思就是核武器的三种投射方式都能全球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俄美两家。

“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门槛在哪里呢?这是各国根据自身处境综合权衡的结果,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战略上不需要,比如英法二战后就放弃了全球争霸的欲望,又有美国老大哥保护,只有保持最低限度核反击能力就行了,核潜艇完全能够胜任,第一波核打击可以对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无死角覆盖,弹道导弹与轰炸机也将难以保存。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更是如此,最远5000公里投射核弹的能力就够用了。二是钱的问题,全部搞战略武器,不是一般的烧钱,从经济能力来看也就我们和美国能够玩得起;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量遗产,改改弄弄,在战略投送能力上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技术问题。关键就是远程战略轰炸机,首先是大推力发动机一直制约着我们的大飞机的研发,2013年运-20首飞,理应有能力开发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可是我们又看不上了,要搞隐形战略轰炸机。搞隐形战略轰炸机,必须走飞翼布局技术路线。要知道,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的产物,飞翼布局的量产型号仅此B-2轰炸机一款,其他国家折腾了好多年也未见起色,足见飞翼布局技术壁垒之高。所以,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应该就在不久后的几年内吧。








经常用了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就是能够通过陆基,空基,潜艇等三种不同的载具发射核武器,实现全球投送的目的。

  这种能力门槛相当高,放眼当代,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拥有这种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军事工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新锐武器纷纷亮相,其中,不少填补了我国此前的空白,轰6k战略轰炸机的大规模服役,使得我们初步具备了理论上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要实现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有一个极为严苛的前提条件,这个国家必须是核武器俱乐部的成员,这个前提条件可谓是相当的苛刻,整个世界200来号国家中,号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非就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没有号称自己没有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有的以色列,至于号称自己有但是到底有没有并没有人知道的半岛北国这个真的不好说。

  可是就是在这些核武器俱乐部的国家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

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那就是空基打击能力缺失。在核武器俱乐部中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只具备陆基核打击能力,而且他们也不具备全球投放能力,属于俱乐部中的底层会员,英法这两个国家只有海基核打击能力,曾经也曾拥有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但是,随着中导条约的签订,这两个国家就乖乖的、毫无保留地销毁了中程弹道导弹,所以这两国属于祖上曾经阔过的。

如果要发展陆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对于这两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而言,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再进一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那就有一点强人所难了,真心力有不逮,所以这两个国家在这个俱乐部中,属于中层会员。

真正的高级会员,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不仅具备陆基、潜艇投送核武器的能力,还拥有其他会员所不具备的空基核武器发送能力,只有这三个国家才具备构成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战略轰炸机的独立制造与研发能力。

  是什么制约了英法等核俱乐部国家发展战略轰炸机呢?

首先,战略轰炸机,它必须是一款大飞机,只有飞机足够大,才能有大载油量,大载弹量,以及足够远的航程,这三者缺一不可,大飞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百年的梦想,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何尝不是?

这是一个国家工业顶尖水平的体现,不仅仅局限在飞机制造业这一个行业,他是一个多学科,多工业门类合成的系统工程,只有工业基础强大到一定程度,工业门类又相对比较齐全的国家,才能够独立自主开发,不仅如此,作为一款特殊的大飞机,战略有着自己不同于普通大飞机的特殊性,比如,它的隐身性能,它的突防能力。

所以,战略轰炸机项目,既是对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国家高精尖技术的一次巡礼,所以能够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这三个。

那么有的朋友就会说了,法国不是在历史上,推出过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吗?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飞机吗?

这个问题其实又涉及了战略轰炸机的另外一个特点,作为国之重器,战略轰炸机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这个项目的时候,绝少会和其他国家进行联合开发,而协和这种飞机是欧洲三大国联合打造的,模式在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上,绝对是不适用的。这等于把自己最后的杀手锏的秘密交给了别人,这不就是授人以柄吗?

