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賞賜“黃金萬兩”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國聞雜談


其實古代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只是一個說辭而已,就像人們通常所說的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是一個道理,其實真有那麼多嗎?不見得吧,當然了這個因人而異,有的皇帝沒有那麼多,有的個別皇帝甚至還要操過這個數。所以這些所謂的歷史“潛臺詞”只是一個形容詞罷了,如果古代皇帝真的賞賜某些大臣們黃金萬兩的話,那豈不是把自己的江山家底掏空了,對吧!



“黃金萬兩”不是一個小數目,起碼換算成今天的黃金價錢,按照現代的計量方法算的話,大概也要上億萬人民幣。就算古代的計量斤數與現代有很大差異,但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所以就算某個朝代國庫再有錢,也不可能給得起,因為皇帝要賞賜的不是一個兩個人,再說了就不是金子是銀子和銅,那皇帝也不可能捨得拿出來給權臣們。所以,我認為,皇帝賞賜“黃金萬兩”這事純屬虛構,這句話通常我們都是在影視劇中聽到的,因此就更不足為信啦!


影視劇大家都知道,為了襯托劇情需要,吸引觀眾眼球,有個好收視率,所以才會推出來一下說辭,比如說某某大臣或者將軍有重大立功表現,皇帝為了激勵群臣,就會賞賜給有功之臣一些金銀財寶,但是,這絕不是給黃金一萬兩,這個“黃金萬兩”只是一個統稱。這個詞語的寓意,無非就是說皇帝很器重朝臣出手大方的意思,你看這一賞賜就萬兩黃金,實際上給多少不知道,聽著好聽,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了古代賞賜給大臣們的賞銀到底是多少,我們也沒有必要就考證這些事,給多少也輪不到我們頭上,是吧!



就題發揮的話,我覺得古代所指的“黃金萬兩”挺多相當於現在的幾千萬人民幣吧!因為古代的一兩是不足五十克的,大概也就二三十克那麼多,這樣的話現在一斤在古代就得十五六量那麼多。所以我感覺也就值個幾千萬吧!


任馳贏天下


古代的黃金萬兩,顯然不是1000斤的黃金,因為古代不是十進制的,而是十六進制的,一斤是十六兩,所以黃金千兩不足千斤,算下來應該是625斤。說1000斤,那是按照現代的算法來的,但是古代黃金的價值,可不能拿今天的金價來衡量。

我們知道,衡量一件物品的價值,除了它的實用價值外,很多時候還會看它的稀有度。比如現在突然出來萬年前古人類用下的一個石頭碗,儘管我們現在用不到,但是它的價值是很高的。如果上面再刻了一些類似於文字的東西,那我們就能由此判定那個年代的文明高度,那這個碗價值就更高了。但是如果突然挖掘出來很多很多這樣碗,那這個就沒意思了,可能第一個出來能值1個億,後面發現的這一大批一個就能賣100塊。

黃金也是這個道理,在古代,人們開採技術很落後,黃巾的初次篩選,只能靠大江淘沙,金礦的採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算挖出來金礦,也因為那時候火焰溫度不夠高,各種條件很差,不能大量冶煉黃金。所以在那個時代,黃金產量很少,價值很高。而且古人經常就把金子做成各種器物,然後殉葬,甚至直接就把金子給殉葬了,還有很多家族把金子藏起來,一輩子都不拿出來使喚,這就進一步造成了市面上黃金的短缺。

那我們現在的技術好了很多,冶煉金子的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所以黃金的儲備也越來越多。這也就意味著,雖然金價比較穩定,但是相對於古代來說,價格已經有了不少降低。

在水滸裡面,阮小七曾經花了1兩銀子,買回了酒,還有20斤牛肉,還有兩隻雞,要按照今天的價格來看,光是20斤牛肉起碼就要600多,在加上其他兩樣東西,差不多喲啊1000塊錢。宋朝的1兩銀子,價值現在的1000塊錢,那黃金千兩,就是一千萬。宋朝的經濟是比較景氣的,有時候物價虛高,可能這千兩黃金就能值一個億了。

