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西安網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面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在防控一線“逆行”,他們在不同的崗位,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西安人民的“安全指數”,不同的肩章,同樣的擔當,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一心向黨,真誠為民,疫情防控衝在前

  她叫張文靜,是長樂坊街道興慶社區的一名青年黨員志願者,留著一頭齊耳短髮,平時戴著一個淺藍色口罩,穿著一件卡其色羽絨服,活躍在興慶社區的院落與街巷。她常常調侃自己是“90前小阿姨”,疫情發生後,這個看似恬靜柔弱的姑娘瞬間化身為社區防疫女戰士,保護著轄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後,張文靜所負責的小區經過摸排發現了兩名有重疫區旅行史的群眾。在這兩位群眾進行14天居家留觀期間,張文靜成了他們的“跟蹤服務員”,為他們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每日上門對他們進行體溫測量,詢問他們的需求並及時向社區反映。由於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稀缺,她每天只能做簡單的防護。

  張文靜所負責的小區沒有物業,門禁值勤和日常消殺工作難以常態化開展。在她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小區的家委會主任和門房大姐加入到了社區防疫隊伍中來,他們在小區出入口進行人員車輛排查、體溫測量,在院落裡值勤巡邏。為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張文靜每天拿著灌滿消毒液的噴壺對小區的角角落落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殺。

  社區疫情數據統報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只有將數據及時準確地進行統計和彙報,才能保障上級疫情指揮部掌握疫情防控信息,做出合理決策。社區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張文靜,她兢兢業業,每日彙總社區疫情排查情況,編寫疫情日報,統計日常消殺工作,建立居家留觀及疑似人員臺賬資料,保證了社區疫情防控信息及時更新與準確上報。

  她的真誠熱情與堅定不移默默地感染著身邊的社區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有一天,她正在跟一位在醫院進行醫學觀察的群眾通電話。群眾向她抱怨:“怎麼這麼倒黴,為什麼偏偏是我?”她聽出了被隔離的這位群眾的無助和擔憂,耐心安慰:“請阿姨放心,您的情況在向好的方面發展,我們社區工作人員一定會把您平安接回來。”她平實的語言中讓這位群眾深受感動。

  張文靜曾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人民群眾有需要,就應該是第一個頂上去。”這個社區戰疫成員中的最美女戰士,用她的善良溫暖著每一個人。(通訊員:宋爭明)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銀髮紅袖標”高高飄揚

  “25號樓的獨居老人老李是不是好幾天沒出門了,我們得過去看看,看看他有什麼需要,”一群帶著紅袖標的銀髮老人一大早開始合計起來。自疫情爆發以來,每天早上不到八點,中鐵一局東院小區門口總有一群銀髮老人如約而至,駐守在院落門口和物業人員一起奮戰。在執勤期間,他們會討論哪戶正在居家隔離,需不需要幫助,哪家的老人獨自一人在家,一心一意為居民守護這扇平安健康之門。

  這群滿頭銀髮的老人是碑林區太乙路街道中鐵一局社區的志願者,平均年齡已接近70歲,年級最大的83歲,街坊鄰居都親切地稱他們為“銀髮紅袖標”。在冬日的陽光下,她們銀白的頭髮,紅色的袖標顯得如此明豔而溫暖。

  劉小蕊是“銀髮志願隊”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爆發以來,她就主動請纓,帶著她的丈夫和兒子加入到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天天堅守,每日不漏。“在這特殊的時刻,隔離只是一種暫時的空間阻隔,但隔離不了門裡門外的暖心關愛和掛念,隔離不了鄰里的守望相助,”劉小蕊說。時喜榮也是“銀髮志願隊”的一員,在疫情期間他和老伴一起驅車300多公里自掏腰包採購新鮮蔬菜,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親自送至社區的居家隔離人員和困難居民的家中,還和老伴一起加入到防疫執勤的志願隊伍中來。

  2月6日,由於小區實行院落管制,有位老人感到出行十分不便,總給物業保安抱怨。銀髮志願隊正在值守的隊員瞭解到這位老人有間歇性精神障礙,再加上一人獨居在家,心裡難免有些積壓,因此才會發牢騷。隊員們就以鄰居的身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給這個老人做工作,最終獲得的對方的理解和信任。隊員們考慮到在這非常時期,正常人都會受到影響,更何況對於一些特殊疾病的人呢,因此隊員們更多的關注和關心這位老人,讓她在疫情的寒風中感受到愛的溫暖。(通訊員:麻莉 畢經備)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我是社區聯防聯控一線的一份子

  他叫李永平,2月11日凌晨2點左右在接到市直機關黨員幹部下沉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電話通知後,他便一大早去碑林區長樂坊街道金花社區報到了,在聯防聯控工作中從每天的院落巡查到每日的公共區域消殺,從返陝人員的信息核驗統計到居家留觀人員的日常管理和服務。

  李永平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做好宣傳引導、值守檢測、走訪排查,及時向社區反映和協助協調解決問題等。他在這個小區居住10多年了,這次才算是真正瞭解它。

  小區確實“小”,真不大,總共6棟樓、469戶近1200名業主,平時有前後兩個門可以出入,疫情發生後,按照街道社區安排,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現在只留前門供人出入。

  現在每個小區門口都已成為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最前沿”。小區業主各行各業的都有,有中小學老師、空醫大醫生、警察、運動員,也有公司員工、企業老闆、個體商戶、快遞小哥, 人員出入小區,以每天早上八點上班左右最為集中,下午五點下班前後也比較緊張。目前,小區有近200業主所在單位已經復工,加上部分業主需要去超市購買(儘管小區裡面有賣菜的菜販),基本上都集中在這兩個時間段,出門要登記、進門要測溫,出入要核查,每道手續都不能少,但大家都能夠配合,有序排隊,依次出入。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以身作則衝在前 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鬥中,碑林區南院門街道副主任劉誠,從接到上級命令的那一刻起,就立即帶領包片科室的幹部們來到印花布園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及群眾志願者一起混編組隊,充實基層抗“疫”力量,打響了抗擊疫情的“戰地”第一槍!