更何况卖队友这件事情,英国人和法国人又不是没有做过。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英法两国囊中羞涩,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必须要有大投入,现在的情况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英国的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险些裸奔,英国人那来闲钱研究这样一个大杀器?同样,法国人,情况也不比英国人好到哪里,所以要搞战略轰炸机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点,我们可能忽略了,那就是英法这两个核大国对于战略轰炸机项目也没有太大的需求,英法两国的核对手,主要是来自东方的俄罗斯,按照英法两国这个小身板,在核战争的环境下,相信俄国人的导弹,肯定会在第一段就将英法两国能够起降战略轰炸机的空军基地安排得妥妥当当。所以从将来爆发核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英法两国根本就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必要(实际上在上世纪他们已经具备研发生产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只要保留足够的战略核潜艇就能完成战略核威慑。

一旦爆发核战争,这些隐藏在大洋深处的海底杀手才是这两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杀手锏!同样的道理,也使得以色列放弃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当然,他们国内的科技实力也支撑不起这么一个高精尖的大项目。

  至于印巴这两个国家,他们一来实力有限,更何况,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势力也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想法。

  正是在这些原因制约下,使得世界上只有美俄两个国家具备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个门槛不可谓不高。


历来现实


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确实很难具备,世界上有此能力的也不过3家,除了美俄之外,我国从2017年开始也具备了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标志性事件就是轰6K战略轰炸机的大规模服役。

上图为俄罗斯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他是俄罗斯空基核打击力量的核心。

下图为俄罗斯在末日演习中,用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连续试射核弹,当时他一共齐射了4枚核导弹,时间在20秒之内。


最大难点:战略轰炸机

世界上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国家不少,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七个国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只有陆基核打击能力,英国和法国只有海基核打击能力,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从核打击能力的构成和建设难度来看,空基核打击能力是最难的一环,而空基核打击能力的载体就是战略轰炸机。

图为挂满6枚长剑10巡航导弹的轰6K战略轰炸机,他的最大作战半径为3500公里,挂载的长剑10导弹射程最大2500公里,具备核打击能力,总共加起来,最远可以对5000-6000公里外的目标发动核打击,性能已经迈入了战略轰炸机行列,在我国也专门隶属于战略轰炸机部队。

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有战略轰炸机,美国有B52、B1B、B2,俄罗斯有图160、图95、图22M3,我国只有轰6K刚刚够到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在朱日和阅兵中以官方报道明牌了其战略轰炸机的地位。战略轰炸机为什么难?因为他是系统性工程非常复杂的大飞机,只有大飞机才能确保大载油量和大航程、大挂载,而大飞机就对一个国家的航空产业总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图为轰6K战略轰炸机在歼11B战斗机的护航下在我国海域上空巡航。

在世界上能够完全独立制造大飞机的国家,恰好只有中美俄三大国,英法虽然有一定技术水平,但是却没有独立制造大飞机能力,都需要依靠欧洲其他国家的联合设计研发才能生产大飞机,因此本来就没有办法独立研发战略轰炸机,偏偏战略轰炸机又地位特殊,没有国家愿意去联合研发,怕技术泄露,于是就这个环节让大部分国家无法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图为英法联合研发的协和式客机,他其实具备成为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条件。


最根本的问题:没有需求

不过,除了英法等国没有技术外,他们其实也对战略轰炸机没有需求。法国曾经牵头研发过协和式客机,这款大客机是人类及时上唯一的超音速客机,他的气动布局较为复杂,设计为马赫锥型机体,尖锐的机头刺开气流,主翼设计为三角翼形态,基本上看,协和式客机和超音速的战略轰炸机已经非常接近,当然这不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技术成果,是法国、德国、英国联合开发的结果。

图为协和式客机,他有马赫锥的基本机体外形和三角翼主翼,和美国打算研发的女武神轰炸机有些相似。

应该说,如果法国有心思把协和式客机改造为轰炸机,把载人空间更换为弹仓,也是可以做到的,然而从需求上来看,法国、英国都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必要性,不值得为其投资太多经费。从战略核打击的爆发样式来看,法国和英国绝不会在遭到大规模核打击的情况下,继续拥有完整的空军基地的可能性,俄罗斯会在第一波次攻击中就摧毁这些有可能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机场。

图为美国的B2和B21两款隐身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中一个关键门槛。

因此,英法都不约而同的只发展了海基核力量,因为所有的核反击中,只有海基核力量最为安全,也最为有效,其余部分的核力量都会在第一次打击中损失掉,所以英法都没有发展陆基和空基的核力量。

