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冲不死能继承魏王吗?

li星星之火1973


不管是曹冲曹植,都不可能取代曹丕的继承人位置。

在古代,立嫡立长是继承法理的不二原则,大到国,小到家,这个原则都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再霸道的君王也不能强行违背这个原则。所以这谁来继承曹家基业不是曹操一个人能决定的。曹丕做为嫡长子,身份、年龄、名声、处事才能均优于其他兄弟,是曹魏集团公认的最佳继承人,地位不可动摇。别看曹植的才名惊艳一时,但在曹魏集团众多老江湖眼里诗文不过是小道,与治国之道比完全不上档次,可以说除了杨修那类酸丁,稍有政治觉悟的人根本不会看好曹植,更不会支持他。曹冲再聪明,也就是另一个曹植,同样不会获得整个集团意志的支持。

假设曹冲成年,曹操能不能强行传位给曹冲呢?首先这个假设很幼稚,曹操肯定不会这么干。但既然是假设,就先不论曹操的真实想法,我们就假设曹操打算这么干,看看有没有阻力,阻力有多大。

废嫡立庶、废长立幼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谁犯了这个忌讳都没好下场,史书上能找出太多事例。比如,春秋时,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石碏之子石厚也参与了,已退休的老臣石碏最后使计杀掉两人,实是人间惨剧。不是迫不得已,没有谁会支持这种非正常更换继承人的决定,可以想象曹操也不愿承受那样的后果。那曹操偏要一意孤行呢?能成功吗?不能!举个例子就知道:

曹冲死的时候才13岁,曹操心疼他未婚夭折,想给他办个冥婚,恰巧魏臣邴原之女也在那时夭折,邴原之女年岁与曹冲相当,曹操找邴原商量,让两孩子结冥婚。原以为手到擒来,但邴原一听,断然拒绝,一点商量都没有,任曹操如何发火也不答应。邴原说:冥婚不合礼仪,我不同意。丞相能用我,是因为我讲规矩,丞相也讲规矩,如果我答应了,我们都成为不讲规矩的人,我们还怎么管别人?曹操只能放弃,最后找个民间亡女与曹冲结了冥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人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邴原毫不委婉地拒绝了曹操给曹冲结冥婚的要求,在继位大事上更无妥协的可能,其他大臣也同样是这个态度。曹操如果不想魏国分崩离析,是不可能一意孤行的。

曹冲只是庶子,如果真能长大,除了杀死所有的兄弟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让自己当上那个继承人,曹冲可是有二十几个兄弟的人,就算有那心也没那个本事。


旁敲侧击991


曹丕胜在位居嫡长,曹冲胜在聪明仁爱,若是曹冲能长寿,曹操完全有可能把位置传给曹冲。

曹丕相比于曹冲最大的优势就是嫡长子身份,从年龄上看,如果曹冲能活到曹操离世也已经25岁,堪当大任,如果曹冲发展顺利,曹操完全有可能打破常规把魏王大位传给曹冲。

曹冲死于公元208年,死时年仅13岁,曹操死于公元220年,按此推算,如果曹冲能顺利长大,到曹操离世曹冲已经25岁,完全可以做继承人,并且曹操做事一向不墨守成规,乐于突破传统.

“三国志”:“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东汉人才选拔,首重品德,所以人才选拔,首先要举孝廉,这本是东汉200年的传统,结果曹操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发布求贤令,明说只要是人才,哪么是贪污犯,私生活不检点,甚至是和嫂子通奸的,只要有才华,都可以当官。这项改革在当时完全可以说是石破天惊,曹操也受到当时清流的诋毁,但是曹操依旧我行我素。

曹操“求贤令”: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十分疼爱曹冲,在曹冲死的时候,直接告诉曹丕“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把曹丕惊出了一身冷汗。

《三国志》:“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曹丕见到父亲很伤心,于是上前劝解。没想到曹操生气地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运。”

这里面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曹冲是我看好的接班人,如果曹冲活着,我的位置怎么会轮到你做。曹操对曹冲的喜爱,曹丕也心知肚明,在继位多年之后,曹丕自己也写文章说过:“如果我哥哥曹昂活着,这个位置自然是他的,如果曹冲活着,这个位置也轮不到我。”

曹丕“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虽然曹操很有可能立曹冲为接班人,但是有可能并不代表着一定,首先曹丕虽然聪慧不及曹冲,但是本身也是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曹昂死后,他又是事实上的嫡长,而曹冲的早慧并不意味着长大一定能成才,即使成才,就像汉高祖刘邦想立赵王刘如意一样,曹丕羽翼已成,曹操未必能废长立幼。