古代的皇帝掌管著一個國家,即便是黃巾開採再少,1個億的賞錢還是給的起的,而且很多皇帝都很聰明,他們對於很多官員雖說賞金千兩,但是實際發放的時候,黃金可能只給幾百兩。剩下的部分用白銀代替,部分用銅錢代替,還會用一些珠寶等東西來估值發放。甚至有的皇帝更聰明,會按照這個價錢,折算成糧食發放。我國古代可是農業大國,雖然經常鬧饑荒,但是國家的糧庫裡面經常很滿當,許多糧食貯存不好,甚至要壞掉,把黃金折算成糧食發給官員,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所以,雖然黃金很珍貴,很多人覺得皇帝未必會給下屬發那麼多黃金,但是即便是一下子沒這麼多黃金,也有其他辦法來代替。諸如上面所說,什麼銀子、銅錢加糧食,都能折算成糧食。而那些寵臣得到很多糧食後,如果覺得一時間吃不完,完全可以在民間週轉,兌換成白銀和黃金,也不吃虧。


小鎮月明


黃金是世界人民最喜愛的資產,在中國,自古以來,黃金就備受推崇。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黃金依舊是最值得信賴的資產。最近國際局勢緊張,黃金見長,也說明了黃金的魅力。

那麼,黃金萬兩到底是什麼概念?是在電視中,皇帝賞賜功臣黃金萬兩時,難免會暗自盤算,這些黃金到底值多少錢?

一、黃金萬兩有多重?

黃金萬兩,是不是今天我們重量單位的1萬兩,1000公斤呢?

古代不同時期,1兩的概念並不相同。

比如:秦朝統一六國後,1斤的概念為250克,秦朝的1斤只相當於現在的半斤。

比如:明朝之後,金銀的一兩,約為32.25克,清朝繼承了這個重量標準。

所以,按照明清的黃金萬兩計算,相當於322.5千克,也就是645斤。

二、645斤黃金價值多少?

目前,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為1500美元/盎司,一盎司等於28.3495231克,由此計算,一克黃金的價格約為:53美元。

2019年9月,美元對人民幣為1:7.1628。

1克黃金的價值:53*7.1628,約等於379元人民幣。

645斤黃金的價值:322500*379=122227500元,差不多為1億2千萬。

三、黃金知識普及

黃金歷來是世界通用貨幣,但為什麼二戰結束不久,黃金就不再被當作貨幣流通了呢?

1910年,美、英、德、法、俄擁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出售大量的軍火物資,發了戰爭財,二戰結束後,世界上70%以上的黃金都在美國。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布林頓森林體系。

至此黃金與美元掛鉤,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所以美元又稱為美金。

上世紀六十年代,這個體系崩潰了,1971年美元危機爆發,美元兌黃金貶值。從此美元與黃金掛鉤名存實亡。


各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可以關注小白老師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查看更多的原創文章和原創問答。


小白讀財經


電視劇裡常常出現皇帝賞賜有功之臣“黃金萬兩”這一幕,很多人就不禁會想這麼多的黃金。如果按照現在金價360元/克來計算,都上億了,古代皇帝真的有這麼大方嗎?

由於黃金開採難度大,數量少,所以古往今來都是非常值錢的貴金屬,一直以來被人們看著財富的象徵。史料記載:

《書·牧誓》:“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三國志·魏志·曹休傳》:“帝徵孫權,以休為徵東大將軍,假黃鉞。”

黃鉞以黃金為裝飾,為古代帝王所使用,戰爭期間皇帝用來借給出征的大臣,假黃鉞是代表皇帝親征的意思。

商王武丁之妻婦好墓中的黃鉞並非黃金鑄造

商王武丁之妻子婦好(約公元前12世界左右,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女性軍事統帥,女政治家。在夏商周時期,天子或大臣出征時,都以黃鉞為杖,婦好善戰,每次出征都以黃鉞為杖。

婦好陵墓於1976年在河南安陽市殷墟發現。墓中將近2000件陪葬品,青銅器約468件,玉器約755件,骨器約564件,海貝6800枚。在婦好的陵墓中發現了黃鉞,並不是用黃金製作,而是用青銅鑄造的。本來是黃鉞怎麼變成了青銅所鑄呢?

