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蝗蟲為什麼不到幾天就被印度人殺沒了?

堃尚居


畢竟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國力雄厚!而且農業也不弱!消滅蝗蟲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我可是讀過小學的人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因為印度人的抗蝗戰爭太快了,快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那麼,到底是印度人神勇還是蝗蟲不經打呢?還是蝗蟲又和北宋真宗時期的蝗蟲一樣,懾於皇帝的神威而爭先自殺了?

當然不是,雖然單個蝗蟲的戰鬥力不堪一擊,但一旦形成恐怖的蝗群,就能橫掃大地,滅國無數,前幾天不是讓印度駐紮在拉賈斯坦邦的70多萬邊防警察斷糧並導致印度急於低三下四地向巴基斯坦求和嗎?

那麼,才過了幾天,這些讓印度連連求饒的恐怖蝗群怎麼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呢?難道真的是印度10多萬神靈集體顯靈?

當然不是,蝗群之所以在橫掃印度至少12個產糧區後銷聲匿跡,一個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大限將至,為了延續生命,將禍害莊稼的使命傳承下去,他們紛紛選擇到更加乾旱的印度沙漠中產卵,而後主動去世。

換句話說,這些橫掃印度的蝗群,從東非高原經過數千裡的漂洋過海後,早已積勞成疾,達到了生命的極限。對於平均壽命只有3個月至6個月的沙漠蝗蟲來說,等飛到印度大地時,基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真的是“我還沒用力,你就倒下了”。

不過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本次蝗災雖然被冠以非洲之名,但這些蝗蟲之所以多達3600億隻之眾,根本原因在於除了東非高原,阿拉伯半島南部、伊朗南部以及南亞次大陸西北等廣大區域,由於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地表為熱帶沙漠氣候類型,植被覆蓋率遠低於50%,突然也相對乾燥,這為蝗群產卵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再加上2019年超級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使全球本就紊亂的氣候更加變幻無常,尤其是在2019年出現了暖冬天氣,較高的氣溫使蝗蟲提前成災。

作為蝗災常年造訪的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基本上每年都會有蝗災發生,但都基本集中在5月份以後,而本次蝗災卻早在2月份就出現,這充分說明了較高的氣溫已經讓蝗蟲提前孵化成蟲,而這些蟲卵基本都產自去年。

作為蝗蟲家族中危害最大的種類,沙漠蝗蟲不僅耐力好,善遠行,更可怕的是它們每年會繁殖2~5代,而每增加一代,其數量將猛增10~16倍。

因此,即便本次印度有幸“打敗”了蝗蟲,也絕對沒有理由和時間沾沾自喜。因為東非蝗群在出發前,已經在東非高原上完成產卵。而以東非國家當前的技術水平,根本就無力消滅蟲卵並防患於未然。

所以下一次蝗災只能是按照國際糧農組織的估計,在4月再度形成。而一旦形成,印度將要面臨的絕不會是3600億隻這麼簡單。

雖然國際糧農組織認為印巴兩國的滅蝗的技術水平較高,但這裡的較高僅是相對於東非國家這些沒有技術水平的國家而言,所以一旦更大規模的防災到來,印度的抗蝗戰爭將更加任重而道遠。

因為前幾日和印度一樣遭遇了恐怖蝗災的襲擊,巴基斯坦方面的損失也同樣慘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我們的有力支援已經在出發的路上,包括制定針對性對策的專家團隊,以及巴基斯坦方面急需的物資等,確保巴基斯坦能夠在下一次更大規模的蝗災到來前做好萬全準備,打贏今年的抗蝗戰爭。

但作為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國土雖在印度西部,但沒有為印度充當屏障的義務。再加上本批蝗蟲在印度境內的沙漠中大量產卵,屆時疾病巴基斯坦能夠擋住來自東非方向的蝗群,印度本土的蝗群也必然使印度痛不欲生。

所以本次3600億隻蝗蟲作為今年蝗災的“開胃小菜”,不管是不是印度打敗的,印度都實在沒有理由沾沾自喜,因為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頭。

