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梗”的茶是劣質茶嗎?

飯哆


不少人在選購茶葉時,都會以是否含茶梗作為衡量好茶的標準。


那麼我們不妨瞭解一些茶梗的特性

當茶葉還在樹上時,茶梗是重要的樞紐。連接著芽頭、葉片和茶樹本身。它又像是一根吸管,讓葉片和芽頭能夠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傳遞香氣和滋味物質。換言之,茶梗是茶樹重要的器官,少了它,茶樹無法正常生長。因此有人認為茶梗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茶氨酸)、蛋白質。可是我去找了一下茶葉成分分析,有個很有意思的發現。

這裡就出現一個概念,那就是嫩莖。其實茶葉的嫩莖不屬於茶梗。

嫩莖裡面含有較高的芳香物質和氨基酸,對調節茶葉香氣和口感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嫩莖在部分茶種的加工製作過程中和茶葉已經揉捻為一體,成為了茶葉的組成部分。而茶梗已經完全木質化,茶葉作為飲料最標誌性的內含物茶多酚類含量極少;茶葉功能性物質和咖啡鹼、氨基酸和維生素含量也是極低,韌皮部含有少量的糖等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沒有飲用價值。

顯然,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嫩莖和茶梗劃上了等號,混淆概念。

各個茶種對於茶梗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鐵觀音

鐵觀音的生產過程中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把毛茶中的茶梗挑選丟棄後才成為精製的高檔成茶。據說,鐵觀音毛茶中茶梗的重量大約佔20%到30%,鐵觀音的主產區福建安溪,每年挑選出來的茶梗多達五、六萬噸。

既然這些茶葉精製過程中要把茶梗挑出來扔掉,為什麼不在採製茶青過程只採葉片、不要連梗一起採呢?主要是因為茶梗這些糖分和香氣物質在茶葉加工過程中,茶梗中部分香氣物質在萎凋等工序隨水氣被傳送到芽和葉中,從而提升了茶葉的香氣。因此茶青中有一定量的茶梗製出的茶葉香更高、味更濃。

顯然製成成茶之後茶梗也完成了使命,這時候挑出來之後的精製茶品相更好,自然檔次也更高,關鍵還有一點,在成茶混入茶梗反而因為投茶量固定的原因反而會降低口感享受,主要是因為茶梗在沖泡過程基本很難有物質釋放出來,因為茶梗基本已經木質化了,因此精製茶就必須把茶梗挑出來。

特別要提出來的事,這裡所謂的茶梗其實還是嫩莖為主,而且因為最後要被挑出來,所以混入老梗也問題不大。筆者親身觀察和品嚐過茶梗,一斤幾毛錢的價錢,一般要一大把浸泡才有點味道,基本都是拿去作為新家吸味的,反而很少拿來品茗。

綠茶

由於綠茶沒有萎凋過程,只是單純攤晾,因此在製茶過程茶梗不會如同鐵觀音工藝一樣提香提味效果,在製作過程就必須以純嫩葉製作。採摘標準都是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採一芽二葉為主,兼採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高級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對鮮葉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採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

紅茶

紅茶由於對茶形要求很高,因此雖然有萎凋工藝,但是由於是全發酵茶,有別於鐵觀音的半發酵工藝,本身提香程度足夠,因此也對茶梗需求不高,也基本會選擇採摘嫩度適中的標準,甚至有部分茶選用高嫩度標準,並且要求在萎凋前把茶梗挑出,方便後期製茶。

普洱茶

我們先從普洱茶熟茶開始分析,一般普洱茶渥堆發酵後,會經過人工篩漏或是機器篩漏,從最初的料一級一級篩漏,級別大致分為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特級、宮廷。

級數較嫩的普洱條索緊直細嫩,金毫顯露。沖泡湯色紅濃,陳香濃郁,回甘度好,滋味濃醇,葉底細嫩,呈褐紅色。多半是做成散茶,或是沱茶,並不壓制成餅或磚(宮庭普洱、禮茶、特級、一級、三級)。

級數較粗老一些的普洱(五至九級)一般壓制成磚或餅,五級普洱較難見到芽頭了,多是嫩葉及一些較嫩的茶梗,五級料是熟茶餅中較容易見到壓餅料,口感價格適中,雖然滑度有所欠缺,不過隨著時間的轉換和甜度的顯露還是能彌補一些的。可以看看這類生茶的嫩梗樣子七級普洱,普洱茶七級料是較大片茶葉加上茶梗了,不過還算較為緊結,此類茶也屬於常見壓餅料。最常見的大益茶廠的7572便是七級料。