夏商時期,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一步步走向鼎盛時期,而青銅器是夏商周文化的象徵。在當時銅算是貴金屬,所以才用銅用作貨幣,直到東漢末年青銅器才退出政治舞臺。

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因為青銅剛鑄出來的時候顏色是金黃色的,變綠是因為氧化了,所以那個時候人們稱青銅為金,青銅的價值不高於二等的白銀。

所以古代的金和我們現在理解的有所差別,在我們看來金就是指黃金,但是在古代銅和錫這兩種金燦燦的金屬也可以被稱作是金。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三黃指雄黃,雌黃,硫黃。大多數時候他們說的金指的就是銅。

漢代黃金萬兩是多少?

到了漢代,鐵器逐漸取代了青銅器,銅主要用來鑄錢,漢代鐵器的製造和使用量非常大,史料有關黃金的記載:

《漢書·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山海經》有黃金、白金、赤金。

黃金是真金,白金是銀子,而赤金是銅,如下史料記載了在漢朝得到過皇帝賞賜的大臣: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 《史記·周勃傳》中:“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 《史記·平準書》中寫衛青及其部下“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

據史料與考古學家挖掘實物證明,西漢每年可採黃金約400公斤,按照漢武帝賞賜給衛青20萬斤來看,這麼多黃金是不可能的。

西漢海昏侯陵墓(漢武帝之孫漢廢帝劉賀),西漢第九位皇帝。陵墓中有10多噸銅錢,約1萬多枚,所以史書中的賞賜萬兩黃金,其實就是青銅鑄成的銅錢。

黃金萬兩大概值多少錢?

根據丁邦友所著的《秦漢物價研究既述》對漢代米價的推測,大致可判斷當時平均米價為每石百錢左右,所以在無旱水災或者大豐收的情況下,計算如下:

《漢書·律曆志上》記載,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一兩=10錢

1石大米=60kg大米=100錢=10兩

一萬兩就是6萬公斤大米,漢朝一斤相當於現在250克左右,差不多是現在3萬公斤大米。按照現在5塊錢一公斤大米來計算,不過才十幾萬人民幣。按照這種算法,衛青當年得到漢武帝20萬斤銅錢賞賜,差不多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幾百萬。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學,具體還需要計算當時的購買力。漢代一個普通的公務員一個月工資大概1100錢左右,所以黃金萬兩(銅錢萬兩),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公務員八年的工資。

後來黃金的開採技術有所提高,雖然數量還是很少,但是比先前多了不少,而且根據我上面的計算,黃金萬兩實際上並沒有萬兩。因為古代的換算標準是在不斷變化的,雖然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也統一了度量衡,但那只是在國內而已,不同朝代黃金的兌換比例都不相同。

漢朝的時候,一兩摺合成現代度量衡約為25克,而萬兩則是25萬克,沒有一萬兩,跟我們想象中差別很大。而且皇帝不會直接賞賜大臣黃金,通常用糧食和珠寶替代。所以古代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大多是銅錢萬兩。


小龍談歷史


很多古裝影視劇,一些大臣立功後,皇帝總會對他們進行賞賜,其中,黃金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東西。一旦皇帝開心,“黃金萬兩”那是輕輕鬆鬆,那麼這個黃金萬兩到底值多少錢呢?



首先說,在不同的朝代,皇帝會有不同的賞賜,有時多,有時少,同時,重量單位,以及黃金的價值也會有所不同。

下面以漢朝時期為例

楚漢爭霸時,項羽在范增的謀劃下多次阻絕劉邦的糧道。為了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劉邦一次性給了陳平4萬斤黃金的活動經費。

又問陳平,乃從其計,與平黃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

再有,漢武帝時期,衛青數次率軍北上抗擊匈奴,斬殺敵人數萬,同時,漢軍將士損失也非常慘重。為了表彰將士,劉徹也一次賞賜了衛青20萬斤黃金。

衛青比歲十餘萬眾擊胡,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

以現代的計量單位換算,4萬斤黃金等於20噸,20萬斤等於100噸。現在看來,數字龐大到不可想象。因此,很多人懷疑古代皇帝賞賜的黃金實際上黃銅。



針對於這件事,需要說的是,黃金確實是真的黃金,不過古代的計量單位和如今的大不相同。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其中,赤金指的是黃銅,以此可見,衛青收到的黃金是實打實的黃金。當然,這些黃金不是單純的給了衛青本人,而是讓衛青去購買軍需用品和撫卹陣亡將士。

