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使命在召唤,我们一刻也不会停歇!”

“战‘疫’一日不全胜,我一日不下火线!”

“前方的路比想象的更艰难,但我们永不言败!”

“疫情就是医者的战场,我们一步也不会后退!”

......

自从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以来,成千上万的职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他们在与死神竞走,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阻击防线。午报记者近日兵分多路,千方百计联系到了一批在一线抗疫的职工,请他们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了那些感天动地的场景,还有他们感人肺腑的心声——

“我是党员, 我绝不会退缩”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我是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的护士吴正芳。1月27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三。我和13名友谊医院的同事来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36名来自北京市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这里集结驰援武汉。其实,当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做好了思想准备。2003年,我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也算是一名有经验的护士,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是我冲上去的时候。在我准备出发的时候,我爱人和儿子都哭了,我心里不禁一酸。我知道去前线肯定会非常苦,我也知道有危险,但我是医护人员,也是共产党员,我不会退缩。

2月11日,这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16天。早上八点,我从驻地前往“老地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上班的第一步是穿防护服。一开始,穿这套防护服我们还需要对照挂在墙上的穿衣提示,现在已经轻车熟路,速度也提高了不少。等所有装备都套在身上以后,我们的脸上包裹着口罩、护目镜,身上也是鼓鼓囊囊的,都看不清楚对方的脸,也辨认不出本来很熟悉的同事。为了帮助队员们在病房能够认出彼此,医疗队主管护师艾庆巍为队员们在防护服上写好了名字。大家互相打气,喊“加油!”。

9点钟,我和同事们走进隔离区。今天这里有47名病患,每个人都需要量体温、打点滴、发药……穿着笨拙的防护服,我经常感觉气闷。

不过,患者也让我有说不出的感动,经常有人对我们说谢谢。今天好几个病人都说北京的医疗队来了以后,他们感觉特别踏实,身体感觉好多了。还有人跟我说,她希望早点康复早点回家,也希望我们能早点回家。

下午一点,我走出隔离区。今天我们一共打了20个点滴,病人们的情况还算稳定,大家都很乐观。我需要在医院清洁区洗完澡回驻地,然后在驻地再洗一次澡,才能休息。

为了避免上厕所造成防护服的浪费,我们上午都尽量不进食不喝水。回到驻地,真有点饿了,我给自己泡了一杯方便面,这是我今天的第一顿饭。

这时,儿子给我发来了短信,问我的身体情况以及工作怎么样了,我的心里瞬间暖暖的。我儿子今年高三,我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尤其是他的学习。在他人生中这么重要时刻,我却没有守在他身边照顾。

但我觉得,这次上前线对我儿子也是一个触动,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儿子跟我说,以后也要当一名医生。我说:“太好了,你不怕苦吗?”他说,“不怕,有妈妈做我的榜样,我也要像您一样,长大之后,在需要我的时候,我也要第一时间冲上前线,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听了这些话后,我心里感到非常安慰。我相信有这么多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安 二级英模、丰台蒲黄榆第二社区片警

“战‘疫’不彻底胜利,我绝不下火线”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鼠年伊始,我的心情就十分沉痛。我经历过2003年北京的非典,说实话,我心里是又惊又怕,惊的是17年前的一幕有可能上演,怕的是老百姓的健康出问题。我定了定神,告诉自己:刘安,你是一名人民警察,遇到这么大的事儿不能怕,你自己怕了,居民怎么办?说心里话,我管片管了三十三年了,这儿的老百姓和我的亲人一样。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社区里控制住疫情,一定带大家打好疫情阻击战,打不赢这场战役,我一天不休息!

自从发生疫情后,我心里总是一阵一阵地跟自己起急,我着急社区老百姓的安危,生怕疫情蔓延。天还没亮,我已经穿好警服背起消毒箱开始在小区里喷药了,我仔细查看着社区的每一个卫生死角,我生怕还有没消毒干净的地方,一遍一遍地查,一趟一趟地在小区里巡视。

我和社区的干部组成联防联控小分队,带领社区干部去社区内各个巡逻点巡视,在社区的出入口,我们做好外来人口和车辆的登记工作,并给出入居民测量体温,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我有高血压的慢性病,为了不耽误工作,我每天让妻子提醒我吃药,千万不能忘了吃药,不然真的就没法工作了。可是就是这样,我还是因为血压高了,在工作岗位上晕倒了两次,社区的书记主任们看到这种情况都劝我休息休息,可是我说:“我真着急啊,我怕社区的大爷大妈被感染上,我着急咱们老百姓的安危,我得撑起保护社区老百姓的这片天啊!”社区王书记非常理解我,看着她红了的眼眶,我也哭了。我也不是不想休息,可是每天睡了6小时就会醒,老是觉得社区还有好多事儿呢,我真的睡不着了,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各个排查点查看情况。

