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美國往事》是一個男人不願醒來的夢!”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對於這部電影,只看了一次,但一直沉醉其中。

為什麼這麼經典的電影只看一次,因為只一次就終生牢記!

01、本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現實又真實

《美國往事》講述的主要是麵條、麥克斯和黛博拉一生的故事。選取了他們人生中的三個關鍵節點:1921年、1933年和1968年,鏡頭在三個年份間自如切換,故事講得行雲流水。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在影片結尾之前,麵條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麥克斯,最心愛的女人是黛博拉。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1933年的那個雨夜,他正是為了拯救麥克斯才報了警,他沒想到他的兄弟們會因此全部倒在警察的槍下,暴屍街頭。

在影片的開頭,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響著尖銳刺耳的電話鈴聲。

後來我們知道,這就是麵條打的報警電話的鈴聲,在隨後的35年裡,這鈴聲一直響在麵條的大腦裡,讓他在無邊的自責、歉疚和痛苦中煎熬。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麵條和麥克斯在1921年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一起混社會,那時他們還是10幾歲的少年。

但他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麵條聰明但是心思單純,感情真摯,有激情和熱血。

麵條少年時代在廁所偷偷看的書是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他崇尚的是像馬丁·伊登那樣靠個人能力的成功。

在小說中,馬丁·伊登成了著名的作家,但是因為看透了人性中的庸俗和惡,對世界感到灰心和絕望,最終投海了結此生。

導演在開篇就早早為麵條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麥克斯精明又冷血,極端自我和自私,對金錢和權力有無窮的慾望。我甚至懷疑,他真的對面條有過友情嗎,他這樣的人會懂這種感情嗎?

他們沒有在一起混多長時間,麵條因為一個小夥伴的死殺了人,入獄了。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1933年,麵條從監獄裡出來,之後短短的幾個月,他和麥克斯的觀念衝突已經很嚴重了。

麵條不喜歡替別人做事,他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會問同是猶太人的司機,是不是覺得自己這樣的黑幫成員是個恥辱。他會關心別人,會在意自己到底成了什麼樣子。他的心是柔軟的。

麥克斯則幾乎是麵條的反義詞,會為了金錢和權力喪心病狂,不擇手段。他的心硬如磐石,十多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帕特里克和斜眼,隨隨便便就被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弄死了。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他利用麵條的善良設了圈套,讓麵條以為只有報警才能救他。

其實他早已和警察勾結,用一具燒焦的屍體替代了自己, 讓別人以為他和其他黑幫成員一起被警察除掉了。

洗去了黑幫的底子,獨佔了這些年他們一起撈的錢,麥克斯搖身一變成了貝利,從此開始政壇生涯。

02、男人的一生,只為一個女人就足夠了

黛博拉是麵條的人生。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誰會不被少女時代的黛博拉吸引呢,那麼美麗,那麼驕傲。她每次的出場都像有光籠罩。

麵條仰望著黛博拉,就像他看的小說裡窮人馬丁·伊登仰望著喜歡的富家小姐。雖然黛博拉和他一樣出身底層。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黛博拉是喜歡麵條的,很多年後她對面條說:你是我曾經唯一在乎的人。

在她和麵條終於走近,就要互訴愛戀的時候,麥克斯忽然在外面不斷地叫麵條,麵條只好出去看看有什麼事情。

當然麥克斯是故意的,他從少年時代就開始不斷阻撓黛博拉和麵條走在一起。他喜歡黛博拉。

但麵條從不懷疑他。

兩個人在外面遇到其他幫派挑釁,被狂揍一頓。

麵條頭破血流地回來找黛博拉,黛博拉把他關在了門外。

她已經做了決定,麵條不是適合她的人。小小的黛博拉已經如此清醒又狠心。

12年後,麵條從監獄出來,他是有錢的黑幫大佬。

他包下了整間餐廳。

(麵條小心翼翼地討好著黛博拉)

在談話的開始,黛博拉說做什麼都要有計劃。

麵條忍不住問:我呢,我在你的計劃中嗎?

黛博拉告訴麵條,她只朝著她的目標努力,她的目標是最高處。

麵條終於發現黛博拉和麥克斯是同一類人,他對黛博拉說:你現在的語氣和麥克斯一樣,你們倆太像了,難怪你們都不喜歡對方。

對麥克斯和黛博拉,麵條不是不瞭解的,只是被友情和愛情矇住了眼睛,沒有看透他們的自私和殘忍。

他依然以為,黛博拉是愛他的,就像他相信麥克斯的友情。

他們消磨了整個晚上,他給她背12年前一起讀過的情詩,用能融化冰雪的聲音和柔情。

他對她喁喁傾訴堆積了十二年的情感:我每晚都思念你,沒有人像我一樣愛你。當我無法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你,我想,黛博拉還活著,她就在外面的某處。對你的思念讓我熬過了這一切。

我想像不出,一個男人,還能怎樣深情。

他用全部的感情對黛博拉說:你知道你對我有多重要嗎?

