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济失约如此严重的军事错误,为何蜀汉对胡济没有任何处罚?

柯是我


段谷之战姜维失败的责任,到底在于谁,只看《姜维传》就是一团雾水,好像就是怪胡济失约。但是要是再同时对比着看地方邓艾传的记载,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清楚了;

——《邓艾传》:“解雍州刺史王经围於狄道,姜维退驻锺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於段谷,大破之。”

首先,姜维此次出击,其出发点是在锺提南面的阴平郡沓中,而不是汉中,而后他向进攻东北方向的祁山,但是发现邓艾在祁山已有准备,就放弃了这个作战计划,改为向南安郡进攻,结果又被邓艾先行察觉,据守武城山不让姜维通过。姜维攻不下武城山,只好又改变作战计划,再向东去打祁山、上邽,结果在段谷被邓艾击败。

这里先要说明,上邽在魏国境内比较深入,蜀军不可能上来就谈什么会师上邽,而只能是先打下(或是绕过)祁山再北上。所以,所谓会师上邽,实际上就是要会师祁山,再一起向北进攻。

姜维的战役计划,一开始是准备进攻祁山,因此约定汉中的胡济率军前来会师,会师祁山,再北上打上邽。

但是此时计划出问题了,姜维率大军快要到祁山时,发现邓艾的魏军有严密准备,自认为打不过,于是就改变了作战计划,为不打祁山,而转向向西北过董亭去打南安郡。

此时,从汉中向西北开来的胡济军怎么办?前面的约定是会师祁山打上邽,现在姜维主力不来了,总不能胡济自己去打祁山吧?而且,胡济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汉中郡,所以,胡济必然是率军返回了汉中。

其返回汉中不来会师的理由很简单,是姜维先改变了在作战计划,不来祁山上邽与之会师了。总不能让胡济跑到南安郡去和姜维会师吧?

所以,事情到这里,胡济没有任何责任。

随后,姜维攻武城山不下,他又想出新的计划,连夜率军偷偷渡过渭河向上邽(祁山)进军,此时,胡济率军已返回汉中,就是插上翅膀也不可能连夜飞过来与姜维会师吧?

结果姜维走到段谷,被邓艾击败。

胡济也是出身丞相府的荆州派老人了,而且和诸葛亮关系挺不错,此时的胡主簿资格要比仓曹掾姜维老得多。

后诸葛亮时代,胡济先是在中央混了十几年,和费祎、董允等大佬关系良好,人脉深厚。他弟弟胡博和陈祗资历差不多,陈祗正是段谷之役时,蜀汉朝中的实权人物。

在这点上,姜维和胡济正好相反,自打姜维入蒋琬大将军府任职后,要么在汉中工作,要么领军出征,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人脉。

后来胡济又顶替王平任汉中督,镇西大将军。这个地位参见诸葛亮时代的魏延,且胡济比魏延更吃得开,蜀汉后期属于元老级核心人物。

姜维北伐期间长期镇汉中,胡济这个汉中督地位尴尬,他们之间有没有权力之争还真不好说。

段谷之战胡济失约,背后没有蜀汉的内部斗争也不清楚,反正最终结果是人脉广的胡济没什么事儿,而没啥人脉的姜维自己承担了所有责任,且没有攀扯别人。其中缘由自己猜。

既然姜维承担了所有责任,可想而知,胡济失约很容易被解释为姜维冒进,胡济自然不需要承担战败的责任。(虽然连陈寿都知道胡济失约的事,其中水很深啊。)

当然姜维一旦官复原职,立马进行汉中布防调整,胡济这个汉中督被一脚提到汉寿(也就是葭萌关)去了,然后胡济也就彻底没声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