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大唐永貞元年(805年)四月,剛登基不滿三個月的唐順宗被軟禁宮闈,太子李純在權宦和地方節度使的扶持下正式監國,並於同年八月接受禪位,史稱唐憲宗。

而隨著唐憲宗繼位,轟轟烈烈持續了180多天的永貞革新被全面叫停,包括柳宗元在內的所有改革派核心人物或死或貶,零落江湖。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清代傳奇劇本《桃花扇》中有這樣一句話: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我想在貶謫去邵州路上的柳宗元應該對這句話深以為意。

自古以來的政治清洗都不會點到為止,即便是對素有才名的柳宗元也是如此。九月柳宗元被貶邵州,十一月還在赴任路上的他又接到新的貶謫令,加貶去當時還是煙瘴之地的永州。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曾是天子重臣,如今卻成了人人喊打的亂臣賊子,帶著一家老小遠走他鄉的時候,傲氣依舊的柳宗元在艱難遷移途中仍然處之泰然,他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真的曲高和寡,不如從此遺世獨立。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南宋詩論大家嚴羽曾評價說: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在嚴羽的眼中,有唐一代真正能寫出戰國辭賦風韻的只有柳宗元一人而已。上天除了給柳宗元屈原般的驚世才華之外,也給了他出淤泥而不染,遺世獨立的政治操守,而這也正是柳宗元日後政治失意的癥結所在。

但如果我們能回到唐憲宗元和十年的柳州,回到已經被放逐十年,此時43歲的柳宗元身邊,再問一句:如有重頭來過的機會,你還會參加那場落得一地雞毛的“永貞革新”嗎?

我想,即便一生光陰蹉跎,哪怕胸中壯志未酬,縱然如今鬢髮染霜,清冷孤獨了一輩子的柳宗元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我從未後悔。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讀書明理,匡扶天下,柳宗元正是這樣的人。贏在起跑線上的柳宗元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是赫赫有名的河東柳氏,母親來自“天下范陽第一州”的范陽盧氏,就是在這樣的強強聯手之下,從小浸在書堆中的柳宗元在史書上留下了“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的高度評論。

北宋張載曾留下震鑠古今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自古以來讀書人的終極夢想,而在張載說出這些話之前,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有無數人用他們畢生的時間踐行了這句話,柳宗元也是其中之一。

唐代宗大曆八年,柳宗元出生於帝都長安,此時的大唐哪裡還有盛唐時的半點光景,有的只是此起彼伏的“城頭變幻大王旗”,有的只是接二連三的藩鎮互搏、權宦相爭。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大唐建中四年,十一歲的柳宗元為避“四鎮之亂”而不得不跟隨母親趕往父親任職的夏口,年幼的他一度過上了顛沛流離的避難生活。“四鎮之亂”只是小插曲,從安史之亂開始的藩鎮流毒直到李唐滅亡都沒能清除,置身於兵連禍結之中,性格靜如沉水的柳宗元開始了自己對治世平亂的理解。

站在雲端之上的人永遠也看不清廟堂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很多詩人只能在詩中抒發匡扶天下的雄心,卻在官場難有作為的原因。從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開始,父親柳鎮調任江西,柳宗元也隨父一同前往,宦遊於滿目瘡痍的大唐國土,看到底層百姓真實的生活,柳宗元想要經世救國的熱血徹底被點燃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千年後林則徐的心聲,也是千年前柳宗元決定步入官場時的初心。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世家子弟才能擁有的家傳配上驚才絕豔的文學天賦,從邁入考場的那一刻開始,柳宗元就註定在科舉之路一帆風順。唐德宗貞元八年,柳宗元輕而易舉獲得鄉貢資格,並於第二年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一朝聞名天下。

貞元九年的科舉考試對於柳宗元來說,不只是他步入官場的開始,更重要的,是他結識了同期高中,並相交一生的摯友——劉禹錫。

唐朝詩人的朋友圈裡有不少驚豔千年的友誼,除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白頭”的“元白”組合之外,還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劉柳”CP。用現在的話來講,有一種友情叫何炅謝娜,那在唐朝,也有一種友情叫柳宗元劉禹錫。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在唐朝21歲高中進士對於讀書人來說是莫大的光榮,但對於柳宗元來說,這只不過是常規操作而已。要想成為真正的王佐之臣,他必須要更努力,去通過更高難度的“公務員遴選考試”——博學鴻詞科。

世事難料,父親的突然病故打斷了柳宗元開掛般的科舉之路,為期三年的守喪結束後,柳宗元重返官場,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公職——秘書省校書郎。(同樣的官職,韓愈晚了三年才被授予。)

潛龍在淵,騰必九天。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26歲的柳宗元第一次參加博學鴻詞科,並再次中榜,長安為之一驚。多少重臣貴胄已將柳宗元視為乘龍快婿,多少閨閣貴女也對這位名滿天下的青年才俊芳心暗許。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千萬不要因為柳宗元科舉考試和博學鴻詞科考試都是一次通過,就認為這兩個考試很簡單。最直接的對比,莫過於“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了。

韓愈和柳宗元同朝為官,韓愈於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但在此之前他足足失敗了三次;貞元九年(793年)起韓愈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三戰三敗,從此斷了這個念頭。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不過,雖然未能通過博學鴻詞科,但從日後的政治生涯來看,韓愈的成就又比柳宗元高太多了。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已然受到政治大佬們青睞的柳宗元被調任藍田尉,兩年後又從地方轉調中央,升遷為體察百官的監察御史,而從那一刻開始,柳宗元正式躋身唐帝國的上流官宦階層,但也因此見證了底層官吏看不到的紙醉金迷、粉飾太平。