而黛博拉只用平靜得近乎冷酷的語調說:我明天就要動身,去好萊塢,我今天和你見面,就是為了告訴你這件事。

黛博拉的未來計劃中,根本沒有面條的位置。

12年的日日夜夜,當面條在監獄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思念黛博拉的時候,她在全力以赴為出人頭地努力,她甚至不記得麵條出獄的日子。

在回去的車上,麵條看上去萬念俱灰。

不僅僅是因為被拒絕,而是因為之前他所有的人生信念都被摧毀了。

12年的監獄生涯,讓他的時間停滯了,年近30的他,心裡還是那個少年。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他忽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自己的想像,生活的車輪早已輾過他所有的珍愛,心心念唸的,原來早已不存在。

大概每個少女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女神光環的破滅,經歷生活和人性一層層露出殘酷的真面目。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在無數次失望和痛苦之後,他們長大了。這一過程一般需要幾年時間。

而麵條,只有一個晚上,他被現實打蒙了。

他絕望、崩潰、憤怒、彷徨。所以當黛博拉主動溫存的時候,他失控了,他強暴了她。

他不是在佔有,而是在摧毀。

之前一直都是黛博處於掌控的地位,這一次,麵條終於不再仰望她。

麵條的少年時代結束了,用這樣一種卑鄙的方式。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

麥克斯和黛博拉一樣有計劃,在對未來的計劃中,弄死了多年的弟兄,把麵條扔進地獄,但是他隱秘地安排了黛博拉的位置。

而曾經那麼驕傲的黛博拉,為了地位,即使知道麥克斯對兄弟做的一切,還是做了她從小就討厭的麥克斯的情婦。

《美國往事》,一部美國史

導演講這個故事時,1921、1933和1968年這三個時間點不是隨便選的。

《美國往事》之所以能成為一部史詩,就是因為它雖然只用了很少的鏡頭交待時代背景,但它的故事是完全放在時代背景下推進的,推動故事發展的不是簡單的個人間的恩怨情仇。

1920年,美國頒佈了禁酒法案,酒水買賣的地下黑市迅速繁榮起來,隨後黑幫組織開始為了爭奪黑市的控制權混戰。

導演把麵條他們和其它幫派鬥毆爭奪地盤的時間定在1921年,正是黑幫組織爭奪黑市控制權的初期,麵條捅死了對方老大和他背後的黑警察,奠定了他們幫派的地位。

也正因此,麥克斯才能帶著其他人開酒吧迅速發展起來。麵條入獄12年,出來時麥克斯對他周到之至,不只是因為友情,麵條確實立了大功。

1929年至1933年,美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蕭條,1933年羅斯福上臺,推出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而羅斯福用來拉選票的競選綱領中有一條就是撤消禁酒令。

1933年麵條出獄,隨後禁酒令正式撤銷。至此,經營酒吧的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黑幫不得不另尋出路。這是麥克斯必須轉型的根本原因。

1968年是美國曆史上最動盪最混亂的年份之一,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一個轉折年,凱恩斯主義的統治到了盡頭,佈雷頓森林體系也難以為繼,警察開始肆意毆打槍殺反越戰的年輕人。

這一年,先是馬丁·路德·金被暗殺,緊接著,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被槍殺,幾十年的民權運動到了一個頂峰,人們開始反思,美國和政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政府高官的貝利也就是麥克斯的醜聞才被揭發出來,引發了輿論巨大的憤怒,無路可退。

導演賽爾喬·萊昂內把絕對重點放在了具體的人物塑造上,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對個體人物命運的細膩刻畫,讓這部影片有了別樣的魅力,人物命運的滄桑感和人生悲涼的底子立刻凸顯出來。

20世紀初,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從此美國夢的時代開始了。

麵條、麥克斯和黛博拉的故事,也是美國夢的故事。

悲哀的是,只有麥克斯和黛博拉這樣的人才取得了成功,而麵條被毀掉了一生。

導演是意大利人,大概只有歐洲的導演才會如此深刻地反思美國。

命途多舛的傳世神作

我們現在看到的249分鐘的導演版,是導演自己最滿意的剪輯版本。

這一版本有美妙的故事結構,有舒服的敘事節奏,導演對鏡頭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不同時空的切換自然又流暢。

每一幀畫面都有油畫一樣的質感,富有詩意。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經典的《美國往事》,值得你反覆揣摩,越看越有味道。

但這一版本直到2012年才重見天日。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1984年,萊昂內帶著赴戛納的是精剪的229分鐘的歐洲版。這一版本也很好,電影首映場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持續了整整15分鐘。

而同年在美國上映的美國版,只有139分鐘,因為製片方認為觀眾不可能在影院坐太久,所以粗暴的閹割了電影。

電影的結構和節奏被完全破壞,觀眾根本感覺不到萊昂內想講的故事,導致票房口碑雙失利。也沒有獲得奧斯卡的任何一項提名。

萊昂內深受打擊,從此沒有再拍電影,直到1989年去世。

《美國往事》:4個小時看完一部美國史,浴血友情、淒涼愛情

一個偉大的導演,在資本面前也只能束手無策,鬱鬱而終,這成了電影最悲情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