下面再來說說重量,根據秦漢時期出土的銅權[類似於如今的秤砣]推算,秦漢時期的一斤約等於250克左右,而秦漢一斤又等於16兩。由此可以得出,秦漢時期的一兩約等於如今的15.6克。

以此計算,秦漢時期的黃金萬兩等於15.6萬克黃金,等於156千克。以現如今黃金每克300元的絕對值計算,黃金萬兩就等於4680萬元。



以米價相對值計算。

據後人估計,當時的米價大約維持在80錢一石,另外,據《漢書》記載;

“黃金重一斤,直錢萬”

通過計算;

秦漢萬兩黃金=625斤黃金=625萬錢=78125石米

秦漢一石米等於現如今60斤,78125石米等於468.75萬斤。如今米價大約為5元左右,這樣就可以得出約等於如今2343.75萬元。



當然,如果遇到災荒,黃金的價值也會順應的降低了,比如王莽末年,天下發生了嚴重的蝗災,此時一斤黃金只能兌換一石糧食,也就是60斤左右。相當於黃金萬兩等於如今的18.75萬元。


我是越關


每個時期的黃金重量是不一樣的,所以摺合出來的人民幣也就不一樣了。我們按現在的黃金價格,我們按千足金的價格270元每克。

先秦時期:一兩=16.14克*10000=161400克*270=43578000元

漢至三國時期:一兩=13.92克*10000=139200*270=37584000元

隋朝:一兩=41.76克*10000+417600*270=112752000元

唐至清朝:一兩=37.30克*10000+373000*270=100710000元

我們取他們的平均數也就是73656000元,這是什麼概念?

如果按照北京6萬一平米的價格來算可以買1227.6平方米的房子,將近十套房子,很多人打拼一輩子也買不到一套;

如果豬肉15塊錢一斤,也也可以買4910400斤豬肉,每頭豬300斤的話,可以買16368頭豬;

如果按照現在一枚硬幣的重量是6.05克,那就是445618800克,也就是891237.6斤,也就是445.6188噸,一輛卡車裝十噸,那也要45輛大卡車;

以我的理解來看,歷史上不是沒有這樣賞賜的,也有,但是絕對不是像電視劇裡面一樣,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首先當時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哪來那麼多黃金可以賞賜,很多時候朝廷都是相當窮的,常年的征戰以及救災,國庫早已經空虛了,就算賞賜很多都是用物質替代了,特別是明朝時期。


貓眼觀史


首先這是一句戲文,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能賞臣子萬兩黃金。

現代人看來,不就是萬兩嗎?接目前市價每克300元左右,不就上億人民幣嗎?


其實不然,古代中國黃金勘探缺失,少有黃金來源。唐宋以前,僅為皇室、貴族的奢侈裝飾品,做為貨幣則是唐宋以後。一個歷史上例子,武帝的帝師叔侄倆受恩寵,離朝前格外開恩,賞了五十斤金(其實是銅),就足夠他們天天宴請鄉親,餘生花不完。但不要忘了,這時的金其實是銅。




唐宋以後的貨幣以盛產的銀為主,金次之,直到元以後,中與西亞歐洲交往頻繁,他們盛產的金子開始來到中原。

至明清我國也發現金礦,儘管富礦少貧礦多(以每噸礦石出五克金為界限),但開採一直沒有間斷。



美國黃金儲備仍排世界第一,七八千噸,但比起他對中國的舉債,十個儲量也還不起。因為中國掌有美國外債近三萬億美金。



黃金是目前世界金融的硬通貨,我國也由十年前年產400噸上升至千噸。其比值比價和幾年十幾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語。

若說起古代:金屋藏嬌、一諾千金只是一句成語的話,那麼現在的中國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晚亭與落霞同暉


古代1斤16兩 ,現在1斤500克,所以,所謂萬兩黃金就是312500克,也就是312.5公斤。古代的金銀率大概保持在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 這個兌換率。而古代常用一貫=1000文(大概,也有時會多,有時會少)。這萬兩黃金就是10W貫。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再者,《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這樣一比較,這古代皇帝是有可能封賞黃金萬兩。但絕對不是給普通功勳的人。所以,影視劇裡皇帝封賞一出口就是黃金萬兩的說法,只是一種臺詞的表示,戲劇的要求。不過,像有些影視劇中10W兩之後我認為是純屬無稽之談。就算是太平盛世,也不可能拿出能養活數十萬大軍的軍餉去給一個人當賞賜。