而除了印度,作為鄰國的我們也不應該掉以輕心。雖然幫助巴基斯坦抗蝗就是在幫助自己,但由於4月份以後北半球氣溫普遍回升,新的蝗群是否會向北移動到中亞,並從天山及阿爾泰山山口入境不得而知,而無論是否入境,都要做好更周全的準備。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目前看到印度方面的報道是;


據新德里通訊社本月17號發佈的報道:此前印度遭遇的沙漠蝗蟲災害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雖然目前地區受災情況十分嚴重,導致一些產糧區的農作物出現了大面積的減產甚至是絕收,但是蝗災依舊宣告結束,如今可以確認的只有在西部地區的拉賈斯坦邦的少部分地區還有少量蝗蟲在聚集。


根據印度的報告,此前飛抵印度的4000億隻蝗蟲已被有效控制,但災情依然嚴重,離沒了還有很大距離!印度是怎麼控制的呢?帶著疑問,我決定探個究竟。

沙漠蝗蟲的繁殖能力特強強,根據美聯社1月17日報道稱,一個蝗蟲群就長達60公里,寬4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數量可達1.5億隻。每隻蝗蟲可產卵80只,每天可吃超過體重的200倍的植物,可見蝗蟲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因此,糧農組織向世界發出了2020年糧食將大幅減產的預警,希望餘糧國家向遭受蝗蟲災害嚴重的國家提供糧食援助。



為了對付蝗蟲,首先,印度的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參與滅蝗的工作,僅軍隊就出動了幾十萬。印度的過人之處是:製藥業很發達,在滅蝗方面也非常有經驗,在棉產區噴灑的有機磷農藥是目前對付蝗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二是蝗蟲進入了產卵期,產完蟲卵之後,蝗蟲的壽命也就到頭了!待到農曆6月份,在連陰雨的季節裡,蟲卵便會破殼而出,再次組成巨量蝗蟲軍團,對夏季莊稼再次帶來滅頂之災!如果此時慶祝滅蝗工作的全面勝利,為時尚早!


截止到2月20日,印度的蝗災確實已經被基本控制了!這是明面上看的,接下來對蟲卵的滅除,才是滅蝗工作的重中之重!蟲卵主要是粘附在植物的背面,大部分是掉落在泥土裡,我們看到工作人員在對土地噴灑農藥就是對蟲卵的滅殺。滅殺蟲卵的最有郊方法是機械和生物製劑的噴灑,但對土地有傷害,好在現在是有機農藥,不然會有大量的殘留。儘管如此,下這麼大力氣滅蝗仍然不盡如人意,還有60%的蟲卵依然會出殼,再次組成蝗蟲群!


一個地區或大面積的土地上出現了歷史最嚴重的蝗災,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恢復正常,所以,印巴的滅蝗工作任重道遠!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印巴今年的糧食減產,是鐵板釘釘的大概率事件!


華正先生


印度出現在國際新聞中,大多數都是被調侃,然而在這次治理蝗災上卻是做出了驕人的成績。非洲東部爆發蝗災之後,拿蝗蟲群毫無辦法,隨著規模的擴大,蝗蟲群開始向東遷飛。

蝗蟲群途徑沙特、也門、伊朗等國,最後到達印巴地區,蝗災肆虐,各國都無法有效控制,但是印度做到了,不但抑制了蝗蟲數量增長,還阻止了蝗蟲群的移動。

蝗災爆發初期,印度的蝗蟲群數量大概在3600—4000億之間,但在印度人民的治理下,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遮天蔽日的現象了。即便是印度西部重災區拉賈斯坦邦,現在也只存在小規模蝗蟲群,農村地區放眼望去,更多的是蝗蟲屍體。


為什麼其他國家拿蝗災沒有一點辦法,印度卻能夠在短期內控制災情呢?

