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建安二年,一场艳遇令曹操,痛失发妻、长子、侄子、挚友。婶子邹氏私通曹操,使得张绣降而复叛。宛城一战,曹昂、曹安民、典韦,尽皆丧命。

当败军撤回许昌之际,丁夫人留下了悲痛的泪水。她的儿子曹昂,因为丈夫的不检点,永远失去了生命。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丁夫人终日以泪洗面,精神逐渐恍惚。曹昂非她所生,但为她所养,在她心中:那就是亲儿子。与曹操相见之时,丁夫人总是不自觉得说出:是你杀了我的昂儿~是你害了他的性命

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仿佛一把把利剑,刺进了曹操的心中……他沉默了、离开了、落泪了、发怒了。为了维护可怜的尊严,盛怒之下的曹操,将丁夫人赶回了娘家。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

过了几天,曹操溜到了丁夫人娘家。这位名震一方的诸侯,轻轻地走到织机边,抚摸着丁夫人的后背:“跟我一起乘车回去吧”!丁夫人的娇躯微微颤抖,但很快,织机又忙碌了起来。

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

没有得到回应的曹操,失落的离开了织室。在那窗外,曹操又大喊:“我们真的无可挽回了”?可等来的,依旧是沉默。面对心如死灰的丁夫人,曹操失落的说道:“那我们真的就此决绝了”!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曹操与丁夫人离婚时,仍不忘交代其家人:“今后,为她找个好人家,莫要寻到如我负心辈”。再后来,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王昭仪……

一位位娇妻美妾,为曹操新添了一个个儿女:曹彰、曹植、曹熊、曹冲、曹林、曹宇……天伦之乐,冲淡了曹操,宛城之战的伤痛。

可丁夫人,却为此肝肠寸断。她没有再嫁人,也再没有离开织室。就那么静默地,在织机上,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丁夫人对曹昂,视若亲子的母爱,摧毁了自己全部的生机。

这个伟大的母亲,原谅不了张绣;原谅不了曹操;更原谅不了自己……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邓哀王冲,年十三,太祖爱之,赠骑都尉,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

或许是上苍怜悯贞烈的丁夫人,亦或是惩罚犯下过错的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再次痛失爱子——年方13的神童曹冲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曹操又一次伶仃大醉。

看着伶仃大醉的父亲,曹丕出言安慰。曹操笑了,笑得无限荒凉,又无限自豪。

他说:“冲儿之死,是我曹操的不幸,却是你曹丕和曹植的幸运”!他为天妒英才而伤怀,亦为有子曹冲而骄傲。

再后来,曹丕与曹植,也绽放了无限的光辉。《观沧海》、《短歌行》、《沧海赋》、《典论》、《燕歌行》、《七哀诗》、《白马篇》、《洛神赋》……两代三曹,在魏晋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名士谢灵运狂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才高八斗的曹植,自此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和历代才子不懈追求的目标。

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彰,曹操成了群雄之中,儿子最为出色的一位。由于前两位的早逝,世子之位的争夺,在曹丕、曹植之间爆发,并以前者取胜而结束。

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一个个儿子或成才、或成人、或离世,流逝的岁月,也在曹操身上留下了永恒的烙印。一代枭雄曹孟德,倒在了病榻之上。精神恍惚间,丁夫人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而出。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他想起了宛城的荒唐,想起了惨死的曹昂,也想起了那个死活要儿子的丁夫人。曹操怕了,彻底的怕了,他怕黄泉路上,曹昂向他问母亲在哪里?

干一名良,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满心悔恨的曹操,看了床头五岁的曹干一眼,派人召见世子曹丕。曹操对曹丕说:当年我就说过,冲儿13而夭,是我曹操的不幸,却是你曹丕的大幸。因为,论才智,你不如冲儿,植儿更不行。

如今,我已是垂垂老矣,这大好河山,再也无缘染指。今后的天下,需要你来争锋了。干儿3岁丧母,现在5岁又要失去,我这个不合格的父亲了。他很可怜,也很幼小,今后就托付给你了。记住,他是你25弟,也是你最小的弟弟了。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太子由是亲待,隆于诸弟。良年少,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曹操永远离开了,继位的曹丕,像对儿子一样爱护曹干。年幼的曹干,一蹦一跳地跟在曹丕身边,一声声阿翁,在曹丕心中荡起涟漪。曹丕明白了,忽然明白了:父亲为何要将幼子,留在自己身旁了。

他弯下了腰,郑重的对曹干说:“记住了,我是你的哥哥,永远都是你的哥哥”。曹干不懂,最好的阿翁,为何会是永远的哥哥。但他感觉,阿翁好像变了,变得更加炙热、张扬,而又自信了。

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

黄初六年,曹丕自广陵前线而还,中途约见了曹植。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曹丕解除了,对弟弟曹植的监禁。曹植又一次,过上了王子的生活。

第二年,曹丕病逝,在位7年而已。曹操临终留下的曹干,那一岁岁的成长,与一声声情真意切的阿翁,终究暖化了曹丕的心。曹操的智慧下,曹丕终于懂了:他是大哥,从他继位那天起,余者都是他的弟弟,永远的兄弟。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曹丕做了7年的君主,留下了魏文帝的传奇;曹植过上了公子墨客的生活,留下了才高八斗的神话。曹操认识到了,才子就是才子,做不得储君。庙堂之高不属于曹植,他有陈思王的诗与远方。

他用独特的智慧,以5岁的曹干,一声声阿翁,唤醒了曹丕全部的兄弟情。避免了同室操戈的惨剧,曹操25子,无一人死于兄弟之手,这就是曹孟德的高明所在。从曹昂之死,到曹冲早夭,他探索了一生,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父亲。

寻常人家,触手可得的亲情,却困扰了曹操的一生。这个一生都在,为争夺权力而奋斗的枭雄。最终舍去了全部的偏爱,唤醒了曹丕沦丧的感情,也给了曹植最好的归宿。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6年之后发现真高明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