现在的疫情控制越来越严峻,最让我不放心的还是社区的孤寡老人,他们是社区的弱势群体,也是最易感人群,有时候我都想飞到他们的身边照顾他们,告诉他们不要出门,有事找我。我放心不下,就拿着过节的慰问品、大米、口罩走进了孤寡老人庞大妈家,庞大妈说:“安子,大妈听话,最近不出门,不给你找麻烦。”我说:“大妈,我就是怕您出不去,我特意给您送来了十斤大米,这大米沉,您拿不了,我给您送来了。”不一会儿,我又教庞大妈如何正确戴口罩,虽然只是几个简单重复的动作,我重复了好几遍,一遍一遍的教,最后庞大妈说:“行了,安子,我学会了,大妈谢谢你。”又是一个谢谢,我这些天听到了好多次,除了感受到了温暖外,我更多的是担心和着急,我知道这次疫情对老年人威胁最大,我担心我的这些大爷大妈们,生怕有个闪失,我每天都会去看望他们……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这次疫情能赶紧过去,让大家伙的心踏实下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日子。

高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护士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我叫高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一名护士。有9年呼吸科和4年神经科的工作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因为担心工作中与患者有接触,春节前我就进行了自我隔离,离开家人,单独居住。

2020年2月1日,当得知医院在组建医疗救援队,我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可是当时去支援哪里?护理谁?要去多长时间等一概不知。

2月2日,北京康复医院对我们开展了专题培训。当日下午,我们就接到了任务和出发通知,第二天,要到北京市的定点医院去支援。

刚到定点医院,眼前的景象和印象中的隔离病房,相差甚远。这原本是一家普通医院,没有隔离病房。因为接到命令,要临时改造成定点医院,要具备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条件。所以,这家医院当时正在进行施工改造。而我们就抓紧时间进行环境整理、清洁卫生以及相关工作流程和制度的制定、书写。

2月7日,这家定点医院准备就绪,开始接收病人。我们这些医护人员也开始了正式的工作。说到医护人员抗疫,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些画面,也许是护士在为患者静脉穿刺或发放口服药,也许是医护在为患者实施抢救,也许是医生们在查房、会诊。 可实际上,我的工作内容并不是这些。刚到这里不久,我们3名工龄在12年以上、平均年龄33岁的护士被分配到了防护组。领导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护士,无论从责任心方面还是从体能方面,都更适合这个组工作。

我们防护组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进行消毒隔离。从喷洒、擦拭、清洁、紫外线消毒,到清点填充物资、清洗衣物等,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而且因为没有保洁员,我们还要做卫生清洁工作。

虽然不能直接救治病患,但我们的工作依然很重要。因为如果医护人员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穿脱防护服,或者因为穿防护服或戴护目镜不严格,而把不该暴露的地方暴露了,就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尤其是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有的医生因为防护镜起雾,或者着急去厕所,难免动作不规范,我们会提醒他们:“慢慢来,别着急,对您的严厉就是对每个人负责!”

刚开始,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我们每天的工作4班倒,每个班一上就是6个小时。比如,因为担心穿着防护服去厕所,造成物资的浪费。我们都偷偷穿上了纸尿裤。后来,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饮水时间,尽量在上班时间不去厕所,掌握规律后,我们就不再穿纸尿裤了。

现在,我们防护组对工作内容,流程都完全适应了。我们还自信地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大婶组”。

最近,有人提出,想在后面的时间里去参加一下病房的工作。领导也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当问到我们时,我们一致表示:组织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记得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白衣天使们的英雄模样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年,正逢我中考,和家人商量后我报考了一系列有关护理的专业。之后,我终于实现了心愿,成为了一名护士。这次参加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有的护士,因为怕父母担心,并没有将消息告诉父母。我也是报名之后才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通知”他,我要支援一线去了。只是,多日未见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崩溃大哭,我才感到了一些内疚。但是,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

都说疫情开始后,医护人员都变成了坚强战士。我坚信只要听党指挥,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魏佳岐 北京120南区分中心急救医生

“疫情,就是医者的战场”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我是北京120南区分中心急救医生魏佳岐。2月4日晚上9点,我成功复苏一名心脏骤停患者,又将病人顺利送入医院。这时,我接到单位的通知,加入第三批新冠肺炎患者转运组。

2月6日,大雪。我已经参与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工作两天。在这期间,我即使下了班也要住在指定的宾馆,进行隔离生活,隔离是对我家人的保护。谁都知道眼下的工作有感染风险,可我是医生,救人是本分。