第一,印度製藥技術先進,注意製藥技術不是研發藥物技術,印度能夠在短期內生產大量有機磷農藥,能夠滿足當地農民的除蟲需求。

第二,印度除蝗經驗豐富,印度部分地區場面爆發蝗災,雖然規模不大,但在長期的治理過程中也總結出了經驗。比如印度農民瞭解蝗蟲的生活習性,知道蝗蟲早上趴著不動,所以天還沒亮就開始噴灑農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來自非洲的蝗蟲群壽命減少,雖然這群蝗蟲是生命力頑強的沙漠蝗,但在進入印巴地區氣候發生變化,蝗蟲群無法快速適應,本來蝗蟲群壽命就短,再加上長途跋涉,更容易消滅。


不過印度現在還不能放鬆警惕,因為蝗蟲過肆虐期間產下了大量的卵,如果不抓緊時間治理,等到雨季來臨,可能又是一波蝗蟲群襲來。


國際視角淺說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是啊,從東非好不容易飛到印度拉賈斯坦邦的4000億隻蝗蟲,怎麼突然幾天之內不見了?難道是被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武士們(古印度戰力最強悍的武士)殺沒了?


老金認為,非也!不是被印度人殺沒了,而是蝗蟲的壽命到頭了;

蝗蟲俗稱蚱蜢,螞蚱,全世界有10000種之多!廣泛分佈在熱帶,溫帶以及沙漠地帶。


這次從東非的索馬里埃塞爾比亞肯尼亞起源的蝗災,品種是沙漠蝗蟲,蝗災自去年12月興起,到現在差不多三個月,據專家說,這正是沙漠蝗蟲的壽命週期!

一句話,不是印度人滅掉了蝗蟲,而是它們成批死亡而已。


難道蝗災就此打住,不存在了?非也!

蝗蟲在死亡之前,要先交配,產卵,為下一代奠定基礎;

大家不知道的是:每平方米蝗蟲卵高達20萬-40萬隻!短短三個月,從東非到印度,沙漠蝗蟲一路掃蕩綠色植物,又一路產卵,生出下一代,呈現爆炸式增長,新一代數量是上一代的幾十倍!


這就是為何這次蝗災的蝗蟲數量高達近4000億的重要原因!

只要溫度溼度合適,有足夠的食物,蝗蟲幾個產卵週期下來,就是變成幾千億隻。所以,看到蝗蟲突然消失,印度人別高興太早,下一波蝗災會以更猛烈的形式出現!


據專家介紹,現在老蝗蟲死亡,新蝗蟲尚未孵化好,是滅蝗比較好的時機,主要是趁蟲卵孵化和剛孵化好沒有長大,也沒有遷徙能力的時候,利用大量的雞鴨吃掉它!


希望印度人能及時行動,將下一次蝗災扼殺在搖籃裡,而不是認為蝗災已經過去。


你對印度的蝗災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討論。


老金看世界


近日,當大家還在擔心肆虐印度部分地區的蝗蟲到底會不會來到我們國內的時候,印度人就已經發表了聲明稱那些蝗蟲已經基本被他們所控制。

除了少部分地區還有一些不成規模的蝗蟲群沒有清理乾淨之後,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

關於印度是如何解決這些東非國家以及巴基斯坦煩惱萬分的蝗蟲,大家想必也非常好奇,在這裡我們就簡單說一下印度人是怎麼控制得住這些蝗災的。

印度能控制蝗災的最大原因

說實話,印度之所以能控制這些蝗蟲,很大程度還是得靠“老天爺”賞口飯吃。

大家都知道,昆蟲的壽命一般都很短,比如蝗蟲,一般的壽命也就只有2到3個月的時間,有些個別壽命比較長的,頂多能活6個月。

印度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控制住蝗災,就是因為他們剛好趕上了那些蝗蟲的生命末期。


在大量蝗蟲頂不住生命界限份紛大量死亡以及回遷到其他地區產卵、繁衍後代的同時,印度人原本承受的壓力自然也驟然減少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讓他們部分地區損失慘重的蝗災自然就被剷除了。

不過印度所說的控制也僅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結果。

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中東地區還有著大量的蝗蟲卵深殖在地底下,所以只要溫度和溼度合適,往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仍然還是會有蝗災繼續擴散到印度。

並且因為這些蝗蟲的產卵數量相比之前要多上許多,所以到時候的蝗災也要相比這次要嚴重很多倍。

關於這種可能,印度人也很清楚,因此在他們宣佈已經控制了蝗災的同時,他們也告誡民眾們,說蝗災還會在夏天左右繼續禍害印度,讓印度民眾們做好心理準備。


印度能控制蝗災的另外兩個原因

當然,除了蝗蟲的壽命到期之外,印度能控制這次蝗災還跟兩個原因有關。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這次蝗災在印度的擴散範圍不大。

