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穷人的“3项投资”


赚钱,是每个成年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穷人最缺的是什么?无疑就是资源!那没资金、没人脉、没房、没地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翻身呢?马云曾经说过:“如果我都能成功,那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成功!”。马云确实是白手起家,那我们来看一下,马云的成功道路上,有什么是不为人知的内情。起码有以下三个:

第一,视野。很多人不知道,马云很小的时候,就结识了一个外国朋友。

1980年,马云还只有16岁,他没事就到杭州西湖湖畔,去找外国人练英文。有一次,他认识了来旅游的“肯”一家,并一直保持联系。1985年,马云应“肯”一家的邀请,来澳大利亚旅游,被拒签7次之后才拿到签证。这是马云第一次出国,那一年他21岁。这次旅行开阔了他的视野,成为马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二,学习。马云说过: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

1995年,还是英语教师的马云,去了一趟西雅图,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之后,他决定回国做黄页。

众所周知,马云是在电商上取得成功的。但他一开始做的是中国黄页,后来开始做B2B业务。从2003年开始他才开始做淘宝,在淘宝的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天猫、支付宝等一系列产品。从1995年做黄页,到2003年做淘宝,马云用了8年时间摸索。

第三,人脉。马云说过:成功的秘诀是人脉加知识,其中人脉占了70%。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为大家熟知,其实还有个更重要的人,蔡崇信。他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博士。1999年,蔡崇信放弃500万年薪,加入了马云的阿里。从注册公司,到找天使投资,再到和孙正义谈融资金额,都是蔡崇信亲自出马。马云说:永远要相信边上的人比你聪明。我在公司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聚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幸存者偏差。

也许有很多和马云一样有视野、有学习能力、能聚集人脉的企业家,却没有成功。这个偏差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市场情况、时机、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我们把它统称为“运气”。踏实做好该做的事,成功应该就是个迟早的问题,只要目标不要过高。想起一句老话:成功,需要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今日话题:你觉得马云的企业为什么能这么成功?他真的后悔创办阿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