对于这点,东晋史学家孙盛就提出,自古以来,都讲究立嫡立长。曹丕是嫡子,也是当时曹操诸子中最年长的儿子,由曹丕当继承人天经地义。作为排行很小的曹冲,并且还是庶出的曹冲,对曹丕的威胁并不大。认为之所以曹操说出,“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句话主要因为伤心过度。

东晋史学家孙盛提出:春秋之义,立嫡以长不以贤。冲虽存也,犹不宜立,况其既没,而发斯言乎。

而且仅仅在三国时期,“神童”越长越歪的例子有的是,有的趋于平庸,有的自作聪明被杀。杨修,孔融都是神童,都嘴上没有把门的被曹操杀了。东吴孙亮,诸葛恪也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神童,结果孙亮18岁被权臣废除皇帝位后,又遭毒杀。诸葛恪则是和东吴权臣孙峻争权被杀。更何况还有一个爱骂人的神童祢衡,被曹操,刘表,黄祖推来推去,最后把黄祖骂急眼了一刀被杀了。

所以,曹冲如果长大,对曹丕确实是个威胁,但是要说他一定能当击败曹丕当世子,这个不合适。


醉美木渎


曹冲的聪明在小学的课本中都有记载,但能不能继承魏王!我觉得不能;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他是不会选这种聪明绝顶学富五车的才子,他很明白专家治国只能误国;他要的是雄霸之才,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更与他的经历看破世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只可选择曹丕,而不会选曹冲曹植之辈;历史证明,如词帝李煜绝才徽宗等无能治国一样;拙见。


老闲同志


如果曹冲不死,曹丕和曹植是没有多大的胜算去争这个世子之位。

原因有二:

其一,聪明。曹冲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想必他出名的这个事件我们都知道,叫曹冲称象,我们现在的六岁,有些人还在穿开裆裤,所以那时的曹冲是相当的了不起,因为那时他就已经用一个政治家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其二,仁义。因为曹操仓库的马鞍被老鼠咬了,仓库管理员很害怕,曹冲知道后就让他过三天去主动像曹操请罪,定能平安无事,于是回家后,他把自己的衣服戳了几个大窟窿,然后就去找曹操。说老鼠咬衣服不详,自己可能有灾难,曹操当然安慰曹冲,说这都是常事,不会有事的。后来当仓库管理员来请罪,曹操知道了曹冲的苦心,也就没有怪罪管理员。

所以聪明仁义的曹冲应该是曹操心中最中意的人选。



马背上的历史


曹冲不死,曹操也不会让他继承魏王世子之位,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曹操有意立曹冲为世子的说法都是“事后诸葛”,后人臆会而已。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幼子(不是最小的),曹操一直非常喜欢曹冲,曹冲更是当时著名的神童,流传至今的相关故事很多,但是曹操喜爱归喜爱,不可能会把魏王大位传给他。

曹操的儿子众多,真正能够得到曹操首肯,可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儿子是曹昂,他既是长子,而且算是嫡子,曹昂的母亲死得早,一直由曹操的正室丁氏当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后来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战役中阵亡。

曹昂的死对曹操打击很大,甚至都被自己的老婆给休了,由于曹昂战死,丁氏迁怒于曹操,自己回了娘家不再给曹操当老婆了,曹操上门几次都没有办法把她请回来,可以想象丁氏对曹昂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既死了儿子,又跑了正妻,日子还得过,于是就又找了个老婆,就是卞夫人,她成了曹操的继室,也是曹操的第二任老婆,也是正室,她给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他们是曹操的嫡子,这非常重要。

我们无论是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都能知道,曹操的魏王之位继承只在曹丕、曹植、曹彰三人之间博弈、争夺,当然还有有些人说的曹冲。

为什么说魏王之位只能在那三个儿子中产生呢,因为他们都是正妻所生,这涉及到汉朝王位、爵位嫡庶传承法统,魏王曹操最为当时除皇帝外最有权势和威望的人,他的爵位传承绝对会遵循当时代的嫡子传承主流,更何况魏王之位具有比皇帝还强大的权力。

曹冲不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关键就是他是庶出,他的母亲环夫人只是曹操的一个妾室,除非曹操废了正室,立环夫人为正妻才有可能立曹冲为世子。

就算曹操为了曹冲能够正常继位换了正妻,曹冲要继承世子之位依然困难重重,首先是年纪上,曹操的次子曹丕比曹冲要大11岁,曹冲死的时候,曹丕已经二十多岁了,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儿子。

