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新冠病毒疫情随笔


普通人的新冠病毒疫情随笔


如果从2020年1月23号算起,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三十天了,非武汉的普通人也是经历了一出大戏,一个月的时间就像过了一年,每个人都盼望着疫情快点过去,怀疑2020的打开方式不对,期待一切重启。

可是等待非常的漫长。

1月23号我已经从北京回老家了,地处东北的一个县级市。之前对这个病毒完全没有关注,也没任何的印象,但是在大年三十前夕突然变成了一个恐怖的传染病。

临时买到了三包口罩那时买才一包5块钱,10个,现在已经几十一个,普通的也要5块一个,还真假难辨,也有可能交了钱找不到人了,鄙视发国难财的。后悔没多买点,真是太过于乐观,以为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平时不怎么看微博热搜的我也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几分钟就刷新一次。

也关注了丁香园的疫情通报,每天看好几次,确诊了多少,疑似有多少,死亡了多少,几千几千的数字增加看的头皮发麻。

一条条人命就成了一个数字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普通人还懵懵懂懂中就陷入了突如其来的恐惧。

春节没有出去拜年,父母年纪大了,尤其是看报道,死亡率高的人群是60-80的,老父母年纪大也有基础病,不能让他们出去,于是谢绝了所有亲戚的聚会和上门拜年,一律电话执行。

战战兢兢,每天很是焦虑。

在这个特殊情况下,全国人民变成了厨子,医生变成了战士、干部变成了门卫,老师变成了主播,家长变成了班主任。

有人说,在在家里独处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随时随地可以外出的自由。

我们初十上班,家里人很是担心,北京返程人口更多,担心出问题,但是并没有延期上班的通知。离开的前一天看到一个通知说要封城,公交车私家车都不可以上路。家里离火车站开车也就十几分钟步行的话就有点远了。

哥哥说开车试试,也没拦,顺利到了车站。

换了两次票,退票手续费花去一百多,最后换了个软卧,觉的人少一些,我上车的时候,正好下一个,卧铺里是两个人,长春上了个人,就没再上人了。

前一天回京的同事坐动车,说一节车厢不足十个人。

上车的时候给发了个登记表,如下图,方便追踪。


普通人的新冠病毒疫情随笔

下车的时候是早上九点,人不多,十几年的春运也没见过这么少的人,出站不用检票,就把登记表扔在黑色塑料桶即可。

排队等出租车也就十分钟也就排到了,以前咋的也得四十分钟。

进小区先是测体温,然后给行李箱消毒,再填个登记才让进。

去了趟超市,目的填满冰箱,作为一周的伙食,还有打算买个消毒液,虽然已经知道没有,还是去碰碰运气,果然没有,一架子都是空的。只剩下洗厕所的,洁厕灵,漂洗衣服的,但凡带着消毒两个字的都没了。洗手液也没有,口罩更是空空如也。

普通人的新冠病毒疫情随笔

后来上班了之后在楼下的物美便利陆陆续续买了舒肤佳免洗洗手液,滴露的衣物消毒液,金鱼的84消毒液,京东上买了199换滤芯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算是安心了些。

15号之前北京的地铁的人都很少,基本上一个人一排,每个人都是排长。没有了以前熙熙攘攘的烟火气。

普通人的新冠病毒疫情随笔

不过每天也是胆战心惊,上下班尽量避开人,在单位也是无数次去洗手。

在这期间老家的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确诊患者的行程,就在我家附近的超市,大年初四这个人去购物了,我和妈妈是初八去买了一些火车上吃用的东西,看完后背都凉了,头一次真实的感觉这件事离自己竟然是这么的近。

17号这周,随着陆陆续续的都复工了,公交车人也多了,没有站着的但是座位也基本满了,有人可能说这么危险还出去上班,不自行隔离,我只能说,各有各的无奈,以后还是要生活的不是。毕竟国家没有强制企业不许复工,初十之后要上班也是合法合理。尤其是看到网上有人说自己的公司一直通知延期复工,最后通知企业没了,不要来了。感觉有个班上心里还是踏实些。

各有各的无奈,普通人都太难了。

天气稍微暖一点,差不多2月10号我就骑自行车了,一直骑车上班,半小时,时间不算长。毕竟安全一些,不接触那么多人。

不过工作单位是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委不允许复工的情况下,被迫线上教学,虽然效果一般,但是不在线开课也不行。但是如果三月份疫情还是不明朗,还不让复课,如何招生,如何继续线上教学,如何交房租,如何开工资,估计一系列的问题就都出现了,感觉很是迷茫。

十分想念不带口罩的人间烟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