  印花布園社區的老舊院落眾多,居民中老弱病殘和流動租賃戶較多,人員類別構成複雜。面對抗疫的嚴峻形勢,劉誠第一時間下到印花布園社區,支援一線抗疫工作。劉誠在街辦負責此次疫情的所有防控和協調工作,本來就忙得不可開交。而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就一直與社區同志共同深入各居民院落,張貼宣傳海報、懸掛橫幅、消殺院落樓道,並親自參與入戶摸排調查工作,不厭其煩地給居民講解疫情的嚴峻形勢和病毒的巨大危害。經過加班加點的努力,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了整個轄區內所有住戶的摸排工作,

  因社區工作人員百分之九十為女同志,劉誠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不僅主動承擔起社區內的強體力工作,而且處處衝在第一線,如:幫助居家隔離的居民搬送生活物資,揹著噴霧器進行院落的衛生消殺,還在街頭勸導說服行人做好疫情自身防護措施,指導商戶配合疫情需要,暫時停業等等。

  面對疫情時大家難免會心生恐懼,而劉誠總是在遇到險情時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當面對外地返鄉的居家隔離人員,尤其是疑似病人時,劉誠就會衝在最前面,把其它同志護在身後。他還親自上門做信息登記、體溫測量,甚至半夜凌晨一個人去醫院,只為儘快瞭解疑似病人的情況。他這種凡事親力親為、盡職盡責,絲毫沒有一點架子的領導幹部,為基層同志們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通訊員:趙萌)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碑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線上的“大個子”

  快一個月了,區疾控中心的張彥偉穿著防護服,揹著一二十公斤重的消毒桶,忍受著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不斷重複著格式化的動作,“先上後下,由左到右,往前兩米”,仔細到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放過。他不怕苦、不怕累,刺鼻沉重的消毒桶,背起就走。他還不時地為新來的同志講解有關衛生防疫消毒方面的知識和操作規範,以及注意事項。他受傷的手臂打過鋼釘,做過固定手術,身高1.92米年過55歲的“大個子”張彥偉走起路來步履蹣跚。他說:“我乾的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粗活,許多同志比我辛苦得多了,作為疾控人,這也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一名疾控戰線的老同志,他的話語雖然樸實,可精神卻最為可貴!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碑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線上的“守護者”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新年的鐘聲變成了抗擊疫情的戰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劉輝同志主動請纓,逆險而上,衝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本該團聚的時候選擇了告別和逆行,選擇了責任和擔當。

  劉輝同志作為一名優秀的黨員幹部,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擔任火車站現場流調處置組第二小組組長,他堅守崗位,負責在外籍返鄉高峰季的火車站進行疫情防控工作。日夜堅守,一天到晚撲赴在前線工作連續8-10個小時,對返鄉的外籍人群進行信息登記,信息上報,以及回程的運送隔離觀察等工作。

  他是父親、是丈夫、是孩子,且尚有老母親需要照料,家國不能兩全,只得舍小家,為大家,作為他的孩子、妻子及母親定為有這樣的家人感到驕傲和自豪。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當穿上工作服時,他就是衝在最前線的一名戰士。厚厚的防護服和口罩遮擋住了他疲憊的神情,卻擋不住眼神中透露著的堅定和希望!


“抗疫”故事: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格”鬥士


  碑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線上的“白衣天使”

  王雙萍是東關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90後醫務工作者,2020年的春節對她而言是個特殊而不凡的新年,這個正月她在特殊的工作崗位和時間賽跑、跟病魔較量。時至今日,她已在崗位連續工作了28天,用專業的態度、青年的擔當、工作的細緻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拎著十幾斤的標本轉運箱到處尋找感染科,穿梭在各級醫院收集標本,是她沒有白天黑夜之分開展的主要工作。“我記憶最深的是那次凌晨四點多,正睡得迷迷糊糊時電話突然響起,通知我去省人民醫院取樣。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在寒冷的西安大街上,雖然冷風迎面吹來,但想到能檢測出留樣者是否感染,就能及時隔離其密接人員,防止更多的人感染,頓時覺得再冷的天也阻止不了我腳步。”

  隨著病例的增加,流調人員明顯不足。王雙萍便主動申請加入了危險性更大的流調組。對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並將其送往定點醫院集中醫學觀察,對疑似病例家庭、樓道、電梯進行消殺,撰寫調查報告等是都是她新的工作和任務。工作到凌晨3、4點是經常的事,“夜貓人”就是他們的組名。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貢獻自己所能,沒有比這更能體現其社會價值感了。”王雙萍在工作空隙說出這樣兩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