今天我所在的车组上白班,8点钟开始接手工作,穿着刷手衣(医院常用的一种工作服)在工作区等待。上午10点钟,我接到任务,要从朝阳区一个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社区医院接病人运送到地坛医院。我迅速套上防护服、手套、戴着口罩、护目镜,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爷子,有武汉居住史。老爷子需要吸氧,我把他的口罩拿下来,将氧气瓶的鼻导管放进了他的鼻子,这时我俩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老爷子咳嗽一声,我心里一惊,好在手没抖。

下午1点多,我们回到隔离区,病人已经顺利送达。简单吃了口饭,刚想写病历,又接到了任务。我看到任务单上写着,病人因呼吸衰竭,需要有创呼吸机。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在防护服外再穿一层隔离服,还要戴着防护面屏。一层层的防护装备,虽然保障了我的安全,但是捂出了好几身透汗。车窗外是鹅毛大雪,我的身体却似乎在声嘶力竭地喊着“热……”患者年近70,也是男性。在1月22日,从武汉搭乘航班回京。我和护士刘硕配合,帮助病人进行了插管和连接呼吸机。

患者意识清醒,但是因为他插着气管插管,出现了躁动,不仅剧烈咳嗽,而且手脚乱动。在医院住院期间,曾经将插入咽喉的气管咳出。医院给了患者镇静剂,让他镇静,途中我给他推了三次镇静剂,他每次清醒,车厢里都会响起一阵阵咳嗽声。

送完这个病患,返程途中,车组申请加了一次任务,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十分宝贵。为了节省防护服,也为了方便我们工作,单位准备了成人尿裤。我想着既然穿着全套装备,再多运一次患者吧,于是又送了一对年轻母子到定点医院。这时天已经全黑了,我一看表,已经将近晚上7点钟了。

出完任务的车辆需要洗消,就是要清洗、消毒。在洗消区排队时,车窗不能打开。我看到车窗外的冰雪世界,与车内的闷热形成了两重天。护士刘硕说,她头疼恶心。其实,我也感觉非常不舒服,胃里翻江倒海,车里的气压太低了。这时,我们已经5个小时没有喝水,我的舌头已经贴在了口腔里,像一条搁浅的鱼。

下午7点40分,我在洗消区下车脱防护服和雨靴,衣服一下身,脚踩在雪地上,一阵凉风袭来,瞬间湿黏的身体就干了。用热水洗澡是每天的必修课,这也是消毒。口罩在我的脸上勒出了红印子,司机陆禹的鼻梁被勒破了皮。

晚上,爱人跟我进行了视频,她也在急救中心工作,现在我俩都得坚守岗位。我俩都放心不下一岁的女儿。然而,作为医生,我们必须坚持,因为疫情,就是我们医者的战场。

柯文俊 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华中经理部项目经理

“雷神山援建,以最快的速度去抢”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我是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华中经理部的项目经理。2月3日,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和华中经理部61名建设者受命前往雷神山支援建设。

我从那天开始,通过朋友圈天天更新着写日记,记录雷神山的各种施工动态。

2月4日,“支援雷神山建设!打赢这场防疫仗!整装待发”。

2月5日,“中建二局一公司是敢于逆行的勇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好队伍!”并再次留言“中建二局接到指令之后,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从全国各地集结450名工人,70名管理人员!这么高的效率得到了雷神山指挥部总指挥长的大力好评,并且得到了兄弟单位的一致钦佩!”

2月5日晚上7:00,“夜幕笼罩下的雷神山,灯火通明!国难面前,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是平常活跃在网络上的小鲜肉,不是网红们。是我们这样平日里踏踏实实的工程男,是万万千千的农民工‘战士’!现在我们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坚决打好这场防疫仗”。

2月6日,“雨再大,浇不灭我们的抢工热情!天再冷,冻不坏我们的坚毅信念!第一批白衣天使已经到达。儿子送给我的粘土小礼物也到了!”

2月7日晚上6:40,“空荡荡的武汉,只有灯光点缀,泪目!雷神山援建,以最快的速度去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为了更多的患者能早日受到医疗救助!放上刚满月的二宝柯昱辰的微笑照!等到大宝二宝长大,爸爸会好好地跟你们自豪的讲述抗击疫情的故事!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月7日晚上7:09,“有这样的领导带着我们往前冲”,“此时是正在紧张召开的工作现场会,领导正在布置工作任务。”

2月8日,“此时的场面像不像战争大片中吹响冲锋号的时刻?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今天是一个特殊的元宵节,一个令人难忘的元宵节!广大农民工战士还在雷神山医院抢工,不能陪伴亲人左右。条件有限,提供不了元宵给工人,特地购置了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还有牛奶,给工人补充补充营养!”