最難得的不是有匡扶社稷的雄心壯志,而是當你同樣置身利益階層時,不改初心,自我革新。一身孤勇的柳宗元開始不按政治默契地挑戰權貴,他就像是不和諧的音符般,在驕奢淫逸的權貴階層聽來分外刺耳。但無論是怎樣的亂世,也總有清醒的人,很快柳宗元的身影進入了王伾和王叔文的眼中。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王伾和王叔文的身份很特殊,他們是太子李誦的東宮侍讀,深得太子的信任。如果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二王毫無疑問就是廟堂上最有權勢的人。在唐朝,上頭有人意味著飛黃騰達,二王對柳宗元的好感已經到了溢於言表的地步。

《新唐書·柳宗元傳》中說:順宗繼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簡單來說,柳宗元已經被拉進了二王為首的改革派核心,甚至被委以重任。

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病逝,新帝繼位稱唐順宗,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開始,一場針對藩鎮和權宦的改革拉開序幕。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這一年柳宗元33歲,如果永貞革新成功的話,柳宗元等人將再造一個新大唐,藩鎮割據消失,權宦消失,權力歸於中央,貪汙被打壓,苛捐雜稅被減少,那麼光耀了歷史長河的盛唐也許能重現也未可知。

而柳宗元呢?而立之年建立不世功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似乎已經近在眼前。

當然,我是說如果。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永貞革新只持續了180多天,因為支持改革的唐順宗也只在位了不到半年。過於理想的目標,身體羸弱的皇帝,改革激進的隊友,掌控軍權的權宦,內外勾結的藩鎮,這場改革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要失敗了。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四月,權宦俱文珍等人擁立廣陵郡王李純為太子,七月太子正式監國,八月唐順宗禪位於太子(即唐憲宗),九月新帝繼位,將所有參與永貞革新的官吏盡數貶謫。

作為改革派核心人物的“二王八司馬”都被逐出中央,二王先後死去,而柳宗元則於九月被貶去邵州,十一月就在赴任途中加貶去永州,繁華轉眼成空,柳宗元人生的好運氣也到此為止。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即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新唐書·柳宗元傳》

煙瘴迷離之地,化外豺狼之所。遠離廟堂,漂泊江湖的柳宗元在這窮山惡水之間,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你讓我經世之才無處施展,那我就將你們不願來不敢來的永州,治理成中原氣象的文明之地;你讓我一身文韜無法宣洩,那我就以窮山惡水為題材,以教化萬民為宗旨,寫下一篇又一篇讓人過目難忘的經典。

於是,大唐文壇十萬加的爆文《永州八記》出現了;於是,讓老少婦孺讀來秒懂的《三戒》出現了(即《黔之驢、《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黔之驢》說的是黔驢技窮,無計可施;《臨江之麋》說的是狗仗人勢,自取滅亡;《永某氏之鼠》說的是小人得志,必難長久……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你們不是把我柳宗元貶到天涯海角去了嗎?即便是隔著窮山惡水,我也要用我的筆,用我的行,讓你們如芒在背,一刻不得安寧!

柳宗元有柳宗元的一身孤勇,權貴也有權貴的齷齪勾當。唐憲宗元和十年一月(815年),柳宗元奉詔重返長安,三月又被貶去柳州,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長安。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永州十年的窮山惡水生活都已經熬過來了,那同樣是煙瘴叢生的柳州又如何呢?

此時的柳宗元也已經快四十歲了,妻子楊氏已在貞元十五年(799年)病故,母親盧氏也在謫居永州龍興寺時病逝。孑然一身的柳宗元還未卸去一身風塵,又收拾好行囊,孤獨又決然的朝著柳州方向走去。

柳州四年的地方官生涯,柳宗元開荒平田,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疏河挖井,解決百姓的用水問題;廢除允許販賣人口的舊法,讓百姓親族不分離;就連附近地區想要讀書明理的人,都千里迢迢趕來柳州求學於柳宗元。以一人而開荒域,以一人而教萬民。千年過去了,柳宗元的印記還在柳州生生不息。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雖然沒有了卻君王天下事,但柳宗元卻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唐留下了一點溫存。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大赦天下,在宰相裴度的極力爭取之下,柳宗元獲得重回長安的機會,但這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病故於柳州,他將自己的身與靈都留在了柳州,一切身後名都留待歷史評說。

很多人都說,像柳宗元這麼偉大的人物,彌留之際總會想著留給後人些什麼。但孤高了一輩子的柳宗元什麼話也沒留下,他的孤獨曲高和寡,鮮少有人能懂;他的人生也一波三折,無處可抒胸臆。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時間重回到柳宗元還在永州的元和十年間,那個幾乎不下雪的瀟湘之地突然有一日飄起鵝毛大雪,雪花紛揚而下,遮天蔽日,四野銀裝素裹連成一片。天地之間哪裡還有人跡?唯有那江畔孤舟上靜默杵著一位老翁,垂釣著滿江冬雪。

山鳥飛絕,

徑人蹤滅。

舟蓑笠翁,

釣寒江雪。

這場雪到底真的來過,還是隻在柳宗元的心裡下過,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我偏執地認為,柳宗元想要留給後人的話,都在這首《江雪》中了。

柳宗元:將孤獨甘之如飴,把貶謫視若新生,既然曲高和寡不如孤高

你可以豎著看這首小詩,四個句首分別寫著“千萬孤獨”。一場江雪,千萬孤獨。我想柳宗元想說的是:縱然千萬孤獨,也要如雪般純潔,如垂釣老叟般遺世獨立。

隔著千年的光陰,那場難得的江雪又在我的心頭靜默飄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