图为我国海军的094和094A线图,他们是我国海基核力量的基础。


最缺的东西:钱

英法等国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战略轰炸机、陆基核力量,目前,两国每年的军费也就500亿美元刚出头,维持本来就不断裁剪、岌岌可危的常规军力尚且力所不逮,如果还要从头开始发展一整个领域的武器,建设相关的部队、机关、保障体系,研究相关的战役战法,那么恐怕两国的财政就要面临崩溃局面了。

上图为我国的东风31A战略导弹,下图为俄罗斯的白杨M战略导弹,英法两国不仅没有空基核力量,他们也缺乏陆基核力量,核力量结构非常不完整。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具备了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个能力的门槛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世界上最高的。


海事先锋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指的是“海基,陆基,空基”,三者由易到难分别是陆基<海基<空基。目前来说,五常拥有最多的就是海基和陆基,空基也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因为空基核威慑力必须具有一种投送平台,那就是“战略轰炸机”。


之所以其他三个国家没有空基核威慑力,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战略轰炸机。要知道战略轰炸机的研发难度极大,事到如今也只有美俄两国装备了,这也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只有美俄两国掌握的原因。


技术实力

这就要说到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了,战略轰炸机与一般的战斗机不同,其体积较为庞大,其建造难度与大型喷气式客机相比都丝毫不弱。由于其较大的体积,就需要一根长度较长,强度较高的大梁,以及较大机体框架。这些部件都是锻造出来的,而制造这些部件的设备就是模锻液压机了。目前来说,世界上也就美,俄,中,法四国拥有4万吨以上的模锻液压机了。

拥有了万吨级模锻液压机才是解决了战略轰炸机制造技术瓶颈之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航空发动机。世界上,可以研制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只有美俄英法中这五个国家,而已经制造出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只有中美俄三国。战略轰炸机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并没有战斗机那么苛刻,一般都是选择成熟的型号。

经济实力

战略轰炸机也是非常耗钱的一件事,而现在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也就中美德日四国了,至于俄罗斯,英国,法国经济实力根本就与上面四国没法比。战略轰炸机从研发到服役那可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B2轰炸机的单机价格高达24亿美元,即便是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也只装备了12架而已。至于其他国家,更装备不起。



现在来说,有实力研发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也只剩中美两国了。美国在深受B2轰炸机的高价带来的困扰之后,才开始研发新一代的B21战略轰炸机。虽说B21的航程和载弹量不如B2,但带来的是造价的下降,同样的钱可以列装更多的B21,其效费比可不是B2能比的。可以看到的是,连美国都受不了,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而我国目前也只有轰-6系列轰炸机了,而轰-6充其量算是战术轰炸机,与战略轰炸机还差的远呢?至于传闻中的轰-20还没有消息,大都在传言即将首飞,或者干脆有人说在今年就要首飞了。现在我国的空基的核威慑力也就缺乏战略轰炸机了,而空基巡航导弹又有现成的。等到轰-20装备后,我国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力也将形成。

等到我国的空基核威慑力形成之后,世界上拥有三位一体核威慑力的国家就有中俄美三国了,我国的核威慑力也将接近美俄两国。(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所谓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是指同时具备陆基、海基以及空基三个位面发射核武器进行核打击的能力,这个门槛不是很高,可以说“五常”和印度甚至以色列就具备这一能力。但“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就不一样了,需要同时拥有陆基洲际导弹、海基潜射洲际导弹以及洲际战略轰炸机,门槛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

首先,海基潜射洲际导弹是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中最具威慑力的一方面,所以也是有实力的大国优先发展的方向。目前,“五常”五个大国都具备发射海基潜射洲际导弹的能力;而到了陆基洲际导弹方面,体量较小的英法两国不得不选择放弃,这样一来同时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中海基和空基两个方面的就是只剩下美俄中三个国家!