曹操要立曹冲为世子,那么一定会遇到原来正室所生四个儿子的不满甚至争夺,这种世子之位争夺历史上不少见,更何况那几个儿子都远比曹冲要成熟,在朝中各有各的势力,曹丕有司马懿相助,曹植有许攸等人站台,曹彰更是军中猛将,这些朝中资源不是年纪轻轻的曹冲能够拥有的。

曹冲年纪太小,需要成长,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对于曹操来说却是最大的障碍,当曹冲成长起来,可以继承魏王之位的时候,曹操应该很老了,在继承人培养的这个阶段会形成一个真空期,曹操死的时候65岁,而如果曹冲没死,他才二十多岁,如此年轻的魏王如何能够面对三国鼎立、三国对峙的局面,更何况他的那些兄长们30多快40岁了,不但人生经验比曹冲强,更是在朝中势力远比曹冲要大,曹冲又如何镇住局面。

至于各种正史、野史记载的关于曹操自己说的如果曹冲不死,魏王之位不关其他儿子的事儿,甚至曹丕继位后自己也说如果曹冲不死,自己不可能当上魏王。

曹操只能在嫡子中选择,而嫡子中最为出色只有曹丕,他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曹冲要优秀得多,甚至说,至曹昂死后,曹操考虑世子人选就是曹丕,根本就没有想过让曹冲来继承魏王之位。

其实,这些话对曹操来说,是对其他儿子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对曹丕而言,是对自己兄弟的一种客套而言,不用当真,就算你坐在那个位置,你也会如此说的。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有一定的规律,按照常理来分析,曹操让曹丕继承世子之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让曹冲继承世子之位。




茫茫人海M


当初为了救曹操一命,典韦与曹昂命丧宛城。在这场战斗,曹操的绝影马也死在了混战中。在曹操生命危急之际,是他的大儿子曹昂救了他,把自己的马给曹操,让曹操先走,自己断后,最后战死沙场,真的是可悲可泣。

作为长子,曹昂做到了一个大哥应该做的事情,他从不贪生怕死,曹昂死后,其生母悲痛欲绝和曹操断绝了关系,也因为曹操心中悲恸不已。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儿子,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在曹操的儿子中是最小的一个,曹冲称象的典故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这也是曹操喜欢曹冲的原因,而且曹操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曹冲,他也希望曹冲能够成为了未来的继承人,只可惜,曹冲只活到了十三岁救夭折了,可谓是天妒英才。当时曹冲临死之际,曹操非常的着急,请了很多名医,但曹冲仍然未能幸免。但是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争议颇多。很多人认为是曹丕毒死了曹冲。这种说话在《三国志》里有记载:曹冲死后曹操惊慌不已,曹丕安慰曹操,曹操却说曹冲死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灾难,但对曹丕来说是好事。还有人说是被周不疑害死了,周不疑也一个少年天才,他从小就与曹冲要好,也许是因为曹操攻打荆州时,害死了周不疑的亲人,所以周不疑救害死了曹操的儿子,只能说曹冲作为一个牺牲品死在了夺嫡之中。

如果曹昂和曹冲都没有死,曹昂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各方面都还说的过去,曹操考虑继承人的位置是肯定会将曹昂考虑在内,但是曹冲又是天生的神童,绝顶聪明,曹操同样也会考虑他做继承人,曹丕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果自己的哥哥曹昂没死,他继承大位是天经地义,如果弟弟曹冲还在人世,皇位肯定是他的。”

曹丕非常明白,如果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没有早死的话,他肯定也做不了魏王,但世事难料,上天就是让他做了魏王,虽然他没有能够保住曹操的基业,但历史他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说这一切都顺应了历史。


公元前


个人感觉不会

曹冲是公认的聪明,但是毕竟比曹丕小了近十岁,十年的时间,不只是年龄和经验,也有社交关系差距。曹丕当上魏王世子的时候,如果曹冲活着,也就刚刚二十岁。而且曹操极为疼爱这个孩子,很难说会不会让他上战场历练,所以这个时候,他的人际关系网,肯定难以达到曹丕的水平。

而且虽然曹冲很受宠,但是他是环夫人的儿子,而曹丕曹植曹彰等都是卞夫人的儿子。在那个年代基本是嫡长子继承,所以很可能他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但是鉴于他很聪明,所以我们估计他一定会有所动作,所以魏王世子之争会更激烈一点,但也只是一点。毕竟曹操二十四个儿子,但是争世子之位的只有曹丕曹植这些嫡子。像曹据曹整曹京这些,感觉地位都不如秦朗这干儿子。




惊鸿一现fax


我觉得曹冲只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小故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称象,显示出他非常的聪明。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书还有三国演义中都没有太多的描述,而且曹冲只是一个庶子,在古代礼法中很难有继承权。