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唯有这真实的记录最让人充满信心与力量。我只是中建二局一公司施工一线61名前线建设者和成千上万中建职工抢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最普通的一员。

“火神雷神战瘟神”!紧急时刻,中建集团举全集团之力投入最优秀队伍、最优质资源吹响了战斗的冲锋号,中建儿女和众多央企一起,大家不计成本,听指挥,高效率,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深夜抢班时刻,公司华中经理部、设备安装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充当各种角色施工,与病魔抢时间,他们化身材料员、调度员、后勤员、施工员、食堂管理员,从领材料到亲自动手施工,灯具线管穿线、安装电气插座、灯具、洗脸盆……看到武汉前线群里一张张深夜发来的抢工照片,他们蹲在马路边风餐露宿的不眠不休的场景,不禁让我泪目。

有这么一支强大的队伍顶着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阻击战,这场战役一定能“赢”!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张泽明 北京轨道运营公司运营部乘务部列车司机

“我们呼吸的是同一片空气,我们不怕,您也别怕”

疫情就是战场 我们一步也不会退缩——一线职工的抗疫笔记

今年开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出现之后,北京轨道运营人始终坚守岗位,奋勇当先,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作为服务“新国门”的160KM/H市域快轨大兴国际机场线迎来第一个“特殊”的春运,虽少了些乘客步履匆匆急行的喧嚣,但多了些北京轨道运营工作者默默忙碌的背影,其中就有我,我叫张泽明,一名列车司机。

2020年1月26日 阴 5℃

“党员日勤组备勤值乘,替换司机休息,减少部门内人员聚集,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定要发挥好先锋作用。”乘务部大兴国际机场线负责人在大年初一发了一条特殊的新年通知,我随即在工作笔记中记了下来。

2020年1月27日 阴 4℃

我的企业微信接到了“致轨道公司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在笔记本上郑重的写下了“战疫有我”这几个字,“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就是想通过文字,随手记录下在这特殊时期的所见所闻和我的感想。”

2020年1月28日 阴 5℃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青年文明号号长的我明确自身职责,在疫情之时决不退缩,始终坚守,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出青春的力量。上班后我得知部门有同事返京后需要居家隔离14天不能到岗时,我主动请缨,“在这特殊时期得保证安全运营,我来替换空缺的岗位。”

2020年1月30日 晴 6℃

“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轮乘勤洗手、不要凑热闹、出勤吹酒精、不忘测体温、值乘戴手套、防护最重要”,作为公司运营部第三党支部青工委员的我结合轨道交通特点编制了防疫顺口溜张,贴于工作区,提醒上岗的同事做好防护工作。

2020年2月2日 晴 3℃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我作为团支部书记,结合防控疫情形势,联合乘务部培训组对团员青年如何做好自身防护进行培训,从口罩种类、佩戴方式、摘取方式、更换周期和处理废旧口罩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我还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微信工作群、短信等的形式向身边的青年同事宣传一线疫情防控小知识,身体力行进行科学宣教,引导广大员工严格遵守防控举措、执行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

2020年2月6日 晴 8℃

我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加入到轨道运营公司“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在保障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的同时,积极带领青年同事共同做好公共区域消毒工作,从桌面到地面,从更衣柜到门把头等等设施逐一进行消毒擦拭,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工作。对“白鲸号”我有着深厚的感情,白天运营期间我做好自身防护基础上,在草桥终点站列车折返时间进入司机室、行李车厢喷洒消毒液,擦拭操控台,全方位无死角进行消毒以保证列车环境的安全。

2020年2月7日 晴 8℃

安全运营服务在疫情防控这个非常时期仍不能有任何放松,我做好防控工作同时依然践行“新轨道、心服务、欣体验”的服务理念,疫情防控期间为乘客提供安心顺畅便捷、高效贴心愉悦的出行体验,“这虽是我平凡的工作,每天重复做的一些标准化动作,但正是这些动作关系着乘客的安心出行”。面对疫情,我们在以实际行动告知乘客:“我们呼吸的是同一片空气,我们不怕!您也别怕!抗击疫情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加油!”

面对疫情到来,北京轨道运营公司从不缺坚守与勇气,也绝不少担当和使命,无数个“舍小家为大家”汇集成一支最团结的队伍,一首赞歌唱给我们自己——“我们是北京轨道运营人,是北京交通人的一员!相信,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寒冬过去必然是春暖花开!”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李婧 陈曦 马超 白莹 通讯员 鲁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