虽然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技术难度不是最高的,但拥有这一能力的国家却是最少的,目前,美国的B-52、B-2以及B-1B战略轰炸机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最大航程就超过了1.1万公里,再加上带有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的加持,可以轻松具备洲际核打击能力;

而俄罗斯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在航程方面相比美国可以说是有过之,其最新型号的图-160和图-95战略轰炸机的最大航程都在1.5万公里以上,再加上诸如X-55、X-101之类可以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它们的核打击半径可以超过1万公里。

而我们在轰炸机方面就只有一款轰-6系列轰炸机了,即便是最新改进型号的轰-6K/N轰炸机,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航程也只有8000-9000公里,作战半径也只有3500公里。

即便是轰-6N在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其最大航程也不过是刚刚突破1万公里,作战半径预计也只有4500公里左右,再加上核巡航导弹,其最大打击半径也只有7000公里,依然不具备洲际核打击能力。如此以来全球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的国家也就确实只有美俄两国了。

如此以来,可以说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中最不容易具备的应该就是可以发射核导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所需要的花费并不比海基、陆基洲际导弹低,而且在战略威慑力上也略逊一筹,所以相对来说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性价比”就低了一些!

但是,这也不是说远程战略轰炸机就没有发展的必要,因为不管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中的哪一方面,都是通过核威慑的形式以维护自身的和平,并非是为了使用这些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而远程战略轰炸机相比与海基、陆基洲际导弹最大的优势应该就是灵活与有形了,因为远程轰炸机可以时不时挂上实弹拉出来飞一圈,长期对外形成有力的战略威慑,所以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还是很有必要的!


天下布武


军力发展,需要投入大把的金钱,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指的是海基、陆基和空基,也即指此国有能力从海洋中、陆地上和天空中投送战略核力量。

据此判断,目前全球真正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也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了;美国陆基有民兵洲际导弹,空基有B-1、B-2、B-52战略轰炸机,海基有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潜艇以及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

俄罗斯空基核力量有图-95轰炸机、图-160轰炸机,陆基核力量有白杨-M、亚尔斯等重型洲际导弹,海基核力有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SS-N-18潜射弹道导弹等。

在联合国五常中,英国和法国,由于国力所限,以及欧洲就这么点屁大的地方,因此就自废了陆基核导弹,特别是自废了战略轰炸机。

目前,英国和法国,仅保留了少量的海基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以此来支撑大国的地位,已经不具备陆基和空基战略核力量投送工具和打击能力。

此外,中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国家,尽管有了巨浪-3弹道导弹,与之相配套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东风-31/41等远程洲核际导弹,都是妥妥的大杀器,即便在国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尽管轰-6K被国内部分网民称为“战神”,但实际上轰-6K轰炸机的航程和载弹量,不足以支撑起“战神”的美誉,因此,轰-6K只能是中程轰炸机,“战神”的桂冠还是留给即将横空出世的某型隐形战略轰炸机机吧。

因为轰-6K的航程达不到载弹量20吨、无空中加油状态时飞行距离达到1万公里以上-关于“战略轰炸机”的硬性指标,轰-6K的最大航程在轻载状态下即外挂2枚射程2500公里的长剑-20巡航导弹时,尙不足8000公里。

因此,轰-6K距离战略轰炸机的硬性指标还相差很远的距离,所以有待军工的努力,让某型载弹量20吨、航程1万公里以上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尽快入役,我军真正具备“三位一体打击”的战略核打击能力。


国平军史


完善且成熟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确实只有两个国家有,即美国和俄罗斯,不过其实我们国家也是勉强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陆基和海基核力量不用多说,比较有争议的是空基核打击能力,而在现代化战争中,空基核打击的核心是:战略轰炸机+远程巡航导弹,也就是题目中提到的“门槛”,在这方面我们的H-6K战略轰炸机与空射型长剑-10巡航导弹(核常兼备)组成的核打击能力可以针对5000~6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已经称得上是勉强具备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了。

▲轰-6K配备远程巡航导弹

至于美国和俄罗斯,他们两个国家的空基核力量则更加的成熟和完善,美国目前现役的战略轰炸机有三款,分别是B-2“幽灵”、B-1“枪骑兵”和B-52“同温层堡垒”,这三款战略轰炸机都可以携带B-61和B-83核弹,除此之外,它们均可以发射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增程版JASSM-ER的射程超过925公里,2018年9月,洛马公司获得了开发射程超过1900公里、可携带910千克战斗部的(未说明是否可更换为核战斗部)JASSM“极限射程”版本,预计在2023年交付。