德才本末


現代概念的“萬兩”,按照十進制的兌換比率,肯定要等於一千斤的,要不然就叫缺斤短兩,但是古代的秤跟現代的不同,古代的秤是商賈鉅富陶朱公范蠡發明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秤裡面有大玄機,首先就是十六兩為一斤,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十兩為一斤,這樣算下來,黃金萬兩大概就是六百多斤,但是話說回來,六百多斤黃金也不算少了吧,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誰要是擁有六百多斤黃金,那還不是一夜變成暴發戶?

一般來講,一兩黃金等價於十兩白銀,一兩白銀約等價於一貫錢,一貫錢摺合一千文,單以《水滸傳》裡描述的情節,武大郎賣炊餅,每天在60――70個,一個四文錢,一天2400――2800文錢。

這兩千多文錢裡面包括武大郎、潘金蓮二人的日常開銷,潘金蓮是家庭婦女,沒有收入,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同時還需要一筆脂粉錢作為開銷。這裡面還得刨除做炊餅的成本錢。


武大郎在清河縣有產有業,因此他這兩千多文錢,必然還有節餘,結餘多少呢?跟他關係不錯的賣梨的鄆哥曾說:“賣梨得三五十錢,供養他爹”。

也就是說三五十錢已經夠鄆哥一個毛頭小子加上一個老人生活,就按沒有節育的說,往多了說50文,那麼武大郎兩口子肯定比鄆哥每日開銷要多,算60文,他每月還能結餘1000文左右。

一年12個月,也就是12000文,12貫錢,也就是12兩銀子,由此可見武大郎的炊餅買賣的確不少掙錢,以他五短的殘疾身材,掙這麼些錢,還要給武二郎說媳婦,他的確沒胡說。

由此可見“黃金萬兩”的價值,的確可以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帶到榮華富貴的地步。

當然上面算得都是取的一個淨值,也就是不變動的兌換比率,其實不知朝代與朝代之間,就是一個朝代的前、中、後不同時期,兌換比率也有不同!


歷史三日談


黃金萬兩的意思是代表賞賜的錢很多,並不是說賞賜一萬兩黃金,而且這裡的黃金是銅錢,不是現代的黃金。

在大家印象中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出手極為大法。但是你知道嗎,在秦朝之前,黃金的概念和現代是不一樣的,那時候開採和冶煉技術落後,因此是不存在黃金是流通貨幣這個說法的。在古代社會被皇帝稱為黃金的其實是銅幣,銅被發現時的出土量很大,而且銅的保存時間很長,所以被用來當作貨幣使用。當時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並不是現代的黃金,也不是數量有一萬兩黃金,而是代表賞賜很多錢幣的意思。
到了漢朝黃金才開始出現,但是產量非常少,只有朝中大臣才能擁有。而且皇帝壟斷了黃金的開採權,民間是不能私自開採的。開採的黃金也不是流通貨幣,而是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徵。到唐朝時,國力強盛,民間的購買力越來越強,市面對於大面額的貨幣需求越是越來越大,所以當朝皇帝就大力開採黃金,然後普及到民間,這時黃金才被當作流通貨幣,很多人的家裡都儲存有黃金,這時候銀子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其價值在銅幣之上,黃金之下。


這時候雖然出現了黃金,但是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也不都是黃金,而是一些黃金,銀子,銅幣混合在一起給的。

古代一兩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古代貨幣以兩為單位,故而也稱銀兩,銀兩始於兩漢,盛於明清,清又見有實,虛銀兩之分。在明代一兩銀子是一戶平民人家一年的開銷,據明史中記載,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是45兩。因為各朝代的銀兩價值不同,我們用當時的米價對比一下現代大米的價格。
  1. 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大米二石,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也就是說可以購買377.6斤的大米,現在大米一斤按3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名幣1132.8元。

  2. 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當時物產豐富,一兩錢就可以購買20石米,當時一石約為59公斤,按照現在一般米的價格3元,算出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7080元。
銀兩用大米的價格來衡量,得出的來的數據比較合理。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有人用70兩銀子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要是現在按北京房子價格來和古代房子價格對比,那銀兩的價值會成千上萬倍的往上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