首先曹冲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气。



因为大家都学过小学课本中的曹冲称象,所以对曹冲可谓是印象深刻。但事实上曹冲在历史上由于小小年纪就死了,所以并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而在真正历史上,曹操的儿子中最聪明的是曹植。因为曹植的聪明可谓是全方面的,而曹冲称象只是一个小聪明,并没有多少证据表明曹冲在文采上不错。曹操本人也特别中意曹植,希望能够立曹植为世子,后来储位之争也是在长子曹丕和第三个儿子曹植之间进行。

其次,曹冲只是庶子,在封建时代天然处于劣势。



曹丕和曹植的母亲是曹操,后来的正室卞夫人也是后来的卞太后,所以他们两个人有资格继承王位。这在封建礼法里面非常重要,因为封建礼法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而曹冲的母亲地位就要低很多,从这一点上来讲,曹冲即使聪明也很难越过曹丕和曹植,就像李世民的儿子的李恪非常的优秀,但是因为不是嫡子,所以就很难与皇位扯上关系。



所以从这两点上来讲,曹冲即使不死,也很难继承王位。


平安读历史


如果曹冲不死,有很大机会继承魏王。

古人立继承人无非就是立长立贤,古代王朝大部分在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都会趋向于立嫡子。曹操性格复杂,在选拔人才方面既可以唯才是举,又可以尚重礼法。无论是政治智慧,军事能力,文学素养都是三国顶尖的存在,裴松之评价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对于嫡长子继承制,曹操也许并不会遵循。

曹冲是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三国志》记载“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只会就跟成年人一样。也许有人觉得曹冲都是小聪明。但不可否认曹冲有政治智慧。

三国志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齧,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齧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齧,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齧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齧,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

《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曹冲死后,曹操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是你们几个的幸运。可以看出曹操是有心思选曹冲当继承人的。

《零陵先贤传》记载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不疑死时年十七,著文论四首。当时因为曹冲病逝,曹操下决心杀了周不疑,并告诉曹丕除了曹冲没人能驾驭周不疑。

曹丕即位后,也感慨说:“若是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可见如果曹冲活着,曹操很可能立他为世子。


鹿琛呀


必定会。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这个称述的事情就是曹冲割袍救了一个因老鼠咬坏曹操马鞍而险些被处死的守吏的事。

这件事看得出来,曹冲其人,有仁德。还会抚恤基层干部,那时候他才十二岁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直说的原因,多聪明啊,多仁厚啊。

帝王权术这种东西,可以学,而且不用学的很精,因为其实就算称帝,他曹冲也不是正二八经的开国皇帝,有老子的基业在,不用太怎么勾心斗角。看看刘盈就知道了。但是心智的朴素善良,机敏果决是学不来的。只要老爹加把力,这个魏文帝谁坐都行,那为什么不能选一个老爹喜欢又有能力的来呢?

而且曹操一直觉得他这个儿子曹丕不太好,主要是智力不太行,不爱读书,(划重点啊,爱读书很重要,其实我倒是觉得可能是他读书读不进去,毕竟整天就是勾心斗角,提心吊胆自己的王位,处理的事儿又多,难免出几个岔子,被老爹训得精神都不正常了,读书就更难上心了,这情况别说司马懿教他,就是张纮张昭再世教他,他也学不进去)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毕竟,就连他弟弟曹子建这种任性好酒,目无法纪的都能威胁到他,更别提这个小弟弟了。

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哀叹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也

要知道说这话的时候,他儿子曹丕可在他身边呢,这话说给谁听的,空气?诸将?

再者说,曹操一生用人不在乎出身,他曹丕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

当初改不改王储,曹操确实是难以决断,因为这个曹植真不一定能当好魏王,虽说写得好文章,代表有治世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取得文官集团的支持,但诗词文章可不一定能压得住马背上杀过来的人,还得有武将能认可的能力才行。而且当时蜀吴还是个威胁,没到大一统的稳定局面。贾诩又从中斡旋,曹丕才坐稳了这个位置。

但要是曹冲没死,别说跟贾诩等群臣商量了,到日子就直接加冕吧。

贾诩也不是傻的,这种情况他说再多刘景升袁本初,曹操心意都不会改的。

那曹冲不死,司马懿大概率就是给他师傅而不是曹丕了。

如果这个曹冲再逆天点,比他的哥哥曹植更务实一点,可能就跟着他文远伯伯一起在合肥刷刷经验,或者他自己比较有志气,要去长安跟郭淮一起刷点难度高的副本,不过这个危险系数大,而且西边吃紧,也拿不到能争取到武官集团的支持认可。

在这情况下,真的是除了曹冲死了,否则真不知道谁还更有能力、资格去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