▲B-83核弹

▲AGM-158防区外空地导弹

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也有三款,分别是TU-160“海盗旗”、TU-95“熊”和TU-22M“逆火”,其中TU-160和TU-95均可以携带射程达到了2500公里的KH-55系列远程巡航导弹,而TU-22M虽然不能携带远程巡航导弹,但是却可以携带Kh-47M2“匕首”空射型弹道导弹,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该导弹的射程超过了2000公里,核常兼备战斗部,且针对对方的防空网络具备机动躲避的能力,是俄罗斯的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战略武器之一。


▲TU-160发射KH-101巡航导弹(KH-55系列)

▲Kh-47M2“匕首”空射型弹道导弹

说完空基核打击能力,我们继续来讨论海基和陆基核力量,同样是以美俄两国来举例子,美国目前的海基战略核力量主要以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SSBN)和它上面的228枚射程12000公里的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构成,那么为什么是288枚而不是14x24=336枚呢?因为虽然每一艘核潜艇都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导弹,但是实际上保持着战略核威慑核潜艇的只有12艘,总会有2艘处于大修保养的状态,所以真正处于战备状态的三叉戟II-D5导弹只有12x24=288枚,至于导弹上的核弹头,理论上,一枚三叉戟II-D5导弹最多可以携带12枚核弹头,不过根据公开的资料来推算,目前228枚导弹上总共有1152枚W88(当量47.5万吨TNT)和W76(当量10万吨TNT)混装的核弹头,平均下来一枚导弹上是4枚弹头。

▲2015年美国海军“肯塔基号”核潜艇夜间发射弹道导弹

俄罗斯海军目前的战略核力量则是由1艘“台风级”和3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SSBN)组成,其中“台风级”可以携带20枚射程超过8300公里的R-39潜射弹道导弹,每一枚导弹最多可以携带10枚10~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则是可以携带16枚射程9500公里的RSM-56“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每一枚导弹可以携带6~10枚10~1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下面为俄罗斯海军在20秒内4连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如果是在战时,这4枚导弹就可以往一个国家砸下最多40枚核弹。

▲“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4连射

最后就是陆基核力量,主要由发射井式或者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组成,目前只有美俄中三个国家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陆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可以打击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主要工业城市,陆基核力量除了要拥有射程满足要求(射程要超过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之外,还必须需要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因为只有领土足够大,才有足够的地方来部署陆基导弹发射井或者是导弹发射车,举个例子,同样是核大国,为什么英法两国就没有陆基核力量呢?因为他们的国土面积小,不管是部署导弹发射井还是机动式导弹发射车,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国土面积小就注定了部署的陆基核力量很容易在对方的第一轮核打击中就被摧毁,从而不具备生存能力和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民兵III洲际导弹

▲东风-41机动式洲际导弹

因此,现在世界上主要的陆基洲际导弹就是东风、民兵和白杨,他们才是永恒的真理,专治各种不服,最后我们再回到题目,“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门槛有多高?总结一下就是:

1、陆基核力量先要有射程可以覆盖地球上任何一个主要工业城市的洲际导弹,其次,还要有广阔的领土来部署发射井和机动式导弹发射车,以保证其生存能力;

2、空基核力量要有战略轰炸机和远程巡航导弹,远程巡航导弹的作用就是在对方的防区外直接进行核打击;

3、海基核力量要有战略核潜艇,掌握水下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同时拥有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潜射弹道导弹;

▲核武器体积的变化

因此,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门槛,都能卡死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不管是洲际导弹、还是战略核潜艇,亦或者是战略轰炸机,发展到今天都是五个核大国超过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也就是说,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就这几个国家,像印度,他们所谓的洲际导弹先不说精度(“布朗运动弹”了解一下)就完全不达标,就是连射程都还没有达到洲际打击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核武器技术,如果连核武器都没有,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三位一体”核打击了,再严格一点,则是需要掌握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即氢弹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核弹在小体积的同时,拥有大威力,然而,氢弹技术目前只有5个国家掌握。


哨兵ZH


三位一体,甚至印度都勉强可以算一份。怎么可能只有两个?明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有。


中国、英国、法国空基核力量虽然弱一些,但不能说没有“三位一体能力”,陆基导弹、轰炸机或多用途战斗机、战略核潜艇都是齐备的。


至于印度,歼敌者号核潜艇已经基本具备核打击能力了,虽然不太靠谱。印度的空基核力量也勉强算有一点,苏-30和美洲虎都可以投掷核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