九級料相當於毛茶中的黃片了,茶梗也較多,這類茶雖然賣相欠佳,但是比較適合初喝普洱茶者,一個是他的厚度茶味相對較淡,甚至需要煮著喝。一個是甜度還是很不錯的,初喝普洱茶的茶友也比較容易接受。要注意一點,即使是九級,所謂的茶梗也屬於嫩莖部分,那麼如果不是呢就是如下部分了。

有些被挑出來不要的老梗即是茶梗,已經完全木質化,茶葉作為飲料最標誌性的內含物茶多酚類含量極少;茶葉功能性物質和咖啡鹼、氨基酸和維生素含量也是極低,韌皮部含有少量的糖等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沒有飲用價值。所以茶葉中的老梗必須要挑選出來。但是被一些商家低價收回壓到餅裡,成本低卻可以賣個好價錢。

說“茶梗香氣好,鮮爽感好,有茶梗才能製出香高味醇的茶葉”,這是偷樑換柱,混淆慨念,把嫩莖的作用混淆到茶梗上來。還有說“茶梗在普洱茶發酵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磚茶空隙,保證氧氣充足,有利於品質形成”。這種說法就更加不著邊際了,有點天方夜譚了。真不知道茶梗是怎麼樣增加空間?怎麼樣保證氧氣充足?怎麼樣有利於品質形成的?簡直是沒有茶梗普洱茶就不能發酵了。按這種說法,高檔普洱茶的發酵是要先把茶梗加進去,發酵好了再把茶梗挑選出來不成?謠言不攻自破,其實這只是在為低檔茶塗脂抹粉,為低檔茶賣個好價錢而已。大家再看看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老梗顏色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說明茶葉老梗在渥堆發酵過程中已經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國家標準明確規定普洱茶三級以上(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都不能含有茶梗,只有三級以下的低檔茶才能少量帶梗。

所以茶梗就是茶葉加工中的副產品,沒有什麼飲用價值價值,純茶梗可能就只能做柴火。旅遊茶經常遇到這類,也是因為利潤高,如果大家看茶表面容易被矇蔽,只要開一餅看中間料子情況就知道好壞了。

而生茶更不需要茶梗,由於早期普洱茶生產粗糙,茶梗會多了一些,這也由於採摘過程的粗放導致,後期為了節約成本沒有挑出茶梗,整體口感就會偏淡,因此生茶出現茶梗同樣會影響口感體驗。

白茶

白茶需求和普洱茶類似,其對於嫩莖是允許存在且可以增加口感的,但是對於茶梗仍然是敬謝不敏。而同樣其高檔產品如白毫銀針就要選用嫩芽,自然就不能有嫩莖存在。

黑茶

黑茶算是一個異類,因為其發酵工藝決定了必須有一定量的茶梗,茯磚內金花(冠突散囊菌)是一種好氣性真菌,當茯磚茶含梗量太低時,會因為磚身過緊而影響透氣,不利於金花的生長和繁殖。國家對於黑茶的含梗量,也有著明確的規定,例如,茯磚茶的含梗量要在15%到18%之間。

茯磚茶原料採摘標準需等到新梢快頂芽停止生長,下部基本成熟時,採去一芽四、五葉和對夾三、四葉。南路邊茶為適應藏族同胞熬煮摻和酥油的特殊飲茶習慣,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潤,所以,採摘標準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時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葉以上全部枝梢。這種採摘方法,採摘批次少,花工並不多,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黑茶由於是後發酵工藝,其重發酵能夠讓茶梗一些木質化的糖類產生轉化,可以增加甜感,而同樣也有輕發酵的黑茶(其實這就是傳統黑茶工藝的適度發酵),其對於茶質要求就比較高,因此就如同普洱茶,只能選擇嫩莖而不是茶梗。

因此可以這麼說,除了黑茶外大部分茶種都是不歡迎茶梗存在的,摻入茶梗會印象口感,香氣甜感都有減分。因此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認為摻入了茶梗就是劣質茶,有以次充好的嫌疑。


我心自在無礙


對於其他其他茶類瞭解並不多 但是在青茶(烏龍茶)和紅茶中有茶梗並不能代表這款茶為劣質茶,紅茶和烏龍茶中有茶梗並不是衡量這款茶好壞的重要標準,只能說在挑揀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未挑揀乾淨情況所以導致茶葉中會有些茶梗。其實紅茶和烏龍茶中有茶梗會產生的影響一個是影響賣相另一個會影響茶葉的滋味感,因為茶梗中的內含物質含量本來就比較少,在做茶過程中茶梗中部分的內含物質會進去葉片中,這時茶梗中含有的內含物質是偏少的,如果這時茶葉中有茶梗那茶葉在沖泡出來的茶湯會被茶梗所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