蝗災雖然在東非地區和巴基斯坦已經肆虐已久,但也是最近才從巴基斯坦進入到了印度的部分地區,在擴散範圍並不大的情況下,想集中力量消滅這些蝗災並非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則是印度的實力足夠。

雖然很多人一直都看不起印度、覺得印度落後,但是作為經濟實力超越了法國、英國,GDP排名上升成為了世界第五的大國,印度各方面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擁有著這份實力的他們,在應對蝗災的時候選擇也要多上不少。

可以動用大量的飛機以及人員、設備、農藥一起上陣消滅蝗蟲,不像那些全國飛機不到十來架的東非國家那麼捉襟見肘。

正是綜合了這種種優勢、條件,印度在最近這才得以把那些蠶食了他們無數糧食的蝗蟲給消滅到了幾乎不造成危害。


巴基斯坦的蝗災持續時間要長很久

至於我們的老朋友巴基斯坦則因為蝗災已經在他們國內持續了一年時間、蝗災已經在他們國內全面擴散開來,所以倒是不如印度那樣可以輕鬆把蝗災給解決掉。

從下面一張圖大家可以看出,那些蝗蟲是在去年3月份左右到達巴基斯坦的。

在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巴基斯坦也跟現如今的印度一樣並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威脅,後來是隨著那些蝗蟲繁衍擴張了許多倍,巴基斯坦這才不得不啟動了全國緊急狀態。

而通過這個案例,其實我們也可以想象到印度在下一次大規模蝗災到來時所要面臨到的局面是怎樣的了。


孤客生


蝗蟲是有的,但有沒有4000億隻,不好說,因為國外,沒有相關的數量報道,只是說,有蝗蟲:

第一,現在網上有三種數量說,一是3600億隻,二是4000億隻,三是7600億隻;我一開始,看到國內很多正規權威媒體報道,也信了,認為可能是7600億隻吧。印度4000億,巴基斯坦3600億。

但隨著持續關注,發現最初的來源,竟然是國內的自媒體,國外只是報道有蝗蟲災害,但卻沒幾千億隻,這麼可怕。

所以,對這個數量,存疑,可能也就幾十億只,百億隻規模。

第二,這批來到南亞的蝗蟲,是東非蝗蟲,其實不太適合亞洲的水土和環境,這導致它們壽命縮短,同時,蝗蟲壽命,本身也不長,兩三個月,也就到頭了,也就是春天末出生,秋天初就死去了。

再加上,到了亞洲內腹,大山和較寒冷氣候,冬末綠葉植物嚴重缺少,這也導致了蝗蟲大量死亡。

所以,蝗蟲不是被印度人殺死的,是自然死亡的。現在糾結的,就是這些蝗蟲一路產的卵能不能存活,如果能,那就不妙了。


董江波


最近在印度的蝗災正好進入大眾視野,也算大眾的一個情緒疏解口。

在印度肆虐的蝗災,發端於去年年初的北非沙漠,躍過紅海到了中東,然後又到了印度半島,幾乎花費了小一年半的時間。

蝗蟲到了印度半島雖然經過重新繁殖,但已經到了第四五代,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了。

在印度肆虐中,這場蝗災引起我們對它們是否會對雲南等地的農作物產生破壞的擔心,但也多虧這場蝗災的勢能消耗殆盡。

至於這次蝗災,蝗蟲到底有多少隻,也只是估算出來的一個規模,四千億。並非印度人殺死的,只是它的勢能殆盡。


老李有刀


用飛機噴灑高劇毒農藥,範圍覆蓋廣,殺傷力強大,效果好又快,不僅僅是滅殺蝗蟲,關鍵是滅掉卵蟲成活,止住蝗蟲產卵,因為蝗蟲繁殖能力太快太強。印度正是選擇了這個滅蝗方法,為此還摔了幾架飛機。


祖強


蝗蟲是非洲飛過來的,屬於沙漠蝗蟲,越往亞洲飛,適應力就有所下降,又加上印度人口眾多,也不是並不富裕,組織人手採取措施就能一定程度上扼殺蝗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